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用CT掌中宝

临床实用CT掌中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邹利光 著
图书标签:
  • CT
  • 医学影像
  • 临床
  • 诊断
  • 影像学
  • 放射学
  • 疾病
  • 病例
  • 实用
  • 掌上宝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35969095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4202
包装:平装
开本:64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0
字数:125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简洁、全面、重点突出、可读性强。适用于各级医院影像科及临床科室的工作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影像初学者、实习生、规培医师及进修医师使用。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头颈、五官、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腹膜后及骨关节系统等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的代表性图片,重要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为要点进行编写,并辅以重要的鉴别诊断。

作者简介

杨华,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副主任医师,重庆市中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邹利光,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放射诊断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CT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图像特点………… 1

二、CT基本检查技术………………………… 2

三、CT诊断原则及方法步骤………………… 3

四、CT对比剂………………………………… 4

五、CT诊断的新进展………………………… 5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9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CT检查方法…………… 9

二、颅脑正常CT解剖………………………… 10

三、中枢神经系统常见变异… ……………… 10

(一)灰质异位……………………………………10

(二)结节性硬化…………………………………14

(三)神经纤维瘤病………………………………15

(四)蛛网膜囊肿…………………………………17

四、脱髓鞘、代谢、中毒性病变… ………… 18

(一)多发性硬化…………………………………18

(二)肝-豆状核变性… …………………………20

(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21

五、脑血管病变… ……………………………23

(一)高血压脑出血………………………………23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24

(三)脑梗死………………………………………26

(四)腔隙性脑梗死………………………………28

(五)动静脉畸形…………………………………29

(六)颅内动脉瘤…………………………………31

六、颅脑外伤… ………………………………32

(一)脑挫裂伤……………………………………32

(二)硬膜外血肿…………………………………34

(三)硬膜下血肿…………………………………35

(四)硬膜下积液…………………………………37

七、颅内感染病变… …………………………38

(一)化脓性脑膜炎………………………………38

(二)脑脓肿………………………………………40

(三)脑内结核……………………………………42

(四)脑囊虫病……………………………………43

八、颅脑肿瘤… ………………………………44

(一)脑膜瘤………………………………………44

(二)星形细胞瘤…………………………………47

(三)少突胶质细胞瘤……………………………49

(四)室管膜瘤……………………………………51

(五)髓母细胞瘤…………………………………53

(六)血管母细胞瘤………………………………54

(七)脑淋巴瘤……………………………………56

(八)生殖细胞瘤…………………………………58

(九)松果体区肿瘤………………………………60

(十)垂体瘤………………………………………62

(十一)颅咽管瘤…………………………………63

(十二)脊索瘤……………………………………65

(十三)表皮样囊肿………………………………66

(十四)听神经瘤…………………………………67

(十五)三叉神经瘤………………………………69

(十六)颅内转移瘤………………………………70

(十七)胶质母细胞瘤……………………………72

(十八)中枢神经细胞瘤…………………………73

第三章?头颈、五官……………………76

一、CT检查方法………………………………76

二、眼部疾病… ………………………………77

(一)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77

(二)格雷夫斯眼病………………………………78

(三)视网膜母细胞瘤……………………………80

(四)视神经胶质瘤………………………………81

(五)海绵状血管瘤………………………………82

(六)颈动脉海绵窦瘘……………………………84

三、鼻及鼻窦病变… …………………………85

(一)鼻窦炎………………………………………85

(二)鼻窦霉菌病…………………………………87

(三)止颌窦黏膜下囊肿…………………………88

(四)鼻息肉………………………………………89

(五)内翻性乳头状瘤……………………………90

(六)鼻窦癌………………………………………92

四、中耳、乳突疾病… ………………………93

(一)中耳乳突炎…………………………………93

(二)颞骨胆脂瘤…………………………………94

(三)中耳癌………………………………………96

五、咽部疾病… ………………………………97

(一)腺样体肥大…………………………………97

(二)咽旁间隙感染………………………………98

(三)鼻咽癌…………………………………… 100

(四)下咽癌…………………………………… 101

六、喉部疾病… …………………………… 103

(一)喉部乳头状瘤…………………………… 103

(二)喉癌……………………………………… 104

七、腮腺、甲状腺常见病变… …………… 106

(一)急性腮腺炎……………………………… 106

(二)腮腺混合瘤……………………………… 107

(三)腮腺腺淋巴瘤…………………………… 109

(四)结节性甲状腺肿………………………… 110

(五)甲状腺腺瘤……………………………… 112

(六)甲状腺癌………………………………… 114

八、颈部常见疾病… ……………………… 115

(一)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115

(二)颈淋巴结结核…………………………… 117

(三)鳃裂囊肿………………………………… 118

(四)甲状舌管囊肿…………………………… 119

(五)颈部神经鞘瘤…………………………… 121

第四章?呼吸系统…………………… 124

一、CT检查技术…………………………… 124

二、肺部基本病变的CT表现……………… 125

(一)肺渗出、实变…………………………… 125

(二)肺不张…………………………………… 125

(三)空洞、空腔……………………………… 126

(四)结节、肿块……………………………… 128

(五)弥漫性病变——肺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

影………………………………………………… 129

三、支气管病变… ………………………… 130

(一)异物……………………………………… 130

(二)支气管炎………………………………… 131

(三)支气管扩张……………………………… 132

(四)支气管纤维脂肪瘤……………………… 134

四、肺先天发育异常… …………………… 135

(一)肺发育不良……………………………… 135

(二)肺动静脉瘘……………………………… 136

(三)肺隔离症………………………………… 138

五、肺部炎症… …………………………… 139

(一)支气管肺炎……………………………… 139

(二)大叶性肺炎……………………………… 141

(三)肺脓肿…………………………………… 142

(四)肺部真菌感染…………………………… 144

(五)肺结核原发综合征……………………… 146

(六)血行播散性型结核……………………… 147

(七)继发性肺结核…………………………… 149

六、间质性病变… ………………………… 151

(一)尘肺……………………………………… 151

(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152

(三)结节病…………………………………… 154

(四)肺泡蛋白沉积症………………………… 155

七、肺循环障碍… ………………………… 157

(一)肺栓塞、梗死…………………………… 157

(二)肺泡性肺水肿…………………………… 158

八、肺部肿瘤… …………………………… 159

(一)肺错构瘤………………………………… 159

(二)中央型肺癌……………………………… 161

(三)周围型肺癌……………………………… 163

(四)肺泡细胞癌……………………………… 164

(五)肺转移瘤………………………………… 166

九、纵隔病变… …………………………… 167

(一)胸内甲状腺……………………………… 168

(二)胸腺瘤…………………………………… 169

(三)畸胎瘤…………………………………… 171

(四)纵隔淋巴瘤……………………………… 172

(五)神经源性肿瘤…………………………… 174

(六)心包囊肿………………………………… 174

十、胸膜(腔)病变… …………………… 177

(一)气胸……………………………………… 177

(二)胸腔游离积液…………………………… 178

(三)胸腔包裹积液…………………………… 179

(四)胸膜增厚、粘连、钙化………………… 181

(五)胸膜间皮瘤……………………………… 182

第五章?循环系统…………………… 184

一、循环系统CT检查方法………………… 184

二、冠状动脉解剖… ……………………… 185

三、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CT诊断………… 185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85

(二)冠状动脉心肌桥………………………… 187

(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 188

(四)房间隔缺损……………………………… 190

(五)心房黏液瘤……………………………… 191

(六)主动脉夹层……………………………… 193

(七)主动脉瘤………………………………… 195

(八)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 196

(九)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197

第六章?消化系统…………………… 200

一、消化系统的CT检查方法……………… 200

(一)空腔脏器检查方法……………………… 200

(二)实质脏器检查方法……………………… 202

二、食管病变… …………………………… 203

(一)食管异物………………………………… 203

(二)食管癌…………………………………… 205

三、胃肠道病变… ………………………… 207

(一)胃癌……………………………………… 207

(二)壶腹癌…………………………………… 209

(三)小肠腺瘤………………………………… 212

(四)胃淋巴瘤………………………………… 213

(五)胃肠道间质瘤…………………………… 215

四、肝脏病变… …………………………… 217

(一)脂肪肝…………………………………… 217

(二)肝硬化、门脉高压……………………… 219

(三)肝囊肿…………………………………… 219

(四)肝脓肿…………………………………… 221

(五)肝海绵状血管瘤………………………… 223

(六)肝腺瘤…………………………………… 224

(七)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226

(八)小肝癌…………………………………… 227

(九)巨块型肝癌……………………………… 229

(十)弥漫性肝癌……………………………… 231

(十一)胆管细胞癌…………………………… 231

(十二)肝转移瘤……………………………… 234

(十三)布加综合征…………………………… 235

五、胆道病变… …………………………… 236

(一)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236

(二)胆囊炎…………………………………… 238

(三)胆囊结石………………………………… 240

(四)胆管结石………………………………… 241

(五)胆囊癌…………………………………… 242

(六)胆管癌…………………………………… 243

六、胰腺病变… …………………………… 244

(一)急性胰腺炎……………………………… 244

(二)慢性胰腺炎……………………………… 247

(三)胰腺癌…………………………………… 247

(四)胰腺囊腺瘤……………………………… 250

(五)胰岛细胞瘤……………………………… 252

七、脾脏病变… …………………………… 253

(一)脾挫裂伤………………………………… 253

(二)脾梗死…………………………………… 255

(三)脾血管瘤………………………………… 256

(四)脾淋巴瘤………………………………… 258

八、急腹症… ……………………………… 259

(一)肠梗阻…………………………………… 259

(二)胃肠道穿孔……………………………… 261

(三)肠套叠…………………………………… 262

(四)肠扭转…………………………………… 263

(五)阑尾炎…………………………………… 265

第七章?泌尿生殖系统……………… 268

一、泌尿生殖系统CT检查方法…………… 268

二、肾脏常见疾病… ……………………… 269

(一)肾重复畸形……………………………… 269

(二)多囊肾…………………………………… 270

(三)肾结石…………………………………… 271

(四)肾结核…………………………………… 272

(五)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274

(六)肾透明细胞癌…………………………… 275

(七)肾盂癌…………………………………… 277

(八)肾外伤…………………………………… 279

三、输尿管病变… ………………………… 280

(一)输尿管结石……………………………… 280

(二)输尿管癌………………………………… 281

四、膀胱病变… …………………………… 283

(一)膀胱结石………………………………… 283

(二)膀胱憩室………………………………… 284

(三)膀胱乳头状瘤…………………………… 285

(四)膀胱癌…………………………………… 286

五、前列腺病变… ………………………… 288

(一)前列腺增生……………………………… 288

(二)前列腺癌………………………………… 289

六、子宫病变… …………………………… 290

(一)子宫肌瘤………………………………… 290

(二)宫颈癌…………………………………… 292

(三)子宫内膜癌……………………………… 293

七、卵巢病变… …………………………… 294

(一)卵巢囊肿………………………………… 294

(二)卵巢囊腺瘤……………………………… 295

(三)卵巢癌…………………………………… 297

(四)畸胎瘤…………………………………… 298

第八章… 腹膜后间隙… …………………… 300

一、腹膜后间隙解剖及CT成像方法……… 300

二、肾上腺病变… ………………………… 301

(一)肾上腺增生……………………………… 301

(二)肾上腺腺瘤……………………………… 303

(三)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304

(四)肾上腺皮质癌…………………………… 306

(五)肾上腺转移瘤…………………………… 307

(六)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308

三、腹膜后间隙病变… …………………… 310

(一)腹膜后纤维化…………………………… 310

(二)腹膜后脓肿……………………………… 311

(三)腹膜后淋巴瘤…………………………… 313

(四)腹膜后脂肪瘤…………………………… 314

(五)平滑肌肉瘤……………………………… 316

(六)腹膜后转移瘤…………………………… 317

第九章?骨关节系统………………… 319

一、骨的发育及骨关节CT检查方法……… 319

二、骨关节外伤… ………………………… 320

(一)粉碎性骨折……………………………… 320

(二)关节脱位………………………………… 320

(三)关节囊内骨折、积血、积液…………… 322

(四)血肿机化………………………………… 323

三、慢性关节疾病… ……………………… 324

(一)退行性骨关节炎………………………… 324

(二)痛风性关节炎…………………………… 326

(三)类风湿关节炎…………………………… 327

四、骨坏死及骨软骨病… ………………… 328

(一)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 328

(二)骨梗死…………………………………… 330

五、骨关节感染性病变… ………………… 331

(一)急性骨髓炎……………………………… 331

(二)慢性骨髓炎……………………………… 333

(三)化脓性关节炎…………………………… 334

(四)骨关节结核……………………………… 336

六、常见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 338

(一)骨样骨瘤………………………………… 338

(二)骨肉瘤…………………………………… 339

(三)软骨母细胞瘤…………………………… 341

(四)骨软骨瘤………………………………… 342

(五)软骨黏液纤维瘤………………………… 344

(六)内生软骨瘤……………………………… 345

(七)软骨肉瘤………………………………… 347

(八)骨巨细胞瘤……………………………… 348

(九)尤因肉瘤………………………………… 350

(十)骨髓瘤…………………………………… 351

(十一)转移性骨肿瘤………………………… 352

(十二)骨囊肿………………………………… 354

(十三)动脉瘤样骨囊肿……………………… 356

(十四)非骨化性纤维瘤……………………… 357

(十五)骨纤维性结构不良…………………… 359

七、软组织病变… ………………………… 360

(一)脂肪瘤…………………………………… 360

(二)血管瘤…………………………………… 362

(三)骨化性肌炎……………………………… 363

(四)软组织感染……………………………… 364

(五)滑膜肉瘤………………………………… 366

八、脊柱病变(含椎间盘)… …………… 368

(一)椎体骨折………………………………… 368

(二)脊柱结核………………………………… 370

(三)脊椎血管瘤……………………………… 371

(四)脊柱转移瘤……………………………… 373

(五)椎间盘突出……………………………… 374

(六)脊柱退行性改变………………………… 376

(七)强直性脊柱炎…………………………… 377

(八)神经鞘瘤………………………………… 379


精彩书摘

CT灌注成像属功能成像,可以通过脑血流量(CBF)、血流容积(CBV)、达峰时间(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参数反映组织微观血流状况,具有较常规扫描更高的敏感性,在疾病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预后判断及肿瘤随访中具有重要价值。


《精微诊断:CT影像的深度解析与临床实践》 序言 在日新月异的医学影像技术浪潮中,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临床诊断不可或缺的基石。其强大的断面成像能力,能穿透人体内部的复杂结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细节,为疾病的早期发现、精准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了关键信息。然而,海量的CT影像数据,复杂多样的病灶形态,以及不断更新的影像技术和解读指南,对临床医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图像中抽丝剥茧,辨识微小病灶,做出准确判断,并将其转化为有效的临床行动,是每一位影像科医生和临床科室医生的必修课。 本书《精微诊断:CT影像的深度解析与临床实践》,正是基于这一深刻的临床需求而诞生的。它并非一本介绍CT设备原理或扫描技术的工具书,也不是一本包罗万象的CT图谱。相反,它聚焦于CT影像的“精微”之处——那些细微的、常常容易被忽略的影像学征象,以及这些征象在临床实践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我们力求通过对典型和非典型病例的深入剖析,引导读者掌握从宏观整体到微观细节的观察视角,理解CT影像背后所反映的病理生理过程,并最终将其融会贯通,应用于日常的临床诊疗工作。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深度解析”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我们深知,单纯的影像学知识若脱离了临床背景,将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因此,本书不仅会详细阐述各种常见及少见疾病在CT上的影像学表现,更会着重分析这些表现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最终病理结果之间的关联。我们将引导读者思考:为何某种病灶呈现出特定的CT征象?这些征象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病理机制?在临床上,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指导诊断和治疗? 本书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其“精微”的视角。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那些显而易见的巨大病灶,更侧重于早期、微小的病变,以及那些可能被误读的细微异常。通过大量的真实病例图片,辅以细致入微的图文解析,我们将带领读者学习如何识别那些“擦肩而过”的诊断机会。这包括对正常解剖结构的精确掌握,对细微密度变化、边缘细节、内部纹理的敏锐洞察,以及对不同扫描参数和重建技术的合理运用。 本书的编写团队汇聚了在影像诊断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专家,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更对CT影像的诊断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语言通俗易懂,避免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并注重图文并茂,让复杂的影像学概念得以直观呈现。我们相信,本书将成为广大临床医生、影像科住院医师、医学院学生以及相关医疗从业人员的宝贵参考资料,帮助他们提升CT影像的解读能力,做出更精准的诊断,从而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第一章 CT影像诊断的思维框架 在进入具体的影像学知识之前,构建一个清晰、高效的CT影像诊断思维框架至关重要。这套框架如同诊断的“导航仪”,能指引我们在海量的影像信息中迅速定位问题,避免迷失方向。 1.1 宏观与微观的辩证统一:整体观察与细节分析 任何影像学诊断都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回到整体”的原则。首先,对整个扫描范围的初步浏览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快速评估扫描质量、有无明显伪影、是否存在大范围的异常,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气、骨折线等。这个初步的“整体扫描”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对患者基本情况的影像学印象,并排除一些显而易见的重大问题。 在完成初步整体评估后,我们需要将注意力转移到细节分析。这包括对特定器官、区域进行逐层、逐断面(轴位、冠状位、矢状位)的精细观察。观察的重点应包括: 形态: 器官的大小、轮廓是否清晰、有无变形。 密度: 组织结构的正常密度范围,有无异常的增高(高密度)或减低(低密度)区域。 边缘: 病灶的边缘是光滑、模糊还是不规则?这往往与病变的性质(良性或恶性)密切相关。 内部结构: 病灶内部有无钙化、囊变、坏死、分隔、强化等。 周围组织关系: 病灶与周围血管、神经、淋巴结、器官的关系,有无侵犯、推移或压迫。 动态变化: 对比检查(如增强扫描)中,病灶的强化程度、方式及规律。 完成细节分析后,我们需要将观察到的每一个细节重新整合,与整体印象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诊断。例如,一个局部低密度灶,如果位于肝脏边缘,并且形态规则,边缘光滑,那么恶性的可能性就相对较低;反之,如果该低密度灶边缘不规则,并伴有周围血管的“牵拉”征象,则需要高度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 1.2 “五步法”的系统性鉴别诊断 为了确保诊断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我们建议采用一种系统性的“五步法”来进行鉴别诊断: 第一步:定位与归类。 在观察到异常征象后,首先要明确其发生在哪一个器官或解剖区域。接着,根据其基本影像学特征(如密度、形态、边缘),将其初步归类,例如:是囊性病变还是实性病变?是炎症性病变还是肿瘤性病变?是先天性畸形还是后天性病变? 第二步:描述病灶特征。 对每一个异常征象,都需要用规范、客观的语言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大小、形状、密度、边缘、内部结构、有无钙化、有无强化、以及其在不同层面的表现。 第三步:列出可能的诊断。 基于病灶的定位和特征描述,结合解剖、病理生理知识,列出所有可能的鉴别诊断。这个过程需要广泛的知识储备和临床经验。 第四步:排除与验证。 针对列出的每一个鉴别诊断,通过进一步的影像学细节观察(如对比增强、后处理图像)、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必要的动态观察或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MRI、超声),来逐步排除可能性较低的诊断,并验证可能性较大的诊断。 第五步:给出最终诊断。 在经过充分的鉴别和排除后,给出最符合所有临床和影像学证据的最终诊断。如果仍存在不确定性,应明确指出,并提出进一步的检查建议。 1.3 影像学征象背后的病理生理逻辑 理解CT影像征象与病理生理过程之间的联系,是迈向高级影像诊断的关键。每一次CT扫描,都是一次对体内组织结构和生理活动的“快照”。 密度变化: 组织密度的变化反映了其成分的改变。例如,骨骼的高密度(白色)源于其高钙质含量;脂肪的低密度(黑色)源于其低原子序数。炎症、水肿、出血、肿瘤组织等都会导致局部密度的异常改变,这些改变背后都有明确的病理生理机制。 形态与大小: 器官或病灶形态和大小的变化,往往与组织的增生、萎缩、破坏、移位有关。肿瘤的生长、炎症的累及、血管的扩张或狭窄,都会在影像上体现出形态和大小的改变。 边缘特征: 病灶边缘的形态,如光滑、锐利、不规则、毛刺状,与病变侵犯周围组织的方式密切相关。良性病变通常生长缓慢,周围组织有时间适应,形成包膜或被压缩,故边缘多光滑;而恶性肿瘤则生长迅速,具有浸润性,其侵犯周围组织的边界往往不规则。 强化特征: 增强扫描是评估病灶血供、判断良恶性以及肿瘤分级分期的重要手段。肿瘤的血管生成、炎症的充血、囊性变区的无血供等,都在增强扫描中表现出不同的强化模式。理解血管解剖、灌注动力学以及组织间的屏障功能,对于解读强化特征至关重要。 1.4 多层面、多序列的综合运用 现代CT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轴位图像。多层面重建(MPR),包括冠状位和矢状位,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观察视野,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器官的解剖关系、病灶的空间分布以及血管和管腔的走行。 此外,不同扫描序列(如平扫、增强扫描)的综合运用,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平扫是基础,提供病灶的基本密度和形态信息;增强扫描则能揭示病灶的血供情况,对于肿瘤、炎症、血管性病变等的诊断至关重要。对于某些特定疾病,可能还需要多平面成像(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nIP)等后处理技术,以突出显示血管、钙化、骨骼或肺实质的细节。 1.5 临床信息的不可或缺性 影像学诊断并非孤立存在,它必须与临床信息紧密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既往病史,乃至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都是诊断的重要线索。例如,一个肺部结节,在年轻吸烟者身上,需要警惕恶性肿瘤;而在儿童身上,则需更多地考虑炎症性或错构瘤等良性病变。 第二章 胸部CT影像的精微解析 胸部CT是评估肺部、纵隔、胸壁等结构的重要手段,其精微征象的识别对于早期诊断和精准分型至关重要。 2.1 肺实质的精微病变 肺结节的鉴别: 肺结节是胸部CT中最常见的发现之一。其鉴别诊断的核心在于评估其良恶性。 形态: 结节的边界是光滑、分叶状还是毛刺状?光滑边界多见于良性病变,毛刺状边界则高度提示恶性。 密度: 结节内部有无钙化?钙化形态(如弥漫性、点状、爆米花样)是判断良恶性的重要线索。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和纯磨玻璃结节,其恶性概率也各不相同。 生长速度: 通过对比检查,观察结节的生长速度,是判断良恶性的重要依据。 微小征象: 如空泡征、胸膜牵拉征、小叶间隔增厚与结节融合等,这些微小征象往往预示着肿瘤的进展。 间质性肺疾病(ILD)的精微表现: 蜂窝状改变: ILD晚期最典型的征象,表现为囊性扩张的支气管、肺泡,形成蜂窝状结构,通常位于胸膜下和外周。 网格影: 细小的网格状影,提示小叶间隔或小叶内间隔增厚。 磨玻璃影: 提示肺泡腔内渗出或填充。 牵牛花征(Tree-in-bud sign): 表现为细小的支气管管腔内充盈、管壁增厚,呈树枝状分布,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或细支气管疾病。 蜂巢与磨玻璃的分布: 不同的ILD类型,其蜂窝状改变和磨玻璃影的分布特点不同,如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多呈胸膜下、背侧分布,结节病则可能呈沿淋巴管分布。 肺血管的微小异常: 肺栓塞: CT肺动脉造影(CTPA)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微小栓子可能表现为管腔内充盈缺损,其范围从细小分支到主干。 肺动静脉畸形: CT能够清晰显示病变的血管走行和血供来源,有助于鉴别。 2.2 纵隔的精微病变 淋巴结的评估: 淋巴结的形态、大小、密度、强化特征是判断其良恶性的关键。 大小: 正常情况下,纵隔淋巴结短径一般小于1cm。 形态: 淋巴结的轮廓是光滑还是不规则? 密度: 淋巴结内有无坏死、囊变? 强化: 增强后淋巴结的强化程度和均匀性,以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界限。 钙化: 某些疾病(如结核、矽肺)可在淋巴结内形成钙化。 纵隔肿块的细微特征: 囊性病变: 如囊性水瘤、食管囊肿等,表现为边界清晰、均匀低密度的囊性影。 实性肿块: 需重点关注其起源、边界、内部结构、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例如,胸腺瘤、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等,在CT上各有其特征性表现。 血管旁漏: 细微的血管旁漏可能提示血管损伤或肿瘤的侵犯。 2.3 胸壁的精微病变 肋骨骨折: 细微的肋骨裂纹或早期骨折,可能需要仔细观察,尤其是在有外伤史的患者。 胸壁软组织病变: 如早期肿瘤、感染、血肿等,也需要仔细评估其边界、密度和与周围组织的压迫关系。 第三章 腹部CT影像的精微解析 腹部CT影像庞大复杂,涵盖的器官众多,其精微病变的识别对诊断疾病的早期阶段至关重要。 3.1 肝脏的精微病变 早期肝癌: 微小结节: CT是发现肝脏微小结节(直径<1cm)的有效手段。 强化特征: 早期肝癌往往表现为动脉期“快进快出”的强化,与周围肝实质强化模式不同。 无强化区域: 癌灶内可能出现无强化区域,提示坏死或出血。 “卫星结节”: 肿瘤周围出现的小结节,预示肿瘤的播散。 肝脏囊性病变: 简单的肝囊肿、多囊肝、肝脓肿等,通过CT密度、边界、囊壁强化等特征可以有效区分。 肝脏血管性病变: 肝脏血管瘤、肝脏动静脉畸形等,在增强扫描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关键鉴别点。 肝脏弥漫性病变: 如脂肪肝、肝硬化,CT可观察肝脏体积、边缘、实质密度、门静脉及肝静脉的改变。 3.2 胆道系统的精微病变 胆囊结石/息肉: CT可直接显示胆囊腔内的结石或息肉,其大小、密度、数量是评估的重点。 胆管扩张: 细微的胆管扩张可能提示近端梗阻,需要进一步分析梗阻原因。 胆管壁增厚/强化: 提示胆管炎或胆管肿瘤。 3.3 胰腺的精微病变 早期胰腺癌: 局灶性低密度区: 早期胰腺癌可能表现为胰腺实质内的局灶性低密度区,边界不清,无明显包膜。 胰腺导管扩张: 局部胰腺导管的扩张是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 强化减低: 癌灶的血供相对较少,在增强扫描中强化减低。 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改变可能仅表现为胰腺轻度肿大、脂肪间隙模糊,无明显坏死。 3.4 脾脏、肾脏、肾上腺的精微病变 脾脏: 脾脏的囊性病变、血管病变、微小占位。 肾脏: 早期肾囊肿、肾结石、早期肾实质病变(如肾梗死、肾盂肾炎)的细微征象。 肾上腺: 微腺瘤、囊性病变、早期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 3.5 消化道的精微病变 早期胃肠道肿瘤: CT在诊断胃肠道肿瘤方面,侧重于观察肠壁的增厚、强化、管腔狭窄、以及淋巴结转移。对于微小病灶,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 肠壁炎症: 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CT可显示肠壁的增厚、强化、脂肪浸润等。 阑尾炎: 早期阑尾炎可能表现为阑尾的轻度扩张、壁增厚、周围脂肪间隙的模糊。 3.6 腹膜后腔与盆腔的精微病变 淋巴结肿大: 腹膜后淋巴结的评估同纵隔淋巴结。 血管病变: 腹主动脉瘤、肠系膜血管病变等。 盆腔器官的微小病变: 子宫、卵巢、前列腺等器官的微小占位。 结语 《精微诊断:CT影像的深度解析与临床实践》旨在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一个系统、深入的学习平台。我们希望通过对CT影像中细微之处的关注,激发您更敏锐的观察力,更深刻的洞察力,从而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就能做出精准的判断。医学的进步,往往就体现在对细微之处的把握。愿本书能成为您在CT影像诊断道路上的得力助手,助您洞悉病灶的“精微”,掌握诊断的“真谛”。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临床实用CT掌中宝》的时候,我还有点犹豫,觉得CT影像学领域书籍已经很多了,这本能有什么特别之处?结果,我错了,大错特错!它最让我震撼的是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简直就是一本小型的CT影像百科全书。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疾病的CT表现,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CT成像的原理以及不同扫描序列的优势和局限性,这对于理解影像表现至关重要。我尤其对书中关于CT血管成像(CTA)和CT增强扫描的章节印象深刻,它详细介绍了不同造影剂注射方案在不同器官的应用,以及如何识别和解读CTA中的血流动力学信息,这在心血管疾病、肿瘤诊断中简直是神器。另外,它还提到了不少最新的CT技术,比如能谱CT、双能CT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AI辅助诊断的潜力,这让我对CT技术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能指导我更好地运用现有设备。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讲究,图片清晰度极高,标注细致入微,几乎没有任何学习障碍。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CT影像的理解提升了一个台阶,不再是简单的“看图说话”,而是能更深入地分析影像背后的病理生理改变。

评分

作为一名影像科的进修医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CT影像知识,同时又能兼顾临床实用性的书籍。《临床实用CT掌中宝》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从基础的解剖知识过渡到各个系统疾病的CT诊断,逻辑清晰,循序渐进。它并没有因为篇幅限制而牺牲内容的准确性和详细程度,反而通过精炼的文字和高质量的图片,将复杂的知识点一一呈现。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在描述疾病时,会根据不同的影像学特征进行细致的分类,比如在肺部疾病部分,它会区分磨玻璃影、实性结节、网格影等,并详细讲解它们各自的常见病因和鉴别要点。对于一些不常见的疾病,它也提供了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的思路,这大大拓展了我的知识视野。书中的病例选择也很有代表性,很多都是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棘手病例,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才恍然大悟,找到了诊断的关键。这本书的学习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评分

一直以来,对于CT影像的学习,我总觉得缺乏一个体系化的框架。《临床实用CT掌中宝》的出现,为我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它不仅仅是罗列出各种影像表现,而是将这些表现置于具体的解剖和病理生理背景下进行讲解,让我能从更深层次理解疾病的本质。书中对于一些解剖结构的细致描绘,以及不同层面、不同窗宽下影像的差异化呈现,都极大地帮助我加深了对解剖的理解。在疾病诊断方面,它强调了影像学特征与临床表现的结合,引导读者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例如,在解读肝脏占位时,它会综合考虑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增强模式以及周围血管关系等多种因素,并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给出最可能的诊断。这本书的学习过程,更像是一次对CT影像学的“解构与重塑”,让我能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CT诊断的精髓。它不仅是我的学习工具,更是我职业生涯中一位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评分

对于我这样的基层医院放射科医生来说,《临床实用CT掌中宝》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一本能够快速、准确地指导诊断的书籍。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CT诊断的方方面面,从常见的多发病到一些需要高度警惕的危重症,都有详尽的阐述。我最喜欢的是它在介绍每一个疾病时,都会附带“鉴别诊断要点”,这对于我们这些经验相对不足的医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保命符”。它能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迅速排除一些容易混淆的疾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通俗易懂,没有过多的学术术语,即使是刚接触CT影像学不久的新手,也能轻松理解。我经常在读片遇到困难时,随手翻阅这本书,总能找到相关的线索和启示。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诊断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如何从影像上找到疾病的蛛丝马迹。可以说,它大大提升了我在临床上的信心和诊断能力。

评分

这本《临床实用CT掌中宝》的出现,简直是让我这些临床一线医生如获至宝!以前遇到疑难杂症,总要翻阅厚重的影像学图谱,耗时耗力不说,有时候还得跑到图书馆去借。现在好了,轻轻松松一本在手,无论是腹部、胸部、骨骼还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少见病,它都给囊括了。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案例挑选非常贴合临床实际,不仅仅是标准图像,更是包含了各种伪影、变异以及一些容易误诊的病例。每页的图文并茂,不仅有高质量的CT影像,更有简洁明了的文字解读,从病灶的定位、定性到鉴别诊断,都给出了清晰的思路。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个章节后面附带的“专家提醒”和“易错点分析”,这简直就是资深医生手把手教学的节奏!有时候,一个细微的影像学征象,就能决定疾病的走向,而这本书恰恰能帮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快速抓住这些关键点。而且,它的尺寸设计也非常人性化,真的可以塞进白大褂的口袋里,随时随地都能拿出来翻阅,应急学习效果绝佳。强烈推荐给所有需要快速提升CT影像诊断能力的同仁们,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放在案头,甚至是随身携带的“宝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