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一天一攻略的方式,分十個章節,從輿情報告的寫作準備、報告的規範格式、常用數理分析,到各類報告的撰寫與加工、常見問題和處理技巧,以及在大數據背景下輿情報告的升級與轉型,由錶及裏,層層遞進,全麵講解輿情報告的知識和寫作策略,是一本麵嚮輿情報告寫作初學者的實用教材。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前身為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成立於2008年,是國內較早從事互聯網輿情監測研究的專業機構之一,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在國內率先推齣輿情分析師手冊和案例庫,並先後承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藍皮書、新媒體藍皮書、移動互聯網藍皮書等相關輿情報告,自2011年起,承擔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突發公共事件輿情應對與效果評估信息平颱建設研究》的多項子課題。人民網輿情監測室還推動瞭黨政機關政務微博的開通和運營,聯手人民微博、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以一手數據為基礎,推齣一係列年度、半年度的“中國黨政機構和官員微博發展報告”。與此同時,還推齣微博報告周榜單係列,放大瞭主流聲音,有效改善瞭網上輿論生態。
及時把握社情民意,為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和大中型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輿情服務和管理策略,是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職責和優勢所在。
目錄
DAY1 新硎初試:輿情報告是個啥
第一節 追本溯源 為什麼要寫輿情報告
第二節 輿報門派錶 輿情報告有哪些類型
第三節 輿報元素錶 一份基本的輿情報告需要哪些必備元素
第四節 達權通變 一份客觀的輿情報告需要摒棄哪些元素
第五節 穩紮穩打 撰寫一份輿情報告的 基本功
DAY2 枕戈待旦:寫好輿情報告要做的準備
第一節 妙手迴春 把準輿情脈 開好研判方
第二節 熱度指標 輿情熱度指標的介紹
第三節 輿情報告的形式與格式
DAY3 數字傳播:輿情數據的監測與分析
第一節 輿情數據的抽樣搜集法
第二節 如何讓輿情數據更權威
第三節 輿情數據的簡單分析 描述性統計
第四節 輿情數據分析舉例
第五節 進階之旅——輿情數據的進階分析 相關分析
DAY4 輿報琅琊榜之如何寫好政府輿情報告
第一節 政府輿情報告秘籍——日報
第二節 政府輿情報告秘籍——周報
第三節 政府輿情報告秘籍——月報
第四節 政府輿情報告秘籍——季報和年報
DAY5 輿報琅琊榜之如何寫好企業輿情報告
第一節 企業輿情報告秘籍——日報
第二節 企業輿情報告秘籍——周報
第三節 企業輿情報告秘籍——月報
第四節 企業輿情報告秘籍——季報
第五節 企業輿情報告秘籍——年報
第六節 企業輿情案例寫作
DAY6 輿報琅琊榜之如何寫好專題性報告
第一節 突發性輿情報告
第二節 會議 政策類輿情報告
第三節 宣傳效果評估報告
第四節 競品輿情報告
第五節 話題性輿情報告
DAY7 輿報琅琊榜之如何寫好綜閤性報告
第一節 輿情藍皮書類報告寫作
第二節 排行榜類報告的撰寫
DAY8 輿報江湖小派——輿情報告的其他類型
第一節 傳播鏈分析報告
第二節 詞頻分析報告
第三節 輿情地圖分析報告
DAY9 薄技在身——輿報寫作“技”法
第一節 大眾化搜索引擎工具
第二節 專業的輿情監測分析平颱
第三節 助力輿情報告的六款工具和應用
第四節 八招掌握輿情點評
DAY10 輿情報告寫作中的“雷區”閃避術
第一節 輿情報告寫作格式的常見問題
第二節 輿情月報中常見的問題
第三節 輿情半年報 年報中常見的問題
第四節 輿情專報中常見的問題
序言
馬利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齣,要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閤治理體係,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這是總書記對新時代黨領導下的新聞輿論工作極其重要的論斷,為我們指明瞭方嚮。十九大報告通篇8次提到互聯網,我們黨對互聯網發展的認識和把握和領導是積極、創新、富有前瞻性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網絡輿情從一個小眾概念,變成網友群眾耳熟能詳的常用詞。各級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輿情迴應引導水平顯著提升。以去年國辦61號文為標誌,網絡輿情迴應引導的“國傢標準”已經成熟。網絡輿情已然成為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的重要推動力。
黨的領導是我國網絡輿情不斷發展壯大的關鍵。黨報黨網是探索網絡輿情迴應引導的先行者。從早期的“幫領導乾部讀網”,到十九大報告的“營造清朗網絡空間”,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見證和推動瞭我國網絡輿情發展的全過程。當下網絡輿情業界不少概念和提法,輿情分析的標準和規範齣自這裏。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是人民網的核心競爭力,也被譽為輿情分析師的“黃埔軍校”,在這裏接受過專業培訓的輿情分析師,絕大部分成長為所在單位業務中堅,他們是網絡輿論戰綫正能量建設的生力軍。
為更好貫徹落實十九大新聞輿論工作有關精神,提升網絡輿情分析從業者總體水平,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在總結十餘年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的基礎上,組織編寫瞭這本《十天學會寫輿情報告》。本書圍繞輿情報告寫作,以高度實用的內容模塊為主綫,理論分析和案例支撐閤理搭配,兼顧內容上的難易詳略,還設置和很多開放性的思考維度,是一本麵嚮輿情報告寫作初學者的實用教材。
輿情分析師是網絡輿情方麵的專業人纔,是做深度信息發掘的網絡礦工,是反映社會各界聲音的二傳手,還是及時發現社會治理問題的社會安全監督員。我們麵對的是一個飛速發展的中國,一個多元立體的社會,一個龐大復雜的互聯網生態。輿情分析師不光要有過硬的政治素質、專業素養,還要有社會擔當。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傢有力量。期待我國輿情從業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永遠在路上的精神,在共建清朗網絡空間的徵途上書寫新時代華章。
(作者係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
從實際應用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給我帶來最大的改變,在於它重塑瞭我對“時間”在輿情事件中的理解。以往總覺得輿情處理需要極快的反應速度,但這本書的論述卻強調瞭“慢思考”的重要性——如何在信息爆炸的初期,有效過濾噪音,保持戰略定力。書中有一段描述,將輿情應對比作一場高空跳傘,首要任務不是急著開傘,而是確保姿態的穩定,這比喻簡直是絕妙。它教會瞭我如何有條不紊地建立一個應對框架,而不是陷入被突發事件牽著鼻子走的被動局麵。這本書更像一位沉穩的導師,教你如何掌控節奏,而非僅僅教會你幾個應急口訣。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在敘事風格上展現齣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老派魅力。他沒有采用那種時下流行的碎片化、口號式的說教,而是用一種近乎散文的筆法,娓娓道來每一個關鍵概念的起源和演變。我讀到其中關於“信息繭房”的早期論述時,深感其曆史縱深感,作者仿佛帶著我們穿越瞭數十年的媒介變遷,去探尋那些被遺忘的理論基石。這種敘述方式需要讀者有一定的耐心和沉浸感,但一旦進入狀態,那種被知識的洪流裹挾嚮前的感覺,是非常過癮的。比起那些乾巴巴的工具書,這本書更像是一部關於時代脈搏的深度觀察史,讀完後留給你的思考餘韻比實際操作技巧要深刻得多。
評分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達到瞭專業研究的水平,這一點從其引用的文獻和腳注體係上就能看齣端倪。我特意去核對瞭其中幾處引用的國外前沿研究,發現它們不僅準確無誤,而且很多都是近兩三年內剛剛發錶在頂尖期刊上的成果。這錶明作者在內容整閤上投入瞭巨大的精力,絕非是簡單地整閤二手資料。對於那些希望將理論深度融入實踐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堅實的學術支撐,避免瞭許多市麵上書籍常見的“淺嘗輒止”的問題。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專業能力,必然建立在對前人研究的充分尊重和吸收之上,這種對知識體係的敬畏感,是這本書最寶貴的品質之一。
評分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的案例分析部分。它們並非那種人盡皆知的熱點事件的簡單復盤,而是深入到一些相對晦澀、但極具代錶性的邊緣案例中進行剖析。作者的洞察力在於,他能從看似不相關的幾條信息鏈中,迅速捕捉到潛在的輿論引爆點和傳播機製的深層邏輯。例如,書中有一章詳細拆解瞭一個地方性政策在社交媒體上如何被異化和放大,這個過程的層層遞進,邏輯嚴密得像一個精密的數學證明。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讀一本教人“怎麼做”的書,而是在學習一種“怎麼看”的世界觀,它訓練的是一種對信息世界中暗流湧動的敏感性,而非簡單的套路模闆。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業界良心,封麵那低飽和度的藏青色配上燙金的書名字體,低調中透著一股專業範兒,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用料紮實。我尤其喜歡它內頁的排版,字號適中,行距拿捏得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而且,紙張的質感非常細膩,那種微微的啞光處理,使得文字的清晰度達到瞭一個極高的水準。我記得我是在一個周末的下午,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書頁上,閱讀體驗簡直是一種享受。這本書的目錄結構設計也十分精巧,邏輯層次感極強,讓人一眼就能把握住全書的脈絡,這種對閱讀體驗的細緻考量,絕非一般齣版社能做到的,完全體現瞭齣版方對知識傳播的尊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