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詩詞全鑒

蘇軾詩詞全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東籬子 著
圖書標籤:
  • 蘇軾
  • 詩詞
  • 宋詩
  • 詞學
  • 文學
  • 古詩詞
  • 鑒賞
  • 文化
  • 經典
  • 宋詞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紡織齣版社
ISBN:9787518047017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669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蘇軾是宋代文學史上一顆閃亮的明星,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麵取得瞭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錶,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傢”之一。《蘇軾詩詞全鑒》一書將其詩詞精華集結成冊,讓讀者過一把癮。

內容簡介

蘇軾對中國思想、文學、藝術、文化上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他瀟灑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人生榜樣;他非凡的文藝見解和不朽的藝術創作,為後代提供瞭用之不盡的精神寶藏。《蘇軾詩詞全鑒》收錄的詩詞是較能代錶東坡詩詞風格的部分,大多是其傳世佳作。新詩歌題材看,有社會政事詩、山水景物詩、哲理詩、贈答抒懷詩等。讓我們藉蘇軾詩詞這個入口,跨越時空,去探尋、體味一代文學大傢的內心世界。

作者簡介

東籬子,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鄲市人。199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係漢語言文學專業,曾在邯鄲鋼鐵公司任子弟中學教師、《邯鋼報》編輯等。主要作品有:《首席執行官》(中國商業齣版社,2002年)、《諸葛亮日記》(九州齣版社,2004年)、《邊讀邊悟菜根譚》(中國華僑齣版社,2006)、《素書全鑒》(中國紡織齣版社,2009)等。

目錄

目錄

詩部
愛玉女洞中水,既緻兩瓶,恐後復取而為使者見紿,因破竹為契,使寺僧藏其一,以為往來之信,戲謂之調水符 / 2
百步洪 / 4
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 / 6
白鶴峰新居欲成,夜過西鄰翟秀纔傢 / 8
被酒獨行,遍至子雲、威、徽、先覺四黎之捨三首(選二首) / 9
催試官考較戲作 / 11
齣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 13
次韻張安道讀杜詩 / 14
初到黃州 / 18
次韻代留彆 / 19
慈湖夾阻風(選三首) / 20
澄邁驛通潮閣二首 / 22
儋耳山 / 24
都廳題壁 / 25
東坡八首(選一) / 27
東坡 / 28
登州海市 / 29
東欄梨花 / 31
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 / 32
法惠寺橫翠閣樓 / 34
感舊詩 / 36
過嶺二首 / 38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 / 41
郭樣正傢,醉畫竹石壁上,郭作待為謝,且遺二古銅劍 / 42
虢國夫人夜遊圖 / 44
和子由澠池懷舊 / 46
和述吉鼕日牡丹 / 48
紅梅 / 49
寒食雨二首 / 50
和泰太虛梅花 / 52
湖上夜歸 / 54
海棠 / 57
壺中九華詩 / 58
和陶擬古(選一首) / 60
和陶田捨始春懷古二首(選一首) / 62
江上看山 / 63
荊州(選三首) / 65
祭常山迴小獵 / 67
寄蔡子華 / 69
祭冼夫人 / 71
倦夜 / 73
吉祥寺賞牡丹 / 74
汲江煎茶 / 76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選二首) / 78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 79
六年正月二十日復齣東門,仍用前韻 / 81
李思訓《長江絕島圖》 / 82
荔枝嘆 / 84
廬山開先漱玉亭 / 87
陌上花並引 / 88
郿塢 / 91
梅花二首 / 92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後屏 / 94
七絕二首 / 96
琴詩 / 97
遷居之夕,聞鄰捨兒誦書,欣然而作 / 99
入峽 / 101
書韓乾《牧馬圖》 / 105
守歲 / 108
書雙竹湛師房 / 109
十二月二十八日,濛恩責授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刪團練副使 / 111
宿九仙山 / 113
軾在潁州,與趙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揚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詩見懷,次韻 / 115
石鼓歌 / 117
食荔枝 / 122
泗州①僧伽塔 / 124
題寶雞縣斯飛閣 / 126
題西林壁 / 128
天荊公韻四絕 / 129
吳中田婦嘆 / 130
吳江岸 / 133
望海樓晚景 / 134
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瞭不相知,至梧州乃聞尚在藤也,旦夕當追及,作這首詩示之 / 136
王復秀纔所居雙檜 / 138
新城道中 / 139
戲子由 / 140
雪後書北颱壁二首 / 143
雪後到乾明寺,遂宿 / 145
洗兒喜作 / 147
西太一見王荊公舊詩,偶次其韻二首 / 148
詠怪石 / 150
飲湖上初晴後雨 / 154
遊金山寺 / 155
有美堂暴雨 / 158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 160
於潛僧綠筠軒 / 163
魚蠻子 / 164
陽關麯 / 167
椰子冠 / 169
於潛女 / 170
獄中寄子由 / 172
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乾明寺前東岡上歸(二首) / 174
雨中遊天笙靈感現音院 / 176
舟中聽大人彈琴 / 177
舟中夜起 / 179
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 / 181
贈劉景文 / 183
中鞦月 / 185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幽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周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 186
縱筆 / 188
縱筆三首 / 190
贈彆 / 192

詞部
八聲甘州(有情風萬裏捲潮來) / 196
蔔算子(缺月掛疏桐) / 198
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 / 200
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 / 201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 203
蝶戀花(雨後春容清更麗) / 205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 206
蝶戀花(燈火錢塘三五夜) / 208
洞仙歌(冰肌玉骨) / 209
浣溪沙(鏇抹紅妝看使君) / 211
浣溪沙(選三首)(麻葉層層檾葉光) / 213
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 / 215
浣溪沙(怪見眉間一點黃) / 216
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 / 217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小寒) / 219
河滿子(見說岷峨淒愴) / 220
賀新郎(乳燕飛華屋) / 222
減字木蘭花(春庭月午) / 224
減字木蘭花(春牛春杖) / 227
江城子(鳳凰山下雨初晴) / 228
江城子(夢中瞭瞭醉中醒) / 230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 232
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 / 233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 236
滿江紅(江漢西來) / 237
滿庭芳(歸去來兮,吾歸何處) / 240
滿庭芳(歸去來兮,清溪無底) / 242
滿庭芳(三十三年) / 244
滿庭芳(蝸角虛名) / 246
木蘭花令(霜餘已失長淮闊) / 247
南鄉子(迴首亂山橫) / 249
南鄉子(霜降水痕收) / 250
南歌子(海上乘槎侶) / 253
念奴嬌(大江東去) / 255
念奴嬌(憑高眺遠) / 257
菩薩蠻(鞦風湖上蕭蕭雨) / 259
韆鞦歲(島邊天外) / 260
沁園春(孤館燈青) / 262
如夢令二首(為嚮東坡傳語) / 264
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 / 266
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 / 268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 271
水調歌頭(昵昵兒女語) / 274
水調歌頭(落日綉簾捲) / 277
少年遊(去年相送) / 279
望江南(春未老) / 280
西江月(三過平山堂下) / 282
西江月(照野彌彌淺浪) / 283
西江月(玉骨哪愁瘴霧) / 285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 287
行香子(清夜無塵) / 289
行香子(一葉舟輕) / 290
漁傢傲(韆古龍蟠並虎踞) / 292
永遇樂(明月如霜) / 294
虞美人(湖山信是東南美) / 296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 297

蘇軾小傳 / 299
蘇軾年譜 / 305

前言/序言

前言

蘇軾從年輕時就懷有經國之誌,但是終其一生都不得誌,未能施展胸中的抱負。因為官場屢遭坎坷和不幸,這使他更加深刻地理解瞭社會和人生,也豐富和深化瞭他的文學作品的內蘊,也從一定程度上促成瞭他成為一位文學大傢。
蘇軾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麵的:他的散文創作平易暢達、簡潔明快;他的議論文雄健奔放、辨析周密;他的記和書序則將散文抒情、敘事、議論的功能結閤得水乳交融;他的隨筆小品更是信筆寫成,既生動活潑又樸素雋永;他的詞賦也取得瞭相當高的成就……當然,他在詩詞方麵取得的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鳳毛麟角。
蘇軾的詩取材廣泛,幾乎沒有不能夠入詩的題材,錶現力也非常驚人。蘇軾詩歌的總體風格是自然奔放、揮灑自如。他博學纔高,對詩歌藝術的運用達到純熟的境界。詩中比喻生動新奇,用典穩妥渾成,對仗精工自然。蘇軾在詞的創作上突破瞭詞為“艷科”的傳統格局,大大拓展瞭詞的題材內容,用詞來記遊、贈答、懷古、說理,使之成為“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的文體形式;而且將柔情之詞變為性情之詞,使詞像詩一樣可以錶現人的性情懷抱,甚至寄寓理性的思考,從而提高瞭詞的品格境界。他還突破瞭音樂對詞體的製約和束縛,使詞變成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強化瞭詞的文學性,創造瞭新的美學規範,為詞的創作拓寬瞭道路。
蘇軾是一個藝術全纔,在書畫上也有很高的造詣。他 “端莊雜秀麗,剛健含婀娜” 的書法被公認為北宋四大書傢“蘇黃米蔡”之首。他愛畫竹木怪石,與文同、米芾等開創瞭墨戲一派。
蘇軾對中國思想、文學、藝術、文化上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他瀟灑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人生榜樣;他非凡的文藝見解和不朽的藝術創作,為後代提供瞭用之不盡的精神寶藏。文如其人,詩如其人。詩品齣於人品。品讀蘇東坡的詩文,感受他的詩文氤氳齣的清美,以及他的人格輻射齣的清朗俊逸,使人全身心都為之清新而舒爽。冰心有一首小詩:“一個人應當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纔、情、趣。”蘇詩現存二韆七百餘首,蘇詞有三百四十餘首。本書選的詩詞是較能代錶東坡詩詞風格的部分,大多是其傳世佳作。就詩歌題材看,有社會政事詩、山水景物詩、哲理詩、贈答抒懷詩等。讓我們藉蘇軾詩詞這個入口,跨越時空,去探尋、體味一代文學大傢的內心世界。

編者
2017年8月
《山水有情:古代山水畫論與實踐》 內容梗概: 本書深入剖析瞭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核心精神,從哲學思辨到筆墨技法,從文人情懷到時代變遷,全方位展現瞭這一藝術形式的博大精深。書中不僅梳理瞭中國山水畫自萌芽、發展至成熟的漫長曆程,更著重探討瞭曆代畫論大傢對山水畫美學旨趣的獨特見解,以及這些理論如何指導瞭具體的繪畫實踐。 第一部分:山水之思——哲學意蘊與精神寄托 中國山水畫並非僅僅是對自然景物的簡單描摹,而是承載著深厚的哲學思想與文人情懷的藝術錶達。本書開篇即從“天人閤一”的宇宙觀齣發,闡釋瞭中國古人如何通過觀山水、體自然,達到與宇宙精神相契閤的境界。莊子“逍遙遊”式的超脫,道傢“道法自然”的體悟,儒傢“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德性觀,都深刻地影響瞭山水畫的創作理念。 1.1 “臥遊”的藝術:超越視覺的體驗 古代文人常以“臥遊”來形容寄情山水的雅趣,即通過筆墨丹青,在室內就能神遊於萬水韆山之間。本書將詳細解析“臥遊”的文化根源,探討山水畫如何超越單純的視覺寫實,成為一種精神寄托與心靈慰藉的媒介。從魏晉名士對山水的隱逸情結,到唐宋士大夫的遊賞情趣,無不體現在山水畫的意境營造之中。 1.2 詩、書、畫、印的交融:多維度的藝術融閤 山水畫是中國傳統藝術“四絕”——詩、書、畫、印——完美結閤的典範。本書將深入探討詩歌如何為山水畫注入靈魂,成為點睛之筆;書法如何塑造畫麵的氣韻生動,彰顯筆墨的生命力;而印章則如畫龍點睛,為作品增添身份與格調。我們將通過具體的畫作分析,展示這些元素如何相互輝映,共同構建齣意境深遠的山水畫作。 1.3 寄情山水:人生際遇與情懷的投射 山水畫創作往往與畫傢的個人經曆、人生際遇緊密相連。本書將選取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畫傢,分析他們筆下的山水如何映射齣個人的情感世界。例如,隱逸之士筆下的山水,可能充滿瞭清幽孤寂之感;而朝廷命官筆下的山水,則可能展現齣壯麗雄渾的氣魄。這種“畫如其人”的藝術特質,是理解中國山水畫不可或缺的一環。 第二部分:筆墨之道——技法演變與審美追求 山水畫的藝術魅力,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其獨特的筆墨語言和精湛的繪畫技巧上。本書將係統梳理中國山水畫筆墨技法的演變脈絡,並深入解析不同技法所承載的審美內涵。 2.1 皴法、點、染的奧秘:物質形態的藝術轉化 “皴”是中國山水畫特有的錶現技法,通過不同的綫條和筆觸,錶現山石的紋理、質感和體塊感。本書將詳細介紹披麻皴、斧劈皴、雨點皴、解索皴等經典皴法,分析其各自的特點、適用對象以及在不同畫傢作品中的運用。同時,書中還將探討“點”和“染”在塑造畫麵層次、烘托氣氛方麵的重要作用。 2.2 勾、勒、擦、染:多樣化的筆墨語言 除瞭皴法,勾、勒、擦、染等也是構成山水畫筆墨語言的重要元素。本書將一一剖析這些技法的運用,例如,勾勒如何勾畫齣物體的輪廓與形態,擦染如何錶現光影、濕度與空間的深邃。通過對具體畫作的筆墨分析,讓讀者領略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筆墨錶現下的差異與魅力。 2.3 設色之道:青綠、水墨與淺絳的區彆 山水畫的設色方式,從唐代的青綠山水,到宋元的水墨畫,再到明清的淺絳山水,呈現齣不同的審美取嚮。本書將詳細介紹這幾種主要的設色體係,分析其色彩的運用、情感的錶達以及時代背景下的審美特徵。青綠山水的絢麗,水墨山水的淡雅,淺絳山水的溫潤,各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2.4 意匠經營:構圖與章法的學問 優秀的山水畫,離不開精巧的構圖和嚴謹的章法。本書將探討中國山水畫在構圖上的一些基本原則,如“計白當黑”、“虛實相生”、“散點透視”等,並結閤具體畫作分析畫傢如何通過對畫麵空間的安排,營造齣開闊或幽深、疏朗或繁密的意境。 第三部分:大傢風範——畫論精粹與流派擷英 中國山水畫發展過程中,湧現齣眾多傑齣的畫傢和深刻的畫論傢。本書將精選曆代重要的山水畫論,並介紹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山水畫流派及其代錶人物,帶領讀者領略大傢風範。 3.1 曆代畫論的智慧:從《曆代名畫記》到《畫史會要》 本書將選取中國繪畫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畫論文獻,如張彥遠的《曆代名畫記》、郭熙的《林泉高緻》、董其昌的《畫禪室隨筆》等,深入解讀其核心觀點。我們將分析這些畫論如何界定山水畫的性質,如何指導創作實踐,以及如何影響瞭後世的繪畫觀念。 3.2 山水畫的宗師:王維、李思訓、董源、巨然 我們將重點介紹中國山水畫早期的奠基性人物。王維以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開創瞭文人山水畫的先河。李思訓父子則以其工整富麗的青綠山水,成為宮廷畫院的代錶。董源和巨然作為五代南唐的畫僧,以其“江南山水”的風格,對後世産生瞭深遠影響。 3.3 宋元山水的高度:範寬、郭熙、趙孟頫、黃公望 宋代是中國山水畫的黃金時代。範寬的雄渾壯闊,郭熙的“山水有情”,都代錶瞭宋代山水畫的最高成就。元代雖然政治動蕩,但文人山水畫卻迎來瞭新的發展。趙孟頫提倡復古,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則成為文人寫意山水的典範。 3.4 明清山水的傳承與變革:瀋周、文徵明、倪瓚、石濤、八大山人 明代吳門畫派的瀋周、文徵明,繼承並發展瞭元代文人畫的傳統。明末清初,石濤和八大山人以其“筆簡意賅,齣奇製勝”的風格,開啓瞭中國山水畫的新篇章,他們的作品充滿瞭強烈的個人情感和藝術創造力。 第四部分:時代迴響——山水畫的文化意義與當代價值 山水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意義。本書將探討山水畫在曆史長河中的文化價值,以及它在當代社會所能發揮的作用。 4.1 山水畫與園林藝術: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中國古代園林藝術與山水畫有著天然的聯係。本書將探討山水畫的意境如何被引入園林設計,如何通過疊石理水、亭颱樓閣的布局,模擬自然山水的形態,創造齣“人在畫中遊”的審美體驗。 4.2 山水畫的教育與傳承:師承與創新 曆代山水畫的傳承,離不開嚴謹的師承教育。本書將介紹傳統山水畫的教學模式,以及如何在繼承前人技法與理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發展。 4.3 當代山水畫的挑戰與機遇 在全球化和現代化的背景下,中國山水畫麵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本書將探討當代畫傢如何在全球藝術語境中,重新審視與傳承中國山水畫的傳統,如何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生命力。 4.4 藝術鑒賞與收藏:品讀山水之美 對於普通讀者而言,如何欣賞和鑒賞一幅山水畫?本書將提供一些實用的藝術鑒賞方法,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山水畫的意境、筆墨與精神。同時,也會簡要介紹山水畫在藝術品收藏領域的價值與意義。 本書特色: 理論與實踐相結閤: 既有對畫論精粹的深入解讀,又有對具體畫作的細緻分析,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 脈絡清晰,體係完整: 從哲學思想到筆墨技法,從曆史發展到大傢風範,構成瞭一個完整而係統的山水畫知識體係。 圖文並茂,賞心悅目: 精選大量經典山水畫作高清插圖,直觀展現畫傢的筆墨技巧與審美意境。 語言生動,通俗易懂: 避免枯燥的學術術語,力求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將深奧的藝術理論呈現給廣大讀者。 文化視野開闊: 不僅關注藝術本身,更將其置於廣闊的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進行解讀,展現山水畫的文化底蘊。 《山水有情:古代山水畫論與實踐》 是一部集理論、史料、鑒賞於一體的關於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深度力作,旨在引領讀者走進中國山水畫的藝術殿堂,感受中華民族獨特的自然觀、宇宙觀和人生觀,領略那份“天人閤一”的詩意與哲學。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蘇軾詩詞全鑒》,真的是一本能夠陪伴我走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寶藏。我一直認為,閱讀蘇軾的詩詞,就像是在品味一杯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能體會其中的深沉與醇厚。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將詩詞羅列齣來,更重要的是,它為讀者搭建瞭一個深入理解的橋梁。我特彆欣賞書中對那些看似平淡卻蘊含深意的詩句的挖掘。例如,書中對蘇軾一些描繪自然景物的詩篇的賞析,並沒有止步於對景物的描繪,而是深入探討瞭蘇軾是如何藉景抒情,將個人的情懷寄托於山水之間,最終達到一種天人閤一的境界。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蘇軾後期詩詞的解讀,那種看透世事、豁達超然的人生哲學,通過那些看似簡單的文字,卻能淋灕盡緻地展現齣來。例如,對《題西林壁》的解讀,書中不僅解釋瞭“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的直白含義,更闡釋瞭其中蘊含的認識論和哲學思想,讓我對蘇軾的智慧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讓我感覺到,我不是在機械地閱讀,而是在與一位智者對話,從他的詩詞中汲取人生的養分。

評分

我必須說,《蘇軾詩詞全鑒》的齣現,簡直是廣大蘇軾愛好者的一大福音。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以前接觸蘇軾的詩詞,大多是通過一些選本,或是零散的片段,總覺得意猶未盡。而這本“全鑒”,顧名思義,其完整性令人嘆為觀止。我翻閱瞭一下目錄,幾乎涵蓋瞭蘇軾現存的絕大部分詩詞作品,而且編排得井井有條,便於查找。最讓我稱道的是,它不僅收錄瞭詩詞本身,還提供瞭多個版本的注釋和賞析,這對於我這樣想要深入理解作品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我特彆留意瞭書中關於蘇軾不同時期詩詞風格演變的分析,從早期的意氣風發,到中年後的跌宕起伏,再到晚年的超然物外,書中都給齣瞭詳實的論述,並用具體的詩篇作為例證。這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蘇軾作為一個人的成長和思想的成熟,他的詩詞也如同他的人生軌跡一樣,豐富多彩,感人至深。例如,書中對蘇軾貶謫黃州時期詩詞的分析,特彆是《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的解讀,讓我看到瞭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豁達與樂觀,那種“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境界,是通過怎樣的心路曆程達成的,書中都有細緻的闡釋。這種多角度的解讀,極大地拓寬瞭我對蘇軾詩詞的認知邊界。

評分

剛拿到《蘇軾詩詞全鑒》的時候,我本以為它就是一本普通的詩詞集,沒想到它卻帶給瞭我意想不到的驚喜。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就相當考究,紙質優良,印刷清晰,拿在手裏就覺得是一本值得珍藏的書。內容方麵,它最大的特點在於其“全”和“精”。“全”體現在作品的廣博,基本上把我們能找到的蘇軾詩詞都收錄瞭進來,方便我們進行係統性的閱讀和比較。“精”則體現在其注釋和賞析上。我最看重的是書中那些細緻入微的字詞考證和典故解讀。很多我以前不理解的詞句,在這本書裏都能找到清晰的解釋,而且這些解釋往往能幫助我更準確地把握詩詞的原意和情感。比如,書中對《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轉硃閣,低綺戶,照無眠”的處理,不僅僅是簡單的字麵意思,還結閤瞭當時的月相變化以及蘇軾的個人情感,讓我對這首韆古名篇有瞭更深刻的體會。而且,書中還收錄瞭一些關於蘇軾詩詞的評論,來自不同的學者和時代,這讓我得以從多個視角來審視和理解蘇軾的藝術成就,瞭解到他的詩詞是如何在曆史長河中不斷被解讀和傳承的。這種多維度的呈現方式,讓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本簡單的詩詞讀物。

評分

這本《蘇軾詩詞全鑒》真是讓我驚艷!我一直對蘇軾這位北宋文壇巨匠情有獨鍾,他的詩詞,時而豪放不羈,時而婉約細膩,總能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拿到這本厚厚的全鑒,翻開第一頁,就被那精美的排版和考究的注釋所吸引。每一首詩詞都配有詳細的背景介紹,解釋瞭創作的緣由、當時的社會環境,甚至還有相關的曆史典故。這讓我不僅僅是在閱讀文字,更是在與蘇軾這位偉大的靈魂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著名詩篇的深度解讀,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譯文,而是深入剖析瞭詞語的精妙運用,章法的巧妙安排,以及其中蘊含的深邃哲理。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大江東去,浪淘盡,韆古風流人物”,讀來蕩氣迴腸,而書中對“風流人物”的解讀,結閤瞭當時的曆史人物群像,讓我對蘇軾的胸襟和氣魄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還有那些描繪日常生活的詩句,如“居傢常帶笑容,言語多含喜悅”,細緻入微,充滿瞭生活的情趣。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的嚮導,帶領我一步步走入蘇軾的詩詞世界,讓我不再是那個隻能淺嘗輒止的讀者,而是能真正體會到字裏行間的韻味和意境。

評分

坦白說,作為一名對古典文學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能夠擁有一本如此全麵的《蘇軾詩詞全鑒》,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市麵上關於蘇軾的書不少,但真正能夠做到“全鑒”的,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它的分量和厚度已經說明瞭其內容的豐富程度。我最喜歡的,是書中對不同詩詞的解讀方式。它不是韆篇一律的賞析,而是根據詩詞的特點,采用瞭不同的切入點。有的側重於曆史背景的梳理,有的側重於藝術手法的分析,有的則側重於詩人當時的心境描摹。這種多元化的解讀,讓我對每一首詩詞都有瞭更立體、更深刻的認識。例如,書中對《醉花陰》的分析,就非常細膩地描繪瞭蘇軾在貶謫中的孤寂與思念,字裏行間流露齣的情感,讓我感同身受。而對於一些豪放派的作品,書中則會著重分析其磅礴的氣勢和開闊的胸襟,讓我能夠感受到蘇軾那份“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邁。總而言之,這本“全鑒”不僅是一部詩詞的集閤,更是一部關於蘇軾的百科全書,它讓我得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去理解這位偉大的詩人,也讓我更加熱愛他的詩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