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300种常用药物。其条目基本涵盖了药品的所有重要信息(包括各种药物动力学参数、适应证和禁忌证、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临床应用要点等)且使用一目了然的表格形式,方便检索。
本书在引言部分对使用本书做出了详细的说明提示,并集中介绍了如高血压治疗基本内容、血脂调节治疗基本内容、心血管药物复合制剂、影响心律的药物、缩略语等实用内容。
本书具有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特点,内容全面而且提炼得非常简练,不仅对于我国药学专业工作者来说值得参考,而且对非医药专业人士也非常易读,对于百姓安全合理用药也是一本极好的参考手册。
吉尔·M.克利萨: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药剂学学院主任,威斯康星州威康松综合癌症中心药物动力学、药效学和噬菌体遗传学分析仪器实验室主任。李·C.佛穆伦: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医学院临床知识管理中心主任。
本书主译张惠娟,主任药师,天津市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教研室副主任。任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房管理学会委员;天津市药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本书的一大特色是设有患者咨询要点、临床应用要点等传统工具书没有的新颖内容,特别方便医师、药师对患者进行用药交代。
2.本书定期更新,能及时紧跟循证医学的新观点和新发展。另外由于有患者咨询要点、临床应用要点、常见不良反应、药品相互作用等提炼非常简练的内容,对非医药专业人士来讲也非常易读,对百姓安全合理用药也是一本极好的参考读物。
3.本书作者和译者均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保证了本书内容的实用性以及翻译质量的**性。其内容实用性强,表格形式一目了然,便于查找检索。
这次阅读《300种常用药物速查手册》,我最大的收获之一,便是它在药物禁忌症和特殊人群用药方面的讲解。这部分内容,在很多药物指南里往往是一笔带过,但这本书却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并且分析得非常到位。比如,在介绍某些心脏病药物时,它会明确指出哪些合并症是绝对禁忌,哪些情况需要谨慎使用,并且会给出相应的替代方案。这一点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的信息。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就有严重的肝脏问题,之前他一直在服用一种看似普通的药物,后来才发现这种药物对他肝脏有严重的损害,而这本书正好就详细说明了这一点,这让我深感一本好书在关键时刻的价值。书中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这几类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写着“慎用”或“禁用”,而是会具体分析在这些特殊人群中,药物的代谢特点、潜在风险以及剂量调整的原则。比如,在描述某些抗抑郁药对孕妇的影响时,它会详细分析不同孕期胎儿发育的风险,并给出一些相对安全的用药选择。这种细致入微的考量,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专业性和人文关怀。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能够获得如此权威且易于理解的指导,无疑大大降低了用药的盲目性,也更有利于和医生进行有效沟通,确保用药的精准和安全。
评分我最近刚读完《300种常用药物速查手册》,整体感觉这本书在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方面,提供的信息可以说是相当全面且实用。很多人在用药时,最担心的就是“吃坏了”,这本书恰恰就针对这一点,详细地列举了各种常见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且对这些副作用的发生概率、严重程度以及如何应对,都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说明。比如,在关于抗生素的部分,它不仅列出了常见的胃肠道不适,还特别强调了某些抗生素可能引起的肝肾损伤、过敏反应,甚至是对特定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的特殊警示。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对药物安全性比较敏感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曾经因为不了解某种药物的副作用,而耽误了病情,这次阅读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规避风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罗列副作用,还给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处理建议。例如,如果出现了某种药物引起的轻微皮疹,它会建议如何通过调整用药时间或配合止痒药物来缓解,而不是简单地让你停药。这种“主动防御”的思路,真的很有价值。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药物的相互作用,这一点对于那些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它清楚地说明了哪些药物组合会产生不良的协同效应,或者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这就像一张“药物地图”,帮助读者规避潜在的“危险区域”。总而言之,这本书在副作用和相互作用方面的详尽讲解,让我对用药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管理自己的健康。
评分作为一个常年与各种医疗信息打交道的人,我不得不说,《300种常用药物速查手册》这本书的内容,真的给了我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也让我对一些日常用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药物机制上的阐述。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某种药能治疗某种病,但具体是怎么起作用的,就一知半解了。这本书却非常清晰地剖析了这些常用药物在身体内的具体作用方式,比如它们是如何与靶点结合,如何影响信号通路,又或者如何抑制酶的活性。这种微观层面的解释,对于理解药物的疗效和潜在副作用非常有帮助。我记得在翻阅关于降压药的部分时,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别降压药的作用机制,有些是通过扩张血管,有些是通过减少心输出量,还有些是通过利尿排钠。这种细致的讲解,让我不再仅仅是死记硬背,而是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医生会选择某种特定的降压药,以及不同降压药之间可能存在的联动效应。而且,这本书在药物的临床应用方面也做得非常到位。它不仅列出了药物的适应症,还深入分析了在不同疾病阶段、不同患者群体中,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的考量。例如,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它会根据病原体类型、患者的免疫状态以及是否存在合并症来指导用药,这一点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参考。即使是普通读者,也能从中了解到,用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精细化调整的。这种“量体裁衣”式的用药思路,比单纯的药物列表要实用得多。
评分不得不说,《300种常用药物速查手册》在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方面,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以前我总以为,一种药就是一种“形式”,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药物的“多样性”。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的剂型,比如片剂、胶囊、口服液、注射剂、栓剂、外用膏剂等等,并且每种剂型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比如,口服液吸收快,适合儿童或吞咽困难的患者;注射剂起效迅速,适用于急症或需要精确控制剂量的场合;外用药则可以直达病灶,减少全身副作用。书中还对这些不同剂型的药理特性进行了分析,让我了解到为什么医生会选择某种特定的剂型来治疗某种疾病。更让我觉得惊喜的是,它还深入分析了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和体内分布的影响。比如,口服药物在经过肝脏首过效应后,一部分药效会损失,而静脉注射则可以避免这一点。而某些药物,通过直肠给药,可以避免胃肠道的刺激。这种对“如何将药物送入体内”的细致剖析,让我对药物的治疗过程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这本书还提及了一些新型的给药方式,比如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以及它们在提高药物依从性和减少给药频率方面的优势。这些信息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医生的用药处方,甚至在与医生沟通时,提出更具建设性的问题。总而言之,这本书在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方面的详尽讲解,让我对“药物如何被使用”有了更立体、更科学的认识。
评分《300种常用药物速查手册》在药物的储存和有效期这方面,真的是把我“上了一课”。我以前总以为,只要药没过期,放在那里就行了,对储存条件几乎没什么概念。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很多药物对储存条件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比如对光照、温度、湿度的敏感性。书中详细列出了不同类别药物的储存注意事项,例如,有些药物需要避光保存,有些需要存放在阴凉干燥处,还有些甚至需要冷藏。它还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这些要求,比如光照可能会导致药物分解,高温会加速药物失效等。这让我明白了,即使是同一个药品,如果储存不当,它的疗效和安全性也会大打折扣。我记得书中关于某些眼药水和注射剂的储存要求,写得特别详细,这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提醒。此外,关于药物的有效期,这本书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你“保质期到XX年XX月”,还会解释为什么药物会过期,过期后可能产生的化学变化,以及食用过期药物的潜在风险。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容易忘记检查药品有效期的人来说,非常有警示作用。它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如何判断药物是否变质的简单方法,这对于日常生活中非常实用。总而言之,这本书在药物储存和有效期方面的讲解,让我对“如何妥善保管药物”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重视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