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錦善兒科臨證50講/中醫藥暢銷書選粹·臨證精華

硃錦善兒科臨證50講/中醫藥暢銷書選粹·臨證精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硃錦善 著
圖書標籤:
  • 兒科
  • 中醫
  • 臨證
  • 方劑
  • 臨床
  • 育兒
  • 疾病防治
  • 中醫兒科
  • 硃錦善
  • 中醫藥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ISBN:9787513206648
版次:2
商品編碼:1233337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醫藥暢銷書選粹·臨證精華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21
字數:449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為提高兒科臨證能力,提高辨證論治水平,作者硃錦善積30年臨床教學經驗與研究心得,撰成《硃錦善兒科臨證50講/中醫藥暢銷書選粹·臨證精華》。
  該書共有50講,論述瞭36種小兒常見病證、疑難病證的辨證論治和方藥運用,既述常證常法,又述變證變法,提齣辨證要領,詳述方藥變化應用,博采古今醫傢經驗,融閤作者臨證心得,以裨臨床實用,便於掌握。對當前兒科領域的重大課題,如小兒體質與臨床、小兒脾胃與臨床、小兒外治法應用等,介紹瞭作者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和心得體會。還收錄瞭作者多年來對兒科學術理論發展流派的研究成果,以及古今兒科名醫錢乙、陳文中、陳復正、王伯嶽的學術思想和醫療經驗的學習與研究心得。
  《硃錦善兒科臨證50講/中醫藥暢銷書選粹·臨證精華》40萬字,論證精詳,重點突齣,條理分明,說理透徹,引證精闢,實用性強。對初級醫務人員或初人中醫兒科之門者,能盡快掌握正確分析病情和選方用藥的方法,提高臨證能力;對中、高級醫務人員能開啓思路、拓寬視野,提高兒科理論水平和辨證論治水平。是當前不可多見的理論聯係實際的實用型中醫兒科臨床著作,值得一讀。

目錄

上篇 臨證論治
第1講 小兒感冒
第2講 小兒乳蛾
第3講 小兒咳嗽
第4講 小兒哮喘
第5講 小兒肺炎
第6講 小兒厭食
第7講 小兒積滯
第8講 小兒嘔吐
第9講 小兒腹瀉
第10講 疳癥
第11講 佝僂病
第12講 小兒汗癥
第13講 營養性貧血
第14講 急性腎炎
第15講 腎病綜閤徵
第16講 小兒尿頻
第17講 小兒遺尿
第18講 小兒驚風
第19講 小兒癲癇
第20講 病毒性心肌炎
第21講 小兒紫癜
第22講 皮膚黏膜淋巴結綜閤徵
第23講 夏季熱
第24講 麻疹
第25講 水痘
第26講 風疹
第27講 猩紅熱
第28講 流行性腮腺炎
第29講 百日咳
第30講 脊髓灰質炎
第31講 病毒性肝炎
第32講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第33講 新生兒黃疸
第34講 新生兒硬腫癥
第35講 小兒濕疹
第36講 丘疹性蕁麻疹

下篇 研究心得
第37講 小兒體質與臨床
第38講 小兒脾胃與臨床
第39講 論錢乙的脾胃觀
第40講 萬全小兒脾胃學術思想評析
第41講 論七味白術散
第42講 痢疾治法方藥談
第43講 小兒外治法臨床應用研究
第44講 先師王伯嶽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擷英
第45講 王伯嶽論“痰證”對小兒疾病的影響與治法方藥
第46講 錢乙學術思想與醫療經驗研究
第47講 陳文中學術思想與醫療經驗研究
第48講 陳復正學術思想與醫療經驗研究
第49講 中醫兒科學術發展的迴顧與展望
第50講 學好《傷寒論》,提高兒科辨證論治水平

精彩書摘

  《硃錦善兒科臨證50講/中醫藥暢銷書選粹·臨證精華》:
  乳蛾又稱喉蛾,即扁桃體炎。臨床以兩側扁桃體紅腫疼痛,甚則化膿,吞咽不利為主要特徵,常伴見發熱、咳嗽等癥。
  乳蛾為中醫傳統病名,因扁桃體腫大時,狀如乳頭,或如蠶蛾,故稱乳蛾,一側赤腫者,名單乳蛾;兩側同時赤腫者,名雙乳蛾。也有稱為蛾風,如元·危亦林《世醫得效方》雲:“單蛾風者,其形圓,如小蒜頭大,生於咽喉關上,或左或右。雙蛾風者,有兩枚,在喉關兩邊,其形亦圓,如小蒜頭大。”小兒乳蛾,常兩側發病,一年四季皆可發病,尤以鼕春氣候驟變之時發病率高。還有一類小兒,扁桃體長期腫大,但不紅赤,一遇外感,即發本病,反復不愈。
  本病多由外感風熱時邪,結於咽喉;或因素有積熱,上熏咽喉所緻。也有兼感風寒,寒鬱不解,邪熱內伏,蘊於咽喉所緻。邪熱上熏,與痰相搏,結於咽喉,是本病的基本病機。初起多兼寒熱錶證,與感冒相類。乳蛾紅腫顯著,甚則化膿者,可診斷為乳蛾;乳蛾紅腫不著,而感冒的其他癥狀為主者,診為感冒。乳蛾反復發作,日久不愈者,常緻陰虛熱瘀。
  咽喉為肺之門戶,少陰經脈所過,邪毒壅盛,可循經達肺,傳為肺炎。也可使肺失宣降,水道不利,或達於腎經膀胱,泌泄失常,發為水腫。因此,及時治療十分重要。
  【辨證要點】
  本病在臨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之彆。急性者,往往起病較急,癥見惡寒發熱,頭痛咳嗽,或見嘔吐,咽喉疼痛,吞咽不利,乳蛾紅腫,或見化膿,甚則高熱驚厥,常見證候類型為風熱壅結、寒鬱熱伏。慢性者,可不發熱,或偶見低熱,咽乾咽癢不適,乳蛾紅腫,經久不愈,兼見乾咳少痰,常見證候類型為陰虛熱瘀。在慢性病程中,可有急性發作。因此,臨證時應注意錶裏、寒熱、虛實的辨證。
  1.風熱壅結證
  輕者,發熱而微惡風寒,咳嗽流涕,乳蛾赤腫不甚,疼痛輕微,二便通暢,舌質略紅,舌苔薄白或微黃,脈象浮數,指紋浮紅。重者,壯熱不退,煩躁口渴,甚則譫語,乳蛾赤腫疼痛,或見化膿,吞咽不利,大便乾秘,小便短赤,舌質紅,舌苔黃糙而乾,脈象滑數有力,指紋紅紫瘀滯。嚴重者可齣現驚厥抽搐。
  本證輕者,為風熱之邪初犯肺衛,邪鬱在錶,熱毒較輕,初結咽喉,以風熱錶證為主。重者,可由輕證發展而成,也可因感受風熱之邪毒較盛,直犯肺胃,而緻肺胃熱毒壅盛,熏灼咽喉,造成乳蛾赤腫化膿;也可因素體積熱內盛,遇外感風熱之邪相搏,其勢亦烈。若熱擾心肝,則齣現驚厥抽搐。
  2.寒鬱熱伏證
  癥見惡寒發熱,無汗或少汗,咳嗽流清涕,頭身疼痛,乳蛾赤腫,或見化膿,舌苔薄白或白膩,脈象浮數而緊。本證多因外感風寒,鬱而化熱;或素體蘊熱,兼以風寒外束,形成寒鬱熱伏之證。臨床特點往往寒鬱愈重,裏熱愈熾,癥見惡寒無汗、頭痛身疼、高熱煩躁。
  3.陰虛熱瘀證
  癥見乳蛾腫大微紅,日久不消,反復發作,或一側較著,或兩側皆腫,常感咽部不適,咽乾而不渴,或乾咳無痰,或咳而少痰,大便偏於,舌質偏紅,苔少,脈細數。本證主要見於慢性扁桃體炎,日久不愈,熱傷陰液,邪熱瘀留則乳蛾腫大不消,微紅為熱毒不甚。
  總之,乳蛾的辨證,一要察看乳蛾局部的錶現,紅赤為熱,紅赤腫甚為熱毒壅積,化膿潰爛為熱毒壅滯、腐敗氣血。若紅赤不著,或微紅,或嫩紅,為外感,應結閤全身癥狀全麵分析。尤其初病之時,應分辨風寒風熱,不可概以熱論。
  ……

前言/序言

  餘習醫、業醫30餘年。60年代末自中醫學院畢業後,一直從事中醫兒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得到衷誠偉教授的悉心指導。70年代中葉,拜全國著名中醫兒科學傢王伯嶽先生為師,深得其傳。80年代初期,全國中醫兒科學會建立,餘參與其中工作,與全國各地中醫兒科專傢廣泛接觸和學習交流,尤其是與全國兒科名醫江育仁教授、張奇文教授相識相處20多年,書信頻傳,請教切磋學問,受益良多。“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睏。”90年代起,餘本人也被推為碩士研究生導師和高校學科帶頭人,感受尤深。
  兒科一門,古稱啞科,臨證有“五難”之說。如何提高兒科臨證能力,提高辨證論治水平?是每一位臨床醫生,尤其是初入兒科之門者麵臨的難題。1995年,衛生部主管的《中國農村醫學》(現更名《中國臨床醫生》)雜誌,約我就這一問題主持一個長期的講座,名為《中醫兒科臨證心法》,將兒科常見病證,難治性疾病列數十講連載。迴想起20餘年前,先師王伯嶽也曾應該雜誌(前身為《赤腳醫生》)之約,撰寫過《中醫兒科臨床淺解》的連續講座。餘自知纔疏學淺,恐有辱使命,考慮再三,將自己曆年來給研究生、進修醫生講課的講稿,根據臨床實用的要求加以整理,不料反應甚佳,不少讀者來信希望輯成專輯齣版。今應中國中醫藥齣版社之約,遂以這一講座資料為基礎,再次修改補充,並收入我曆年來的臨床研究心得及學術成果,名日《硃錦善兒科臨證50講》,以,晌讀者。
  《硃錦善兒科臨證50講》分上、下二篇。上篇“臨證論治”,論述小兒常見病證、疑難病證的辨證論治和方藥運用,既述常證常法,更談變證變法,充分反映理法方藥的臨證變化。論證,從病機傳變的根本上說明該證候類型的辨證要領及其來龍去脈,使讀者對各證候的辨證要點和傳變轉歸一目瞭然。論治,除闡明治法原則和常用代錶方劑外,重點分析方藥的變化應用,博采古今醫傢的經驗,並結閤自己的臨證心得體會,融會論述,以裨臨床實用。每一病證均附簡便驗方,精選內服、外治及針灸推拿等療法的實用效方。下篇“研究心得”,主要有小兒體質與臨床、小兒脾胃與臨床、小兒外治法應用等當前兒科臨床上幾個重大課題的研究心得,同時還收錄對先師王伯嶽,以及古代著名兒科醫傢錢乙、陳文中、陳復正的學術思想與醫療經驗的學習和研究體會。
  《硃錦善兒科臨證50講》的齣版,得到瞭中國中醫藥齣版社的支持和幫助,承濛著名中醫兒科學傢、全國中醫兒科學會名譽會長江育仁教授、會長張奇文教授為本書作序、題詞,全國人大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中醫學傢董建華教授,著名中醫兒科學傢、上海市兒童醫院徐蔚霖教授題詞,在此一並錶示衷心感謝!
  今年正逢香港迴歸祖國,深圳市創立現代化兒童醫院,餘也從內地調入該院工作,我十分高興地謹以此書作為嚮深圳市兒童醫院的創建、為香港迴歸祖國的一份獻禮。
《硃錦善兒科臨證50講/中醫藥暢銷書選粹·臨證精華》是一部匯聚瞭兒科醫學臨床實踐智慧的精粹之作。本書並非單純的理論堆砌,而是緊密圍繞兒科疾病的辨證論治,以作者硃錦善教授數十年的寶貴臨床經驗為核心,係統梳理瞭50個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臨證思路與治療方略。 全書以“講”為單元,每一個“講”都如同一次深入人心的醫患對話,又像一場嚴謹細緻的學術研討。硃教授以其深厚的國學功底和精湛的中醫技藝,將復雜的兒科病理生理娓娓道來,並著重強調瞭中醫“辨證論治”這一核心思想在兒科領域的獨特應用。他深知兒童生理嬌嫩,病變易變,因此尤為注重審證求因,細辨寒熱虛實,把握病機之關鍵。 在內容編排上,本書緊貼臨床實際,選取瞭諸如感冒、咳嗽、發熱、嘔吐、腹瀉、食積、疳證、驚風、哮喘、遺尿、夜啼、近視、斜視、弱視、鼻炎、鼻齣血、咽炎、扁桃體炎、肌性斜頸、特應性皮炎、濕疹、蕁麻疹、水痘、麻疹、猩紅熱、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心肌炎、支原體肺炎、細菌性肺炎、過敏性紫癜、血小闆減少性紫癜、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川崎病、紫癜性腎炎、IgA腎病、支氣管擴張、哮喘狀態、慢性咳嗽、反復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便秘、腹痛、腹瀉、生長遲緩、智力低下、發育遲緩、近視、弱視、斜視、小兒麻痹後遺癥、腦癱等在兒科臨床中極為常見和棘手的疾病。每一個病例的分析都詳實入理,從病史采集、癥狀辨識、舌脈象察,到病因病機推斷,再到治法選擇、方藥配伍,乃至加減變化、預後調護,環環相扣,層層遞進。 本書的亮點之一在於其“臨證經驗”的分享。硃教授並非照本宣科,而是將個人在臨床一綫摸索齣的、經過大量實踐檢驗的獨特經驗傾囊相授。這包括一些經典的驗方、效驗單方,以及在辨證過程中常常會被忽視卻至關重要的細節。例如,在治療小兒感冒時,他會根據不同的風寒、風熱、暑濕等證型,以及小兒的體質差異,提供精細化的治療方案。對於咳嗽,他不僅區分瞭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更進一步細化為風寒束肺、風熱犯肺、痰濕蘊肺、肝火犯肺、肺陰虧虛等多種證型,並針對性地提齣不同的治法和方藥。 書中對“辨證”的闡述尤為精彩。硃教授強調,兒科辨證不能拘泥於成人之法,必須結閤兒童“髒腑嬌嫩,形氣未充,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生理特點。他會深入淺齣地講解如何通過觀察小兒的麵色、神誌、呼吸、口舌、大小便、睡眠等細微之處,準確把握病邪的性質和所侵犯的髒腑經絡。尤其是在處理一些疑難雜癥時,他善於從整體觀念齣發,將小兒看作一個不斷生長發育的生命體,綜閤考慮其先天稟賦、後天喂養、情誌變化等多方麵因素,從而做齣最恰當的診斷和治療。 在“論治”方麵,本書充分體現瞭中醫治療的靈活性和個體化。硃教授在提供經典方劑的基礎上,還會根據患兒的具體病情,詳細講解方劑的加減變化,以及如何根據患兒的年齡、體質、季節、地域等因素進行調整。他鼓勵讀者在掌握基本理論和方法後,勇於創新,結閤自身臨床實踐,形成自己的臨床特色。對於一些兒童特有的疾病,如疳證、驚風等,本書更是提供瞭寶貴的治療思路和方法,幫助年輕醫師少走彎路。 本書的另一個顯著優點是語言風格。硃教授的文字通俗易懂,深入淺齣,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他善於用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解釋復雜的醫學概念,使得即使是中醫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同時,他在敘述臨床案例時,常常會穿插一些醫案故事,增加瞭閱讀的趣味性,也讓讀者更能體會到中醫的魅力和醫者的仁心。 《硃錦善兒科臨證50講/中醫藥暢銷書選粹·臨證精華》所呈現的,不僅僅是50個病種的治療方案,更是一種嚴謹求實、勇於創新的中醫思維方式和臨床實踐精神。它是一本供廣大中醫藥工作者,特彆是兒科醫務人員學習和參考的寶貴教材,也是一本幫助父母們更好地瞭解和守護孩子健康的實用指南。 本書的價值在於其“學以緻用”的導嚮。它不拘泥於紙上談兵,而是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緊密結閤,強調在實際工作中如何運用中醫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對於希望提升兒科臨床水平的中醫師而言,本書無疑是一份難得的財富,可以從中學習到大師級的臨證智慧。對於希望通過中醫方法調理孩子身體、解決常見健康問題的傢長而言,本書也能提供科學、有效的指導。 書中對中醫兒科治療的認識,既有對經典的傳承,也有對現代醫學的藉鑒。在介紹傳統療法的同時,作者也會適時地與現代醫學的認識相結閤,力求為患兒提供最全麵、最有效的治療。例如,在討論反復呼吸道感染時,作者會從中醫的“正氣不足,邪氣易襲”的角度進行辨證,同時也會提示傢長注意環境衛生、疫苗接種等與西醫相關的防護措施。 總而言之,《硃錦善兒科臨證50講/中醫藥暢銷書選粹·臨證精華》是一部集理論性、實踐性、指導性於一體的優秀中醫兒科著作。它不僅能夠幫助讀者係統掌握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辨證論治,更能從中領略到硃錦善教授深厚的學術造詣和高超的臨床技藝,是所有緻力於中醫兒科事業的醫者和關心兒童健康的父母們的案頭必備。本書所展現的“臨證精華”,是對中醫兒科寶貴經驗的傳承與發展,是對無數患兒健康福祉的有力保障。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硃錦善兒科臨證50講》,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真正做到瞭“言傳身教”,將硃老多年寶貴的臨床經驗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呈現齣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更像是硃老在病床邊,麵對麵的教導年輕醫生。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每個病例的剖析,他不會生搬硬套書本上的理論,而是結閤實際病情,將理論與實踐完美地融閤。比如,在治療“小兒腹瀉”這一常見病時,書中不僅僅介紹瞭常用的健脾止瀉方,還特彆強調瞭辨彆腹瀉的“寒熱虛實”的重要性。硃老通過幾個典型的案例,生動地展示瞭如何通過苔色、舌質、腹部觸診等細微之處,判斷是寒濕、濕熱還是食積,並且根據不同的證型,給齣不同的治療方案,例如,對於寒濕腹瀉,他會側重溫中散寒;對於濕熱腹瀉,則會清熱利濕。這種辨證施治的嚴謹性,以及對細節的關注,讓我受益匪淺。書中的圖文並茂,一些插圖形象地描繪瞭病人的舌苔或體徵,更加直觀易懂,仿佛親臨其境。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本“活的教科書”,讓我在閱讀過程中,能夠不斷地進行思考和實踐,提升自己的臨床思維能力。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雖然叫《硃錦善兒科臨證50講》,但它的實際內容遠不止於此,簡直是一部關於兒科疑難雜癥的“武功秘籍”。我之前在臨床上遇到過不少棘手的病例,例如小兒久咳不愈,用瞭很多經典的方劑效果都不盡如人意,後來偶然翻到這本書,裏麵詳細闡述瞭硃老的辨證思路,尤其強調瞭“脾肺同治”和“痰瘀互結”的觀點,並且列舉瞭幾個非常相似的醫案,從病因、病機到用藥,條條清晰,環環相扣。特彆是其中一則關於“反復哮喘”的案例,讓我茅塞頓開。硃老通過細膩的望、聞、問、切,不僅看到瞭患兒錶麵的癥狀,更深層次地挖掘齣瞭其內在的脾胃虛弱和痰濕內蘊,然後根據“治風先治痰,治痰先治氣,治氣必根據脾”的原則,靈活運用瞭半夏、茯苓、陳皮等藥物,配以適當的引經藥物,最終取得瞭良好的療效。這不僅僅是藥物的堆砌,更是對中醫理論精髓的活學活用,讓我深刻體會到,兒科疾病看似復雜,實則都有其內在的規律可循,關鍵在於能否抓住關鍵的病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教你“是什麼”,更教你“為什麼”以及“如何做”,讓我在麵對類似病例時,不再感到束手無措,而是能夠更有信心地去分析、去判斷、去治療。

評分

當我翻開《硃錦善兒科臨證50講》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期待它能給我帶來多麼顛覆性的認知,畢竟對於一個有一定臨床經驗的醫生來說,很多基礎的理論和方法都是熟悉的。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深刻地影響瞭我對兒科疾病的看法和診療方式。它的厲害之處在於,它善於從宏觀到微觀,再從微觀迴到宏觀,將每一個看似獨立的兒科病癥,都置於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大框架下進行剖析。例如,在討論“小兒驚風”時,書中的內容並非僅僅停留在“搐搦”、“角弓反張”等錶麵癥狀的描述,而是深入分析瞭其根本原因,包括受風、受驚、食積、痰熱等,並且根據不同的病因,給齣瞭截然不同的治療策略。我特彆被書中關於“風痰上擾”導緻驚風的論述所吸引。硃老通過詳細的脈象、舌象分析,判斷病機,然後靈活運用瞭滌痰熄風的方藥,並詳細解釋瞭每味藥物的配伍目的和加減變化。這種對病機變化的精準把握,以及對藥方精妙的組閤,讓我看到瞭中醫治療的強大之處。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教會瞭我如何“治病”,更教會瞭我如何“識病”,如何通過細緻的辨證,找到疾病的真正根源,從而達到“治未病”的目的。

評分

坦白說,剛拿到《硃錦善兒科臨證50講》時,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市麵上兒科方麵的書籍琳琅滿目,很多都流於錶麵,或者理論脫離實踐。然而,這本書卻給瞭我一個巨大的驚喜。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聚焦於“臨證”,也就是實際的臨床診療過程。書中的每一個“講”都圍繞著一個兒科常見病或多發病展開,但其深度和廣度卻遠超我的想象。我之前在處理“小兒夜啼”的問題上,總是陷入睏境,感覺很多時候都是在“對癥下藥”,缺乏對根本原因的深入探究。而這本書中,硃老通過幾個精心挑選的案例,深入淺齣地分析瞭小兒夜啼的多種病因,包括驚風、驚悸、積滯、驚嚇等等,並且針對不同的病因,給齣瞭不同的治療思路和方藥。我特彆被書中關於“肝鬱化火”導緻夜啼的論述所吸引,硃老不僅解釋瞭其病機,還提供瞭具體的方劑,例如柴鬍逍遙散加減,並且詳細說明瞭用藥的劑量和注意事項。這種深入的探討,讓我不再僅僅停留在“夜啼就用安神藥”的淺層認識,而是能夠理解到,治療小兒疾病,必須從整體入手,探究其根源。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授人以漁”的教學模式,讓我能夠舉一反三,在麵對其他兒科疾病時,也能運用類似的思路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評分

《硃錦善兒科臨證50講》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醫學書籍,不如說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在嚮我們娓娓道來他一生行醫的寶貴心得。書中沒有枯燥的說教,也沒有繁復的理論推導,更多的是通過一個個生動鮮活的醫案,將深奧的中醫理論轉化成易於理解和操作的臨床經驗。我之前在兒科的實踐中,常常感覺自己像是“摸著石頭過河”,遇到一些不常見的疾病,總會有些力不從心。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盞指路明燈,照亮瞭我前行的道路。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小兒脾胃虛弱”的論述印象深刻。硃老並沒有簡單地強調健脾益氣,而是從多個角度,例如“先天不足”、“喂養不當”、“情誌失調”等,深入剖析瞭脾胃虛弱的成因,並根據不同的原因,提供瞭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例如,對於因先天不足導緻脾胃虛弱的患兒,硃老會側重於補腎健脾;而對於因喂養不當引起的,則會側重於調理腸胃,化積消滯。這種因人而異、因證而異的治療理念,讓我深切地體會到中醫的博大精深和個體化治療的重要性。這本書的精髓在於,它不僅僅傳授瞭治療的方法,更傳遞瞭一種“仁心仁術”的醫學精神,讓我對中醫治療兒科疾病充滿瞭信心和敬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