★誰有義務忍受你因為情緒低落帶來的語言暴力,友情、親情、愛情,每一段關係的悲劇都是從不好好說話開始的。
★當我們隱去那些常見和很容易被忽視的種種暴力溝通,愛將自然流露,好好說話,就連“拒絕”“說不”都讓人感覺溫暖。
★廣受歡迎的人際溝通課,打造屬於你自己的說話之道,匯集高效的錶達方法,練習實用的口纔理論,助你在生活中獲得幸福感,工作中收獲成就感。
★好好說話,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和諧美滿的同時,也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和睦親密,充滿瞭愛意。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該如何錶達自己的情感,常常在傷害他人的時候,也將自己弄得遍體鱗傷。本書教你把溝通的重心放在愛與理解之上,並通過轉換錶達和聆聽的方式,去獲取我們
與他人共同的、基本的需要,然後去尋找可以滿足這種需要的方法。同時,還嚮我們傳授通過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等要素與他人建立高效的溝通技巧,以一種不帶傷害的方式去化解人與人
之間的摩擦和衝突,將愛融入我們的生活。
李廣順,鄭州大學中文係畢業。從事創作和齣版工作多年,著有《聰明女人投資之道》《聰明女人的處世智慧與語言技巧》《男人成功的密碼全集》《女人成功的密碼全集》等書。
01愛的劊子手:暴力溝通
溝通時,沉默不是金 / 002
迴答越簡單,傷害就越大 / 005
其實,沒耐心也是一種暴力 / 008
彆以為你的抱怨無關痛癢 / 012
憤怒也需要“錶達” / 015
坦承自己的錯誤,學會自我批評 / 019
02扔掉暴力,拾起“愛的語言”
不要被道德“綁架” / 026
強勢從來不起作用 / 029
不幸往往都來自比較 / 033
關閉內心之外的“噪音” / 036
幽默溝通,事半功倍 / 040
誠信是最明智的策略 / 045
03愛自己,纔能和彆人好好說話
你要寬恕的還有自己 / 052
完美隻是句口頭禪罷瞭 / 056
自責常常是需要的“代言人” / 060
拋棄那該死的“不得不” / 065
拒絕彆人有訣竅 / 069
釋放被情緒壓抑的心靈 / 074
04無論你想說什麼,一定要真實
那些莫名的衝突從何而來? / 080
先觀察,不要總急著評論 / 083
與其猜測,不如直接說齣你的需要 / 088
欣賞就錶達,彆吝嗇你的贊美 / 092
談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 / 096
平時多問候,關係走得近 / 102
05說清楚,彆往感受裏摻雜質
當你遭遇彆人的“惡語” / 108
揪齣躲在批評背後的期待 / 112
你的需要就是最真實的感受 / 116
溝通時,切勿嘮叨 / 119
過濾想法,準確錶達自己的感受 / 125
06善用耳朵,它比嘴巴更會說
傾聽也是一種愛的語言 / 132
溝通前,搞清楚對方需要什麼 / 137
不能光用耳朵不動嘴 / 140
讓肢體語言為你“說話” / 143
細節決定成敗,讓細節為溝通加分 / 149
07真誠的請求,誰都不忍心拒絕
真誠地請求,而不是冷酷地要求 / 156
沒有反饋的溝通是不完整的 / 160
適當地恭維,是最好的贊美 / 164
與人為善,纔是溝通之道 / 168
微笑拉近兩個人之間的距離 / 173
真誠有時比技巧更管用 / 177
08有話好好說,生氣解決不瞭問題
彆光顧及自己的感受 / 184
不要隨便給對方貼“標簽” / 188
憤怒時,請給自己一點時間 / 192
現在,你需要這樣處理憤怒 / 196
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 200
管好自己的舌頭,說話之前要三思 / 204
09隻要放下傷痛,就沒什麼談不攏的
你先撂下,彆人也不會扛著 / 210
那些要傷害你的人或許並不壞 / 214
淡定、淡定,再淡定 / 219
愛可比恨容易得多 / 223
生氣時的話最傷人 / 226
迴答越簡單,傷害就越大
推心置腹的談話是心靈的展示。
惜字如金,是一種處世哲學,但你有沒有想過,它有可能也是一種傷害。
很多人認為多說無益,所以不願意過多地與他人交流,僅用簡單的“哦”“嗯”,或是毫無感情地迴答一句“好吧”“行”“你看著辦”敷衍瞭事。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得到他人的關心,當你如此簡單地迴答他們時,你覺得他們能感受到你的溫暖與關懷嗎?你隻言片語的迴答,會讓他人有一種不被重視甚至被忽視的感覺,給他人的心靈造成傷害。
你的迴答越是簡單,給他人造成的傷害就越大。過於簡單的言語,很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導緻氣氛冷漠、關係失和、矛盾加劇,甚至情感破裂。
小夏是一個情感細膩、敏感的女孩,她與男朋友在一起已經兩年瞭。但她始終覺得戀愛的感覺平淡、無味,根本找不到影視劇中那種心動的感覺,她甚至覺得和男友在一起仿佛在透支自己的青春。
她的男朋友是一個比較高冷的男生,不喜言語,每次小夏和他聊天時,他都是“哦,哦”應付。這種無所謂的態度令小夏很是不滿,礙於兩人之間的感情,她都忍下瞭。直到有一次,他們一起去逛商場,小夏想買條裙子,試瞭一條又一條,每條都感覺不錯,卻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於是,她便詢問男友的意見。男友一邊看著手機,一邊悶聲迴答:“都不錯啊!”見其如此,小夏積壓在心底的怒火終於爆發瞭,甩下衣服,頭也不迴地離開瞭商場,留下男友直愣愣地目送她的背影。
最終導緻他們分手的,還是前幾天發生的事情。當時小夏齣差去外地,迴程前特意給男友打電話,說自己的班機大約半夜三點鍾到達,讓他過來接機。男友又習慣性地“哦”瞭一聲,就掛瞭電話。
當小夏下瞭飛機,卻到處都找不到男友的身影。這時的她又纍又餓,感覺機場的空氣好像都要結冰瞭,一種莫名的孤獨感,瞬間湧上瞭心頭。她從未有過如此沮喪的心情,無奈之下,她給同學打瞭電話,沒想到同學很快就趕來瞭機場。這一刻,她毅然決然地選擇和她的男朋友分手。男朋友居然還沒有同學對自己體貼,這樣的男友不要也罷。
男友並不同意分手,但她心意已決,毅然迴絕瞭男友繼續交往的建議。她覺得男友寜願看那些無聊的爛片,也不願與她多聊幾句,寜願打遊戲至深夜,也不想聽她說自己的心事,自己已經沒有時間跟這種人一起浪費青春瞭,即使真的走嚮瞭婚姻,也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在這段交往中,她感覺自己很受傷,她為自己的“懸崖勒馬”感到慶幸。
當事人為什麼會有受傷的感覺?是因為她沒有得到積極溫暖的迴應,隻聽到瞭簡單且沒有溫度的“哦”。
當他人主動發齣信息並期望你做齣迴應時,你的沉默或者拒絕會給他人造成很深的傷害。
如果一個年幼的孩子嚮傢長發齣信息並期待迴應時,父母的拒絕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之前在一本書中曾看到過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單親母親,由於工作很忙,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經常將他關在屋子裏。孩子感到非常害怕,總是會在屋內叫她:“媽媽,和我說說話吧,我害怕!”卻很少得到她的迴應。即使她在傢中,也常常因為忙於傢務,對孩子鮮少問津。就這樣孩子孤僻地長大瞭,他變得內嚮、敏感、不閤群,甚至有些暴戾,最後因為一點小事將人打傷,鋃鐺入獄。
這個故事中的小孩,因為自己母親鮮少的迴應,給他的成長造成瞭多大的傷害啊!母親的不迴應給孩子留下的心理陰影會伴隨著孩子成長,成年以後,他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人。沒有迴應,就如同活在黑暗之中,有瞭迴應纔有瞭光明。主動溝通、熱情迴應,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網上曾經有一個關於最無聊、最傷人的詞匯調查,“哦”和“嗬嗬”這兩個詞榮登榜單,其中“哦”更是摘得“桂冠”。這種簡單的詞語,根本不適閤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交流。從心理學層麵來說,它通常是在感覺無話可說時的一種被動,甚至可以說是敷衍的迴應。當對方主動與你溝通並期待你的答復時,這種簡單的迴應是很傷人的。
簡單的迴應常常讓身邊的人有距離感,自己也常常感覺很孤單。總之,當有人主動與你交談時,韆萬不要給對方一個有距離感的、冷冰冰的迴應!
愛的練習題
(1)當對方嚮你發齣信息並期待你迴應時,你該如何迴應呢?
(2)你曾經是否被簡單的迴應傷害過?
這本書簡直是我近期翻閱過的最令人耳目一新的讀物之一!我一直覺得自己在溝通方麵存在一些問題,特彆是在麵對衝突或者需要錶達自己強烈感受的時候,總會不自覺地陷入一種僵硬或者帶有攻擊性的模式。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原來有很多更溫和、更有效的方式來處理這些棘手的情況。書中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多的是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和情景模擬,讓我一步步地理解瞭“非暴力溝通”的精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這四個要素的拆解,它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激怒對方,並不是因為我們想要錶達的意思本身有多麼糟糕,而是因為我們錶達的方式讓對方感到瞭被評判、被指責。書中的例子非常貼切,比如傢庭內部的爭執,職場上的溝通障礙,甚至是與陌生人交流時的微妙時刻,都描繪得栩栩如生。我嘗試著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書中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先描述事實,再錶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直接拋齣一句“你怎麼總是這樣!” 結果發現,對方的反應真的有瞭很大的不同,那種劍拔弩張的氣氛瞬間就緩和瞭不少。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示是,溝通不是一場輸贏的較量,而是一次心靈的連接,真正的目的不是說服對方,而是讓彼此都能被理解和尊重。它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和諧人際關係的大門,我現在真的覺得,學會好好說話,對生活品質的提升有著難以置信的影響。
評分老實說,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標題並沒有立刻吸引我,我一度以為它會是一本比較枯燥的理論書籍。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的文字深深吸引瞭。她用一種極其細膩和富有同理心的方式,講述瞭溝通中的種種睏境,以及如何纔能突破這些睏境。這本書的強大之處在於,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該怎麼做”,而是深入地剖析瞭“為什麼”。它讓你明白,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在溝通中感到挫敗,並不是因為對方有多麼難以理喻,而是因為我們自己還沒有真正掌握有效的溝通模式。作者在書中舉瞭很多非常貼近生活的例子,比如傢庭成員之間的誤會、朋友之間的摩擦、甚至是同事之間的閤作難題。這些例子都非常有代入感,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自己在類似情境下的錶現,以及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區分觀察和評論”的講解,這一點真的非常關鍵。我們常常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主觀判斷當作事實來陳述,這很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書中的建議,比如“看到……(具體行為)”,而不是“你就是……(標簽)”,真的非常有啓發性。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害怕與人溝通,甚至開始期待每一次的交流,因為我知道,我有能力讓每一次對話都變得更有意義,更有溫度。它不僅是一本關於溝通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理解、關於愛、關於如何與世界和諧相處的指南。
評分說實話,我當初買這本書,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因為我總覺得自己在人際交往中,尤其是麵對一些比較敏感的傢庭關係時,常常會弄巧成拙,明明是好意,卻惹得對方不高興。這本書,真的給瞭我一個巨大的驚喜!它沒有講那些華而不實的理論,而是用非常實際、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教你如何“好好說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反復強調“區分感受和想法”,這一點對我來說太重要瞭。以前我總是把自己的想法當作事實,然後強加給彆人,結果可想而知。這本書就像給我開瞭竅一樣,讓我明白,原來錶達自己的感受,比如“我感到有些擔心”,比直接說“你這樣做不對”要有效得多。而且,書中關於“請求”的部分,也非常實用。它教你如何清晰、具體地提齣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含糊其辭或者用命令的口吻。我嘗試著在和傢人溝通時,運用書中的這些技巧,比如先錶達關心,再說齣自己的擔憂,然後提齣一個具體的、可執行的請求。結果發現,傢人的態度真的發生瞭轉變,原本充滿火藥味的對話,變得溫和而富有成效。這本書讓我明白,溝通不是一場博弈,而是一次心靈的互動,學會用愛和尊重去說話,纔能真正地連接彼此。它真的讓我受益匪淺,不僅僅是溝通方式的改變,更是內心的一種成長。
評分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我對於“非暴力溝通”這個概念抱著一絲懷疑的態度,總覺得會不會過於理想化,在現實生活中根本行不通。畢竟,很多時候我們麵對的是一些很難溝通、甚至有些固執己見的人。但是,這本書卻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一步步地打消瞭我的顧慮。它沒有迴避現實的復雜性,而是深入剖析瞭我們在溝通中常常會犯的錯誤,以及這些錯誤是如何一步步將對話推嚮僵局的。作者在解釋每一個概念的時候,都運用瞭非常生動的比喻和細緻的場景描寫,讓原本抽象的理論變得鮮活起來。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傾聽”的部分,它不僅僅是聽對方說什麼,更重要的是去理解對方話語背後所隱藏的感受和需求。很多時候,我們急於錶達自己的觀點,而忽略瞭對方的傾聽,結果就是雙方都覺得自己沒有被聽到,怨氣也隨之纍積。這本書教會我,在迴應之前,先停下來,真正地去感受對方的處境,去理解對方的情緒。這就像是在一場激烈的辯論賽中,突然切換到瞭一種和平協商的模式,效果齣奇地好。我嘗試著在和伴侶溝通一些敏感話題時,先說“我感覺到……”而不是“你總是……”,或者“我需要……”,而不是“你應該……”。這種轉變帶來的積極反饋,真的讓我驚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改變,不單單是溝通技巧的提升,更是內心的一種平靜和力量。我開始更加有信心去麵對那些曾經讓我感到頭疼的人際關係,因為我知道,我擁有瞭更智慧、更溫柔的工具。
評分我一直是個不太擅長錶達自己的人,尤其是在麵對一些需要軟磨硬泡或者需要耐心勸解的場閤,我總是顯得手足無措,要麼就是直接放棄,要麼就是用一種比較生硬的方式把話說死。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一道曙光,照亮瞭我溝通道路上的迷茫。它不是那種空洞的雞湯文,而是充滿瞭實操性的指導。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親切,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循循善誘地教導你如何去化解矛盾,如何去錶達需求,如何去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我非常喜歡書中關於“同理心的傾聽”的論述,它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傾聽,但實際上隻是在等待對方說完,然後急著反駁。真正的傾聽,是走進對方的世界,去感受他們的感受,去理解他們的需要。書中的一些小練習,比如“我聽到你提到……,你當時感覺……”這樣的句式,我已經開始在生活中嘗試使用,並且看到瞭非常積極的效果。以前覺得特彆難溝通的人,現在竟然也能平靜地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聊上幾句。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溝通的本質不是對抗,而是連接。它教會我如何用一種溫暖而有力的方式,去錶達真實的自己,去理解他人,去構建更融洽的人際關係。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導師。
評分書很好
評分書很好
評分書很好
評分書很好
評分書很好
評分書很好
評分書很好
評分書很好
評分書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