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然笔记

北京自然笔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翠,林秦文 著
图书标签:
  • 北京
  • 自然
  • 博物
  • 野外生存
  • 植物
  • 动物
  • 城市生态
  • 旅行
  • 摄影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4062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318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特种纸
页数:236
字数:18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热爱自然,愿意体验自然、观察自然的人,植物爱好者。
人人都可以成为博物学家!
当你融入到自然中之时,你终将体会自然观察的无边乐趣。
自然观察无须专门去做,周末郊游的闲暇时光,停下脚步,俯下身来,你将发现一个神奇的世界。

内容简介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一对年轻夫妇,几年时间里走遍了北京及周边的山山水水,本书正是他们与自然接触时直接的观察和记录。本书按不同的路线介绍了北京及周边地区植物资源丰富的地点和比较有特色的物种。同时,本书也展示了北京地区部分野生植物资源,是一本北京地区观花指南。
本书不是在简单地传播一般性的植物知识,而是作者多年来观察自然的真情流露,以及对自然及发生在植物身上的故事的讲述。希望能激发读者去认识北京及周边的植物与生态环境,了解我们周围的自然世界。

作者简介

肖翠
陕西宝鸡人。200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2008-2011年作为大学生村官助理工作于北京市延庆区康庄镇榆林堡村。2012-2015年在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现工作于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办公室。曾撰写过多篇自然观察游记文章,发表在《生命世界》《大自然》等杂志上。

林秦文
福建安溪人。2009年博士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植物分类学专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引种驯化组组长。主要从事野生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和利用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多家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编写《中国主要栽培植物名录》《藤蔓植物与景观》《北京湿地植物图谱》《北京森林图谱》等多本专著。长期活跃于北京各大山头拍摄植物。共拍摄植物照片2000多万张。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刘华杰(北京大学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
为这部优秀植物作品立足于本地,扎实、实用,我愿意推荐给大家。它适合于所有热爱植物、关心北京发展的人阅读。

目录


前言

西北线1
走,找款冬去 // 2
田宋营的意外收获 // 7
神奇的大自然——松山之旅 // 10
特有植物丁香叶忍冬 // 20
探访延庆金牛湖 // 24

西北线2
可遇而不可求的紫花杯冠藤 // 34
走进野鸭湖 // 38
官厅边上的植物们 // 46

西北线3
城里的植物殿堂——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 // 52
探访药用植物研究所 // 55
没有爱错的独角莲 // 64
九月的翠湖湿地公园 // 67

西线
花开小龙门 // 76
百花之巅百花山的兰花们 // 84
东灵山不得不看的几种植物 // 88
集美丽与药性于一身的草麻黄 // 92
寄生灌木北桑寄生 // 98

北线
翻山越岭来寻你——侧金盏花 // 104
怀柔杏树台村看泡囊草 // 108
北京的小黄山——云蒙山 // 114
寻找入侵植物——印加孔雀草 // 118

东北线
雾灵山的花草精灵 // 122
瓜果庄园——黄家山 // 132
坡头林场——收获的季节到了 // 140
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的密云云岫谷 // 144
走进汉石桥湿地公园 // 148

西南线
千灵山,意外收获多物种 // 158
北京的小西藏——房山蒲洼 // 172
十渡植物等你来 // 178
十渡植物等你来 // 178

周边
探访天津的匙荠花海 // 198
美丽俏佳人天女花 // 204
六月,与小五台山的美丽约会 // 208
崇礼—沽源—木兰围场的一路采集 // 220

后记
植物名称对照表

精彩书摘

前言
  一直怀着一颗敬畏自然的心和朋友们追逐着北京及周边地区的自然世界,尤其是植物。我们以相机为载体记录着自己的所遇所见,将追逐过程中的每次出发和返回,都封存在心底。旅途和人生一样,一方面在经历,另一方面也是沉淀和积累。直到有一天,出版社的李岩松老师找到我们,建议把我们曾经走过的路线写出来,以便让更多的人关注并爱上自然观察。
  在李老师的鼓励下,同时受北大刘华杰老师《檀岛花事》的启发,我们将过去的积累展现出来,于是便有了这本书。在这里,我们选择以路线为框架进行叙述。这样的路线与北京周边自驾游的线路有一定的重合,以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自然观察的队伍中来。
  每条路线上并不是事无巨细地描述所观察到的每一个物种,而是关注于某个时间、某条线路上所看到的怎样的状态。书中提到的植物,是北京及周边地区比较有特色的物种。希望可以帮助感兴趣的读者找到目标植物。另外,也希望通过这本书,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示北京地区部分野生植物资源。
  这本书,是自然观察的结晶。它不是一般的植物图谱,文中出现的物种并未按照分类法排列;它不是科考报告,不单单写了考察北京某一个地方的所见所感;它不是专业书籍,文中提到的物种名称,配了相应物种的照片,但并没有用专业的词汇,死板地对物种进行描述。这本书,仅仅是作者在与自然接触时最直接的观察和记录;是多年来观察的真情流露;是经意与不经意间对自然及发生在植物身上的故事的讲述。
    需要说明的是,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将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实际上,在生态方面,京津冀更是较为统一的整体。因此书名虽用北京,但我们的目光并没有局限于行政区划上的北京地区。此外,限于所学的专业,本书的目光主要聚集于植物,涉及的动物较少。同时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在文字描述、物种鉴定等方面,可能存在疏漏和不足,欢迎广大读者及老师批评指正。
             肖翠
          2017年11月2日于北京房山

前言/序言

一直怀着一颗敬畏自然的心和朋友们追逐着北京及周边地区的自然世界,尤其是植物。我们以相机为载体记录着自己的所遇所见,将追逐过程中的每次出发和返回,都封存在心底。旅途和人生一样,一方面在经历,另一方面也是沉淀和积累。直到有一天,出版社的李岩松老师找到我们,建议把我们曾经走过的路线写出来,以便让更多的人关注并爱上自然观察。
在李老师的鼓励下,同时受北大刘华杰老师《檀岛花事》的启发,我们将过去的积累展现出来,于是便有了这本书。在这里,我们选择以路线为框架进行叙述。这样的路线与北京周边自驾游的线路有一定的重合,以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自然观察的队伍中来。
每条路线上并不是事巨细地描述所观察到的每一个物种,而是关注于某个时间、某条线路上所看到的怎样的状态。书中提到的植物,是北京及周边地区比较有特色的物种。希望可以帮助感兴趣的读者找到目标植物。另外,也希望通过这本书,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示北京地区部分野生植物资源。
这本书,是自然观察的结晶。它不是一般的植物图谱,文中出现的物种并未按照分类法排列;它不是科考报告,不单单写了考察北京某一个地方的所见所感;它不是专业书籍,文中提到的物种名称,配了相应物种的照片,但并没有用专业的词汇,死板地对物种进行描述。这本书,仅仅是作者在与自然接触时最直接的观察和记录;是多年来观察的真情流露;是经意与不经意间对自然及发生在植物身上的故事的讲述。
需要说明的是,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将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实际上,在生态方面,京津冀更是较为统一的整体。因此书名虽用北京,但我们的目光并没有局限于行政区划上的北京地区。此外,限于所学的专业,本书的目光主要聚集于植物,涉及的动物较少。同时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在文字描述、物种鉴定等方面,可能存在疏漏和不足,欢迎广大读者及老师批评指正。

肖翠
2017年11月2日于北京房山
北京自然笔记:一座城市的万物生灵与四季轮回 引言 北京,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现代繁华的宏伟都市,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之下,依然孕育着生机勃勃的自然世界。从巍峨的西山到静谧的湿地,从熙攘的街角到幽深的胡同,生命以各种令人惊叹的方式存在着,述说着与这座城市共生的故事。《北京自然笔记》并非一本冰冷枯燥的学术著作,它更像是一次深入肺腑的对话,一次触摸大地脉搏的徒步,一次与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生命交织的温柔相遇。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京这座巨大躯体中,跳动的自然心脏,以及在这座心脏里,那些顽强而美丽的生命如何谱写着自己的篇章。 第一章:春之序曲——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当北京的寒冬终于褪去最后一抹肃杀,一股生命的暖流便开始涌动。这本书的开篇,将引领读者走进北京的春天。我们将探访那些隐藏在城市角落的绿色萌芽,从最早探出头来的迎春花,到悄然绽放的玉兰。我们会跟随作者的脚步,深入鹫峰森林公园,感受那片古老林地在春日里苏醒的勃勃生机。在这里,沉寂了一冬的鸟儿开始放声歌唱,它们用清脆的鸣叫宣告着春天的到来,也用它们忙碌的身影,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您将读到关于北京春天里野花的生动描绘,它们如何在石缝中,在河岸边,在荒芜的土地上,以最朴素的姿态,点缀着城市的色彩。我们会关注那些迁徙归来的鸟类,例如羽翼斑斓的燕子,它们如何在古老的屋檐下筑巢,又如何在城市的天际线上划出优美的弧线。作者将带您观察那些在初春忙碌的昆虫,比如辛勤的蜜蜂,它们如何在花间采集花粉,又是如何为这片土地播撒生命的希望。 第二章:夏日的热烈——生命繁茂,生机盎然 北京的夏天,是一曲热烈而奔放的生命赞歌。当阳光炙烤着大地,城市仿佛被一层金色的光晕笼罩,而在这份热烈中,自然生命以更饱满的状态绽放。本书的第二章,将深入北京的夏季。我们将探索那些隐藏在城市绿肺中的秘密——那些郁郁葱葱的公园,那些环绕着郊野的森林。 您将读到关于北京夏季的植物,它们如何在酷暑中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香山红叶的初现端倪,到北海公园荷塘的盛放,每一个季节的变换,都伴随着植物界令人瞩目的变化。作者会细致地描绘夏日里那些活跃的生灵。我们会观察在傍晚时分,成群结队的蝙蝠从洞穴中飞出,它们在夜空中划出神秘的轨迹;我们会聆听夏夜里此起彼伏的蛙鸣,那是北京湿地里最动听的交响曲;我们会惊叹于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为夏日增添一份灵动。 本书还会关注北京夏季的雨水,以及雨后空气中弥漫的泥土芬芳。我们将探讨在这些高温的季节里,不同的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如何寻找水源,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繁衍后代。从那些在树荫下休憩的松鼠,到在草丛中穿梭的蚂蚱,每一个生命都以自己的方式,在夏日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存故事。 第三章:秋意渐浓——色彩斑斓,生命沉淀 北京的秋天,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既有成熟的收获,也有离别的伤感。当秋风吹过,这座城市便被染上了一层金黄与火红。《北京自然笔记》的第三章,将带您走进北京的秋季,感受这份深沉而迷人的色彩。 我们将漫步在香山,欣赏那闻名遐迩的红叶,感受树叶在生命最后阶段所绽放出的绚烂。然而,红叶并非北京秋天的全部。您将读到关于其他植物在秋季的蜕变,例如银杏的落叶,它们在空中飘舞,如同金色的蝴蝶。我们将关注那些在秋季忙碌的动物,它们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寒冬而积极地储存食物。例如,那些在果树上忙碌的鸟儿,它们争先恐后地啄食成熟的果实;那些在地面上搜寻坚果的松鼠,它们将为度过漫长的冬季做好准备。 本书还会深入探讨秋季北京的天空,那些在迁徙季节里,成群结队南飞的鸟儿,它们在空中排成整齐的队形,给北京的天空增添了一抹壮丽的色彩。我们将观察那些在秋季依然活跃的昆虫,例如在落叶下冬眠的种类,以及那些在最后时刻依然努力繁殖的。作者将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秋日北京的宁静与丰饶,以及生命在经历一个生长周期后的沉淀与积蓄。 第四章:冬日的静谧——银装素裹,生命潜藏 当北风呼啸,北京被一场场大雪覆盖,整个世界仿佛进入了一个沉寂的童话。然而,这份寂静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繁荣。《北京自然笔记》的第四章,将带您走进北京的冬日,感受这份别样的静谧与坚韧。 我们将探访那些在冬季依然保持绿意的植物,例如常青的松柏,它们在白雪的映衬下,更显苍翠。我们将关注那些选择在北京过冬的鸟类,例如在枝头点缀的麻雀,它们在雪地里觅食,用自己的方式对抗严寒。本书还将深入探讨那些在冬季潜藏的生命。我们将了解那些在地下冬眠的动物,它们将生命的气息深深地埋藏,等待春天的召唤。我们将观察那些在严寒中依然坚持活动的昆虫,它们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存下来。 作者会描绘北京冬季独特的风景,例如被冰雪覆盖的湖泊,例如在清晨形成的雾凇。我们将思考,在这片冰封的土地上,生命是如何顽强地延续下去的。我们将看到,即使在最严酷的环境下,生命依然会寻找缝隙,寻找希望。这本书的结尾,将以对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北京自然之美的由衷赞叹作为收尾。 结语 《北京自然笔记》不仅仅是一本记录北京自然景物的书籍,它更是一次关于观察、关于感受、关于连接的邀请。它提醒我们,在这座飞速发展的城市里,依然存在着无数值得我们关注和珍视的生命。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我们得以重新认识北京,认识这座城市不仅有历史的厚重,更有自然的灵魂;不仅有人类的喧嚣,更有万物的低语。这本书是一次温柔的提醒,提醒我们在匆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聆听风的声音,去观察花开花落,去感受生命的力量。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并非孤立于自然之外,而是与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都紧密相连。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写“自然笔记”需要一种非常特殊的情怀,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一种对自然的深情。而这本书,恰恰完美地展现了这一点。作者的文字里,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没有知识的堆砌,只有一种平等对话的姿态,去倾听和记录大自然的声音。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声音”的描写,风声、鸟鸣、虫叫,每一个声音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我脑海中回荡。它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生活的城市,并非只有人类的喧嚣,还有着如此丰富而和谐的自然之声。

评分

我必须承认,读完这本书,我对“北京”这个词的理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以前总是把北京看作一个纯粹的人类文明的产物,却忽略了它本身也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是从宏大的历史层面去解读北京,而是从最微观、最接地气的角度,去展现这座城市的自然肌理。我开始注意到,原来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城市角落里,隐藏着如此多鲜活的生命。一棵不起眼的野草,一只默默爬行的蜗牛,都能成为故事的主角。这种观察世界的方式,让我觉得自己以前的生活,仿佛错过了太多美好的风景。

评分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些书能够触动人心,而有些却只是过眼云烟。这本书,无疑属于前者。它的力量,不在于它写了多少“大道理”,而在于它用真挚的情感,去描绘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生命。我读到关于一只鸟儿筑巢的细节,关于一种植物在严寒中顽强生长的故事,这些微小的生命,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和生命力。它让我明白,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下,生命也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这种韧性,足以让我们每个人反思。

评分

初读这本书,我被它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深深吸引。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有一种近乎白描的叙述,却自有无穷的韵味。仿佛作者就站在我身边,指着窗外的一棵树,或者草丛里的一只蚂蚁,轻声告诉我它们的故事。我常常在读到某一段时,不自觉地停下来,抬头望向窗外,想象着作者笔下的景象,然后又低头继续沉醉其中。书中的许多细节,都像是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折射出大自然的智慧和生命的奇迹。我尤其喜欢关于昆虫的章节,那些渺小的生灵,在作者的笔下,竟拥有如此复杂而精彩的世界。它们如何感知,如何交流,如何繁衍,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惊奇。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莫过于它对“时间”的理解。作者在记录自然万物的过程中,无意间流露出的对时间流逝的感知,让我深深触动。那些植物的生长周期,动物的繁殖季节,都如同巨大的钟摆,在城市的喧嚣中,固执地、有节奏地摆动着。我过去习惯于用日历和时钟来衡量时间,却很少去体会大自然本身的律动。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时间并不仅仅是数字的堆叠,更是一种生命力的展现,一种循环往复的诗篇。我开始尝试去放慢脚步,去感受季节的更迭,去倾听风吹草动的声音。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知识,更是一种心灵的洗涤。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缠身,忽略了内心的宁静。而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灵。它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我开始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感受。这种改变,是内在的,却又是深刻的。我感谢作者,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更美好的世界的大门。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书,应该能够在你合上书页后,依然在你脑海中回响,甚至改变你的生活方式。这本书,绝对做到了。它不是那种读完就丢弃的读物,而是会成为你生活中一个温柔的提醒,让你重新审视身边的世界。我发现自己开始在散步时,主动去观察路边的花草树木,甚至会蹲下身子,去看看地面上有什么有趣的小生命。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却又真实而深刻。它让我摆脱了过去那种“看山不是山”的麻木状态,重新找回了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敬畏心。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自然笔记”这个题材并没有太高的期待,觉得可能会比较晦涩。但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它能把最平凡的自然现象,描绘得如同神话故事般引人入胜。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四季”的描写,每一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色彩和声音,作者都能捕捉到最细微之处,并将其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我仿佛能闻到春天的泥土气息,听到夏天的蝉鸣,感受到秋天的落叶,触摸到冬天的寒风。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仿佛置身于北京的自然之中。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关于“观察”的艺术。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记录了北京这座城市里,那些我们平时视而不见的角落。从一朵花的绽放到一只虫子的蜕变,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意义。我开始意识到,原来我们身边充满了如此多的故事,只是我们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本书就像一堂生动的观察课,教会我如何去留意生活中的点滴,如何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之下的不平凡。

评分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地读了半个月,终于合上了书页。刚翻开第一页的时候,坦白说,我的心情是有些忐忑的。毕竟,“自然笔记”这四个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枯燥乏味的教科书,或者充斥着专业术语、让普通人望而却步的学术著作。我担心这会是一本堆砌知识点、缺少温度的读物。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作者以一种极其温柔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我带入了一个我从未真正留意过的北京。我一直以为,北京是钢筋水泥的森林,是车水马龙的喧嚣,是历史古迹的厚重。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隐藏在这一切之下的,那份生生不息的、脆弱而又顽强的生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