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史(套装全三册)

国民党军史(套装全三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晓华,张庆军,戚厚杰 著
图书标签:
  • 国民党
  • 军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军事史
  • 历史
  • 战争
  • 抗日战争
  • 内战
  • 政治军事
  • 两党斗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57564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339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民党军史(全三册)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188
套装数量:3
字数:1049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对国民党主力军的建立、发展,直至在中国大陆失败、撤到台湾的全部历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重点介绍了国民党各精锐主力的兵力、装备、知名将领、重大战役等,对各部队的优劣成败及其原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对国民党主力军的建立、发展,直至在中国大陆失败、撤到台湾的全部历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重点介绍了国民党各精锐主力的兵力、装备、知名将领、重大战役等,对各部队的优劣成败及其原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本书共分三册,每册字数约30万。

第1部介绍国民党嫡系中央军五支wangpai军:第五军(杜聿明)、第十八军(胡琏)、第七十一军(陈明仁)、新一军(孙立人)、新六军(廖耀湘);

第二部介绍国民党中央军另外五支wangpai军:第1军(胡宗南)、第十三军(汤恩伯)、第七十军(陈颐鼎)、第二十五军(黄百韬)、青年军(无军长,多著名将领担任师长,政治部主任蒋经国)

第三部介绍国民党十支杂牌军主力:第四军(张发奎粤军)、第七军(李宗仁桂系)、第十九路军(蔡廷锴粤军)、第二十一军(廖磊桂系)、第二十九军(宋哲元西北军)、第三十军(黄樵松西北军)、第三十五军(郭景云,傅作义晋绥军)、第三十八军(赵寿山、杨虎城陕军)、第五十一军(于学忠东北军)、第六十军(曾泽生滇军)。


作者简介

王晓华,民国史专家,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民国史专题节目策划人、访谈嘉宾。曾在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工作,现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出版有《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纪录》等民国史方面的著作六十余部。

张庆军,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硕士。著有《黄埔军人魂》《陷阱——汪精卫叛国案新探》《北伐壮举》《民国官邸》《民国司法黑幕》等民国史方面的著作十余部。

戚厚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民国军事史、抗日战争史与南京大屠杀史。著有《国民革命军沿革实录》《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纪录》《蒋介石的洋顾问》等民国史方面的著作十余部。


目录

国民党军史(上)目录:
第五军 001------082
第十八军 083------160
第七十一军 161------234
新编第一军 235------304
新编第六军 305------377

国民党军史(中)目录:
第一军 001------086
第十三军 087------162
第七十四军 163------236
第二十五军 237------296
青年军 297------352

国民党军史(下)目录:
第四军 001------046
第七军 047------098
第十九军 099------138
第二十一军 139------186
第二十九军 187------224
第三十军 225------268

前言/序言


《国民党军史(套装全三册)》 内容梗概: 《国民党军史(套装全三册)》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国民党军队自诞生以来,直至其退守台湾,跨越近百年历史的宏大史诗。全书以时间为脉络,以重大军事事件、政治演变、组织结构、战略思想、武器装备以及重要人物为核心,全面、客观地展现了国民党军队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的关键角色及其复杂的命运轨迹。 第一册:崛起与整合——从北洋到北伐(约1900-1928年) 本册重点聚焦国民党军队的早期孕育与初步整合阶段。它将追溯中国近代军事力量的萌芽,从晚清的陆军学堂、新军建设,以及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实践入手。内容涵盖: 革命军的创立与发展: 详细介绍同盟会、国民党早期组织的军事活动,包括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中的军事斗争。 北洋军阀的兴衰与国民革命的酝酿: 分析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中国军阀割据的局面,以及在此背景下,孙中山先生为建立一支真正属于革命党人的军队所付出的努力,如护法战争中的军事行动。 黄埔军校的创办与精神传承: 深入阐述黄埔军校的成立背景、办学宗旨、教学内容,以及其培养出的众多军事人才如何成为国民党军队的核心骨干。着重描述黄埔精神对国民党军队政治思想和作战风格的影响。 国民革命军的组建与北伐战争: 详细描述国民党如何整合各派军事力量,组建国民革命军。深入剖析北伐战争的战略部署、主要战役(如汀泗桥、贺胜桥、徐州会战等)、关键时刻的政治博弈,以及北伐的胜利如何奠定了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基础。 早期军事思想与组织结构: 探讨国民党军队早期在组织、训练、装备等方面受到的影响,以及初步形成的军事思想雏形。 第二册:扩张与内战——从南京国民政府到抗日战争(约1928-1945年) 本册将聚焦国民党军队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其力量的扩张、内部的整编,以及在应对国内挑战和抵御外敌侵略过程中的表现。内容包括: 国民政府时期军队的整编与建设: 详细介绍国民党政府如何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军队整编,包括中央军、地方军阀部队的收编,以及军事委员会等机构的设立。分析其在武器装备、训练体系、军事院校等方面的建设成就与局限。 “围剿”红军与国共冲突: 深入分析国民党军队在“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过程中的军事部署、战术运用,以及其与红军在战略、战术上的差异。通过具体的战役,展现双方的攻防演变。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与国民党军队的浴血奋战: 重点描述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角色和贡献。详细梳理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豫湘桂会战等,展现其在国家危难之际的英勇抵抗和巨大牺牲。 抗战时期的军事战略与战术调整: 分析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不同阶段的战略方针,以及其在面对日军强大攻势时,战术上的调整与演变。 国民党军队的组织结构与政治生态: 探讨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内部的派系林立、政治工作,以及其对军事指挥和作战效率的影响。 军事外交与国际援助: 介绍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在争取国际援助、接受盟国军事指导等方面的活动。 第三册:衰落与转型——从内战烽火到台湾岁月(约1945-20世纪末) 本册将集中叙述国民党军队在中国解放战争中的失败,以及其退守台湾后,如何在新的环境中进行重组、建设,并最终完成军事转型,直至其在台湾的长期军事存在。内容涵盖: 解放战争的战略失利: 详细分析解放战争爆发的背景,国民党军队在战略决策、兵力部署、士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剖析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关键性战役的进程与国民党军队失利的具体原因。 退守台湾与军队重建: 描述国民党军队在内战失利后,如何有组织地退守台湾,以及在台湾岛内进行的军队整编、训练与建设。探讨其在资源匮乏、政治压力下的生存与发展。 “反攻大陆”的战略构想与失败: 分析国民党政府及其军队在台湾期间,围绕“反攻大陆”的战略构想,其军事准备、情报活动,以及最终未能实现的种种原因。 台湾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深入研究国民党军队在台湾的军事现代化进程,包括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军事教育体系的改革、与美军的军事合作,以及军事战略的调整,以适应新的地缘政治环境。 军事制度与政治影响: 探讨国民党军队在台湾的政治地位、军事制度的演变,以及其在台湾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长期影响。 军事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分析国民党军队在退守台湾后,其军事思想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发展与演变,以及面对新的军事科技和战争形态时所做的努力。 军事组织与兵役制度: 梳理国民党军队在台湾时期的组织架构、兵役制度的变化,以及其在维护台湾安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总体而言,《国民党军史(套装全三册)》以严谨的史料考证为基础,力求从军事、政治、战略、战术、人物等多个维度,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立体、 nuanced 的国民党军队历史画卷。本书不仅是对一段重要军事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中国近现代军事发展、政治变迁以及大国崛起的深刻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是我之前难以想象的。它不仅仅是在讲述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历史,更是在解读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我从书中读出了许多关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动效应,它们是如何共同作用,最终影响了军队的命运。例如,书中对国民党政府的财政状况、经济政策的分析,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军队的后勤供应如此艰难,为什么会出现士气低落的情况。同时,我也看到了民众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度是如何变化的,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反过来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作者并没有回避国民党政府在某些时期的政策失误,甚至是某些丑闻,而是以一种审视的目光去呈现,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具有相当的批判性和反思性。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士气”的部分,它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政治宣传、物质激励、甚至精神信仰来维持和提升军队的士气,以及士气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一支军队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其武器装备,更在于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和民众的支持。

评分

这套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以一种近乎“上帝视角”的宏大叙事,为我勾勒出了国民党军队从创立到衰亡的全景图。作者在梳理庞杂的军事事件时,展现了惊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让我这个历史小白也能轻松跟随。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战役细节的还原,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那些真实的战斗场景仿佛就呈现在眼前。我曾反复阅读关于台儿庄战役的描述,那场战役的艰难险阻、官兵的英勇无畏,以及最终以少胜多的胜利,都让我热血沸腾。而对于后期的一些关键战役,作者也并没有简单地归咎于“腐败”或“无能”,而是深入分析了战争的时代背景、战略决策的失误、以及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等多种因素。这种客观的态度,让我觉得作者是在努力还原历史真相,而不是简单地为谁涂脂抹粉或泼墨。书中对于战争的残酷性也有着毫不掩饰的描写,饥饿、疾病、伤残、牺牲,这些都在作者笔下变得鲜活而沉重,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评分

我通常不怎么喜欢阅读过于厚重的历史书籍,但这次真的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了。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者式的严谨考证,又不乏故事性的生动讲述,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刻画,那些曾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将军、政客,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有血有肉。我曾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蒋介石的军事思想和战略布局,以及他如何调兵遣将,如何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书中对其他一些重要人物,比如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人的描述也同样精彩,让我看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政治抱负以及在历史洪流中的沉浮。有趣的是,作者在叙述时,并非完全侧重于宏大的政治军事层面,有时也会穿插一些生活化的细节,比如某个将领的家事,某个部队的军饷问题,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点,却能让我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感,也让整个叙述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这种“大历史”与“小细节”的结合,是我认为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

评分

对我而言,这套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它并没有回避国民党军队在某些历史时期的错误和局限,而是试图去客观地呈现历史的复杂性。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军事战略、战术部署的知识,也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尤其被书中对“军事现代化”的探讨所吸引,作者详细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在接受西方军事思想、武器装备以及训练体系方面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在现实中遇到的阻碍。我看到了国民党军队在军事技术上的追求,也看到了这种追求在当时中国国情下的困境。书中也对国民党军队的组织结构、指挥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理解了为何在某些关键时刻,即使有着优良的装备,也无法取得预期的胜利。总的来说,这是一套非常有深度、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能满足我对历史的好奇心,更能引发我对国家命运、民族发展的深刻思考。

评分

我最近读完一本关于国民党军史的鸿篇巨制,虽然我之前对这段历史并不算特别了解,但通过这套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历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斗争的细致描绘,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政治博弈,而是牵扯到军事战略、人事任命,甚至是基层士兵的情感纠葛。作者深入挖掘了各个派系的形成原因、发展轨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让我看到了一个复杂且充满矛盾的军队体系。从黄埔军校时期各路将领的初露锋芒,到北伐战争中的初露峥嵘,再到抗日战争的浴血奋战,直至国共内战的最终失利,每一个阶段的转折都伴随着深刻的内部调整和权力洗牌。我特别被书中关于“杂牌军”的章节所吸引,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部队在装备、训练、甚至是忠诚度上的不足,反而通过翔实的史料,展现了他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与中央嫡系之间既合作又对立的微妙关系。这种多角度的观察,让我对国民党军队的理解不再是单一的刻板印象,而是更加立体、更加 nuanced。读这本书,就像是在阅读一部宏大的史诗,其中有英雄的崛起,也有时代的悲歌,充满了令人唏嘘的命运轮回。

评分

看书名以为是很严肃的学术著作,结果一看写的乱七八糟,类似文学类读物,且价格虚高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

评分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

评分

好。

评分

优秀作品好评!

评分

好。

评分

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