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撒大帝遗世杰作,戎马生涯文采飞扬,堪称欧洲大陆的《孙子兵法》
《恺撒战记·内战记》是古罗马著名的军事历史著作,为恺撒继《高卢战记》后的另一部作品。本书收录了《高卢战记》之后的四个战记:《内战记》、《亚历山大里亚战记》、《阿非利加战记》和《西班牙战记》。书中描写了恺撒继征服整个高卢以后,因与罗马的巨头庞培之间关系日益紧张,终于前49年爆发了内战。《内战记》为恺撒亲笔所著,加之内容是与宿敌庞培的决定性战争,所以既有重要的史学参考价值,又不乏文学色彩。书后附有对罗马军制的介绍,对读者理解著作本身、扩展对古罗马军事文化的了解均大有裨益。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儒略家族成员。公元前44年,恺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享年58岁。
前言
译者说明
内战记
导言
内容提要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亚历山大战记
导言
内容提要
《亚历山大战记》本文
阿非利加战记
导言
内容提要
《阿非利加战记》本文
西班牙战记
导言
内容提要
《西班牙战记》本文
附录
附录一:共和国后期的罗马市民会议
附录二:罗马元老院和元老院最终敕令
附录三:罗马官吏的职位和组织系统
附录四:罗马的军事组织
附录五:恺撒在高卢军事指挥权的终止日期
附录六:法萨卢斯会战
人名、地名索引
罗马政局
恺撒送交给执政官的文书恺撒的文书,由库里奥(手稿上是法比乌斯,有误)从拉温那带到元老院,内容有三部分,主要是一个提案,也可以说是最后通牒,内容是:他可以辞去高卢属省的总督,但是庞培也同样要放弃西班牙行省的军事指挥权;如果提案被驳回,他将被迫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维护国家的安定。由于护民官强烈的抗议和努力,他们才勉强同意在元老院宣读普鲁塔克(Plutarch)说,马克·安东尼就是那位把恺撒的信读给民众听的护民官,西塞罗(Cicero)也说庞培命令征兵使得民众极为厌恶。即便如此,他们也不允许讨论文书的内容,只对事先安排的“政府事务”进行例行的商议。执政官卢基乌斯·伦图卢斯(LuciusLentulus)主持会议,信誓旦旦地表示:如果元老院从现在起能够坚守立场,他就不会放弃职责,要是还像过去的作风一样,只会迎合恺撒的指使,那他自有主见去作有利的抉择,不会附和元老院的决定;他同时提醒大家,他大可在恺撒的善意和友情下得到庇护。西庇阿(Scioio)用同样的语调讲话,他说:“庞培(Pompey)打算履行元老院托付给他的责任,但如果大家还要犹豫不决、立场软弱;事后又想从他那里得到帮助来翻案,那是徒然无济于事的。”
元老院在罗马城里集会,庞培只能留在城外根据罗马的法律,一位前任执政官拥有军事指挥权,不得进入罗马市内;普鲁塔克说庞培的府邸在罗马城的西北边。,所以西庇阿等于代表庞培发言。有几位议员讲话的语气很温和。首先,马尔库斯·马尔克卢斯(MarcusMarcellus)脱口而出,大意是说,元老院不要喋喋不休、议而不行,总要在意大利全面征兵、建立武力、择人授予全权来维护元老院的权威,才能自主地通过敕令,贯彻执行。马尔库斯·卡利狄乌斯(MarcusCalidius)催促庞培回到行省,这样就会消弭双方敌对的动机;他说恺撒很在意庞培硬要去他的两个军团元老院不久前通过敕令,要求恺撒和庞培从他们的部队中各派一个军团前往叙利亚,以对抗安息(Panhians),恺撒乃归还向庞培所借的第一军团,再调派属于自己所有的第十五军团,但是庞培将这两个军团都把持不放。,留在意大利亲自掌握,恺撒对这种欺骗行为极为不满。马尔库斯·卢孚斯(MarcusRufus)所言大致相同。卢基乌斯?伦图卢斯斥责所有的发言者,用使人难堪的回答来痛骂他们,卡利狄乌斯提出的表决建议被他断然拒绝,马尔克卢斯也在受到恐吓以后放弃动议。于是大多数议员,由于受到执政官长篇大论、攻击性言辞的压迫,又害怕军队开到会场,加上庞培党羽的威胁,只有勉强支持西庇阿的提案。提案内容是,恺撒必须在指定的日期之前解散军队,否则就会被视为反对政府,企图叛乱。护民官马克·安东尼(MarkAntony)和昆图斯·卡西乌斯(QuintusCassius)行使了否决权护民官行使否决权,使元老院的敕令无效,以防止通过令人厌恶的议案。但是“元老院最终敕令”提出,护民官无法再行使否决权。议员们对这次的否决只是草率地讨论了一下,还是同意对恺撒采取决裂行动,发言者讲的话愈是严酷苛刻,愈能得到恺撒仇敌的高声赞赏。
老院散会,时近日暮,庞培召唤全部成员出城相会。对于立即服从的议员,他给予赞誉和鼓励,请他们保持这种态度;也难免要责备那些姗姗来迟的议员,要求尔后加以改进。庞培旧部的许多退役老兵,在高官厚禄的重赏下接受征召,入营恢复军职,连恺撒培植的两个军团也有若干人等响应。整个城市,从朱比特(Capitol)神庙到市民会场市民会场(Comitium),靠近元老院的一个很大的广场,罗马市民在选举时,集合在该处投票。的通道,到处都是军事护民官、百夫长和应征的退役老兵。执政官的亲朋友辈、庞培的追随人员和恺撒的旧仇宿敌,都聚集在元老院喧嚣不休,人数之众和声势之大,使得怯懦畏惧的议员备受恐慌,噤若寒蝉,使得犹豫不决的议员深受吸引、表明立场,结果是使许多人被剥夺了自由决断的权力。监察官卢基乌斯·皮索(LuciusPiso)和法务官卢基乌斯?罗斯基乌斯(LuciusRosius)受指派去见恺撒,向他通知元老院的决议;他们需要六天时间来完成任务。有些人建议应该派遣使者先见恺撒,告知元老院的看法,使事态尚有回旋的余地。
《恺撒战记·内战记》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是一部充满思想深度的历史解读。作者不仅仅是在陈述历史事件,更是在引发读者对权力、野心、忠诚、背叛等一系列永恒主题的思考。我发现自己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个观点,或者思考某个人物的动机。书中的论证清晰而有力,作者通过对史料的解读,构建了一个既符合历史逻辑,又具有深刻洞察力的叙事框架。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细节的关注,那些被历史长河所掩埋的小人物的命运,在书中也得到了恰当的展现,这让整个历史图景更加丰富和有人情味。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增长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拓展了我的历史视野,让我看到了历史背后更深层次的驱动力。
评分这本《恺撒战记·内战记》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复古的油画风格,色彩沉郁而厚重,将人瞬间拉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我一直对古罗马的历史颇感兴趣,尤其迷恋那些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恺撒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时间翻阅了目录,发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战役,而是以一种宏大的视角,试图呈现内战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社会矛盾以及人物性格的深度剖析。我期待作者能够深入挖掘恺撒这位历史巨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他如何从一个充满野心和抱负的青年,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又如何在这场关乎罗马命运的内战中,展现出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这本书的装帧也相当考究,纸张的质感很好,文字印刷清晰,阅读体验想必会非常舒适。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跟随恺撒的脚步,体验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评分初读《恺撒战记·内战记》,我被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所吸引。他没有直接抛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细节,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历史导游,耐心地为我讲解着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政治格局,为何会激化出如此残酷的内战。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各个历史人物的刻画,比如庞培的犹豫和挣扎,克拉苏的野心与失算,以及其他贵族和民众在权力斗争中的不同立场和命运。这种多角度的呈现,让整个内战的图景变得更加立体和真实。感觉作者在书中不仅仅是讲述了“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试图去解释“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它又带来了什么”。书中的一些配图和地图也很实用,虽然不多,但关键时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战场的地理环境和战役的走向。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著作,需要反复阅读,才能体会其中的深意。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流于俗套地将恺撒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瑕的英雄。作者在叙述战役的辉煌成就之余,也毫不避讳地探讨了这场内战对罗马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和深远影响。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敬畏,以及他对那些在战火中失去家园、亲人的普通人的同情。书中的文字充满力量,有时甚至显得有些悲壮,将那种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关于战役策略的分析,他不仅描述了战役的进程,更深入地剖析了恺撒在不同战况下的决策过程,以及这些决策的深层原因。这种专业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让这本书读起来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相信读完这本书,我对恺撒这个人,以及那段历史,都会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翻开《恺撒战记·内战记》,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作者在开篇就为读者勾勒出了罗马共和国末期那令人窒息的政治空气,党派林立,权力斗争白热化,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内战。书中的描述非常细腻,仿佛我置身于罗马的街头巷尾,听着人们议论纷纷,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紧张和不安。我喜欢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考证和梳理,他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并对其进行了严谨的分析,这让我对书中所述的内容充满了信心。尤其是在描写战役时,作者的语言充满了画面感,我仿佛能看到士兵们在战场上英勇搏杀的场景,听到战鼓的轰鸣和呐喊声。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沉浸,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像是一部宏伟的史诗,让人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