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精酿观察:基于品牌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考》先从精酿的首批从业者入手,是他们,给中国精酿种下了种子,植入了中国精酿最初的基因,也看到了风险和机会并存的中国精酿市场。但中国精酿的未来格局会呈现出什么样子?我们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从两个维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一个维度是中国啤酒行业之前的发展中所呈现出来的竞争关键词,另一个维度是国外精酿行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以他们为坐标,去思考未来中国精酿和中国啤酒行业的格局会是怎样。在第五章和第六章中,我们立足现在,采访了消费者、精酿相关行业的人士对于精酿的理解和需求,以及他们对中国精酿行业的启发。在第七章,也是《中国精酿观察:基于品牌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考》重要的一章中,我们开始了对中国精酿行业模式和创新的思考,未来能在这一行业生存的企业,都必须去思考自身的价值问题。在第八章和第九章,我们搜集了国内外精酿行业的一些新趋势和新动态,以期给精酿行业的从业者一定的启发。
作者简介
曾莉芬,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人文与传播学院品牌创新研究所研究员。浙江省品牌建设促进会合作专家,多个地方政府和开发区品牌咨询会委员。国内少数三栖品牌人之一,横跨高校研究、品牌咨询、企业品牌管理实践操作三大领域。在商业模式创新与品牌运作方面,对理论本质有深入独到的认识,对运营执行的细节有深刻的体悟。已出版著作《重回本质——品牌的价值思考》《戛纳广告幽灵》《广告案例教程》。曾服务品牌有塔罗斯、啤加满、伟星新材、斯得雅男装、木瓜汁童装、利水管控、欧林如海地板、老板电器等。
吴凡,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人文与传播学院品牌创新研究所负责人。从事传播学、媒介文化与媒介社会影响、品牌传播战略等方面的教学、研究与咨询工作。在《文艺报》、《文化报》、新华社《经济报道圈》等报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或参加了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等纵向课题,曾获省部级奖。已出版著作《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智力引进模式研究》《传播学概论》等。曾为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档案局、国家电网浙江等多家省级单位和世界500强企业进行信息内容采编传播技巧培训和实战指导,为塔罗斯集团等多家民营企业做品牌传播战略和实战指导。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当下的中国精酿
第一节 中国精酿行业的萌芽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精酿早期从业者档案
第二章 风险和机会中的中国精酿
第一节 中国精酿行业近几年发展的关键词
第二节 中国精酿行业竞争版图
第三章 向前看,中国啤酒行业发展借鉴
第一节 驱动、影响中国啤酒行业竞争的关键点
第二节 中国啤酒行业发展问题及转型风口
第三节 精酿是啤酒行业下一个消费升级风口吗?
第四章 向外看,国外精酿行业发展借鉴
第一节 美国,当代精酿创新的发源地
第二节 日本,大厂主导的亚洲第一精酿大国
第三节 新西兰,酒花开启的精酿新世界
第四节 比利时和德国,技术和文化成就的精酿国度
第五节 各国精酿竞争格局的启示
第五章 我们离消费者有多远?
第一节 精酿圈的消费者
第二节 典型消费者访谈
第三节 对中国精酿品牌的启发性思考
第六章 业外、业内看精酿
第一节 业外看精酿
第二节 业内看精酿
第七章 精酿啤酒的商业模式及创新
第一节 商业模式的重要性
第二节 精酿行业商业模式的要素及创新
第三节 精酿行业的商业模式定位维度
第八章 新技术、新业态及新趋势
第一节 技术助攻
第二节 场景的想象
第三节 环保的新责任
第四节 为更多人服务的新产品
第五节 新零售下的精酿
第九章 精酿的千种玩法
第一节 产品篇
第二节 包装篇
第三节 搭配篇
第四节 大众推广篇
第五节 促销篇
第六节 跨界篇
后记
前言/序言
2017年10月9日,当美的集团市值突破300亿元,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家电科技集团时,我为中国制造骄傲的同时也在焦虑,中国大部分制造型企业还挣扎在转型的边缘,在纠结制造业品牌的创造之路该如何走下去。
论大环境,我国大多数制造业是外贸代工企业,长期依赖国际市场,需求日益萎缩,早期的劳动力红利和土地红利也日渐消失;看自身,制造型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产品创新创造落后,转型意识滞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在制造业转型路径不清、企业资源能力有限的困境中,企业要想成功转型,必须洞察外部环境,结合自身能力及对形势的判断,第一步要做好品牌转型战略,第二步则要将战略细分到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中,用细节助力战略。这些也正是我10多年来专注为中小型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服务的努力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很幸运和塔罗斯一同前行。
2015年1月1日,塔罗斯和我们在杭州运河边勾画品牌战略蓝图,瞄准国内精酿发展趋势,确立了成为国内精酿分发设备引领者的愿景。事实证明,塔罗斯的确做到了。
这3年时间,我们所有人都倾注了不同于往日的心血,要面对来自行业传统规律的质疑,要面对企业自身创新思想和能力的限制,要面对各方面的利益矛盾给转型带来的阻力,要面对转型未知终点的不确定。事实证明,我们做到了,塔罗斯不仅成了国内知名的精酿分发设备制造商,而且升级后的品牌国际地位也大大提升。此外,我们助力的100多家品牌也取得持续性业绩增长,迈开了制造业转型有战略、可实现的一步。
塔罗斯的成功转型,不仅得益于每一名项目成员的努力,塔罗斯所有成员的辛勤工作和坚定的转型信念,更要感谢战略导师的敏锐眼光。
塔罗斯品牌转型的战略制订者、浙江开物品牌咨询创始人曾莉芬女士和吴凡教授,通过对精酿行业的亲身观察和与诸多行业先锋的访谈和交流,结合自身20多年的商业咨询经验,撰写了此书,以飨读者。我站在塔罗斯转型战略实施者的角度认为,该书剖析了我国精酿在纷繁变化中的发展实质,强调品牌在精酿进程中的意义,让精酿相关的从业者们能从中发现机会、.认识挑战,及时调整自身的战略。这对于当今中国精酿业,乃至于在转型期的中国制造企业而言,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此我向作者表示祝贺,向塔罗斯对此书撰写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也向精酿从业者和制造业企业家推荐此书。
《中国精酿观察:基于品牌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考》 序言 中国的精酿啤酒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从最初的零星火种,到如今百花齐放的蓬勃景象,精酿啤酒不仅成为了一种饮品,更承载着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符号。然而,在这场高速发展的浪潮中,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精酿啤酒的未来将走向何方?是昙花一现的潮流,还是能够真正扎根于消费者心中,形成持久的生命力? 本书《中国精酿观察:基于品牌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考》正是源于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持续探索。我们并非仅仅聚焦于单一品牌或某一种商业模式的案例分析,而是致力于从更宏观、更具前瞻性的视角,审视整个中国精酿啤酒产业的发展脉络,挖掘其背后驱动创新与增长的深层逻辑。 本书的诞生,并非源于对市场现状的简单罗列,而是源于一种严谨的研究态度和对行业未来的责任感。我们深知,理解一个快速崛起的产业,需要超越表面的热闹,深入其肌理,洞悉其潜藏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我们团队历时数年,深入一线,与众多精酿品牌创始人、酿酒师、行业专家、渠道商以及普通消费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我们考察了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精酿酒厂,体验了各种新颖的商业模式,也倾听了市场的真实声音。 本书的核心,在于“观察”与“思考”。“观察”意味着我们将以客观、专业的视角,捕捉中国精酿啤酒市场最前沿的动态,包括新兴品牌的崛起、传统酒企的转型、消费者需求的演变、技术革新的影响,以及监管政策的导向等等。我们力求呈现一个立体、生动、真实的中国精酿产业图景。 而“思考”,则是我们希望在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和洞见。我们将重点围绕“品牌”与“商业模式创新”这两个维度展开深入探讨。在品牌塑造方面,我们将分析中国精酿品牌如何在新消费时代,构建其独特的品牌DNA,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实现从产品到文化的升华。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我们将考察有哪些创新的实践正在重塑精酿啤酒的生产、销售、渠道和体验,例如线上线下融合、社群营销、订阅模式、跨界合作、以及如何 leveraging 技术提升效率和用户体验等等。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如何做精酿”的手册,也不是一份枯燥的市场调研报告。我们期望它能够成为所有关心中国精酿啤酒产业发展的人们的思想启迪者。无论是正在创业的精酿爱好者,还是希望探索新增长点的传统酒企,抑或是对消费升级和文化变迁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我们相信,通过对中国精酿啤酒市场的深入观察和独立思考,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下,更能为行业的未来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愿本书能为您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精酿啤酒创新前沿的窗户,引发您更深层次的思考,共同塑造一个更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中国精酿啤酒新时代。 第一章:浪潮之巅:中国精酿啤酒的崛起与初步探索 本章将聚焦于中国精酿啤酒产业的起源与发展初期。我们将回溯精酿啤酒概念在中国大陆的引入,分析其与早期消费者对“品质生活”追求的契合点。通过梳理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例如早期酒吧的兴起、第一批独立酒厂的诞生,以及互联网对信息传播和社群形成的推动作用,我们将展现中国精酿啤酒从一种小众爱好逐步走向大众视野的历程。 我们将审视早期精酿品牌在产品研发、酿造工艺以及口味创新方面的初步尝试,并探讨它们如何通过口碑传播和线下体验,吸引了一批忠实的拥趸。本章还会触及当时市场面临的挑战,例如技术壁垒、成本压力、以及消费者教育的不足,但同时也指出,这些挑战反而催生了第一批勇于创新的先行者。 第二章:品牌新生:从“酿造”到“故事”的品牌化转型 在中国精酿啤酒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品牌力成为区分优劣、赢得市场的关键。本章将深入剖析中国精酿品牌在品牌塑造上的创新实践。我们将探讨,当市场上精酿品牌数量激增时,如何通过独特的故事、鲜明的视觉形象、以及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会分析不同类型的品牌定位策略,例如强调地域特色、注重环保理念、追求复古情怀,或是拥抱现代潮流。本章还将探讨新媒体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包括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内容营销、KOL合作等方式,构建品牌社群,提升品牌忠诚度。此外,我们还将关注精酿品牌如何通过包装设计、线下体验空间(如酒厂探访、品鉴活动)等多元触点,强化品牌形象,并引导消费者从“喝啤酒”升级到“品味啤酒文化”。 第三章:模式迭变:重塑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创新 精酿啤酒市场的繁荣,离不开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本章将聚焦于那些正在改变精酿啤酒生产、销售、分发和消费方式的商业模式。我们将审视线上线下融合(O2O)模式在精酿啤酒领域的应用,包括线上销售平台的搭建、直播带货、以及如何通过线上流量引导至线下体验。 同时,本章还将探讨社群化运营的价值,例如如何建立会员体系、组织品鉴沙龙、鼓励用户生成内容(UGC),从而形成强大的社群粘性。我们还会关注订阅模式、预售模式以及与其他产业的跨界合作,例如与餐饮、旅游、文创产业的结合,如何拓展精酿啤酒的消费场景,并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此外,本章还将探讨技术在商业模式创新中的角色,例如数字化管理、供应链优化,以及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来指导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 第四章:消费洞察:理解新一代精酿饮用者的需求与偏好 了解消费者是所有商业创新的基石。本章将聚焦于中国新一代精酿饮用者的需求、偏好及其消费行为的演变。我们将分析,在信息爆炸和消费升级的时代,消费者对精酿啤酒的期待究竟是什么?这不仅仅是口味的追求,更包括对产品背后文化、健康理念、以及消费体验的关注。 我们将探讨年轻一代饮用者在选择精酿啤酒时所考虑的因素,例如产品的新颖性、包装的设计感、品牌的价值观,以及社交属性。本章还会分析不同消费者群体(如都市白领、文艺青年、户外爱好者等)的消费特征,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社交媒体、线上社区、以及线下聚会等方式,表达和影响精酿啤酒的消费趋势。我们还将审视消费者对健康、低度、以及本土风味等新兴需求的反应,以及这些需求如何驱动精酿品牌的创新方向。 第五章:挑战与机遇:中国精酿啤酒的未来图景 在对中国精酿啤酒市场的品牌与商业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后,本章将着眼于行业的未来发展。我们将审视当前中国精酿啤酒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但不限于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教育的持续性、供应链的标准化、以及如何应对潜在的政策监管变化。 与此同时,本章也将深入探讨中国精酿啤酒产业蕴含的巨大机遇。我们将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消费升级的深入,精酿啤酒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我们将探讨,精酿品牌如何通过持续的创新,在产品、品牌和渠道上实现突破,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此外,本章还将展望精酿啤酒在非酒精化、功能性、以及与其他生活方式深度融合等方面的未来可能性,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前瞻性的视角和战略性的启示。 结语 本书的撰写,是我们对中国精酿啤酒产业复杂而精彩的旅程的一次记录与思考。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关于中国精酿啤酒品牌创新、商业模式探索以及行业未来发展的深入讨论。我们坚信,在每一个勇敢的探索者、每一个富有创意的品牌、以及每一个敏锐的消费者共同推动下,中国精酿啤酒必将迎来更加璀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