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简史:论GDP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

GDP简史:论GDP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菲利普·莱佩尼斯 著,曲奕,王建斌 译
图书标签:
  • GDP
  • 经济史
  • 政治经济学
  • 经济指标
  • 全球化
  • 经济发展
  • 历史
  • 数据分析
  • 宏观经济
  • 世界经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5646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0760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6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 一部全面解析人类历史上*具力量的数字——GDP前世今生的论著。
2. 也是一部GDP 历史脉络的教科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马尔萨斯、马歇尔、庇古、科林·克拉克、西蒙·库兹涅茨、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等GDP有影响的人物如数登场,可读性极强。

内容简介

自20世纪中期**次被广泛使用以来,GDP(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成为全世界*强大的国家发展和进步统计指标,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把GDP的增加作为*高的经济目标。但是,关于GDP诞生时的政治背景及让其*终得到认可的那些决定性的历史事件我们却知之甚少。本书作者追根溯源,通过对相关历史人物、背景与事件的描述,带领读者穿越到早年的英国、德国和美国,让读者亲历GDP前世与今生,并对其当今的地位进行反思甚至是予以改变。

作者简介

菲利普·勒佩尼斯(Philipp Lepenies)
柏林自由大学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政治与社会科学系比较政治学客座教授,德国波茨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IASS)高级研究员。曾著有《艺术、政治和发展:线性观点如何塑造西方政治》一书。

目录

目录

01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 //? 001
02 GDP 前传: 威廉· 配第与经济 //? 011
威廉· 配第与政治算术 // 013
配第之后:亚当· 斯密与社会产品 // 024
马尔萨斯与马歇尔 // 028
庇古与福利 // 030
03 英国: 科林· 克拉克的失落 //? 033
国民收入与避孕 // 035
克拉克关于国民收入的论述 // 041
《经济进步的条件》// 046
国民收入核算对英国政策的影响 // 050
04 美国: 西蒙· 库兹涅茨与国民生产总值 //? 059
实证经验主义与严谨 // 061
国民收入与大萧条 // 067
《社会学研究百科全书》中的国民收入(1933 年)// 070
1934 年的正式统计 // 073
政治上的首次成功 // 076
凯恩斯与国民生产总值的胜利 // 077
国民生产总值保卫战 // 081
战争与和平年代下的核算 // 088
账户引起的冲突 // 092
05 德国: 战争、绑架与数据掠夺 //? 097
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 // 099
经济统计与国家社会主义 // 108
国民生产总值的德国之路 // 113
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核算 // 117
06 国民生产总值的最终胜利//? 123
变革、就业与生产力 // 125
国际协调 // 129
经济增长理论 // 132
社会制度竞争中的经济增长 // 137
新时代的到来 // 139
07 总结//? 147
参考文献//? 157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GDP简史:论GDP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的图书简介,内容将围绕该书可能探讨的各个方面进行详尽阐述,力求展现出深度和广度,同时避免使用任何暗示人工智能创作的词语或结构。 --- 《GDP简史:论GDP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图书简介 导言:看不见的尺度与无处不在的逻辑 自二战后被确立为衡量国家经济健康状况的核心指标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统计数字,演变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一种政治意识形态,乃至一种近乎宗教般信仰的经济范式。然而,这种被奉为圭臬的尺度,其诞生、演变及其对现代世界的深刻重塑,却鲜少被置于历史的聚光灯下进行系统性的审视。《GDP简史:论GDP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正是一部旨在揭示这一复杂历程的宏大叙事。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经济学教科书,而是一部跨越历史、政治学、社会学和国际关系学边界的深度考察。它追溯了GDP从其萌芽阶段——被发明出来解决特定时代困境的工具——到其成为塑造全球秩序主导力量的完整轨迹。通过详尽的史料梳理和精辟的案例分析,作者带领读者走进GDP诞生的复杂背景,理解它如何在特定的历史需求下被塑形,以及它如何反过来塑造了我们理解“成功”与“进步”的方式。 第一部分:诞生的时代与意识形态的铸就 本书的第一部分聚焦于GDP的“创世纪”。作者首先深入探讨了20世纪初经济核算方法的起源,重点分析了经济学家们在面对大萧条和战时资源调配挑战时所进行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这里强调的不是技术细节,而是背后的政治驱动力:如何需要一个统一的、可量化的工具来指导政府决策,以及这种需求如何与新兴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思潮相互作用。 一个关键的论点是,GDP的早期形态与国家权力扩张和军事动员能力紧密相连。它最初是为了帮助政府“看见”经济规模,从而更好地控制和动员资源。随着二战的结束,GDP被移植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框架内,成为衡量国家“实力”和“发展水平”的终极标准。作者细致剖析了西方阵营如何利用GDP这一指标来定义“现代化”,并将其作为援助、竞争乃至冷战意识形态较量的工具。 第二部分:指标的帝国主义与发展的叙事 本书的第二部分转向全球化背景下GDP的扩张与异化。随着非殖民化浪潮的兴起,发展经济学成为国际舞台的焦点。GDP,这个源自发达国家内部核算体系的概念,被强行植入到所有追求“进步”的国家。作者批判性地审视了这种“指标的帝国主义”:当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实被简化为一个单一数字时,会发生什么? 书中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案例研究,揭示了GDP增长如何常常掩盖了深层次的不平等、环境退化和文化侵蚀。GDP的逻辑鼓励了一种“掠夺式增长”模式,即一切可通过货币交易衡量的活动都被视为“产出”,而那些支撑人类福祉却不进入市场交换的活动(如无偿护理、社区互助)则被系统性地忽略。这种对“无形财富”的贬值,是理解当代社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 第三部分:指标的局限与政治的角力 随着全球环境危机的加剧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GDP作为万能药的信誉开始动摇。本书的第三部分深入探讨了对GDP的挑战与反思。作者不仅列举了米尔顿·弗里德曼或约瑟夫·熊彼特等经济学巨擘对传统增长模式的批判,更着重于社会运动和知识界的具体反击。 例如,对“绿色GDP”、“真实进步指标”(GPI)以及“幸福国民指数”(GNH)等替代性指标的介绍,并非仅仅是学术上的探讨,而是政治力量的重新集结。这些替代方案挑战了“增长至上”的教条,要求将环境承载力、社会公平和生活质量重新纳入国家叙事的中心。 在政治层面,本书分析了近年来,尤其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各国政府如何在“坚持增长”的惯性与“转向可持续性”的压力之间进行痛苦的平衡。GDP不再是一个中立的度量衡,而成为了全球政治辩论的核心战场——一方坚守其作为衡量国力、吸引投资的工具价值,另一方则呼吁彻底的范式转换。 结语:超越数字的未来 《GDP简史》的最终目标是引导读者超越对GDP数字的迷恋,重新思考我们究竟希望衡量什么,以及我们希望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GDP的简史,本质上是20世纪人类集体意志和技术能力如何被一个单一的抽象概念所束缚的简史。 本书以一种兼具历史纵深感和现实紧迫性的笔触,论证了GDP不仅是一个经济统计工具,它更是一种深刻的政治宣言,定义了我们与自然、与他人以及与我们自身福祉的关系。理解它的起源、演变和局限,是所有关注国家命运、全球治理乃至个人价值体系构建者们不可或缺的功课。它邀请读者参与到这场关于“什么才是真正的繁荣”的世纪大辩论中。 ---

用户评价

评分

《GDP简史:论GDP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这本书,如同一场引人入胜的学术漫游,带领我穿梭于经济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的交织之地。我非常欣赏作者在梳理GDP发展脉络时,所展现出的深厚学养和独到见解。书中对GDP从早期统计工具演变为国家战略核心的论述,让我看到了经济指标背后隐藏的权力运作和意识形态角力。特别是关于二战后国际金融体系构建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下,GDP如何成为国家间经济实力比较的重要依据,这一部分的分析,让我对理解战后世界经济秩序有了更清晰的框架。作者并没有回避GDP的负面影响,而是深入探讨了其如何助长了消费主义的泛滥,以及对环境可持续性的忽视。书中对于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运用GDP来实现国家发展目标,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结构性变化,都进行了令人信服的阐述。我尤其被打动的是,作者在最后部分,对未来经济衡量体系的展望,这并非简单的批判,而是对人类如何超越GDP的局限,探索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宝贵的思考。

评分

这本《GDP简史:论GDP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绝对是我近期读到的一本令人耳目一新、且极具启发性的著作。作者以一种近乎历史侦探的笔触,抽丝剥茧地揭示了国民生产总值(GDP)这一看似枯燥的经济指标,是如何一步步从一个技术性的工具,演变成塑造现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强大推手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GDP发展历程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概念的解释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其背后涌动的社会思潮、政治博弈以及经济政策的演变。从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到新自由主义的崛起,GDP始终扮演着核心角色,被用来衡量国家实力、指导发展策略,甚至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种隐形砝码。书中关于二战后各国如何争相发展GDP以重建国家、摆脱贫困的章节,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全球图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作者对GDP指标本身的局限性和批评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比如它如何忽略了环境成本、社会福利以及贫富差距等重要议题,这促使我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开始思考是否存在更全面、更可持续的衡量标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理解和定义“进步”的观念史。

评分

读完《GDP简史:论GDP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原来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经济数据,背后竟然承载着如此复杂而深远的历史。作者并没有选择高高在上地评判,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GDP的诞生、演进和影响,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被书中关于“GDP竞赛”的部分所吸引,它描绘了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如何将GDP作为衡量意识形态优劣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这种宏观的历史叙事,让我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有了新的认识。此外,书中对于新兴经济体如何运用GDP指标来实现快速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环境和社会挑战,也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我记得其中有一段关于亚洲四小龙崛起的描述,GDP成为了它们迅速跻身发达行列的“助推器”,但也揭示了过度追求GDP增长所带来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让我联想到当下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作者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现代经济政治运作逻辑的窗口,也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是否过于依赖单一指标来衡量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福祉。

评分

这本书《GDP简史:论GDP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翻阅一本教科书,不如说是在阅读一部跌宕起伏的宏大叙事。作者巧妙地将GDP这一抽象的概念,赋予了鲜活的历史生命。我被书中关于GDP在冷战时期被用作意识形态竞争武器的描述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较量。作者对GDP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成为各国制定经济政策、衡量社会进步的“指挥棒”,进行了详尽的解析。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借鉴GDP指标来寻求发展路径,以及由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例如,一些国家通过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GDP数据迅速攀升,但同时也面临着外部经济波动、资源过度开发等风险。作者的分析,让我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复杂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对经济的理解,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数字,而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影响。

评分

《GDP简史:论GDP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是一本让我欲罢不能的书。作者以一种非凡的洞察力,揭示了GDP这一经济指标是如何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GDP在塑造国家战略和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的论述。从最初的战争经济考量,到战后的国家重建,再到如今的全球化竞争,GDP始终是衡量国家实力、影响国际话语权的关键因素。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他并非枯燥地罗列数据,而是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历史事件,将GDP的演变过程展现在读者眼前。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绿色GDP”和“幸福GDP”的讨论,这体现了作者对GDP局限性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经济衡量体系的积极探索。他并非否定GDP的价值,而是试图拓展我们对“进步”的定义,将其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个体幸福等更广泛的维度联系起来。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经济史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类如何认识自身、认识社会、认识未来的思想启迪之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