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万里全集·读易三种

屈万里全集·读易三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屈万里 著
图书标签:
  • 易经
  • 周易
  • 占卜
  • 传统文化
  • 哲学
  • 文化
  • 古籍
  • 屈万里
  • 命理
  • 预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4985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4260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4
字数:32572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其他
《读易三种》是屈万里先生治《易》的释读类著作,由其弟子黄沛荣先生整理成书。屈先生治《易》注重探求《易经》本旨,引据《周易》各本,如《周易正义》《周易集解》、《经典释文》的《周易》部分、《周易本义》、汉石经《周易》等,以及《左传》《史记》《庄子》等典籍,以明其文字音韵。作者在融贯众说的基础上,亦颇有断语。
需要注意的是,对《周易》经传之校释,作者并非逐句解读。于研究者而言,屈先生的释读可资借鉴;于初学者而言,建议对照《周易》全文阅读本书。

内容简介

屈万里先生遗稿,关乎《周易》者,共得三种: 其一为对《周易》经传之校释(底本为清同治十一年山东书局刊本《周易本义》),自署“周易集释初稿”;其二乃读《易》之零笺,自署《学易劄记》;其三乃晚年授《易》教本之小注,谨按其性质,定名为《周易批注》。 上述易学遗稿,皆由屈先生弟子黄沛荣先生条录编纂成书,合称《读易三种》。

作者简介

屈万里(1907-1979),字翼鹏,山东鱼台县人。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经典文献和甲骨文研究工作,成绩卓著,著述颇丰。1972年,其以面的卓越成就,膺选“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著作有《汉魏石经残字校录》《古籍导读》《书佣论学集》《尚书释义》《图书版本学要略》《<殷墟文字甲编〉考释》等。

目录

周易集释初稿
周易……………………… 3
乾………………………… 3
坤 ……………………… 15
屯 ……………………… 23
蒙 ……………………… 28
需 ……………………… 31
讼 ……………………… 34
师 ……………………… 38
比 ……………………… 41
小畜 …………………… 44
履 ……………………… 47
泰 ……………………… 50
否 ……………………… 54
同人 …………………… 57
大有 …………………… 61
谦 ……………………… 64
豫 ……………………… 67
随 ……………………… 70
蛊 ……………………… 73
临 ……………………… 76
观 ……………………… 77
噬嗑 …………………… 80
贲 ……………………… 83
剥 ……………………… 86
复 ……………………… 89
无妄 …………………… 92
大畜 …………………… 94
颐 ……………………… 97
大过 …………………… 99
习坎…………………… 101
离……………………… 105
咸……………………… 108
恒……………………… 111
遯……………………… 113
大壮…………………… 115
晋……………………… 117
明夷…………………… 119
家人…………………… 122
睽……………………… 124
蹇……………………… 128
解……………………… 131
损……………………… 133
益……………………… 136
夬……………………… 140
姤……………………… 144
萃……………………… 148
升……………………… 150
困……………………… 152
井……………………… 156
革……………………… 161
鼎……………………… 163
震……………………… 167
艮……………………… 170
渐……………………… 173
归妹…………………… 176
丰……………………… 180
旅……………………… 184
巽……………………… 186
兑……………………… 189
涣……………………… 190
节……………………… 193
中孚…………………… 195
小过…………………… 198
既济…………………… 201
未济…………………… 203
系辞上传……………… 204
系辞下传……………… 225
説卦传………………… 238
序卦传………………… 246
杂卦传………………… 248
杂记…………………… 250
学 易 劄 记
乾……………………… 255
坤……………………… 257
屯……………………… 258
蒙……………………… 259
需……………………… 260
讼……………………… 261
师……………………… 262
比……………………… 265
小畜…………………… 267
履……………………… 267
泰……………………… 268
否……………………… 270
同人…………………… 270
大有…………………… 271
谦……………………… 272
豫……………………… 272
随……………………… 273
蛊……………………… 274
观……………………… 276
噬嗑…………………… 276
贲……………………… 277
剥……………………… 278
复……………………… 279
大畜…………………… 280
颐……………………… 281
大过…………………… 282
习坎…………………… 282
离……………………… 284
咸……………………… 285
恒……………………… 285
晋……………………… 286
明夷…………………… 287
睽……………………… 288
解……………………… 289
损……………………… 290
益……………………… 291
夬……………………… 291
姤……………………… 292
萃……………………… 293
升……………………… 294
困……………………… 294
井……………………… 296
革……………………… 297
鼎……………………… 298
震……………………… 299
艮……………………… 300
渐……………………… 300
归妹…………………… 301
丰……………………… 302
旅……………………… 303
巽……………………… 305
兑……………………… 307
涣……………………… 307
中孚…………………… 308
小过…………………… 309
既济…………………… 309
未济…………………… 310
系辞上传……………… 311
系辞下传……………… 314
説卦传………………… 315
杂卦传………………… 317
总记…………………… 317
杂记…………………… 320
龟卜与《易》筮………… 322
周 易 批 注
周易…………………… 327
乾……………………… 327
坤……………………… 330
屯……………………… 335
蒙……………………… 337
需……………………… 340
讼……………………… 341
师……………………… 344
比……………………… 345
小畜…………………… 346
履……………………… 348
泰……………………… 350
否……………………… 352
同人…………………… 353
大有…………………… 355
谦……………………… 357
豫……………………… 359
随……………………… 361
蛊……………………… 362
临……………………… 364
观……………………… 366
噬嗑…………………… 368
贲……………………… 369
剥……………………… 370
复……………………… 372
无妄…………………… 373
大畜…………………… 374
颐……………………… 376
大过…………………… 377
习坎…………………… 378
离……………………… 380
咸……………………… 382
恒……………………… 383
遯……………………… 384
大壮…………………… 385
晋……………………… 386
明夷…………………… 387
家人…………………… 388
睽……………………… 390
蹇……………………… 391
解……………………… 392
损……………………… 394
益……………………… 395
夬……………………… 397
姤……………………… 399
萃……………………… 401
升……………………… 402
困……………………… 403
井……………………… 405
革……………………… 407
鼎……………………… 409
震……………………… 411
艮……………………… 412
渐……………………… 414
归妹…………………… 416
丰……………………… 418
旅……………………… 420
巽……………………… 421
兑……………………… 422
涣……………………… 423
节……………………… 425
中孚…………………… 426
小过…………………… 427
既济…………………… 429
未济…………………… 429
系辞上传……………… 430
系辞下传……………… 441
説卦传………………… 449
序卦传………………… 453
杂卦传………………… 453
附録…………………… 456
整理後记……………… 459
新版整理後记………… 464

精彩书摘

乾(摘自《读易三种》之《周易集释初稿》)

元亨利贞
《彖传》 训元爲大, 是。 贞者, 常也。 言大亨而利於守其常也。
金文及古书中,亨字或爲烹或爲享,无作“通”字解者。 《周易》中此字,恐仍是祭享之义,观 《文言》以嘉会合礼语解之,可证。
贞,问也。 《周官?大卜》:“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郑司农曰:“贞,问也。”又贞即真。 六经不见真字,真字昉于《庄子》。 明方以智方氏《通雅》卷一云:“贞即真。”有説颇可取。
真即诚。
初九
吴其昌《殷虚书契解诂》第二十七条曰:“卜辞通例,凡一长骨之上,契刻类似之文数节,则此每节之次序,必须由下逆推而上,此证之以契有月日干支诸片,而可以负责考实者。”於六十一条下,又列五式以明之。 按: 《易》卦爻之自下而上,犹龟卜之旧习也。
俞曲园曰:“阳之数以三而奇,阴之数以二而偶。 《周书?武顺篇》曰:‘男生而成三,女生而成两。’是其义也。 《説卦传》曰:‘参天两地而倚数。’《正义》引郑注曰:‘三之以天,两之以地。’窃谓九六之数,起於此矣。 乾卦三阳,阳之数三,三其三则爲九,故九者,乾之数也。 坤卦三阴,阴之数二,三其二则爲六,故六者,坤之数也。 以是推之: 震、坎、艮皆一阳二阴,其数七;巽、离、兑皆一阴二阳,其数八。 《易》用九六不用七八者,用老不用少,统于尊也。”见《羣经平议》。 又可参看《易通释》卷二十“大衍之数”节。

杂 记(选自《读易三种》之《周易集释初稿》)
汉熹平石经大小象相连。 每卦《大象传》既竟,即紧接《小象》,一卦终了,间以圆点,又接次卦。 (《彖传》每卦之末,亦间以圆点。)以此验之,殆无大小之説也。 又《象传》毕,其後爲《系辞传》,两《传》间空一行,而标一“七”字,盖谓《系辞传》爲第七也。 就今日所见之汉石经残石证之,知经文後,首爲《彖传》,次《象传》,又次《系辞传》,再次爲《文言传》,而《説卦》三篇殿焉。《系辞传》既爲第七篇,则是《经》《彖传》《象传》,各分上下两篇。《系辞传》殆亦分上下两篇,益以《文言传》一篇,《説卦传》三篇,盖即所谓十二篇者也。 识之以佚考。 一九四六年一月廿三日夜静时翼鹏记。 时初由巴蜀来京,偶见新出土之汉石经《周易?彖》《象传》及《系辞传》残石墨本,爲校勘一过,不胜欣喜也。
亲见之汉石经《彖传》起家人迄未济。 《象传》乾至随,又旅至未济。《系辞上传》开首至“定之以吉凶”。 各传中间字句亦颇多缺略。翼鹏又记。
《大戴礼?明堂篇》:“《明堂月令》,赤缀户也,白缀牖也。 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堂高三尺,东西九筵,南北七筵,上圆下方,九室十二堂,室四户,户二牖(上文云: 一室而有四户八牖),其宫方三百步,在近郊,近郊三十里(三百、三十,皆五六相乘之数)。”(解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者,谓明堂用九室以法龟文,故取此数,以明其制也。)按: 宋人洛书之图,即窃取於此。 试以该九数每三数爲一组,共分三组,各自右向左平列之可明。 宋人特易数字爲圈点耳。
《经义述闻》卷一有“爻辰”“虞氏释贞以之正违失经义”二篇。
焦里堂《易图略》有论爻辰、纳甲等篇。

前言/序言

出版說明

《讀易三種》本為臺灣聊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三年出版的《屈萬裏全集》第一部,上海辭書出版社今將其刊行,特誠邀屈萬裏先生弟子、原書整理者黃沛榮先生重加修訂。黃先生在本次修訂過程中核對引文,訂正錯訛,新增書名號,統一體例,費力實多,謹申謝忱。

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新版整理後記

業師屈萬裏先生的《易》學遺著三種此次在上海重新出版,讓我有機會重作校讀,並在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協助下,作了一些必要的修訂。修訂的重點有四方面:第一是加上書名號。第二是儘量統整三種著作的體例。第三是訂正前一版的錯字與漏字。第四是就書稿中的引文部分詳加核對,並補足篇名等項。其中後二項屬於修訂舊版的缺憾,原則上不去改動先生論述中的字句,但在加添書名號及統整體例時,則不能不稍作變通。例如原稿引用《左傳》的文字,有作“左傳襄公十九年”“文十八年左傳”,及“左昭十六年傳”等例,無論從體例或添加書名號來說,都難以適從。幾經斟酌,將“左昭十六年傳”的文例改為“《左傳》昭十六年”;“文十八年左傳”之例則不予調動,經標作“文十八年《左傳》”。另如“公羊傳成十六年”“公羊僖四年傳”,則標作“《公羊傳》成十六年”“《公羊》僖四年傳”。從體例來看,稍欠周密,唯因先生三種《易》學遺著非撰於一時,且屬手稿,故非必要者,儘量不作改動。

此外,屈先生行文時,遇有需作裁斷或補充之處,多有按語說明,其前使用“按”字。整理及校讀時所加的按語,則置於【】號之內,並加“謹案”二字,以於先生按語有所區別。

上海辭書出版社宋麗君老師用心校讀書稿,訂正不少錯誤,並提出各類體例上的建議,使得此書的整理工作,更為穩妥周全,特此致謝。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黃沛榮謹識



《屈万里全集·读易三种》书系内容概览 《屈万里全集·读易三种》并非单一著作,而是汇集了屈万里先生在易学研究领域的几部重要探索成果。本书系旨在以一种更为系统、深入且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的方式,呈现屈万里先生对《周易》这部古老经典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钻研与独到见解。全书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代表了屈万里先生在不同时期、从不同维度切入《周易》的学术轨迹,三者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对《周易》理解的立体图景。 第一部分:《易传》新诠:溯源与重构 本部分是屈万里先生对《易传》——即《周易》的十翼——的全新解读。长期以来,《易传》被视为阐释《周易》思想精髓的关键,但其原文晦涩,历代传注亦不乏争议。屈万里先生在此部分,并未止步于简单的字词疏解,而是力求“溯源”。他深入考证《易传》各篇的成书年代、作者归属(尽管历来有多种说法),并细致梳理其思想渊源,追溯其与先秦诸子学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与儒家、道家思想的交织与融合。 在“重构”层面,屈万里先生采取了一种“回到文本”的姿态。他摒弃了许多后人强加的、与原意相悖的解读,试图剥离历史积淀的层层外衣,还原《易传》作者最初的思考脉络与哲学旨趣。他认为,《易传》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活泼的智慧。因此,他着力挖掘《易传》中关于宇宙生成、人伦道德、治国方略等方面的深刻洞见,并将其置于时代背景下进行考察。 具体而言,本部分可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入探讨: 《彀》的本体论与宇宙观: 屈万里先生在此处对《彀》篇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细致的辨析,探讨其蕴含的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道”的本体论意义,以及“器”的物质性与功用性。他会审视《彀》篇如何从阴阳二元走向宇宙万物的生成与演化,并与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进行对比,凸显《周易》的独特性。 《彀》的象数与义理之辨: 屈万里先生会深入探讨《易传》中“象”与“数”在理解《周易》卦象、爻辞中的作用,以及如何由此生发“义理”。他可能会批判过分强调象数而忽视义理,或反之,主张象数与义理的有机统一,认为象是义理的载体,义理是象的灵魂。 《彀》在政治哲学与伦理学中的应用: 屈万里先生会着重分析《易传》中蕴含的治国理念,如“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及其对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的指导意义。他可能会反思《易传》的某些思想在当代社会可能面临的挑战与价值。 《彀》各篇的内部逻辑与关联: 屈万里先生会逐篇梳理《彀》各篇(如《彀》、《彀》、《彀》、《彀》、《彀》等)的内在联系,揭示其思想发展的脉络,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成对《周易》卦爻辞的完整解释体系。 第二部分:《周易》古义疏证:回溯与重塑 相较于对《易传》的侧重,本部分则将焦点直接对准《周易》本身的经文——卦辞与爻辞。屈万里先生在此部分,其研究方法更加倾向于“回溯”,即试图回到《周易》成书之初,排除后世的层层穿凿附会,去理解古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何要创造这些卦象,赋予它们这些卦辞和爻辞。 “疏证”意味着严谨的考据与细致的论证。屈万里先生在此将大量运用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他会搜集整理与《周易》时代相近的甲骨文、金文、简牍等出土文献,比对其中与《周易》相关的词汇、概念及思想痕迹,从而为理解《周易》古义提供坚实的证据。同时,他也会关注古代社会的祭祀、占卜、农耕、战争等社会生活场景,认为这些是理解《周易》卦象内涵不可或缺的背景。 “重塑”则是在扎实的考据基础上,对《周易》经文的意义进行更为贴切的还原。屈万里先生会尝试打破一些约定俗成的、但可能与古义相去甚远的解读,重新审视每个卦、每条爻所承载的原始信息。他可能会提出一些全新的、具有启发性的解释,但这些解释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和充分的证据之上。 本部分可能涵盖: 卦象与自然现象的对应关系: 深入探讨每一卦象(如乾、坤、屯、蒙等)所描摹的自然景象、事物形态,以及它们与当时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之间的关联。例如,《乾》卦为何以天为象,《坤》卦为何以地为象,以及其他卦象如“水”、“火”、“山”、“泽”等如何象征特定的自然过程或状态。 爻辞的语境与象征意义: 细致分析每一爻辞的语境,即其在特定卦中的位置,以及该爻所处的动态变化。屈万里先生会着重阐释爻辞中的比喻、象征,以及这些象征所指示的吉凶祸福,并非简单的预言,而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提示。他可能会重新审视一些被认为吉祥或不祥的爻辞,探究其原始语境下的真实含义。 《周易》的占筮功能与早期思想: 深入研究《周易》作为一部占筮典籍的早期功能,以及占筮活动如何塑造了《周易》的文本形态与思想内涵。他可能会探讨早期占筮的仪式、方法,以及占筮结果如何被解读,进而影响人们的决策。 《周易》与古代社会结构及观念: 探究《周易》的卦辞爻辞中如何折射出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伦理观念、政治制度、军事策略等。例如,某些卦辞可能与古代部落联盟、分封制度、宗法关系等有关;某些爻辞可能揭示了古代战争的策略、社会阶层的互动等。 第三部分:《周易》的当代价值与未来阐释:启迪与应用 如果说前两部分侧重于“溯源”与“回溯”,那么本部分则着眼于“启迪”与“应用”。屈万里先生认为,《周易》并非仅仅是一部古籍,其蕴含的智慧对于理解当下、指导未来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在这部分致力于探讨《周易》思想如何能够“启迪”当代人的思维,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适宜的“阐释”与“应用”路径。 屈万里先生会在此部分,以一种更为开放和动态的视角来审视《周易》。他会关注《周易》思想中关于变化、适应、平衡、道义等核心理念,并尝试将其与现代科学(如系统论、复杂性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对话。他会批判性地看待历史上一些对《周易》的僵化解读或简单迷信,强调《周易》的智慧是一种开放性的指引,而非僵死的教条。 本部分可能包括: 《周易》的辩证法思想与系统思维: 深入分析《周易》中蕴含的阴阳转化、否极泰来、物极必反等辩证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在理解当代社会复杂系统、以及应对不确定性挑战方面的启示。例如,如何运用《周易》的思维来理解经济周期的波动、社会思潮的演变等。 《周易》的风险管理与决策智慧: 探讨《周易》中关于“趋吉避凶”、“慎始敬终”等理念,以及如何将其转化为现代社会中的风险评估、危机管理和科学决策的智慧。屈万里先生可能会从《周易》的卦象演变中,提炼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决策模型或原则。 《周易》的生态智慧与可持续发展: 关注《周易》中关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以及其对当下生态危机与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启示。他可能会探讨《周易》是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 《周易》的文化传承与跨文化交流: 探讨《周易》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进行有效的文化传承,并作为一种独特的哲学体系,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中展现其价值。他可能会反思《周易》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与接受状况。 《周易》的未来研究方向与阐释方法: 屈万里先生会在此部分,总结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并展望《周易》未来的研究方向。他可能会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鼓励后学者以更开放、更包容的态度去探索《周易》的无穷奥秘。 总而言之,《屈万里全集·读易三种》所呈现的,是一位学者对一部伟大经典的深度跋涉。它既有对传统的尊重与继承,更有对传统的反思与超越。全书语言严谨而不失流畅,论述深刻而不失生动,力求让读者在领略《周易》博大精深的思想魅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屈万里先生治学严谨、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范。它是一次对《周易》古老智慧的全新激活,也是一次对人类思想宝库的珍贵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近来,我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因此留意到屈万里的名字。阅读《屈万里全集》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涤荡和审美的熏陶。书中所收录的关于古代文学批评的文章,见解独到,将文学作品的意境、情感和技巧分析得淋漓尽致,让我对许多经典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的文字本身也极具艺术感染力,他能够用优美而富有韵律的语言,描绘出古代文人的风雅与情怀,仿佛能闻到墨香,听到丝竹之声。我尤其喜欢他对于诗词的解读,不仅仅是解释字面意思,更是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深层情感和文化内涵。这些解读如同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人心灵深处的窗户,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那个时代独特的审美情趣。整套书读下来,感觉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感知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仿佛在经历了一场精神的SPA,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和滋养。

评分

偶然间,我购得《屈万里全集》,原本只是抱着好奇的心态翻阅,却不想被其内容深深吸引。书中的篇章,时而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耐心讲解着古老的智慧;时而又像一位博学的朋友,与我分享他对世界的独到见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展现出的沉稳与从容,他能够将看似纷繁芜杂的现象,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最终呈现出清晰而深刻的结论。这种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我日常工作和生活都大有裨益。他对于人生哲理的阐述,也常常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让我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的感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能够静下心来阅读这样一套充满智慧的书籍,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它让我暂时忘却了外界的喧嚣,沉浸在思想的海洋中,获得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充实。

评分

作为一名正在攻读相关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希望找到能够指引我学术方向的著作。在众多学术著作中,《屈万里全集》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独特的创新视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对于某些学术问题的探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作者提出的观点,虽然可能与主流观点有所不同,但其论证过程严谨扎实,逻辑清晰,充满了说服力。我特别佩服他对于文献的驾驭能力,能够将大量的零散信息整合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从中提炼出核心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琢磨作者的论证思路,并尝试将他的研究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中。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培养了我严谨的治学态度。可以说,这套书是我学术道路上的一位重要启蒙者。

评分

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尤其痴迷于中国古代的社会变迁与思想演进。当我得知有《屈万里全集》这套书时,内心便充满了期待。这套书没有让我失望,它提供了一个了解屈万里先生学术思想的绝佳窗口。其中对古代史料的考证与解读,严谨而细致,常常能在看似寻常的记载中挖掘出不为人知的细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作者的笔触细腻,善于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观的人物刻画相结合,使得历史不再是枯燥的年代和事件堆砌,而是充满了鲜活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我尤其欣赏他对一些历史人物的重新评价,很多观点都颠覆了我过往的认知,引发了我更深入的思考。他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也总是能够从多个角度切入,考虑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展现出一种宏观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翻阅这本书,就像是在与历史的长河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每一次阅读都能获得新的启迪,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旁观者,亲历着那些波澜壮阔的岁月。

评分

初次翻开这套《屈万里全集》,就如同走进一座陈旧的书房,空气中弥漫着历史与智慧交织的独特气息。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穿越时空、抵达古人精神世界的著作心生向往,而屈万里的名字,在我心中早已是这样一位引路人。这次有机会得以细读他的作品,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维度的门。书中的字里行间,不时流露出作者对生命、对自然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与传承。尤其是那些关于古代哲学思想的论述,语言虽古朴,却掷地有声,引人深思。他对于文本的解读,往往超越了字面的意义,触及到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和时代背景,这种“读进去”的功夫,令人折服。书的装帧也别具匠心,古朴而不失雅致,拿在手中便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承载着文化记忆的艺术品。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某些章节中穿插的个人感悟,那些片段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冰冷的学术讨论瞬间充满了人情味。

评分

很好,很不错的书,值得购入一读。

评分

屈万里先生的全集见过台版,价格太高买不起,上古出的这一套还未出全,但质量一般,纸面且内页为轻型纸,差评

评分

很好的书,趁着京东活动购入,可以看好长时间了~~~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屈万里先生为赴台学者,其全集正陆续推出,集中于先秦时代

评分

不错的商品,很满意,不错的商品,很满意,送货挺快的。不错的商品,很满意,送货挺快的。送货挺快的。不错的商品,很满意,送货挺快的。不错的商品,很满意,送货挺快的。不错的商品,很满意,送货挺快的。不错的商品,很满意,送货挺快的。

评分

很好的书,趁着京东活动购入,可以看好长时间了~~~

评分

学习区万里的书还是很有必要的

评分

屈万里先生又出新书了,这种类型最好了,对于解读经典很有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