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是目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以及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得以传承的重要方式。本著作从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入手,结合教育部审核通过的11套《义务教育三至六年级·书法练习指导(实验)》中的具体内容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小学书法教育实际情况,对我国当前的中小学书法教育作整体研究。本著作在综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书法教育规律基础上,重点从教育内容、课程设计、教学研究方法、教学目标与评价进行系统研究。著作共分为十一章,第一章主要论述我国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第二章论述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目标要求;第三章论述我国古代蒙学书法教育对当代小学书法教育的启示;第四章论述小学书法学习心理;第五章论述小学书法教育中书法技能教学与教学设计;第六章论述小学书法审美教育;第七章论述初中书法教育中的书写技能教学;第八章论述初中书写技能之外的书法教育内容;第九章从生本理念出发,论述初中书法教学方法;第十章论述中小学书法教师的任职条件;第十一章论述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评价原则与方式。
向彬,出生于1972年11月,湖南新化人,号梦苏堂主人,本科、硕士、博士、先后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后。现任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任聊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兼书法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研究》、《当代书法人才的类型与教育——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的启示》等著作13部,发表论文70余篇。学术成果曾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二等奖,第六届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第八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一等奖、第九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第三届泰山文艺奖等十余项guojia级、省部级奖励。
从工具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也值得称道。它的索引系统做得非常完善,无论是查找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观点,还是复习某个关键的理论术语,都能够快速定位,极大地提高了查阅效率。此外,附录中收录的一些珍贵图版和文献资料的辨析,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曾尝试将书中的某些观点在我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小范围验证,反馈效果非常积极。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仿佛遵循着一种“螺旋上升”的规律,每一部分都建立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但又不断引入新的维度进行拓展和深化。它不仅仅是一本供人阅读的书籍,更像是一套可以伴随研究者和实践者长期成长的参考体系。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集学术严谨性、实践指导性和阅读愉悦性于一体的力作。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提供了许多可操作的、极具前瞻性的教学思路。它没有局限于传统的“描红”、“临摹”等技法层面,而是大胆地探讨了如何在现代教育体系中重塑书法的核心价值,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跨学科的审美视野。书中的案例研究部分非常扎实,包含了从小学到高中的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设计范例,这些范例不仅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更重要的是,它们体现了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哲学——即书法不应是孤立的技能训练,而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数字化媒介对传统书写习惯影响”的章节,作者的分析角度新颖,提出的应对策略也极具建设性,显示出作者对当前教育环境有着深刻而敏锐的洞察力。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对某种特定书体或流派的表面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基因和社会背景。作者的文献梳理工作无疑是下了大功夫的,引用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修正,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在此领域做进一步探索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座宝库。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审美取向变化的分析尤其精妙,它揭示了书法艺术如何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这种宏大叙事的能力,在同类著作中实属罕见。虽然部分论证过程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才能完全领会其精髓,但这绝非是故作高深,而是对复杂议题的诚实呈现。它迫使我不断地停下来思考,查阅相关的背景知识,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比被动接受信息更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的设计充满了古典韵味,那种淡淡的墨香似乎能透过纸张传递出来,让人心生敬意。内页的排版布局清晰明了,字体选择也很考究,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突显了内容的专业性。尤其是那些历史脉络的梳理,图文并茂,将复杂的演变过程讲解得深入浅出,即便是初次接触相关领域的人,也能很快抓住要点。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入理论框架时所采取的视角,它不是生硬地堆砌概念,而是结合了大量鲜活的案例和实践经验,使得理论不再高悬于空中,而是充满了生命力。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自然流畅,逻辑严密,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这种精心打磨的阅读体验,无疑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份视觉和智力上的双重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那种刻板的教科书式论述,而是融入了一种近乎散文诗般的流畅感。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情感,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之感,仿佛在聆听一位智者娓娓道来他毕生的感悟。特别是对那些古代书家心路历程的描摹,那种对“笔墨精神”的体悟,被文字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我尤其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个人反思和教学心得,它们让冰冷的理论多了人情味,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作为教育实践者的真诚。这种“带着温度”的写作方式,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人感觉作者不只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分享一种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益,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和启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