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革命:分布式自律型社会出现

区块链革命:分布式自律型社会出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野口悠纪雄 著,韩鸽 译
图书标签:
  • 区块链
  • 分布式账本
  • Web3
  • 去中心化
  • 数字经济
  • 未来社会
  • 技术革命
  • 金融科技
  • 社会变革
  • 创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99684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554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8
字数:1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区块链作为虚拟货币的基础技术,其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必将极大改变商业、经济、社会的面貌。
  区块链是一种记录电子信息的新机制,该机制无需管理者、不依赖对组织的信任、内容不可篡改。现有互联网不能进行经济价值输送。区块链却让经济价值在线输送成为可能。区块链将颠覆货币和金融世界。
  区块链对于IoT、共享经济而言必不可少,它甚至能应用于行政、司法、政治领域。区块链技术还催生出预测市场、真实性证明等新商务。伴随区块链出现的DAO(去经营者的企业组织)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角。
  区块链颠覆人们的常识。区块链是未来商机的宝库。
  《区块链革命:分布式自律型社会出现》结合当今世界新案例全面解密区块链,餍望其未来前景。

作者简介

  野口悠纪雄,1940年生于东京,196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次年进入大藏省,1972年取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历任一桥大学、东京大学、斯坦福大学教授。2005年至今,任职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财经研究所。专业研究领域为经济理论、日本经济。主要著作有《信息经济理论》《财政危机的构造》《资本开国论》《日元贬值泡沫崩溃》《未曾有的经济危机战胜方法》《世界经济恢复,为什么唯独落下日本?》《经济危机的根源》《日本的反省:悬崖边上的经济》《日本的反省:依赖美国的罪与罚》等。

目录

序章 区块链引发地壳变动

第1章 区块链革命的来临
1.区块链的功能与运行机制
2.区块链具有怎样意义上的优越性
3.阐述区块链重要性的报告
4.传统Fintech(金融科技)的局限性

第2章 区块链的应用:比特币的发展
1.虚拟货币的重要性终获认可
2.虚拟货币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3.想普及条件需要先齐备

第3章 区块链的应用:银行也导入
1.金融机构疯狂追捧区块链
2.私有区块链是和恶魔订立的契约?
3.中央银行一旦导人事态将发生巨大变化

第4章 区块链的应用:证券业发生革命性变化
1.原来3天才能完成的支付将10分钟搞定
2.日本交易所集团的测试
3.证券交易的清算与决算将发生改变
4.区块链也将极大地改变保险业

第5章 传统技术型Fintech(金融科技)及其局限
1.现有技术提升金融效率
2.转账、结算中的Fintech
3.社会借贷的可能性与问题点
4.规制及法律制度有效吗?

第6章 区块链将如何改变货币和金融
1.低成本转账的意义
2.去中介化的意义
3.也存在造成失业的破坏性一面
4.主宰货币就是主宰未来
5.货币将进化吗?

第7章 区块链的应用:事实证明
1.在互联网领域狗与人类无差别
2.在政府机关的注册、登记等
3.商品履历追踪
4.区块链管理个人数据

第8章 区块链的应用:IoT(物联网)
1.IoT缺乏经济视角
2.IoT离不开区块链技术
3.共享、IoT、区块链

第9章 分布式自律组织和分布式市场已诞生
1.未来社会的主角——DAO
2.DApps与DAO的构成部分
3.应用于各种领域的预测市场
4.备受瞩目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市场

第10章 分布式自律组织将创造怎样的未来
1.DAO将颠覆企业组织的根本
2.分布式组织背景下人的工作会怎样?
3.能否适用法律制度
终章我们能够重塑怎样的社会
1.IT能否实现社会扁平化
2.依靠扁平化可实现去信任化社会
3.法庭和政治能重回个人手中吗?

补论A 虚拟货币和电子货币法律上的定义
补论B 当今结算系统概要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区块链革命:分布式自律型社会出现》:
  在这项实验中,他们要筛选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主干系统和业务系统时需要验证的各事项。并且,构建起原型系统开展各种验证。
  区块链企业Tech Bureau(日本科技局株式会社)于2016年4月公布实验结果称,区块链技术可成功应用于存款、进账、对外付款、余额查询、流水查询等业务。《日本经济新闻》等报纸也在2016年4月18日对此进行了报道。
  横滨银行及住信SBI网络银行的目标是构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24小时365天不间断服务的转账系统,现阶段正在研究中。通过这个系统,银行方面负担的转账成本将降低为以往的1/20-1/10。
  而且,三菱东京UFJ银行和日立制作所将开发基于区块链的支票结算系统。
  银行的结算系统,是信息系统中要求最严格的。现阶段由于使用的是计算机主机,所以会花费难以想象的巨额成本。如果区块链能取而代之,对于银行来说,将节省数百亿日元左右。将区块链技术导人这个领域可谓意义深远。银行的主要系统有可能脱胎换骨。
  国际转账业务特别重要。正如《区块链革命:分布式自律型社会出现》补论部分所述,基于现有机制,要完成转账中间需要经过众多中介机构。这些机构使用自己的数据库进行比对确认,确保交易正确无误,此过程将花费巨额成本和大量时间。如果使用区块链,不仅能降低成本,耗时也几乎能缩减为零。
  2016年11月16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新加坡的金融货币厅(中央银行和金融厅的合并机构)正在测试开展基于虚拟货币技术的资金交易。除三菱UFJ金融集团外,美国银行、美林公司、瑞信、HSBS、R3均参与其中。先验证银行间交易的效果,然后再探讨国际交易。
  向全社会公开的三菱东京UFJ虚拟货币
  2016年6月10日的《朝日新闻》用整个头版版面报道,称三菱东京UFJ银行将在2017年秋左右开始面向全社会公开发行自己的虚拟货币[II]。
  报道称该银行研究自己的虚拟货币尚处试验阶段,但要做到一般人都能使用,这显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大型银行发行虚拟货币,此举有可能成为世界首例。
  以往用虚拟货币转账,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价格波动大。第二,不容易和银行存款兑换。第三,结算确认耗时长达10分钟左右。我认为三菱东京UFJ的虚拟货币能解决这三个问题。
  其特征是确定了与日元的交换价值。这强调了其作为转账手段的作用。
  然而,要普及虚拟货币需要克服几个障碍。
  第一,消费税。假如三菱东京UFJ的虚拟货币被认定是虚拟货币,就会产生消费税的问题。正如第2章所述,在日本购买虚拟货币时需要缴纳消费税。使用虚拟货币支付时需要另外缴纳消费税,如此一来就会造成双重负担。关于这个问题,据报道称相关部门正在商讨取消征收虚拟货币消费税事宜。
  第二,规制上的问题。银行发行的虚拟货币,目前还不明确是否适用于现行银行法。虽然目前还不清楚金融厅将对三菱东京UFJ的虚拟货币如何定性,但因为它并不是比特币形式的虚拟货币,有报道称可能会将其认定为一种电子货币。
  但是,这种看法并不妥当。第2章第3节将对其展开论述。在《区块链革命:分布式自律型社会出现》“补论A虚拟货币和电子货币法律上的定义”中也将详细讨论。
  ……

前言/序言

  人们不管面对怎样的新技术,其认知都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这种东西肯定是骗人的。如果真有这么厉害的东西,那世界就要颠倒过来了。所以,这肯定是骗人的手段,甚至有可能是恶性诈骗。大概有谁想趁机大捞一笔吧。一旦上当,肯定会倒大霉。老天保佑、老天保佑,聪明人是绝不会插手这种东西的。
  第二阶段:说不定发生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如果不能很好应对,将落后于人。思想超前的家伙已经出手了,我也不能坐以待毙。但这么一个来路不明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第三阶段:正如我最初所料,这项伟大的技术改变了世界。
  1903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两兄弟初次试飞动力飞机获得成功。本书开篇引言,正是距此两年前的1901年,在基蒂霍克开往代顿的火车上,威尔伯对弟弟奥维尔所说的话。这就是本文开篇的“第一阶段”,即便是发明者本人都在说着泄气话。
  这也无可厚非。由于飞机是划时代的产物,即便是在飞行试验成功后,这一消息的真实性仍不被人们认可。以大学教授为首的科学家们发表评论和论文称“机械飞行在科学上是不可能的”。
  就互联网而言,20世纪90年代初是其第一阶段。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如果能实现向地球任何地点几近免费地发送信息,那世界肯定要颠倒过来,所以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克利福德·斯托尔在《互联网是空洞窟》(草思社,1996年。原书于1995年刊行)中,列举了几个证据来说明互联网不可能走向实际应用。
  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最初10年,互联网进入第二阶段(1995年“互联网”一词获得日本流行语大奖)。目前处于第三阶段。社会确实颠倒过来了。
  就区块链和比特币来说,迄今尚处于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存在各种科学性解说论述比特币为何是骗人的说法,如同当年论证飞机为什么不能飞一样。
  最容易理解的就是,“若不存在中央银行此类管理机构,货币就不能发挥作用”,“但是,比特币不存在管理主体,所以不能发挥作用”这一逻辑理论。
  学过互联网科学的人,可能会作如下解释:“互不信任的人们之间所形成的互联网网络不能有效运转,众所周知这是个’拜占庭将军问题‘。这一问题无解。所以,比特币运行机制不能成立。”
  在区块链第一阶段的2014年2月20日,我开始在DIAMONDonline上做连载,名叫“比特币是社会革命”。不管对其如何评价,首先必须正确理解比特币。
  不久之后的2月23日,比特币交易所Mt.Gox破产。众多有影响力的报纸用整个头版版面报道“比特币破产了”。数日后,某人得意扬扬地站出来,嘲笑说“比特币果然是假货”。尽管我坚持认为比特币没有消亡,却得不到大家支持。
探寻人类文明的下一站:一部关于社会结构重塑与个体赋权的深度观察 书籍名称:《权力之锚:从金字塔到网格的社会演化》 图书简介 人类社会,自古以来便如同一座座精心构建的宏伟建筑,其基石往往是权力的分布与维系方式。从古代的王权神授到近代的民族国家,再到信息时代的巨型企业帝国,我们所处的结构从未停止过演变。然而,这种演变是否已达终点?我们是否正在目睹一个超越传统层级、权力更为分散和流动的全新社会形态的诞生? 《权力之锚:从金字塔到网格的社会演化》并非一部技术手册,而是一次对人类协作、信任建立与组织治理模式的深刻哲学与历史反思。本书旨在系统性地剖析,在信息爆炸与全球互联的背景下,支撑传统“金字塔式”权威结构的底层逻辑正在如何被侵蚀,以及一种被我们暂称为“网格化治理”的新范式是如何在边缘地带悄然兴起,并开始挑战既有的中心化秩序。 第一部分:失焦的中心——传统权威的裂变 本书开篇即着眼于现代社会的三大核心支柱:政府、金融机构与大型媒体集团。我们首先探讨的是合法性危机的根源。 在全球化与后真相时代的交汇点,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中心化的“守门人”角色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赤字。本书深入分析了后工业社会中,个体认知模型的转变如何削弱了自上而下的叙事权威。我们审视了大型官僚体系在应对快速变化的全球挑战时的僵化与低效,以及它们在处理跨文化、跨地域复杂性问题时的结构性困境。这种困境并非源于领导者的能力不足,而是源于其组织形态本身——层级结构在信息传输和决策反馈上的固有延迟性。 金融层面,我们剖析了中心化信贷体系(如传统银行体系)在承担全球资本调配重任时所暴露的脆弱性。历史上的数次金融危机,无不揭示了过度集中的风险敞口。本书将追溯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全球货币信用的历史脉络,论证为何一种更具韧性、更低风险分散的价值交换机制成为时代诉求。这不是对资本主义的简单批判,而是对信任成本在现有体系中不断攀升的量化评估。 第二部分:网格的萌芽——自组织力量的崛起 如果说第一部分描绘的是旧秩序的松动,那么第二部分则聚焦于“网格”结构在不同维度上的显性与隐性生长。 自组织社群的成熟: 我们将目光投向互联网社区、开源项目以及专业领域的协作网络。这些网络展示了在缺乏中央指挥部的情况下,如何通过预设的协议和共享的价值导向,实现复杂的项目交付和知识生产。本书详细对比了传统企业的产品开发流程与去中心化协作模式的效率与创新差异,强调了激励兼容性在维持网络活力中的决定性作用。 价值的重新定义与流转: 传统经济学依赖于稀缺性来确立价值。然而,在数字内容和知识共享爆炸的时代,价值的创造和交换机制亟需更新。本书探讨了如何通过创新的激励机制,将“注意力”和“贡献度”转化为可被社会认可的交换媒介。我们探讨了各类非主流的价值结算方式,它们试图在不依赖传统中介的情况下,实现点对点的价值确认和转移。 治理的分布式实验: 在组织治理层面,本书考察了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等新型治理框架的早期实践。这些实验不仅仅是关于投票机制的革新,更深层次地触及了决策权与责任的解耦与重塑。我们分析了这些框架如何在保持行动效率的同时,最大化参与者的透明度和问责制,以及它们在处理冲突、升级协议时所面临的内在张力。 第三部分:新的张力——个体赋权与社会稳定 权力向网格转移并非意味着混乱或乌托邦的降临。本书的第三部分直面这一转变带来的核心矛盾与挑战。 信任的迁移与重塑: 传统社会信任于人(精英、机构),而网格社会则试图信任于代码与共识。然而,代码并非万能。本书深入探讨了“智能合约”在道德困境、法律模糊地带和极端情况下的局限性。如何确保基础协议的公平性、如何避免“算法的暴政”——即规则的僵化和演进受阻——是新社会形态必须面对的哲学难题。 身份与边界的模糊: 随着个体对自身数据和决策权的掌握增强,传统的地理、职业和公民身份的边界开始模糊。我们探讨了“数字身份”与“现实责任”之间的拉扯。当个体能够以高度灵活的方式参与全球协作时,地方社区的凝聚力和国家主权的概念将如何被重新界定?本书认为,未来的社会结构可能表现为多层嵌套的、相互交织的身份主权,而非单一的、排他性的隶属关系。 权力的“沉默成本”: 权力分散的最终目标是降低沉默成本——即因权力集中和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低效率、腐败和机会流失。本书通过历史案例对比,论证了从金字塔向网格的艰难过渡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适应性摩擦和权力重组的阵痛。谁将失去旧有的“锚点”,谁又将定义新的“网格协议”,是未来十年全球政治经济博弈的核心。 结语:走向“可验证的社会” 《权力之锚》总结道,人类社会正从一个基于信仰和等级的结构,缓慢而坚定地转向一个基于可验证性与共识的结构。这种转变,关乎我们如何定义“所有权”、“信任”和“治理”。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亚里士多德以来关于城邦与政治共同体的定义。 本书旨在为那些身处变革浪潮中的决策者、思想家和普通公民提供一个审慎而全面的框架,去理解我们正在抛弃的旧模式的内在逻辑,并为迎接一个权力更加分散、个体韧性更强的未来社会做好思想准备。这不是预言,而是对正在发生的结构性演变的详尽地图绘制。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看到“区块链革命”这个词时,脑海中立刻联想到的是那些改变了世界的技术浪潮,比如互联网革命、工业革命。我猜测这本书的立意很高,它不仅仅是介绍一项新技术,更是要阐述这项技术所带来的颠覆性力量,以及它如何重塑我们所熟悉的一切。我好奇作者会如何定义这场“革命”,它是否意味着传统权力结构的瓦解,新的经济模式的诞生,甚至是人类协作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分布式自律型社会”的出现,听起来像是对现有社会模式的一种解构和重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历史的视角,回顾过去几次重大的技术革命,将区块链革命与之进行对比,从而凸显其独特性和重要性。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大胆的预言,预测在区块链技术的驱动下,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世界可能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这本书会不会成为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像《共产党宣言》或者《未来简史》一样,为我们理解和塑造未来提供重要的理论框架?

评分

坦白说,我被“革命”这个词深深吸引。在我看来,真正的革命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对现有模式的根本性颠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原理的科普层面,而是能够更宏观地去探讨区块链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它如何打破信息壁垒,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共享?它如何重塑金融体系,创造新的价值分配模式?它又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份认同和社群关系?“分布式自律型社会”这个概念,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人人都能参与决策,信息公开透明,个人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的理想化蓝图。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了解实现这一蓝图的具体机制,它会是关于如何通过技术来增强个体的话语权,如何建立更公平、更有效的协作机制,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启发,让我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并思考我个人在这个新时代中应有的角色和定位。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它不仅仅关于技术,更指向了社会形态的演变。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读物情有独钟。我猜测这本书会深入剖析区块链技术的内在逻辑,并以此为基础,描绘出未来社会可能呈现的图景。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分布式”和“自律型”这两个核心概念是如何通过区块链技术得以实现的。例如,分布式意味着权力的分散,而自律型则暗示着个体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这两者结合,是否会催生出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一种摆脱了强制性法律和监管,依靠透明的规则和个体自觉就能有效运转的社会?我期待书中能够给出一些具体的设想,比如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区块链技术将如何应用,又将带来哪些深刻的变革。这会不会是一本挑战我们既有认知,让我们重新审视“秩序”、“权力”、“个体”等基本概念的书籍?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未来感,深邃的蓝色背景上,一个由无数节点构成的网络图腾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当初被这个封面吸引,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个关于技术革新,颠覆传统,构建全新社会秩序的宏大叙事。我最期待的是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那些听起来有些晦涩的区块链技术原理,比如它如何实现去中心化,又是如何通过共识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安全和不可篡改。想象中,作者应该会用生动的比喻和实际的案例,将那些复杂的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等概念剥离出技术的外衣,让我们普通人也能理解其中的精髓。我尤其好奇书中会描绘一个怎样的“分布式自律型社会”。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概念,它意味着个体能够摆脱中心化的束缚,自主地参与到社会治理和价值创造中来。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科幻小说一样,描绘出未来社会的面貌?它会是如何运作的?人们的生活会发生哪些颠覆性的变化?会不会有关于隐私保护、数据所有权等方面的深入探讨?这些都是我迫切想从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解析,更能引发我们对未来社会形态的深刻思考。

评分

我选择这本书,完全是因为我对“自律型社会”这个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人与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依赖于外部的规则和监管来维持秩序。然而,如果能够构建一个依靠技术和个体自觉就能运转良好的社会,那将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景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实现这种“自律”的路径和思考。它是否会探讨区块链技术在促进透明度、责任追究方面的作用?是否会分析个体如何在去中心化的环境中,通过技术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并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我设想,书中可能会引用一些哲学思想,将技术与人文精神结合,探讨在新的社会结构下,人性的光辉如何被释放,个体价值如何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座灯塔,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看到一种更加自由、平等、高效的社会可能性,同时,也希望它能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文关怀和社会伦理的建设。

评分

公司读书角推荐读书值得一看!

评分

写的灰常好

评分

东西挺好,性价比比较好,不错的一次购物

评分

速度超快,包装不错,看了之后再评价内容

评分

领导推荐阅读的书籍,很有阅读价值

评分

棒棒哒

评分

很好!!!!!!!!!!!!!!!!!!!!!!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好书,通俗易懂,对了解区块链基础知识有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