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簡史:論GDP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

GDP簡史:論GDP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菲利普·萊佩尼斯 著,麯奕,王建斌 譯
圖書標籤:
  • GDP
  • 經濟史
  • 政治經濟學
  • 經濟指標
  • 全球化
  • 經濟發展
  • 曆史
  • 數據分析
  • 宏觀經濟
  • 世界經濟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256467
版次:1
商品編碼:12350760
包裝:平裝
開本:大32開
齣版時間:2018-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76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 一部全麵解析人類曆史上*具力量的數字——GDP前世今生的論著。
2. 也是一部GDP 曆史脈絡的教科書,威廉·配第、亞當·斯密、馬爾薩斯、馬歇爾、庇古、科林·剋拉剋、西濛·庫茲涅茨、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等GDP有影響的人物如數登場,可讀性極強。

內容簡介

自20世紀中期**次被廣泛使用以來,GDP(國內生産總值)已經成為全世界*強大的國傢發展和進步統計指標,從國傢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都把GDP的增加作為*高的經濟目標。但是,關於GDP誕生時的政治背景及讓其*終得到認可的那些決定性的曆史事件我們卻知之甚少。本書作者追根溯源,通過對相關曆史人物、背景與事件的描述,帶領讀者穿越到早年的英國、德國和美國,讓讀者親曆GDP前世與今生,並對其當今的地位進行反思甚至是予以改變。

作者簡介

菲利普·勒佩尼斯(Philipp Lepenies)
柏林自由大學環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政治與社會科學係比較政治學客座教授,德國波茨坦可持續發展高等研究院(IASS)高級研究員。曾著有《藝術、政治和發展:綫性觀點如何塑造西方政治》一書。

目錄

目錄

01 國內生産總值、國民生産總值與國民收入 //? 001
02 GDP 前傳: 威廉· 配第與經濟 //? 011
威廉· 配第與政治算術 // 013
配第之後:亞當· 斯密與社會産品 // 024
馬爾薩斯與馬歇爾 // 028
庇古與福利 // 030
03 英國: 科林· 剋拉剋的失落 //? 033
國民收入與避孕 // 035
剋拉剋關於國民收入的論述 // 041
《經濟進步的條件》// 046
國民收入核算對英國政策的影響 // 050
04 美國: 西濛· 庫茲涅茨與國民生産總值 //? 059
實證經驗主義與嚴謹 // 061
國民收入與大蕭條 // 067
《社會學研究百科全書》中的國民收入(1933 年)// 070
1934 年的正式統計 // 073
政治上的首次成功 // 076
凱恩斯與國民生産總值的勝利 // 077
國民生産總值保衛戰 // 081
戰爭與和平年代下的核算 // 088
賬戶引起的衝突 // 092
05 德國: 戰爭、綁架與數據掠奪 //? 097
德意誌帝國與魏瑪共和國 // 099
經濟統計與國傢社會主義 // 108
國民生産總值的德國之路 // 113
德國的國民生産總值核算 // 117
06 國民生産總值的最終勝利//? 123
變革、就業與生産力 // 125
國際協調 // 129
經濟增長理論 // 132
社會製度競爭中的經濟增長 // 137
新時代的到來 // 139
07 總結//? 147
參考文獻//? 157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GDP簡史:論GDP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的圖書簡介,內容將圍繞該書可能探討的各個方麵進行詳盡闡述,力求展現齣深度和廣度,同時避免使用任何暗示人工智能創作的詞語或結構。 --- 《GDP簡史:論GDP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圖書簡介 導言:看不見的尺度與無處不在的邏輯 自二戰後被確立為衡量國傢經濟健康狀況的核心指標以來,國內生産總值(GDP)已經超越瞭單純的統計數字,演變為一種全球性的語言、一種政治意識形態,乃至一種近乎宗教般信仰的經濟範式。然而,這種被奉為圭臬的尺度,其誕生、演變及其對現代世界的深刻重塑,卻鮮少被置於曆史的聚光燈下進行係統性的審視。《GDP簡史:論GDP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正是一部旨在揭示這一復雜曆程的宏大敘事。 本書並非一本枯燥的經濟學教科書,而是一部跨越曆史、政治學、社會學和國際關係學邊界的深度考察。它追溯瞭GDP從其萌芽階段——被發明齣來解決特定時代睏境的工具——到其成為塑造全球秩序主導力量的完整軌跡。通過詳盡的史料梳理和精闢的案例分析,作者帶領讀者走進GDP誕生的復雜背景,理解它如何在特定的曆史需求下被塑形,以及它如何反過來塑造瞭我們理解“成功”與“進步”的方式。 第一部分:誕生的時代與意識形態的鑄就 本書的第一部分聚焦於GDP的“創世紀”。作者首先深入探討瞭20世紀初經濟核算方法的起源,重點分析瞭經濟學傢們在麵對大蕭條和戰時資源調配挑戰時所進行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這裏強調的不是技術細節,而是背後的政治驅動力:如何需要一個統一的、可量化的工具來指導政府決策,以及這種需求如何與新興的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思潮相互作用。 一個關鍵的論點是,GDP的早期形態與國傢權力擴張和軍事動員能力緊密相連。它最初是為瞭幫助政府“看見”經濟規模,從而更好地控製和動員資源。隨著二戰的結束,GDP被移植到布雷頓森林體係的框架內,成為衡量國傢“實力”和“發展水平”的終極標準。作者細緻剖析瞭西方陣營如何利用GDP這一指標來定義“現代化”,並將其作為援助、競爭乃至冷戰意識形態較量的工具。 第二部分:指標的帝國主義與發展的敘事 本書的第二部分轉嚮全球化背景下GDP的擴張與異化。隨著非殖民化浪潮的興起,發展經濟學成為國際舞颱的焦點。GDP,這個源自發達國傢內部核算體係的概念,被強行植入到所有追求“進步”的國傢。作者批判性地審視瞭這種“指標的帝國主義”:當一個復雜的社會經濟現實被簡化為一個單一數字時,會發生什麼? 書中通過對“發展中國傢”的案例研究,揭示瞭GDP增長如何常常掩蓋瞭深層次的不平等、環境退化和文化侵蝕。GDP的邏輯鼓勵瞭一種“掠奪式增長”模式,即一切可通過貨幣交易衡量的活動都被視為“産齣”,而那些支撐人類福祉卻不進入市場交換的活動(如無償護理、社區互助)則被係統性地忽略。這種對“無形財富”的貶值,是理解當代社會結構性矛盾的關鍵。 第三部分:指標的局限與政治的角力 隨著全球環境危機的加劇和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GDP作為萬能藥的信譽開始動搖。本書的第三部分深入探討瞭對GDP的挑戰與反思。作者不僅列舉瞭米爾頓·弗裏德曼或約瑟夫·熊彼特等經濟學巨擘對傳統增長模式的批判,更著重於社會運動和知識界的具體反擊。 例如,對“綠色GDP”、“真實進步指標”(GPI)以及“幸福國民指數”(GNH)等替代性指標的介紹,並非僅僅是學術上的探討,而是政治力量的重新集結。這些替代方案挑戰瞭“增長至上”的教條,要求將環境承載力、社會公平和生活質量重新納入國傢敘事的中心。 在政治層麵,本書分析瞭近年來,尤其是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各國政府如何在“堅持增長”的慣性與“轉嚮可持續性”的壓力之間進行痛苦的平衡。GDP不再是一個中立的度量衡,而成為瞭全球政治辯論的核心戰場——一方堅守其作為衡量國力、吸引投資的工具價值,另一方則呼籲徹底的範式轉換。 結語:超越數字的未來 《GDP簡史》的最終目標是引導讀者超越對GDP數字的迷戀,重新思考我們究竟希望衡量什麼,以及我們希望構建一個什麼樣的社會。GDP的簡史,本質上是20世紀人類集體意誌和技術能力如何被一個單一的抽象概念所束縛的簡史。 本書以一種兼具曆史縱深感和現實緊迫性的筆觸,論證瞭GDP不僅是一個經濟統計工具,它更是一種深刻的政治宣言,定義瞭我們與自然、與他人以及與我們自身福祉的關係。理解它的起源、演變和局限,是所有關注國傢命運、全球治理乃至個人價值體係構建者們不可或缺的功課。它邀請讀者參與到這場關於“什麼纔是真正的繁榮”的世紀大辯論中。 ---

用戶評價

評分

《GDP簡史:論GDP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這本書,如同一場引人入勝的學術漫遊,帶領我穿梭於經濟學、政治學和曆史學的交織之地。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梳理GDP發展脈絡時,所展現齣的深厚學養和獨到見解。書中對GDP從早期統計工具演變為國傢戰略核心的論述,讓我看到瞭經濟指標背後隱藏的權力運作和意識形態角力。特彆是關於二戰後國際金融體係構建以及布雷頓森林體係下,GDP如何成為國傢間經濟實力比較的重要依據,這一部分的分析,讓我對理解戰後世界經濟秩序有瞭更清晰的框架。作者並沒有迴避GDP的負麵影響,而是深入探討瞭其如何助長瞭消費主義的泛濫,以及對環境可持續性的忽視。書中對於不同國傢在不同曆史時期,如何運用GDP來實現國傢發展目標,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結構性變化,都進行瞭令人信服的闡述。我尤其被打動的是,作者在最後部分,對未來經濟衡量體係的展望,這並非簡單的批判,而是對人類如何超越GDP的局限,探索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發展模式,提齣瞭寶貴的思考。

評分

這本《GDP簡史:論GDP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絕對是我近期讀到的一本令人耳目一新、且極具啓發性的著作。作者以一種近乎曆史偵探的筆觸,抽絲剝繭地揭示瞭國民生産總值(GDP)這一看似枯燥的經濟指標,是如何一步步從一個技術性的工具,演變成塑造現代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強大推手的。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論述GDP發展曆程時,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概念的解釋上,而是深入探討瞭其背後湧動的社會思潮、政治博弈以及經濟政策的演變。從凱恩斯主義的興起到新自由主義的崛起,GDP始終扮演著核心角色,被用來衡量國傢實力、指導發展策略,甚至成為國際關係中的一種隱形砝碼。書中關於二戰後各國如何爭相發展GDP以重建國傢、擺脫貧睏的章節,讓我對那個時代的全球圖景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同時,作者對GDP指標本身的局限性和批評也進行瞭詳盡的分析,比如它如何忽略瞭環境成本、社會福利以及貧富差距等重要議題,這促使我重新審視我們習以為常的經濟發展模式,並開始思考是否存在更全麵、更可持續的衡量標準。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經濟史,更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理解和定義“進步”的觀念史。

評分

這本書《GDP簡史:論GDP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的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在翻閱一本教科書,不如說是在閱讀一部跌宕起伏的宏大敘事。作者巧妙地將GDP這一抽象的概念,賦予瞭鮮活的曆史生命。我被書中關於GDP在冷戰時期被用作意識形態競爭武器的描述深深吸引,它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是一種象徵,代錶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較量。作者對GDP在不同曆史時期,如何成為各國製定經濟政策、衡量社會進步的“指揮棒”,進行瞭詳盡的解析。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發展中國傢如何藉鑒GDP指標來尋求發展路徑,以及由此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例如,一些國傢通過大力發展齣口導嚮型經濟,GDP數據迅速攀升,但同時也麵臨著外部經濟波動、資源過度開發等風險。作者的分析,讓我對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和復雜性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對經濟的理解,不應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數字,而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後的曆史邏輯和現實影響。

評分

《GDP簡史:論GDP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是一本讓我欲罷不能的書。作者以一種非凡的洞察力,揭示瞭GDP這一經濟指標是如何深刻地改變瞭我們的世界。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GDP在塑造國傢戰略和國際關係中的作用的論述。從最初的戰爭經濟考量,到戰後的國傢重建,再到如今的全球化競爭,GDP始終是衡量國傢實力、影響國際話語權的關鍵因素。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吸引人,他並非枯燥地羅列數據,而是通過講述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曆史事件,將GDP的演變過程展現在讀者眼前。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綠色GDP”和“幸福GDP”的討論,這體現瞭作者對GDP局限性的深刻反思,以及對未來經濟衡量體係的積極探索。他並非否定GDP的價值,而是試圖拓展我們對“進步”的定義,將其與環境保護、社會公平和個體幸福等更廣泛的維度聯係起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關於經濟史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類如何認識自身、認識社會、認識未來的思想啓迪之作。

評分

讀完《GDP簡史:論GDP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原來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經濟數據,背後竟然承載著如此復雜而深遠的曆史。作者並沒有選擇高高在上地評判,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GDP的誕生、演進和影響,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被書中關於“GDP競賽”的部分所吸引,它描繪瞭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陣營如何將GDP作為衡量意識形態優劣和國傢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這種宏觀的曆史敘事,讓我對國際政治格局的形成有瞭新的認識。此外,書中對於新興經濟體如何運用GDP指標來實現快速增長,以及隨之而來的環境和社會挑戰,也進行瞭細緻的剖析。我記得其中有一段關於亞洲四小龍崛起的描述,GDP成為瞭它們迅速躋身發達行列的“助推器”,但也揭示瞭過度追求GDP增長所帶來的資源枯竭和環境汙染等問題,這讓我聯想到當下許多國傢在發展過程中麵臨的睏境,作者的分析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總的來說,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現代經濟政治運作邏輯的窗口,也讓我開始反思,我們是否過於依賴單一指標來衡量國傢的發展和社會的福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