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也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习近平在国内外不同场合的活动与讲话中,展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精神志气,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本书辑录从中国古代到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绘画、书法篆刻作品中体现中华民族高风亮节的崇高志趣、自信担当的博大情怀的作品编辑成册,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气度。
朱良志,1955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画院传统绘画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高级研究员。在美学、中国哲学、中国传统艺术研究方面出版过多部学术著作,出版的《南画十六观》《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为学界所重。
胡迎建,字建之,1953年出生于星子,祖籍都昌。1985年考入江西师大攻读唐宋文学,获硕士学位。历任江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副主任,省社科院赣鄱文化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省诗词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江西诗词》主编,《江西文史》主编。2006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3年聘为省文史馆员,2015年评为全省优秀社科普及专家。著有《民国旧体诗史稿》(1997年国家社科项目)《陈三立与同光体诗派研究》(2006年国家社科项目)《朱熹诗词研究》,校注《庐山志》,笺注《昭琴馆诗文集》《宋版邵尧夫诗集二种》。著有诗集《帆影湖星集》《莹鉴集》《轻舟集》《观澜集》。
李剑锋,四川乐山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美学博士,师从郑晓华教授,主攻书法理论与实践。曾任艺术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中国书法》杂志编辑。曾获教育部“学术新人奖”。现为北京印刷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书法教师、书法工作室教学主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刘海粟美术馆特聘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导师。
贾志发,甘肃靖远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硕士,师从许俊教授。现为北京美协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从事中国画创作与教学,兼任中央美术学院、李可染画院、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专业指导教师;担任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办公室副主任。曾获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创新奖”,第九届西部大地风情展优秀奖、“丹青扬州”第三届全国工笔重彩画作品展优秀奖、“微观与精致”第二届全国工笔小幅作品展“丹青奖”。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所蕴含的那种对“士人精神”的现代呼唤。它不仅仅是在回顾历史,更像是在与当代读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作者在对历代精英人物的评述中,不经意间流露出了对当下社会价值取向的一种深刻关切。他通过对古代文人如何在困境中坚守操守、保持气节的描述,无形中为我们提供了对抗浮躁、回归本真的精神资源。我读到一些关于“宁静致远”、“独善其身”的论述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仿佛书中的哲思点燃了我对自身生活态度的反思。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文化赏析范畴,它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锚点,帮助我们在迷茫的时代中,找到一个安放精神和确立原则的坐标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封面采用了某种带有肌理感的纸张,触感温润,搭配上烫金的标题字体,显得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精致。装帧的硬挺度也非常好,翻阅起来很方便,不用担心书脊容易损坏。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讲究,厚薄适中,墨色清晰,即便是印制那些复杂的传统绘画作品,线条和色彩的还原度也相当高。我特别留意了排版,文字和图片的布局非常考究,留白恰到好处,使得整本书读起来非常舒服,眼睛不容易疲劳。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放在书架上都是一道风景线。对于喜欢实体书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呈现已经值回票价了,它传递出一种对知识和美学尊重的感觉,这点在如今快节奏的出版市场中尤为难得。
评分从文风上看,作者的笔触是极其克制而富有力量的。他似乎有一种“不事雕琢,自然天成”的写作风格,用词精准,绝少使用华丽辞藻来渲染气氛,但正是这种沉稳内敛的表达方式,反而让其论点更具说服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美学理论时所展现出的清晰度,他能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概念,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清晰地勾勒出来,避免了学院派文章常见的晦涩和故作高深。这种质朴中见深意的文字魅力,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专业研究者,对于初涉传统文化领域的普通读者来说,也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和亲近感。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学识渊博却谦逊有礼的老师进行深度交流,让人感到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精准,读起来有一种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畅快感。作者在构建整体框架时,显然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梳理庞杂的历史脉络,但最终呈现出来的却是高度凝练和富有逻辑性的叙述。他没有陷入那种堆砌史料的泥潭,而是选择了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历史节点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使得那些看似遥远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尤其是在过渡章节的处理上,衔接得自然而巧妙,使得读者在不同主题间穿梭时,不会感到突兀或迷失方向。我发现自己常常为了理解某个观点而停下来反复咀嚼,但这种“慢读”的过程并没有带来阅读的倦怠,反而因为作者精妙的引导,让人对所读内容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种流畅性,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对材料的了如指掌。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没有停留在对传统文化符号的表面化赞美,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高风峻节背后的时代精神和社会背景。作者的论证过程严谨而充满洞察力,他擅长从宏观的历史大势中抽丝剥茧出微观的文化现象,再将这些现象放回到个体艺术家的生命体验中去解读。例如,书中对某位山水画家的创作心路历程的分析,就巧妙地结合了当时的政治气候与文人阶层的精神困境,读来令人拍案叫绝。这种穿透表象、直抵核心的分析方法,让我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感受到那种知识的重量和思想的冲击力。它提供给我的,不是简单的知识点,而是一套更深层次的认知工具,去重新审视传统艺术的真正价值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