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儿童性格心理学

一本书读懂儿童性格心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玲玲 著
图书标签:
  • 儿童心理学
  • 性格培养
  • 亲子关系
  • 教育
  • 育儿
  • 行为分析
  • 情绪管理
  • 家庭教育
  • 心理健康
  • 儿童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48465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790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4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性格决定命运,拥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拥抱什么样的人生。儿童期是形成好性格的关键期,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是每一位家长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本书读懂儿童性格心理学》一书为家长和孩子建立起一个沟通的桥梁,使家长能够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从而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养成好的性格。

作者简介

李玲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灵能量修复创始人、家庭教育实战导师、美国杰出华人特殊贡献奖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性格养成、亲子沟通、儿童情绪管理。

目录

第一章 儿童性格大不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001
家庭的多样性和孩子的成长 / 002
同伴关系和孩子的性格 / 005
孩子是信息的加工者、父母的模仿者 / 009
内向型的孩子 / 011
外向型的孩子 / 015

第二章 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019
爱美的小家伙——自我意识的萌芽 / 020
为什么“老师说的永远对” / 024
“请您表扬表扬我” / 029
孩子为什么变执拗 / 034
离不开父母的“乖”孩子 / 038
你的孩子为什么那么敏感 / 043
孩子耍赖是因为可以逃脱惩罚 / 048
孩子的习得性无助 / 053
孩子的尝试与错误 / 059

第三章 正视外向型孩子的表现欲 065
孩子闯祸,父母别当“消防员” / 066
奖罚分明,让孩子明白对与错 / 069
不安分的孩子,应该正确引导 / 075
顽皮的孩子,从搞破坏到爱创造 / 079
好胜的孩子,争先并不是坏事 / 082
爱出鬼点子的孩子,思维能力超常 / 085
倔强的孩子,好胜要强 / 087
爱捣蛋的孩子,精力充沛 / 091
给孩子封“官”,发挥其领导力 / 093
和谁做朋友,让孩子自己决定 / 097

第四章 妈妈的乖宝宝,内向型孩子需要引导 101
自卑的孩子太羞涩,不敢表现 / 102
胆怯是因为孩子太脆弱 / 106
面对过于自我的孩子 / 110
小拖延是大问题 / 113
孤僻的孩子,不喜欢被打扰 / 117
孩子把什么事都藏在心里 / 120
用陪伴和鼓励帮孩子克服恐惧 / 124
创造机会,“帮”孩子交朋友 / 129
信任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 134
鼓励孩子多开口,让孩子爱上说话 / 137
别急,给内向型孩子一些时间 / 140

第五章 不叛逆不童年,儿童逆反的心理根源 145
叛逆:对着干,你说东他偏往西 / 146
孩子的无理取闹,要温和而坚决地制止 / 150
创造情境,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 154
狡辩不认错的孩子,需要循循善诱 / 158
人小鬼大,三岁的孩子也“叛逆” / 162
孩子的沉默,可能是无声的抗议 / 165
当孩子和家长对着干时,试着让他做选择 / 168
不妨蹲下来,与孩子平等对话 / 171
别跟孩子较劲,关键时刻要适可而止 / 175
看穿孩子骄傲背后掩藏的自卑 / 178
孩子夸张的行为,只因想引起大人的注意 / 181

第六章 告别坏性格,培养好性格 185
忧郁,“人家就是高兴不起来嘛” / 186
易怒,“一言不合就暴跳如雷” / 189
敏感,“我容不得半点批评” / 193
任性,“我偏要这样” / 196
独立,让孩子懂得自尊自爱 / 201
关爱他人,让孩子学会感恩 / 205
顽强乐观,遇到挫折不哭鼻子的孩子 / 209
善良,能够温暖他人的小天使 / 211

第七章 二胎时代,两个孩子的性格心理 215
想生二胎,要先做好任性老大的工作 / 216
孩子高兴赞同,父母也不能偏心 / 220
对大孩子不要隐瞒而要沟通 / 223
“凭什么要让着他” / 227
有了老二之后,应给老大同样的爱 / 230

精彩书摘

孩子的性格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种是表现型。这种性格的孩子活泼、开朗、爱说、好动,其性格特点是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自我表现欲和交往能力强,口语表达能力也很好;但是,自制力较差,做事没耐性,喜欢东张西望。
一种是思考型。这种性格的孩子温柔、听话、善于思考,其特点是自尊心强、有主见,凡事心中有数,做事有条理,有耐心、认真。但是非常爱面子,即使是做错了事情,也不能当面批评,否则就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一种是指导型。这种性格的孩子调皮、专横、喜欢捣蛋,其特点是适应能力比较强,敢说敢做,具有超强的创造性,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个性,十分讲“义气”,喜欢为朋友出力,但不喜欢遵守规则,我们看到的那些所谓的“孩子王”,基本上都是这种性格。
还有一种是亲切型。这种性格的孩子孤僻、胆小、不喜欢讲话,其性格特点是做事情比较稳,规则性比较强,做事情的时候不容易出差错,专注能力很强,十分听话,他们的缺点是做事情的时候不喜欢和别人一起做,也不爱人际交往,喜欢独来独往,表现欲望不强,不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什么事情都藏在自己的心里。

前言/序言

从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而且性格对于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关系到一个人能否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所以,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至关重要。要想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必须从小抓起。
那么究竟什么是性格呢?所谓性格就是每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每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也就会展现出自己的特点,而这种稳定的特点就是我们所说的性格。
曾经有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学习成绩、智力发展和性格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三个方面。而在这三个方面当中,最让家长头疼的就是孩子的性格问题, 因为性格可以直接影响到其他两项的发展。虽然孩子的性格是人们经常讨论的话题,但是在很多的家庭中,仍然是把孩子的学习和智力发展放在首位,总是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其他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孩子性格的培养。
在当今的社会中,竞争十分激烈,这也让当下的孩子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更大的压力。虽然他们有着良好的物质条件,但是他们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习成绩下降、情绪控制能力差、自卑心理强;抗压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愿意和别人打交道,喜欢一个人待着,孤僻;容易冲动,敏感,经常会因为别人的某句话而伤心不已;做事拖拉;叛逆、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这些问题经常会让家长们头疼不已。所以,性格的培养就更要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在幼儿时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很快,是人的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同时也是情商教育的敏感时期。因此,家长们就需要根据幼儿的好奇、好动、爱模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将性格培养贯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让孩子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让良好的性格造就一个自尊、自爱、自律、自信、乐观、开朗的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性格有一部分是天生形成的,而相当大的部分是靠后天培养的,而在后天培养中,父母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关键的老师。孩子生下来以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和父母一起度过,而和父母在一起的这段时间,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快速地成长。这个时期他们的语言、智力、行为在飞速地发展,他们的模仿能力也在飞速地提升,但是他们却没有良好的分辨能力,所以他们就会学习父母的一言一行,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他们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因此,要想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性格,父母就要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家长除了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好孩子的引导者,还要多和孩子沟通,成为孩子的朋友,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争取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氛围。
良好的性格对于个人的影响非常大,是成就人生重要的条件之一。家长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性格,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态,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将从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性格的表现,针对不同性格出现的问题,以及二胎家庭中孩子的性格等方面出发,帮助父母正确认识、了解孩子的性格,正确对待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
每个父母会竭尽全力地对自己的孩子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最优秀的那个。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即使是天生条件很好的孩子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会有很多的酸甜苦辣,但这也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当你看到你爱的那个小小的孩子变得越来越阳光、越来越自信,能够独立地面对生活的时候,你会有巨大的成就感,你在为孩子感到骄傲的时候,也会为自己感到骄傲。
成长密码:洞悉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您是否常常感到困惑?为什么孩子会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为什么有时他们如此乖巧听话,转眼又变得叛逆任性?为什么他们的情绪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让您捉摸不透?在教育孩子的漫漫征途中,我们总会遇到无数的疑问和挑战,而这些困惑的根源,往往隐藏在孩子那看似简单纯粹,实则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里。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教科书,也不是一本教条式的育儿指南。它更像是一扇窗,一扇通往孩子心灵深处的窗户,帮助我们用更深邃、更温暖的视角去理解和接纳我们的小天使们。我们希望通过本书,为您打开一扇全新的视野,让您能更敏锐地捕捉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更精准地理解他们表达需求的方式,从而更有效地与孩子建立深厚的联结,并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一章:认识你的孩子:天赋与潜能的起点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出生时便携带着各自独特的“天赋密码”。这份密码不仅体现在他们对某些事物表现出的天然兴趣和能力,更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看待世界、与人互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 探索天赋的星图: 孩子在早期发展阶段,会对哪些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吸引力?是色彩斑斓的积木,还是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是悠扬的音乐,还是挥洒汗水的运动?这些看似随意的偏好,可能就是他们天赋的闪光点。我们会引导您观察和记录孩子在不同活动中的专注度、热情度和表现出的创造力,从而初步勾勒出他们天赋的轮廓。例如,一个对绘画情有独钟的孩子,可能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一个热衷于搭建和拆卸的孩子,可能具备出色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潜能的播种与灌溉: 了解了孩子的潜在天赋,更重要的是为这些天赋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我们并非鼓励家长去“培养”天才,而是倡导“顺应”与“支持”。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去尝试、去犯错。一个鼓励孩子动手尝试,不怕弄脏衣服的父母,和一个只要求孩子坐得端端正正、小心翼翼的父母,对孩子探索潜能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我们会分享一些实用方法,帮助您识别孩子潜在的艺术、科学、运动、社交等方面的天赋,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如何在家中创造环境,为这些潜能的萌芽提供肥沃的土壤。 认识个体差异: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和发展轨迹。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活跃,喜欢探索;有些孩子则更加内向,需要更多的安全感。有些孩子在语言发展上更早显现优势;有些孩子则在动作协调上更出色。理解这些个体差异,是避免不必要比较、减轻家长焦虑的关键。我们会探讨不同类型的气质(如易养型、敏感型、活跃型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帮助您更包容地接纳孩子的“不一样”,并从中找到最适合您孩子的教育方式。 第二章:情绪的河流:理解与引导孩子的内心波澜 孩子的情绪,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汹涌澎湃。学会理解和引导孩子的情绪,是建立亲密关系、培养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石。 情绪的语言: 孩子不会总是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感受。一个突然发脾气的孩子,可能是在抗议,是在寻求关注,或者仅仅是因为身体不适。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可能是在思考,是在观察,或者是在压抑内心的委屈。我们会教您如何“读懂”孩子的情绪信号,从他们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甚至是语调变化中捕捉信息。例如,紧握的小拳头、紧锁的眉头,都可能预示着孩子内心的不满。 共情的力量: 当孩子表达负面情绪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安抚、制止,甚至是批评。然而,最能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接纳的方式,是“共情”。共情并非是认同孩子的不良行为,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情绪。当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哭闹时,如果我们能说:“我知道你很生气,你非常喜欢那个玩具,现在它被拿走了,你很难过。” 而不是说:“哭什么哭?不就是个玩具!” 孩子感受到的支持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会分享如何运用共情的语言,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看见、被听见的。 情绪的疏导与转化: 愤怒、沮丧、恐惧……这些负面情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帮助他们学习健康地处理这些情绪,而不是压抑它们。我们会提供一系列简单易行的方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例如深呼吸练习、涂鸦发泄、倾诉交流、以及寻找有趣的替代活动。例如,当孩子感到愤怒时,可以鼓励他们用力拍打枕头,或者在纸上画出愤怒的样子。当孩子感到害怕时,可以和他们一起想象一个勇敢的小超人。 情绪的榜样: 孩子是我们最好的镜子。我们对待情绪的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如果我们自己经常抱怨、易怒,却要求孩子冷静懂事,这显然是无效的。我们会强调家长作为情绪榜样的重要性,分享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在孩子面前展现积极的情绪处理方式,从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典范。 第三章:行为的信号: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需求 孩子的行为,尤其是那些让我们感到困扰的行为,往往是他们内心需求的外在表现。如果我们将这些行为简单地视为“不听话”或“捣乱”,我们就会错失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为什么”的追寻: 孩子打人、咬人、乱扔东西,这些行为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寻求关注、表达不满、缓解压力、甚至是模仿学习等多种需求。例如,一个总是喜欢抢其他孩子玩具的孩子,可能只是渴望得到同伴的关注和互动。一个反复撕毁书籍的孩子,可能是在探索物品的材质,或者是在表达对某些内容的抵触。我们会引导您学会像侦探一样,去观察、去分析孩子行为的发生场景、频率和潜在动机。 关注与连接: 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行为”源于他们对父母关注的渴求。当孩子觉得父母不够关注他们时,他们可能会通过一些“出格”的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即使是负面的关注,也比没有关注要好。我们会探讨如何通过高质量的陪伴,与孩子建立更深厚的联结,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问题行为”。例如,放下手机,全心全意地陪孩子玩一个游戏,或者认真倾听他们的一件小事,都能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 界限与规则: 孩子需要在爱与界限中成长。明确的界限和适度的规则,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并帮助他们学习自我管理。然而,设置界限并非是简单的“禁止”,而是要让孩子理解规则背后的原因,并帮助他们学习遵守规则。我们会分享如何以积极、坚定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规则,如何处理孩子违反规则时的情形,以及如何让规则更加灵活和人性化。例如,在睡前固定的故事时间,就是一种温和而有效的界限。 解决问题的策略: 当我们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后,就能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解决方案。如果孩子是为了寻求关注,我们就需要增加高质量的陪伴;如果孩子是为了表达不满,我们就需要帮助他们找到更恰当的表达方式;如果孩子是为了缓解压力,我们就需要提供更健康的宣泄途径。我们会提供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工具箱”,帮助您在不同情境下,有效地引导孩子的行为。 第四章:社交的花园:培养孩子友善、合作与尊重的品质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最终要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不仅是教会他们如何“玩”,更是教会他们如何爱,如何尊重,如何合作。 从“我”到“我们”: 幼儿期的孩子,自我中心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他们会认为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是最重要的。帮助孩子从“我”的视角逐步扩展到“我们”的视角,是一个漫长而有趣的过程。我们会分享如何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培养他们的同理心。例如,在玩过家家时,鼓励孩子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他人的生活。 分享与轮流的艺术: 分享和轮流,是孩子学习与人合作的初步尝试。这需要耐心和技巧,而不是强制。我们会提供一些方法,帮助孩子理解分享的快乐,以及轮流的公平性。例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分享计划,或者玩一些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 冲突的化解与学习: 孩子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他们学习有效地化解冲突,而不是回避或升级。我们会分享一些“冲突解决技巧”,例如倾听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等。我们会强调,冲突是学习合作和沟通的绝佳机会。 尊重与包容: 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我们会引导您如何向孩子传递尊重他人的信息,包括尊重差异、尊重界限、尊重他人的感受。同时,也要教导孩子如何接纳和包容与自己不同的人,培养他们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 第五章:成长中的挑战:拥抱变化,共同前行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们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挑战。作为父母,我们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与孩子一同成长。 “叛逆期”的解读: 很多家长都会经历孩子所谓的“叛逆期”。与其将其视为“对抗”,不如看作是孩子独立意识觉醒,渴望自主的表现。我们会深入分析不同年龄段孩子可能出现的“叛逆”行为,以及背后的心理动因,并提供更具智慧的应对策略,例如给予适当的自主权,鼓励孩子表达观点,并建立健康的沟通模式。 独立与依赖的平衡: 孩子既需要父母的保护和支持,也渴望独立自主。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家长需要不断学习的艺术。我们会探讨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逐步放手,鼓励他们尝试独立完成任务,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家校合作的桥梁: 学校是孩子重要的成长环境。与学校老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们会分享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持。 自我关怀的重要性: 育儿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自我关怀尤为重要。只有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我们会强调父母自我调节情绪、寻求支持、以及留给自己时间的重要性,鼓励家长成为更从容、更有爱的父母。 本书并非提供万能的答案,因为它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节奏。我们希望它能成为您育儿路上的“陪伴者”和“启迪者”,帮助您在理解与爱的基础上,与孩子共同描绘一幅幸福美好的成长画卷。让我们一起,用智慧和耐心,解码孩子成长的秘密,点亮他们内心深处的星光。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一本书读懂儿童性格心理学》,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大人看待孩子的方式,很多时候都是带着成年人的视角和固有的观念,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发展阶段和独特的心理需求。书中对不同年龄段孩子认知发展的解释,让我对孩子“不听话”有了新的理解。原来,很多时候他们不是故意惹人生气,而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尚未成熟。比如,书中关于“延迟满足”的讨论,让我明白,强行要求孩子立刻做到某种行为,可能适得其反,反而会加剧他们的焦虑和抵触情绪。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指导我们如何用更恰当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压制。

评分

最近翻了一本叫做《一本书读懂儿童性格心理学》的书,真的让我对孩子的成长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一直觉得,孩子嘛,就是活泼好动,有点小脾气是正常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孩子为什么会哭闹,为什么会撒娇,更是深入剖析了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需求和发展规律。比如,书中提到的“依恋理论”,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安全感和社交能力。我以前总觉得孩子粘人是坏事,现在才知道,这恰恰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过程,我们作为父母,应该给予的是支持和回应,而不是排斥。

评分

阅读《一本书读懂儿童性格心理学》的体验,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窗户。我之前总是觉得自己对孩子很了解,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更多我从未注意过的细节。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通过生动的例子,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比如,书中关于“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让我看到了游戏不仅仅是玩乐,更是孩子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方式,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的个性发展,而不是用成人世界的标准去束缚他们。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儿童心理学这个概念有些模糊,总觉得是专家才需要研究的领域。《一本书读懂儿童性格心理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让我意识到,了解孩子的性格心理,对于我们每一个家长来说,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书中对“气质”和“性格”的区分,让我明白,有些孩子的特质是天生的,我们应该尊重并加以引导,而不是试图去改变。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具体且可操作的建议,比如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如何帮助他们管理情绪,这些内容对我帮助很大,让我能够更积极地面对育儿路上的各种挑战。

评分

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我的孩子有时候会表现出一些我无法理解的情绪,比如莫名的恐惧,或者强烈的占有欲。《一本书读懂儿童性格心理学》这本书恰好解答了我很多疑问。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案例,详细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同伴关系”的章节,让我明白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何从最初的独自玩耍,发展到与同伴互动,再到形成友谊,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观察孩子,理解他们的行为,并在必要时给予恰当的指导,而不是简单地评判。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