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武器愛好者;軍事迷。 1.DK經典暢銷圖書
2.與英國皇傢軍械庫博物館等閤作,呈現人類史上豐富、全麵的武器和護具史。
3.足不齣戶,欣賞人類曆史上珍貴的武器裝備藏品
內容簡介
《DK武器大百科:一部兵器與裝甲的視覺史》是由英國軍事曆史學傢協力完成的百科著作,首度集中呈現瞭來自英國皇傢軍械博物館的一韆多張珍貴的大幅精彩圖片。從舊石器時代的燧石片,到古代世界的刀劍投槍,到中世紀的盾矛弩箭,到近代世界的火繩槍燧發槍,到變革世界的滑膛槍來復槍,到現代世界的自動突擊步槍;從古代世界的士兵鎧甲護具,到現代世界的防彈頭盔,這些在戰爭、自衛、執法、狩獵中運用的武器所體現齣的獨具匠心和創造性,無不令人感到驚嘆和震撼。
本書以通俗的語言、專業的論述以及嚴謹的態度,穿越世紀的旅程,探索瞭各個時代武器的形式與功能,以及它們是如何影響那個時代,並與人類曆史的發展進程緊密相關的。同時也深度再現瞭全球武器和護具發展演變曆程中的創新設計、繁雜種類、緻命功能、殘酷曆史,以及駕馭這些武器馳騁沙場的士兵們的傳奇,是一部精彩紛呈的兵器與裝甲的圖文大百科。
目錄
前言 6
簡介 8
古代世界
公元前3000—公元1000年 24
最早的武器 30
美索不達米亞的武器和護具 32
古埃及的武器和護具 34
古希臘的武器和護具 40
古希臘重裝步兵 42
古羅馬的武器和護具 44
羅馬軍團 46
青銅和鐵器時代的武器和護具 48
盎格魯-撒剋遜與法蘭剋的武器和護具 50
維京的武器和護具 52
中世紀時期
公元1000—1500年 56
歐洲的劍 62
日本刀和中國劍 66
歐洲短劍 68
歐洲的長兵器 72
亞洲的長兵器 74
濛古武士 76
長弓和弩 78
武器展示:弩 80
阿茲特剋的武器和盾牌 82
歐洲的頭盔和輕盔 86
歐洲的決鬥頭盔,開麵盔和輕盔 88
中世紀騎士 90
歐洲的鎖子甲 92
歐洲的闆甲 94
早期近代世界
公元1500—1775年 96
雙手劍 102
歐洲的步兵和騎兵刀劍 104
雇傭步兵 108
歐洲細劍 110
歐洲小劍 112
歐洲的狩獵劍 116
武器展示:狩獵工具袋 118
日本武士刀 120
武器展示:脅差 124
日本武士 126
印度和斯裏蘭卡的刀劍 128
歐洲短劍 130
亞洲短劍 134
歐洲的單手長兵器 136
歐洲的雙手長兵器 140
印度和斯裏蘭卡的長兵器 142
歐洲的弩 144
亞洲的弓 146
火繩槍和燧發長槍 148
武器展示:火繩滑膛槍 150
歐洲獵槍(1600—1700) 152
歐洲獵槍(1700年以後) 154
亞洲的火繩槍 156
組閤武器 158
歐洲手槍(1500—1700) 160
歐洲手槍(1700—1775) 162
歐洲的決鬥甲胄 166
歐洲的決鬥頭盔 168
亞洲的盔甲 170
日本的武士盔甲 172
變革的世界
公元1775—1900年 174
歐洲的刀劍 180
美國內戰期間的刀劍 184
奧斯曼帝國的刀劍 186
中國的刀劍 188
印度的刀劍 190
印度和尼泊爾的匕首 192
歐洲和美國的刺刀 194
印度的杆棒類武器 196
非洲的刃類武器 198
祖魯戰士 200
大洋洲的杖棍和匕首 202
北美的刀和棒 204
北美獵弓 208
澳大利亞的飛去來器和盾牌 210
燧發手槍(1775年以後) 212
燧發手槍(1850年以前) 214
雷帽手槍 216
美國的雷帽轉輪手槍 218
美國內戰時期的步兵 220
英國的雷帽轉輪手槍 222
銅彈殼手槍 224
武器展示:柯爾特海軍手槍 226
自動裝填手槍 228
燧發滑膛槍和來復槍 232
武器展示:貝剋來復槍 234
雷帽滑膛槍和來復槍 236
武器展示:樂佩奇獵槍 238
雷帽後膛槍 240
英國紅衫軍 242
獵槍 244
奧斯曼帝國的火槍 246
單發後膛裝填來復槍 248
武器展示:恩菲爾德前裝綫膛槍 250
手動裝填連發步槍(1855—1880) 252
手動裝填連發步槍(1881—1891) 256
手動裝填連發步槍(1892—1898) 258
印度火槍 260
亞洲的火槍 262
連發火槍 264
槍彈(1900年以前) 266
印度的盔甲和盾牌 268
非洲的盾牌 270
大洋洲的盾牌 272
現代世界
公元1900—2006年 274
非洲的刃類武器 280
刺刀和刀(1914—1945) 284
法國“一戰”步兵 288
自動裝填手槍(1900—1920) 290
自動裝填手槍(1920—1950) 292
自動裝填手槍(1950年以後) 294
轉輪手槍(1900—1950) 296
轉輪手槍(1950年以後) 298
手動裝填連發步槍 300
蘇聯紅軍步兵 302
自動裝填步槍(1914—1950) 304
武器展示:AK47突擊步槍 306
自動裝填步槍(1950—2006) 308
武器展示:SA80突擊步槍 311
獵槍 312
霰彈槍 314
狙擊步槍(1914—1985) 316
狙擊步槍(1985—2006) 318
管退式機槍 320
氣退式機槍 322
武器展示:MG43通用機槍 324
輕機槍(1914—1945) 326
輕機槍(1945年以後) 328
衝鋒槍(1920—1945) 330
武器展示:MP5衝鋒槍 332
衝鋒槍(1945年以後) 334
槍彈(1900年以後) 336
單兵便攜式反坦剋武器 338
步槍榴彈發射器 340
獨立式榴彈發射器 342
美軍海豹突擊隊 344
簡易槍械(1950—1980) 346
頭盔(1900年以後) 348
緻謝 350
前言/序言
2005年我加入瞭英國皇傢軍械庫理事會,這讓我的生活發生瞭巨大的轉變。我曾經作為一名劍橋大學的本科生,在當時還位於倫敦塔的皇傢軍械庫工作瞭一個夏天。如果我的職業生涯當時選擇瞭另外一條道路,我很可能會變成一名博物館館長而不是一位軍事曆史學傢。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兩者並沒有那麼大的不同,因為軍事曆史從未遠離戰場:如果不考慮士兵們使用的武器,就很難想象他們如何戰鬥。
戰爭比文明更久遠——事實上,它比人類本身還久遠,這一點可以從人類原始祖先的一些蛛絲馬跡上得到驗證——而武器正是士兵們使用的工具。在接下來的章節裏,本書將展示武器在曆史進程中的重要性,揭示它們是如何從原始、簡陋的狩獵工具迅速演進的,並且很快呈現齣新的特性,而這種特性將在之後的幾韆年中再次為武器定義。首先齣現的一類武器是打擊武器,用於近距離地直接攻擊敵人,最初是棍棒,隨後從斧頭發展到刀劍、匕首和長矛。還有一類武器是從遠處發射的投射武器,從最初削尖的木棒——可以像投投槍一樣投擲齣去——一步步發展成為投擲長矛、弓箭和弩箭。從15世紀開始,火藥武器相繼齣現,但它們並沒有立即取代打擊武器和投射武器。一直到17世紀,火槍手還要靠長槍兵來保護,拿破侖一世的騎兵在近戰中也仍然使用長劍。甚至在進入瞭21世紀,刺刀作為一種“新”的有刃兵器,仍然是步兵裝備的一部分。
本書巨大的年代和地域跨度揭示齣瞭在完全不同的文化和時期中,武器之間極富啓示性的相似性。火器齣現的時間現在仍尚定論,曆史學傢仍然在爭論發生在17世紀上半葉的改變是不是足夠迅速和徹底,以至於可以稱之為“軍事革命”。但論如何,它們的影響深遠。用於抵禦攻城器械的城堡在火炮發明之後迅速崩潰,在這方麵,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被看作是一個裏程碑事件。類似的一幕在1525年的帕維亞戰役中同樣上演,當時裝備瞭火繩槍的步兵擊敗瞭重裝騎兵。隨著大規模軍隊的齣現,火器變得至關重要,因為這些軍隊越來越受製於大規模武器的生産。火器的發展速度很快:隻用瞭一個半世紀略多一點的時間就從前膛裝填火藥的燧發槍——射程近,精度差,且不可靠——發展齣瞭現代突擊步槍。
然而武器不僅僅是士兵們的工具,在翻閱本書的過程中你會為那些用於狩獵、自衛和執法的武器所展現的獨具匠心和創造性感到驚嘆。有些武器含有宗教性的或者神秘的內涵,另外一些則是階級和財富的象徵,例如日本武士佩帶的兩把武士刀,或者18世紀歐洲紳士腰旁佩帶的小劍。持有武器的權利與社會地位之間有著綿遠流長的關係,擁有武器的權利也被鄭重地(也是有爭議地)寫進瞭美國憲法的第二修正案中。在某些社會,例如古希臘的城邦,在公民權利和佩帶武器之間就有明確的關係。
隻講武器而不涉及護具是不可能的,因此本書同樣展示瞭盔甲在保護佩戴者之餘是怎樣被用來承載更多意義的。它們常常被用來有意地突顯某種形象或者恐嚇敵人,同時也展示著佩戴者的財富和地位:青銅時代勇士佩戴的有角頭盔與日本武士佩戴的麵甲護具在這一點上有很多共同之處。剛剛過去的20世紀見證瞭盔甲的再次復興,那些頭戴凱芙拉頭盔、身穿防彈衣的現代士兵,他們的形象顯得既古典又現代。
很榮幸能夠參與本書的編撰,因為它一方麵體現瞭英國皇傢軍械庫成員的學術水平,另一方麵也將英國皇傢軍械庫世界級的武器裝備藏品展示給世人。
理查德·霍姆斯
(Richard Holmes)
《鐵與火的奏鳴麯:冷兵器與防護的輝煌篇章》 這是一部獻給那些沉醉於曆史長河中閃爍著金屬光澤的偉大造物的史詩。它並非簡單羅列武器名稱與圖片,而是深入挖掘每一件兵器與每一副鎧甲背後所蘊含的技術革新、文化傳承、以及它們在塑造人類曆史進程中所扮演的至關重要角色。這本書旨在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親曆從石器時代到火藥時代前夜,人類智慧與勇氣的每一次碰撞與升華。 第一章:黎明之刃——石器時代的狩獵與戰爭 在文明的曙光初現之時,人類的生存與繁衍就與工具密不可分。本章將追溯人類最早的武器——石器的誕生。我們會探究那些打製石斧、石矛頭、颳削器是如何從天然石塊演變而來,它們不僅是狩獵猛獸的利器,更是部落衝突中決定勝負的關鍵。從早期粗糙的石器,到精細打磨的石葉,我們將見證人類對材料性能的初步認知和加工技巧的不斷進步。更重要的是,我們會深入理解這些看似簡陋的工具如何催生瞭早期的人類社會結構,以及它們在人類嚮更復雜文明邁進過程中所起的奠基作用。同時,我們也會探討早期人類如何利用骨骼、木材等其他天然材料製作武器,例如骨矛、木棒等,以及這些材料的特性如何影響瞭武器的設計與使用。 第二章:金屬的迴響——青銅時代的戰士與城邦 當人類掌握瞭冶煉金屬的秘密,整個戰爭的麵貌便被徹底改變。青銅時代的到來,標誌著人類進入瞭一個全新的軍事紀元。本章將詳細解析青銅武器的齣現如何顛覆瞭傳統的石器戰爭。我們將看到精美的青銅劍、斧、矛頭是如何被匠人鑄造而成,它們鋒利的刃口、堅固的結構,以及日益精湛的裝飾,無不體現瞭當時社會生産力的發展水平。我們還會聚焦於青銅時代最具代錶性的武器,例如埃及的麯刃刀、美索不達米亞的戰斧、以及希臘的斯巴達長矛,分析它們的獨特設計如何適應當時的作戰環境和戰術需求。同時,鎧甲的雛形也開始齣現,例如皮革與銅片的組閤,雖然不如後來的金屬鎧甲堅固,但已為戰士提供瞭初步的防護。本章還將探討青銅武器對城邦興衰、貿易路綫以及早期文明衝突的影響。 第三章:鋼鐵的洪流——鐵器時代的徵服與擴張 鐵,這種更加普遍且易於獲取的金屬,帶來瞭更加徹底的軍事革命。鐵器時代的武器,其數量和效能都遠超青銅製品,深刻地影響瞭古代戰爭的規模和烈度。本章將深入剖析鐵器武器的冶煉技術、製造工藝及其在軍事史上的劃時代意義。我們會詳細介紹鐵劍、鐵斧、鐵矛、弓箭等各種鐵製兵器的演變,以及它們如何被廣泛應用於步兵、騎兵等不同兵種。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探討鐵器時代齣現的標誌性軍事力量,如羅馬軍團的鋼鐵裝備,以及戰國時期中國鐵質武器的精進。與此同時,鐵質鎧甲也逐漸普及,例如鎖子甲、片甲等,它們為士兵提供瞭前所未有的防護能力,極大地提升瞭士兵的戰場生存率。本章還將分析鐵器武器如何加速瞭國傢的形成、疆域的擴張,以及文明之間的交流與碰撞。 第四章:防護的藝術——冷兵器時代的裝甲演進 與鋒利的武器相伴相生的,是對身體的保護。裝甲的發展史,是一部不斷挑戰人體極限、追求更高防護效率的創新史。本章將獨立聚焦於冷兵器時代的各種防護裝備。我們將從最原始的動物皮毛、藤蔓編織,到堅韌的木盾、皮革甲,再到逐漸成熟的青銅甲、鐵甲,詳細梳理裝甲材質、結構和設計的演變過程。我們會解析鎖子甲如何在縫隙中提供靈活性與防護性,片甲如何通過層層疊疊的金屬片來抵擋劈砍,闆甲又如何在文藝復興時期達到其工藝與防護的頂峰。本章還將探討不同地區、不同時期裝甲的風格差異,例如東方武士的精美鎧甲與西方騎士的重型闆甲,分析它們的設計理念與文化內涵。我們還會介紹頭盔、盾牌、護腿等輔助防護裝備,以及這些裝甲如何影響瞭戰士的作戰方式和戰場心理。 第五章:戰術的革新——兵器與裝甲的協同作戰 武器與裝甲並非孤立存在,它們是戰術體係的核心要素。本章將探討兵器與裝甲如何相互影響,共同塑造古代戰爭的戰術格局。我們會分析長矛與盾牌組閤的方陣戰術,以及它們如何依賴於士兵嚴密的協同與堅固的防護。我們將審視重裝騎兵的衝擊力,以及他們所依賴的重型鎧甲和長柄武器。此外,我們還會探討輕裝步兵的靈活性,以及他們如何通過速度和數量來彌補裝備上的劣勢。本章還將涉及弓箭手、投石手等遠程兵種的發展,以及他們如何與近戰兵種配閤,形成多樣化的作戰模式。我們會深入研究曆史上著名的戰役,分析其中的兵器與裝甲如何被運用,以及戰術的創新如何帶來勝利。 第六章:文明的烙印——兵器與裝甲的文化意義 兵器與裝甲不僅是戰爭的工具,更是特定文明的象徵和精神的載體。本章將從更宏觀的視角,審視兵器與裝甲在人類文明中的文化意義。我們會探討在不同文化中,武器如何被賦予神話色彩,成為英雄的標誌,或是權力的象徵。例如,日本武士的武士刀,其不僅僅是一件武器,更是武士道精神的體現。古羅馬的角鬥士裝備,展現瞭其娛樂文化與軍事傳統的結閤。我們還會分析鎧甲上的精美裝飾,例如紋章、雕刻等,它們不僅是身份的象徵,也反映瞭當時社會的審美情趣和工藝水平。本章還將探討兵器與裝甲在宗教儀式、藝術創作、以及民間傳說中的地位,揭示它們如何滲透到人類社會的方方麵麵。 第七章:技術的極限——從冷兵器到火器的過渡 雖然本書主要聚焦於冷兵器時代,但探討其嚮火器時代的過渡,將為我們提供一個完整的曆史視角。本章將簡要介紹火藥的發明及其早期應用,以及火器齣現對傳統冷兵器作戰方式帶來的衝擊。我們會看到早期火槍、火炮如何逐漸取代弓弩和攻城器械,以及金屬冶煉和製造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如何為火器時代奠定基礎。我們將分析冷兵器在火器時代如何從主力兵器逐漸轉變為輔助兵器,以及它們在某些特定場閤仍然發揮的作用。本章旨在強調技術革新是曆史發展的永恒主題,而冷兵器與裝甲的輝煌篇章,最終也融入瞭更宏大的曆史洪流之中。 《鐵與火的奏鳴麯:冷兵器與防護的輝煌篇章》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一次對人類智慧與勇氣的緻敬。它將帶您領略那些在曆史舞颱上熠熠生輝的金屬造物,理解它們如何塑造瞭我們的過去,又如何啓迪著我們的未來。每一件武器,每一副鎧甲,都講述著一個關於生存、關於榮耀、關於文明的故事。翻開這本書,您將不再僅僅看到冰冷的金屬,而是聽見曆史最深沉的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