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中国道路》丛书—大国复兴

《中国梦·中国道路》丛书—大国复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曙光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梦
  • 中国道路
  • 大国复兴
  • 国家发展
  • 政治
  • 文化
  • 社会
  • 历史
  • 理论
  • 战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5024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384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7
字数:26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在近两个世纪的历史跨度里,中国经历了世所罕见的苦难,也经历了重回世界舞台中央的辉煌历程,开创了震撼世界的“中国模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如今,中国距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期限已渐渐迫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画卷已然着笔弄墨,铺陈展开。中国健步走向复兴,实际上代表着一种新的文化精神的崛起,一套新的价值观念的成功,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出场,这是中国为捍卫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做出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国奉献给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内容简介

本书从全球视角,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上阐述了中国民族复兴的经验,同时对比德法俄印日等国家的复兴之路,强调了中国复兴对世界的意义,对“中国模式”的认识误区、争论做以辩证解读,中国复兴应该建立在大国自信基础上,在国际社会有话语权,中国的复兴不仅不会重蹈西方“国强必霸”的覆辙,还将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作者简介

陈曙光: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首届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央“马工程”专家,教育部“马工程”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目录

导论 站在复兴门槛上的中国/ 1

第一章 大国复兴的中国经验/ 19

第一节 中国复兴的历史参照/ 19

第二节 中国复兴的主要内涵/ 25

第三节 中国复兴的基本经验/ 32

第二章 大国复兴的国际比较/ 39

第一节 德国:解除束缚,再次腾飞/ 40

第二节 法国:以天下为己任,大国梦长期萦绕/ 48

第三节 俄罗斯:不甘平庸,重振雄风/ 55

第四节 印度:厚积薄发,潜力无穷/ 62

第五节 日本:大势已去,壮志未酬/ 72

第三章 中国复兴改变世界/ 81

第一节 超越线性进化的发展逻辑,代之以共同复兴的发展观/ 81

第二节 超越历史终结论,代之以和而不同的制度观/ 85

第三节 超越西方中心论,代之以包容互渐的文明观/ 89

第四节 超越固化的边界意识,代之以世界主义的价值观/ 94

第五节 超越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代之以互利共赢的义利观/ 98

第六节 超越大国主导的西方治理逻辑,代之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观/ 102

第七节 超越以实力抗衡为基础的霸权秩序,代之以和平共处的交往观/ 106

第八节 超越依附型世界体系,代之以命运与共的国际秩序观/ 111

第四章 “中国模式”的认识误区/ 115

第一节 “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模式”说/ 115

第二节 “独裁新自由主义模式”说/ 119

第三节 “国家资本主义模式”说/ 123

第四节 “儒家资本主义模式”说/ 127

第五节 “第三条道路模式”说/ 129

第六节 “威权社会主义模式”说/ 132

第七节 “市场社会主义模式”说/ 136

第八节 “儒家社会主义模式”说/ 140

第九节 “民主社会主义模式”说/ 142

第十节 “后社会主义模式”说/ 147

第五章 “中国模式”的十大争论/ 151

第一节 “中国模式”的有无之争/ 151

第二节 “中国模式”的维度之争/ 157

第三节 “中国模式”的特质之争/ 162

第四节 “中国模式”的性质之争/ 166

第五节 “中国模式”的起点之争/ 172

第六节 “中国模式”的发明权之争/ 178

第七节 “中国模式”的使用权之争/ 184

第八节 “中国模式”的话语权之争/ 190

第九节 “中国模式”的优劣之争/ 196

第十节 “中国模式”的前景之争/ 202

第六章 “中国模式”的辩证解读/ 211

第一节 “一”与“多”的统一/ 211

第二节 “变”与“稳”的平衡/ 215

第三节 “质”与“量”的互补/ 219

第四节 “中”与“西”的互鉴/ 222

第五节 “主流”与“支流”的兼顾/ 228

第六节 “逻辑”与“历史”的一致/ 230

第七节 “部分”与“整体”的呼应/ 234

第八节 “民族”与“世界”的结合/ 238

第九节 “历史”与“现实”的贯通/ 242

第十节 “应然”与“实然”的观照/ 245

第七章 “中国模式”:确定性与开放性/ 249

第一节 不必讳言“模式”:中国有自己的模式/ 249

第二节 “中国模式”的确定性/ 251

第三节 “中国模式”的开放性/ 266

第四节 “中国模式”是确定性和开放性的统一/ 270

第八章 民族复兴与中国自信/ 279

第一节 中国自信的内涵与边界/ 279

第二节 中国自信的历史逻辑/ 282

第三节 中国自信的理论逻辑/ 286

第四节 中国自信的世界视野/ 288

第五节 中国自信的辩证智慧/ 292

第六节 在改革发展中夯实民族自信/ 294

第九章 中国复兴与话语崛起/ 297

第一节 中国话语的历史语境/ 297

第二节 中国时代的话语短板/ 302

第三节 中国故事与中国话语/ 305

第四节 中国话语的本质维度/ 311

第五节 中国话语的建构逻辑/ 316

第六节 中国话语的进步标准/ 320

第七节 中国话语的未来愿景/ 325

第十章 中国复兴与霸权终结/ 329

第一节 国强必霸:近代西方大国崛起的历史逻辑/ 329

第二节 和平复兴:中国道路对霸权逻辑的超越/ 331

第三节 “强而不霸”:中国为什么能?/ 335

第四节 “强起来”的中国智慧/ 343

第五节 大国复兴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350

第十一章 中国复兴与“一带一路”/ 353

第一节 “一带一路”与中国重回世界之巅/ 353

第二节 “一带一路”与世界经济地理的重构/ 355

第三节 “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体系的优化/ 358

第四节 “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思维的革新/ 361

第五节 “一带一路”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 365

第六节 “一带一路”与全球化新纪元的开启/ 367

第七节 “一带一路”与世界新文明的崛起/ 372

第十二章 中国复兴的世界意义/ 377

第一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 377

第二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破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379

第三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贡献中国智慧/ 383

第四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维护世界和平增添中国力量/ 387

后 记/ 391


精彩书摘

站在复兴门槛上的中国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塑造了辉煌的古代中国。自秦汉以来,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独领风骚逾千年,长期高居世界文明之巅,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

近代以降,中华文明从世界之巅跌落,农耕文明的式微和工业文明的兴起形成鲜明对照。近代中国从世界舞台的主角沦为配角,世界中心从东方转移至西方。18世纪,世界中心是崛起的法兰西;19世纪,世界中心是“日不落”大英帝国;20世纪,世界中心转为世界霸主的美国。世界中心的转换是国家实力相互较量的结果。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取得惊羡全球的发展成果,世界中心的新一轮切换周期已经开启。从“西方时代”到“中国时代”,从“华盛顿时间”到“北京时间”,这是历史的大趋势。今天,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21世纪的“历史剧本”中,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民族复兴,就其本来含义来说,是指曾经衰落的民族再度兴盛起来。中华民族复兴,总体上讲,就是使曾经一度落后的中国再度兴盛起来。回顾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世纪40年代初爆发的鸦片战争,时间已过去170多年。在近两个世纪的历史跨度里,中国经历了世所罕见的苦难,也经历了重回世界舞台中央的辉煌历程,开创了震撼世界的“中国模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如今,中国距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期限已渐渐迫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画卷已然着笔弄墨,铺陈展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说,中国复兴将是整个21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濒临亡国灭种,中国陷入了山河破碎、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坠入了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之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复兴、增进人民幸福,提出过各式各样的救国方案,但都以失败告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旧式农民提不出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纲领,农民革命战胜不了封建王朝;洋务运动失败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抵御不了资本主义,兴办洋务复兴不了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失败了,维新变法救不了中国;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族复兴依然看不到曙光。中国共产党之外的各派政治势力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没能担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中国依然处于乱世之中。

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奋起,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重生。大浪淘沙,历史呼唤真正合格的使命担当者。谁能够承担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谁就能赢得中国各民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成为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在历史的反复比较中,在各种主义、各条道路的反复权衡中,在各派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在中国人民的反复选择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在民族危难之际,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大事变”,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重塑民族自信、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使命的合格担当者。中国共产党人90多年来的接续奋斗,中华民族实现了由乱到治的历史性转变,国家命运实现了由跪到立的历史性转折,社会面貌实现了由废到兴的历史性变迁。在世界政党史上,能够一肩扛起“救亡图存(革命)”和“民族复兴(建设)”两大历史重任,舍我其谁!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先生所说,中国共产党过去创造了“革命的世界奇迹”,今天又创造了“发展的世界奇迹”。这两大世界奇迹是发生在一个具有超长历史纵深、超大国土面积、超大人口规模的国家里,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经历过这么大的制度变革和这么快的财富增长。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奋斗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斗争的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是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完成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道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扫清了根本障碍。

二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通过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避免了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回顾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改变了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才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才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崭新篇章。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使命的合格担当者,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二、综合实力的崛起是大国复兴的关键

综合实力包含物质层面的硬实力和文化价值观层面的软实力,它们共同构成一国之两翼。缺乏强大硬实力和雄厚软实力的国家都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强国。

事实上,在这个“凭实力说话”的时代,在这个诉诸国家实力而竞相角逐的时代,有实力才能有底气。反之,缺乏硬实力根基的国家,不可能有国际影响力;缺乏软实力底蕴的国家,也不可能有国际话语权。走在复兴大道上的中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中国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中国的强大绝不止于个头的增长、块头的增大,中国任何时候都不屑于扮演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巨人角色。中国物质上要崛起,精神上也不能塌陷;硬实力要强大起来,软实力和话语权也要强大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中国既要成为行动的巨人,也应该成为话语的强者。一个软实力羸弱的民族,也不可能保持民族精神的独立性,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话语权旁落的国家,不可能突破西方的重重围堵,重回世界之巅。

略......


《中国梦·中国道路》丛书—大国复兴 序言:巨龙腾飞,时代回响 放眼世界,风云激荡。这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孕育希望与机遇的时代。中华民族,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时代,更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中国梦”不懈奋斗的伟大时代。 《中国梦·中国道路》丛书,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坐标下应运而生。它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忠实记录,更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伟大实践的深入解读,是对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创造辉煌的生动写照。本丛书以“大国复兴”为主题,旨在全面、深刻地展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剖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是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开辟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们深知,“中国梦”并非空中楼阁,它根植于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血脉,凝结着一代代仁人志士的夙愿,更是亿万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而“中国道路”,则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它是在深刻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独立自主探索出的发展模式。本丛书正是要将这两者紧密联系起来,展现中国人民如何以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将宏伟的蓝图变为生动的现实。 “大国复兴”不仅仅是一个宏大的叙事,它体现在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普通人的身上。它体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日新月异,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体现在国际社会影响力的与日俱增,更体现在中华文明的勃勃生机。本丛书将以多角度、多层次的视野,力求呈现一个立体、鲜活的中国。 第一卷:历史的回响——民族复兴的伟大起点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历史的画卷缓缓展开,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在屈辱与抗争中孕育着复兴的火种。《中国梦·中国道路》丛书的开篇之卷,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隧道,回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起点。 这一卷,我们将深刻审视近代以来中国所经历的百年磨难。从鸦片战争的炮火,到辛亥革命的曙光;从北洋军阀的混战,到抗日战争的烽火;从解放战争的胜利,到新中国的成立,每一段历史都是一部血泪史,也是一部奋斗史。我们将着力剖析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深层原因,探究中国共产党如何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最终担当起民族解放的历史重任。 本卷将重点关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如何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艰难探索,如何从理论到实践,逐步确立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我们将深入解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的内涵,它们是民族复兴征程上不竭的精神动力。同时,我们将描绘出那个时代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屈的斗争,展现革命先辈们如何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新生。 这一卷,并非仅仅是对过去历史的简单回顾,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历史智慧,理解民族复兴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它将为理解当下的“中国梦”和“中国道路”奠定坚实的历史基础,让读者深刻认识到,没有今天的伟大成就,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卷:探索的足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新中国的成立,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何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巨大挑战。《中国梦·中国道路》丛书的第二卷,将聚焦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这一卷,我们将重点梳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零开始,探索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我们将回顾“一五”计划、“二五”计划等重要发展时期,以及在此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客观分析在此期间存在的曲折和教训。 然而,真正的转折点,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本卷将深入剖析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我们将详细阐述“摸着石头过河”的创新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理论创新,是如何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们将通过大量详实的案例和数据,展现中国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的飞跃。从农村改革的“大包干”,到经济特区的设立;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从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到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每一个成就都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本卷将突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过程中,如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如何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 这一卷,旨在展现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如何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中国人民开辟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第三卷:创新的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的伟大变革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引领中国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中国梦·中国道路》丛书的第三卷,将聚焦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在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变革中的决定性作用。 本卷将深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我们将系统阐述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贡献,以及其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 在实践层面,我们将详细展现这一思想是如何指导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的。我们将重点聚焦于: 高质量发展: 阐述新发展理念如何引领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剖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有机结合,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如何深化机构改革,如何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人民至上: 重点展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构建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促进共同富裕。 美丽中国建设: 深入解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如何推动绿色发展,如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国外交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阐述中国如何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如何参与全球治理,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全面从严治党: 强调党的建设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极端重要性,阐述新时代党面临的挑战和任务,以及如何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者。 本卷将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以坚定的战略定力、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巨大的政治勇气,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卷:自信的姿态——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新角色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而中国的崛起,也必将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梦·中国道路》丛书的第四卷,将聚焦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以及中国以什么样的姿态、什么样的理念,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一卷,我们将审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是如何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逐步融入世界,并在全球治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将分析中国经济的崛起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以及中国如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本卷将重点关注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所做的贡献。我们将回顾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积极参与,在解决地区冲突中的斡旋作用,以及在打击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中的担当。 同时,我们将深入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核心理念。阐述其内涵、意义和实践路径,以及中国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具体行动,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等全球性挑战。 本卷还将探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我们如何通过孔子学院、媒体传播、文化交流等方式,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价值理念和发展道路。同时,我们也强调中国在吸收借鉴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的同时,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做出贡献。 我们将以开放、包容、负责任的态度,展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自信姿态。中国并非要取代谁,而是希望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创造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结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中国梦·中国道路》丛书,通过四卷的深入探索,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深刻、立体的中国。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中国历史、中国发展、中国哲学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梦想、关于奋斗、关于未来的史诗。 从历史的回响中汲取力量,在探索的足迹中坚定方向,用创新的力量驱动变革,以自信的姿态拥抱世界。这条“中国道路”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不断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创新发展。 “中国梦”承载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而“中国道路”则是实现这一梦想的坚实保障。本丛书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中国梦”和“中国道路”的深刻思考,激发每一个中国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的征程依旧充满挑战,但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梦”必将更加绚丽,这条“中国道路”必将更加宽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大国复兴》,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场关于国家命运和人民奋斗的宏大叙事。我之前对“复兴”这个词,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概念,觉得是个宏伟的目标,但具体是什么,怎么实现的,心里总有些不清晰。读完之后,我才真正理解到,这不仅仅是经济的腾飞,更是文化的回归,是国际地位的提升,是人民福祉的根本改善。书中关于改革开放初期,那些敢于吃螃蟹的人们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骨子里那股不屈不挠、勇于创新的精神。还有在面对各种复杂局面时,我们如何坚定信念,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这一点更是让我肃然起敬。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充满细节的描述,比如某项政策出台的背景,某个重大决策的考量,这些都让整个叙述更加立体和可信。读这本书,我不是在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动参与一场思想的对话,去感受时代的脉搏,去理解国家的选择。它让我对“中国制造”如何变成“中国创造”,对中国如何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如今的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是一种由衷的震撼,也是一种精神的洗礼。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很想深入了解中国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尤其是“中国梦”这个概念,总觉得它既熟悉又有些抽象。这本《大国复兴》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理解这一切的大门。它不像那种枯燥的学术报告,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感染力。我从中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看到了国家在各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抉择,也看到了我们是如何一步步克服困难,走向繁荣富强的。我特别被书中关于民生改善和文化自信的章节所吸引,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发展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更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民族精神的复兴。这本书让我深刻地理解了“中国道路”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它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基于自身历史和国情的创新。读完之后,我对祖国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骄傲,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这本书让我不仅看到了“中国梦”的美好愿景,更看到了实现这个愿景的坚实步伐和光明前景。

评分

这套《中国梦·中国道路》丛书,特别是《大国复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不一样。它不像某些历史著作那样,过于学术化,或者充满了空洞的理论。相反,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娓娓道来,讲述一个国家如何从历史的深处走出来,又如何一步步走向辉煌。我从中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也看到了中国这片土地上蕴藏的巨大潜能。书中对一些具体发展战略的解读,让我茅塞顿开,原来很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都有如此深远的思考和周密的部署。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部分,这让我看到了国家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以及未来希望所在。读这本书,我不仅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我们国家所处的时代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种希望,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建立在对国家发展历程和现状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坚定信念。这本书无疑是了解当代中国发展的一部极佳读物。

评分

不得不说,《大国复兴》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平时也会关注一些社会发展方面的信息,但总觉得碎片化,缺乏一个整体的框架。《大国复兴》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它用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又兼顾微观的细节,将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梳理得井井有条。我从中看到了中国如何在世界格局变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又如何一步步将挑战转化为机遇。书中关于经济转型、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等多个维度的阐述,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并没有回避国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而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展现了中国人民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并从中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了“中国模式”的独特性,以及它为何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国的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我们国家所走的道路,更加充满信心。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深刻的国情教育,一次关于国家发展规律的生动解读。

评分

这套《中国梦·中国道路》丛书,特别是《大国复兴》这本,简直是开启了我对中国近代史和当代发展脉络全新的认知之旅。我之前总觉得,历史就是过去的陈迹,而中国的发展,虽然耳熟能详,但总像是隔着一层薄雾。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那些曾经熟悉的名词和事件,立刻变得鲜活起来。它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段段真切的讲述,将中国如何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如同画卷般徐徐展开。我尤其被书中对几次重大转折点的分析所打动,那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罗列,更是对时代背景、决策过程以及背后逻辑的深入剖析。读到那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辉煌成就的篇章时,我内心油然而生的是一种自豪感和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并非理所当然,而是无数先辈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也让我更加珍视这份来之不易的成就,并对未来充满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引导我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梦”的内涵,以及我们正在走的这条“中国道路”的独特价值和历史意义。

评分

评分

A great shopping experience. The goods are protected safely.

评分

单位购买

评分

单位购买

评分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政府与中国全新的发展功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誓愿,正在世界的东方回响。同心,同德,同向 同行,美好生活正在每一个中国人手中创造。天堑变通途。中国桥正书写着中国工程一个又一个传奇, 持续刷新着中国国力的一座又一座里程碑。

评分

单位购买

评分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政府与中国全新的发展功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誓愿,正在世界的东方回响。同心,同德,同向 同行,美好生活正在每一个中国人手中创造。天堑变通途。中国桥正书写着中国工程一个又一个传奇, 持续刷新着中国国力的一座又一座里程碑。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单位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