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的趣味 增订版

经济思想史的趣味 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赖建诚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思想史
  • 经济学史
  • 经济学
  • 历史
  • 趣味科普
  • 增订版
  • 学术
  • 文化
  • 社会科学
  • 通俗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5706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8106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将经济理论的发展史设定为生动课堂问答的主题,赖建诚教授亦庄亦谐,循循善诱,用丰富的实例答惑解疑,令读者迅速明了经济思想史的来龙去脉与关键问题。阅读经济思想史有何充分理由?亚当?斯密为什么重要?“看不见的手”究竟意所何指?马克思经济学说的本质是什么?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资源有哪些?在对经济思想史的人物、派别、观点和源流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新版续增的15个观念与辩驳进一步引领读者深入问题的核心,洞悉各家观点的优势与不足,体会思想史的复杂面向。不仅如此,书后所附的丰富文献也为读者钻研相关问题提供了指南。
经济思想史不是枯燥的历史故实,而是推进现实思考的必要资源,本书则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而又妙趣横生的导引之作。

作者简介

赖建诚(lai@mx.nthu.edu.tw),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人。清华大学经济系荣休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史、经济思想史。
学术著作有:《近代中国的合作经济运动:1912-1949》(1990,2011)、Adam Smith across Nations: Translations and Reception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2000, Oxford UP,主编)、《亚当?史密斯与严复:〈国富论〉与中国》(2002,2009)、Braudel’s Historiography Reconsidered(2004)、《梁启超的经济面向》(2006,2010)、《边镇粮饷:明代中后期的边防经费与国家财政危机,1531—1602》(2008,2010)、《王室与巨贾:格雷欣爵士(1519—1579)与都铎王朝的外债筹措》(2015)。
半学术性的著作有:《重商主义的窘境》(1992)、《年鉴学派管窥》(译著,1996,2003)、《〈绿野仙踪〉与中国》(1998)、《经济史的趣味》(2010)、《经济思想史的趣味》(2011)、《井田辨:诸说辩驳》(2012)。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部名为《失落的黄金时代: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的经济思想变迁》的图书简介,旨在与您的《经济思想史的趣味(增订版)》形成互补,专注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深入探讨,同时避免提及任何与您的书籍内容重叠的部分。 --- 图书名称:《失落的黄金时代: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的经济思想变迁》 作者: [虚构作者名,例如:维克多·马丁内斯] 内容简介 前言:迷雾中的黎明 本书并非宏大叙事的经济思想通史,而是聚焦于一个至关重要却常被轻描淡写——抑或过度简化——的历史断层:从中世纪晚期的商业萌芽,到蒸汽机轰鸣的工业革命前夜。我们试图揭示,在亚当·斯密笔下那清晰的“看不见的手”出现之前,欧洲社会如何艰难地从神学和封建束缚中挣脱出来,构建起最初的商业伦理和经济逻辑。这是一个充满矛盾、斗争与意外发现的时代,是现代经济学在泥泞中生长的“失落的黄金时代”。 第一部分:中世纪的余晖与商业的复苏(1300-1500)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文艺复兴前夜的商业实践如何挑战并最终瓦解了中世纪僵化的经济观。 1. 经院哲学与利息的悖论: 我们将详细考察托马斯·阿奎那之后,经院哲学家们如何挣扎于“高利贷禁令”的道德困境。重点分析了早期意大利城邦(如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的商人阶层如何通过“复式记账法”的实际需求,巧妙地将“时间价值”和“风险溢价”融入到他们的金融操作中,从而在实践层面绕开了神学的谴责。我们不会简单地描述禁令,而是剖析法律与商业现实之间的张力。 2. 公共财政的萌芽:城邦的治理艺术 重点考察了小型、高度自治的商业城邦如何首次系统地思考“国家财富”的概念。这包括早期预算编制的尝试、地方税收的合理化进程,以及这些城邦如何通过建立早期形式的“公共信用”来资助贸易探险和军事防御。这里的重点是实践性而非理论性,即他们如何“做”而不是如何“想”。 第二部分:重商主义的兴起与民族国家的诞生(1500-1700) 这一阶段标志着经济思想与政治权力空前紧密地结合。本书将摒弃对重商主义“囤积黄金即是财富”的刻板印象,转而探究其深层的国家安全逻辑和早期国际竞争理论。 3. 财富的重新定义:从君主宝库到贸易顺差 我们将细致区分早期(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贵金属流入阶段)与晚期(英国和法国注重制造业和殖民地垄断的阶段)的重商主义思想差异。重点分析了安东尼·詹金斯(早期英国代表人物)和让-巴蒂斯特·柯尔贝尔(法国的实践者)的思想内核,他们如何将国家力量的衡量标准从土地和人口转向了海外贸易的净收益。 4. 早期自由市场思想的先驱:小马克斯的“市场自然秩序” 本书将花大力气重估那些被斯密和魁奈的理论光芒所掩盖的思想家,如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坎蒂隆的“人口与土地”模型、他对通货膨胀的早期洞察,以及他关于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的早期定义,被放置在一个独特的历史背景下考察——即在绝对君主制权力日益加强的时代,如何有人能独立构建出一种基于个人激励的社会秩序模型。我们聚焦于他如何预见了生产要素分配的动态性。 5. 政治经济学的早期哲学基础:霍布斯与洛克的分歧 探讨了在英国内战的背景下,经济权利如何从神授君权中分离出来。霍布斯对稳定和秩序的追求如何导致他对国家经济干预的合理性辩护;而洛克则在财产权的“劳动混合原则”上,为后来的古典自由主义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石。这一章节强调了经济学从单纯的“管家学”向“国家学”转型的哲学阵痛。 第三部分:启蒙时代的理性之光与自然秩序的探索(1700-1776) 在启蒙运动的驱动下,思想家们开始相信经济领域存在着可被理性发现的自然规律。 6. 农业的回归与“土地的丰饶”:法国的重农学派 重点剖析弗朗索瓦·魁奈的《经济表》(Tableau Économique)的结构性意义。我们将它视为历史上第一次尝试将一个复杂经济体描绘成一个可量化的、循环流动的系统,尽管其核心假设(土地是唯一的生产性要素)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本书将分析该模型如何影响了后世对国民收入核算和部门间依存关系的思考,以及其对国家干预政策的明确反对态度。 7. 苏格兰的商业伦理:从财富积累到道德情感 我们详尽考察了亚当·弗格森和早期大卫·休谟的贡献,这些往往被简化为斯密思想的“序曲”。弗格森关于“自发秩序”(Spontaneous Order)的概念是如何在社会制度的长期演化中而非单一设计中形成的。休谟对金银流量机制(Price-Specie Flow Mechanism)的精妙阐述,如何有效地推翻了重商主义的核心论点,并为国际贸易的自然均衡提供了第一个动态模型。 结语:通往现代世界的门槛 本书的终点定格在1776年《国富论》的发表之前。我们认为,在斯密之前,经济思想的演进是一场漫长而曲折的去中心化过程——它从神学和王权手中解放出来,在商人的实践中获得了生命力,在哲学家和政治家的争论中获得了严谨性。这个“失落的黄金时代”的遗产,是构建一个独立于道德说教、专注于物质交换效率的经济科学的必要前提。通过理解这些早期的挣扎与顿悟,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现代经济学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扎根于数百年间对人类商业行为的细致观察与理论构建之中。 ---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经济学抱有一种敬畏甚至有点畏惧的态度,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太遥远,充斥着我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模型。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笔触极其生动有趣,他善于运用各种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经济学理论,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通俗易懂的解释。我完全没有感受到任何阅读的阻力,反而像是在听一位知识渊博的朋友,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悠闲地跟我聊起那些关于金钱、财富、社会运作的古老智慧。例如,在解释某个经济学原理时,作者会巧妙地引入一个日常生活的例子,或者一个历史上的趣闻轶事,让你在恍然大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会心一笑的乐趣。这种“趣味”的引入,并非是对内容的浅薄化,而是一种更高明的“启蒙”,它消除了我的心理障碍,让我愿意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经济学奥秘,实在是太难得了。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对我个人思维方式产生了不小的启发。在阅读过程中,我开始更加审慎地审视我所接触到的各种经济新闻和评论。我不再轻易地接受某个单一的观点,而是会下意识地去思考,这个观点背后可能有哪些经济学思想的影子?它是否受到了某种学派的影响?是否存在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书中所倡导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对不同经济学流派的理解,让我有了一种“多棱镜”式的观察角度,能够更全面、更辩证地看待经济现象。我发现,很多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经济模式和政策,都深深植根于过去某个时代思想家的探索和辩论之中。理解了这些思想的演变,也就更容易理解当下的经济格局和可能的发展趋势。这本书让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地去分析和判断,这种能力的提升,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在复杂世界中保持清醒头脑的人来说,都是无价的。

评分

这本书的“增订版”的含义,在我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我感觉作者不仅仅是在对旧版内容进行简单的修补,而是注入了新的思考和更广阔的视野。书中对当下经济学界的新动向、新理论的介绍,都显得格外及时和有深度。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行为经济学、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等部分的论述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新的争议和复杂性,反而以一种开放和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它们,并尝试将其融入到经济思想史的宏大图景中。这让我意识到,经济思想的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它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经验。这本书的“增订”并非是简单的数量增加,而是质量的提升和深度的拓展,它让这本书在保持经典性的同时,又充满了面向未来的前瞻性,这对于我这样希望跟上时代步伐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评分

我被这本书所呈现的宏大叙事深深吸引了。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论文集,而是以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将经济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娓娓道来。我仿佛看到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何一步步地探索、争辩、创新,他们提出的理论,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走向的勇敢设想。书里对不同学派的观点对比和演进的梳理,做得尤为出色。它没有简单地罗列观点,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相互影响以及最终的贡献与局限。我从中看到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如何奠定古典经济学的基石,凯恩斯革命如何应对大萧条的冲击,以及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等如何在不断挑战与修正中发展壮大。这种将思想置于历史语境中去理解的方式,让我觉得经济学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公式,而是充满了人性、智慧和时代印记的鲜活故事。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封面选用的那种柔和而又不失质感的暖色调,搭配上精致的书名烫金工艺,光是摆在书架上就已经散发出一种沉静而有力的文化气息。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过于光滑的,而是带着一点点细微的纹理,读起来手指与书页摩擦的触感很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书中的排版也十分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恰到好处,留白的运用也很有艺术感,不会显得拥挤,让阅读的体验变得更加流畅和愉悦。我尤其喜欢它在一些重要概念的呈现上,会用特殊的字体或者小插画来加以强调,这不仅帮助我更好地抓住重点,也为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学术内容增添了几分活泼感。总而言之,从收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受到了作者和出版社在细节上的投入,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和收藏的艺术品,这种内外兼修的感觉,让人在还没真正开始阅读内容之前,就已经对它产生了深深的好感和期待。

评分

非常好的著作

评分

好书

评分

趣味,可以从中看出趣味呢。

评分

带着兴趣去买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评分

非常好的产品,值得推荐

评分

经济思想史的趣味根据推荐的书单买的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家家户户

评分

趁活动期间买的,虽然涨价了,但应该还是挺实惠的~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