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前沿問題的深刻反映,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熱點的發展規律,對推動學科建設和理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17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創新發展的重要一年。學界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中的相關重要問題展開瞭廣泛、深入的學習和探討。本年度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形成瞭係列熱點,深入分析和科學把握其中的主要特點及發展規律,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和yinling實踐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馮剛,曾任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處處長,教育部社政司、思政司司長,長期從事黨建、思想政治教育、大學文化建設和高等教育等領域的管理和研究工作。
王樹蔭,北京師範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高校馬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思想政治教育分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前 言 / 1
第一篇 基礎理論研究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範疇研究 / 2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與功能研究 / 26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研究 / 46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 64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及規律研究 / 84
第六章 黨的理論創新與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研究 / 105
第二篇 內容與路徑研究
第七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 / 124
第八章 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134
第九章 時代特徵與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研究 / 151
第十章 高校實踐育人研究 / 167
第十一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 184
第十二章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199
第三篇 政策與管理研究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發展研究 / 224
第十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製度機製研究 / 244
第十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研究 / 260
第十六章 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研究 / 280
第四篇 專題研究
第十七章 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曆史研究 / 304
第十八章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325
第十九章 大學生思想熱點研究 / 339
第二十章 社會思潮與思想政治教育應對研究 / 370
第二十一章 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381
第二十二章 學科交叉視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研究 / 404
參考文獻 / 432
後 記 / 449
這本書的齣版時間點把握得非常精準,它仿佛是那個特定年份學術思潮的一個“快照”,充滿瞭時代的烙印。我當初購買它,很大程度上是想瞭解在那個時間節點,學界對於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是如何進行思想引導和理論迴應的。閱讀過程中,我注意到作者團隊對於宏觀政策導嚮的敏銳捕捉能力。他們似乎總能提前預判到哪些理論研究將會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發揮關鍵作用。這種前瞻性,使得這本書的價值超越瞭單純的文獻綜述。它更像是一種“燈塔”式的存在,指引著年輕的學者們應該將精力投入到哪些方嚮。我個人在使用這本書進行課題設計時,就參考瞭其中對新興技術在思政教育中應用的分析。那種基於現實問題導嚮的理論構建,讓人感覺研究不是懸浮在空中,而是緊緊紮根於社會土壤之中的。這種強烈的時代感和實踐關懷,是很多純理論著作難以比擬的優勢。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是其敘事的多樣性。它不像某些年度報告那樣,通篇都是單一的、平鋪直敘的論述腔調。這本書在介紹不同熱點時,似乎采用瞭不同的“筆鋒”。有的部分像是一篇嚴謹的評論,對既有理論進行瞭批判性繼承;有的部分則更像是一份詳盡的案例分析報告,充滿瞭鮮活的一綫數據和生動的教學場景描述。這種敘事上的切換,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趣味性和信息吸收效率。我作為一個長期關注此領域的讀者,最怕的就是閱讀疲勞,但這本書總能在你感到略微疲憊時,用一種全新的視角或生動的例子將你的注意力重新拉迴來。這種精心設計的閱讀體驗,無疑是編輯團隊高超水平的體現。它成功地將枯燥的學術梳理轉化為一種引人入勝的知識探索之旅,這一點值得大加贊賞。
評分說實話,我是一個非常注重論證深度的讀者,很多年度報告類的書籍,常常給人一種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的觀感,無非是把幾個熱門關鍵詞羅列一下,再配上幾句官方的套話。然而,這本書給我的體驗完全不同。它在每一個熱點話題的剖析上,都展現齣瞭令人信服的紮實功底。舉個例子,它在探討某個具體教育方法改革時,不僅引用瞭最新的學術文獻,還穿插瞭對不同學派觀點的辯證分析。那種“正反閤”的思維過程,體現瞭作者團隊深厚的學術素養。我尤其喜歡它在闡述復雜概念時所采用的語言風格,既保持瞭學術的嚴謹性,又盡可能地避免瞭過度晦澀的術語堆砌。我感覺自己不是在閱讀一份冷冰冰的報告,而是在參與一場高水平的、有思想的對話。每次讀到某個觀點的深入挖掘時,我都會忍不住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理解是否有偏差,這對我個人的研究視角起到瞭非常重要的校準作用。它真正做到瞭“思想的深度”與“年度的廣度”的完美平衡。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相當有品味,那種沉穩的藍色調配上簡潔的字體,一下子就給人一種學術的厚重感。我記得拿到手的時候,那種紙張的質感也很不錯,不是那種廉價的印刷品,翻閱起來非常舒適。我當時正在尋找一個宏觀的視角來梳理近幾年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發展脈絡,尤其是那些前沿的、具有爭議性的議題。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給瞭我很好的指引,它似乎是按照一個邏輯鏈條在鋪陳,從理論基礎的革新,到實踐層麵的創新應用,再到未來可能麵臨的挑戰,層層遞進,絲毫沒有鬆散的感覺。我特彆欣賞它在選取“熱點”時的眼光,不是那種為瞭博眼球的碎片化信息堆砌,而是真正抓住瞭那些驅動領域進步的核心議題。讀完第一部分,我就感覺思路一下子被打開瞭,像是站在瞭一個製高點上,俯瞰整個學科的全貌。這種結構化的梳理,對於一個希望係統性學習的研究者來說,簡直是不可多得的工具。它提供瞭一個紮實的框架,讓我在後續的閱讀和研究中,能夠迅速定位信息的價值和關聯性。
評分從工具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實用性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我習慣於將重要的理論關鍵詞和關鍵論點摘錄下來,形成自己的知識圖譜。這本書的“熱點”劃分和關鍵詞密度,為我這項工作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它不僅僅是“告訴我有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我為什麼重要”以及“它如何演變”。在我需要快速迴顧某個特定領域的發展脈絡時,我不需要翻閱大量的原始文獻,隻需查閱相應的章節,就能迅速抓住核心矛盾和主流觀點。這種高效的信息提煉能力,使得它成為瞭我書桌上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它不是那種讀完一遍就束之高閣的“應景之作”,而是那種需要反復翻閱、不斷對照自身研究進度的“常青樹”工具書。可以說,它極大地優化瞭我的研究工作流程,讓我在麵對繁雜的學術信息洪流時,始終保持著清晰的航嚮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