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巴县档案整理初编:司法卷·道光朝

清代巴县档案整理初编:司法卷·道光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四川省档案馆 编
图书标签:
  • 清代史
  • 巴县
  • 档案
  • 道光朝
  • 司法
  • 地方史
  • 川省
  • 史料
  • 清史
  • 民国整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355784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905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0
字数:26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清代巴县档案整理初编:司法卷·道光朝》收录了清代道光时期巴县衙门档案中的部分司法类档案,四川省档案馆从近10万卷的原案卷中挑选了不同类型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司法档案,共10个案件,涉及产权、贸易、宗教、烟赌、家庭、妇女、婚丧嫁娶、抚养继承、盗窃争斗、命案等不同类型司法判例,各审级的程序过程完整且诉讼请求内容丰富,真实再现了清朝中后期西南地区地方政府司法机构的运作和司法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及普通民众生活的众多方面,具有突出的研究利用价值和资政意义。

内页插图

目录

道光元年 张殿彦告张德明等痞搐凶伤案
道光二年 重庆府札委巴县审理铜梁县民曾世麟控刘纪等案
道光四年 裴彦凤具报其妻裴慕氏自缢身死案
道光六年 徐元盛告秦良荣谋买霸占案
道光七年 二门差役王洪禀假银套害案
道光十二年 禁卒陈升报监犯丁炳扬病故案
道光十六年 段兴一告刘万宗、刘世富父子率痞凶伤案
道光二十年 刘华瑞告刘崇华套当捎骗案
道光二十五年 重庆府发永川县民杨世昌上控戴俸等案
道光二十九年 萧罗氏禀王登寿借银拖骗案

前言/序言

  清代四川巴县档案是现已发现的体量最大、时间跨度较长、保存相当完整的清代县级衙门档案,起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迄至宣统三年(1911年),共11.3万多卷,250多万件,是中国也是世界现存内容最丰富的清代县级档案文献资料宝藏,被史学界誉为“一座内容极其丰富的文献宝库”。档案详细记录了从清代乾隆朝至宣统朝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巴县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司法、社会生活状况,是了解清代基层社会状况不可替代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历史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极其难得的史料遗存,也是我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
  清代巴县司法档案约9.9万卷,占巴县档案总数的84%,时间跨度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长达154年。该类档案内容极为丰富,且较为系统完整,不仅有完善的司法律例、章程等清代司法规章制度文书,而且保存了大量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案的状纸、签票、堂讯记录和结状等各种司法文献,内容涉及城乡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分为民事和刑事诉讼两大部分。言及清代巴县司法档案的重大意义,大致可概括为如下几点:
  第一,清代巴县地区是当时川东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工商业比较发达,外来移民较多,地理位置独特,社会关系复杂。这些因素导致巴县司法在清代县级司法体系中极具代表性。因此,清代巴县衙门所保存的司法档案是全面、深入地探讨清代司法制度和县级司法运作实况极为珍贵的资料。
  第二,清代巴县司法档案中存在着大量的民事诉讼类档案。在基层民事诉讼类档案中习惯法的运用普遍存在,这就为全面研究清代习惯法提供了可能。习惯法是当时社会文化传统和社会习惯的集中体现,而巴县民事司法档案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清代基层习惯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资料。同时,民事档案中保存了县衙处理民事诉讼过程的大量笔录,记载了巴县地区民间纠纷因何而起,民众兴讼何求及其伴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是今人回看当时社会百态的重要管道。巴县民事司法档案距今最远者已有250余年,最近者亦有100多年。当时的社会存在样态,尤其是底层社会样态已经不可能为今人重演。通过清代巴县民事司法纠纷中体现出的各种生动面相管窥当时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底层社会生活状况,是研究清代历史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的路径。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呈现出更加立体、生动的巴蜀社会历史面貌。
《清代巴县档案整理初编:司法卷·道光朝》内容概述 本书籍是系统整理和研究清代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及周边部分区域)司法档案的初步成果,聚焦于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的司法文书。巴县作为川东地区的重要县级行政单位,其司法档案是研究清代地方治理、社会矛盾、法律实践以及民众生活状况的珍贵史料。本书的整理工作旨在为清史研究、法律史研究、社会史研究以及地方志编纂提供坚实的原始资料基础。 一、 史料的背景与价值 清代巴县档案是清政府在地方层面行政、司法、钱粮、户籍等方面活动的直接记录。这些档案的存续,为后世研究提供了难得的“零距离”观察清代社会运作的窗口。道光朝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期,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内部动荡与外部压力并存,这使得当时的司法活动尤为值得关注。巴县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人口流动区域,其司法案件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往往能反映出更广阔的社会风貌。 本书选取道光朝的“司法卷”,意味着重点梳理涉及人身安全、财产纠纷、刑事审判、民事调解以及衙门内部诉讼流程的文书。这些档案的整理,不仅有助于还原当时的法律条文是如何在地方层面被具体执行的,更能揭示传统司法体系在应对社会变迁时的适应与局限。 二、 司法卷的主要内容构成 《司法卷·道光朝》的整理,主要依据清代档案的原始分类和内容主题,预计涵盖以下几个核心方面: 1. 命案与重罪审理记录: 这部分档案记录了道光年间巴县管辖区内发生的各类命案、重伤案及其他严重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内容包括案发经过的初步报告(报案文书)、知县或主审官的提审笔录(口供记录)、证人证词、现场勘验记录(如画押的验伤/验尸文书)、以及最终的判决书和呈报上级衙门的公文。通过这些记录,可以深入了解清代刑事侦查的程序、定罪标准,以及“大案”在地方与中央层面的流转机制。特别关注不同阶层(如士绅、农民、商人、奴婢)在司法过程中所受到的差异化对待。 2. 财产与经济纠纷档案: 清代社会,土地兼并、债务纠葛、买卖契约纠纷是地方司法实践中的常见内容。本卷将收录大量关于田土买卖、典当、借贷契约的存照、诉状以及调解结果。这些材料是研究道光朝农村经济结构、民间金融活动和财产继承习惯的重要依据。例如,针对田产买卖中“隐匿契约”或“侵占田脚”的争议,衙门如何裁决,反映了地方对私有产权的保护力度与方式。 3. 婚姻家庭与身份纠纷: 涉及包办婚姻的悔婚、拐骗人口、良贱身份争议、以及虐待妻妾、争夺继承权等家庭内部矛盾,构成了道光朝司法实践的另一大块内容。这些档案揭示了宗族势力、父权结构与国家法律在处理家庭内部事务时的相互作用。例如,对自由恋爱的初步记载,或对宗族族规在司法裁决中的采纳程度,都具有重要的社会史研究价值。 4. 地方吏治与司法弊端: 档案中也可能包含对地方胥吏(如师爷、衙役)贪腐、徇私舞弊的控告材料,以及对不服判决的上诉状。这些“内部材料”能够侧面反映出清代司法体系在道光年间面临的挑战,如司法不公、审判效率低下等问题,以及上级官府对这些问题的干预情况。 三、 整理方法与编纂特色 本书的整理工作遵循了严格的档案学规范,力求最大程度地保留原始文书的面貌与信息量。 首先,对原始档案进行了系统性的分类、编目和排序。每一份入选文书都标注了其在清代巴县档案中的原始编号、文书类型、案由和主要当事人信息,确保了资料的溯源性。 其次,采用了“述”、“录”、“汇”相结合的整理方式。对于重要的、具有典范意义的判决书或案例,采取全文或高度还原的“录”述方式;对于大量重复性的、模式化的案件,则采用提炼案情要点和判决结果的“述”法;对于统计性的数据或特定主题的集中展示,则采用“汇编”的形式。 本书的编纂特色在于强调案例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巴县的司法实践往往带有川渝地区的独特社会文化烙印,例如对水患、矿业、土客矛盾等问题的处理,这些都与中央层面的司法解释有所区别,为研究清代“成文法”与“习惯法”的结合提供了实证。 四、 预期贡献 《清代巴县档案整理初编:司法卷·道光朝》的出版,不仅是基础文献的整理,更是为学术研究搭建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它将有助于: 1. 法律史研究: 细致考察道光年间各项律例(如《大清律例》)在巴县的实际应用情况,特别是在处理地方性法律冲突时的变通与创新。 2. 社会史研究: 通过个案分析,重构道光朝巴县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社会关系网络以及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的尝试。 3. 清代政治史研究: 展现国家权力如何通过司法系统渗透到基层社会,以及地方官员在执行中央政策中的角色定位。 本书是巴县档案研究的起点,为后续深入挖掘其他案卷(如钱粮卷、户籍卷等)奠定了坚实的司法基础。读者可通过本书,直接接触到清代社会最真实的法律脉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目录和前言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清代巴县档案,光是这个名字就自带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我一直对基层社会运作特别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被主流历史叙事所忽略的细节。道光朝,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在遥远的巴县,普通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的纠纷、他们的诉讼,又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这本书的“司法卷”无疑是窥探这些生活肌理的绝佳窗口。我特别好奇,档案中会呈现出怎样的法律实践?是朝廷律法的严格执行,还是地方习惯法的灵活运用?那些微不足道的邻里争执,或者更为复杂的民事、刑事案件,在档案的字里行间,会展现出怎样的人情冷暖和权力运作?我设想着,翻开书页,就像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门,无数张生动鲜活的脸庞,带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将在我眼前徐徐展开。那些泛黄的纸张,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鲜活的生命故事,是历史最真实、最微观的脉动。

评分

作为一个法律史爱好者,对原始档案的关注度自然是极高的。“司法卷”这个定位,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关于审判、量刑、执行的细节,以及其中可能蕴含的社会矛盾和价值取向。道光朝,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时的社会思潮和官僚体制有哪些具体的体现,可以通过巴县的司法档案来印证?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地方官员如何处理案件的记载,他们是否有自己的裁量权?是否存在腐败或者营私舞弊的现象?档案中会记录下多少次勾心斗角,多少次冤假错案?还有,普通百姓在司法体系中的地位如何?他们是弱势群体,还是能够借助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我期待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古代基层司法体系运作的具体案例,它们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甚至反思当今的司法实践,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评分

我买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纯粹的学术好奇心,想知道在那个相对闭塞的年代,巴县这样一个地方,其司法活动究竟是怎样的形态。我们平时读到的历史,往往是宏大叙事,充斥着帝王将相、国家大事。但基层社会的司法,才是真正关乎百姓日常生活的最基本层面的事情。想象一下,一个普通的农民,因为一点土地纠纷,或者因为邻里之间的口角,被送上了公堂,他的命运会如何?这本书会不会记录下这些具体的案件,包括案由、审理过程、判决结果,甚至是当事人的陈词?我想看看,在那个时代,法律是如何被理解和执行的,它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又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如果这本书能让我看到一些鲜活的细节,比如一句原告的哭诉,或者一个被告的辩解,那将是对历史最生动的还原。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更多的是一种“探险”的心态。我对清代巴县这个具体的地理区域并没有太多了解,对道光年间的司法实践更是知之甚少。然而,“档案整理初编”这几个字,加上“司法卷”,激起了我一种想要深入了解地方基层社会运作的好奇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一个真实的、具体的清代巴县,去感受那里的社会秩序,去理解那里的法律是如何在地方层面被运作和解读的。我并不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什么惊世骇俗的发现,但如果它能让我看到一些鲜活的人物,一些充满细节的案例,一些关于权力与正义如何在基层社会交织的描绘,那么它就已经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了。我渴望通过这些档案,去发现那些被历史洪流淹没的个体故事,去理解他们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和抉择。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出版质量所吸引。装帧精美,纸张考究,看得出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学术著作。虽然我并不是专门研究清代巴县司法史的学者,但作为一个对中国古代社会史充满兴趣的读者,我对这类由一手档案整理而成的书籍有着特别的偏爱。它提供了一个直接窥探历史的窗口,避免了二手研究可能存在的阐释偏差和主观臆断。我尤其期待在“司法卷”中看到一些关于民间纠纷处理的案例,例如婚姻家庭、财产继承、邻里冲突等,这些是构成古代社会肌理最细微的部分。通过这些具体的案例,我希望能了解当时普通民众的权利意识、社会交往方式,以及地方官员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所遵循的原则和考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那些沉睡在故纸堆里的历史细节,重新赋予生命,让我们可以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