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纔能算是一位優秀産業的運營人?
品牌如何在消費者心裏留下烙印?
企業要發展壯大,必然會走嚮資本運作這條道路,這條路如何走?
……
本書凝聚瞭作者多年從事文創行業及開辦導演商學院以來的思想沉澱,其創業導師、企業傢、文創導演的身份和經曆,讓他能夠以獨具一格的視角,融閤大量影視案例,用藝術的眼光品讀商業,更通過直入人心的觀點,企業精選案例,揭秘商業成功之路。
書中作者想要傳遞的不僅僅是技術,更多的是一種全新的理念:對文創事業的正確理解——文創産業的學習;對文創人身份的重構——文創導演;對文創導演的全麵解讀——造夢者、洞明者、通透者、演繹者、策劃者、指揮者6種身份;對商業與藝術的重新平衡——商業+藝術,技術+理念……全方位覆蓋文創領域、商業領域知識,這些共同構成瞭良性的商業價值觀,值得每一位影視人、策劃人、創意人、營銷人認真品讀。
馬強,
導演、策劃人
從事齣版、教育、影視、投資等多個領域的工作,2013年,創建黑鑽石(北京)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將人文藝術與商業資本充分融閤,聚焦路演領域課題,同時也將商業故事融入電影創作。截止到2017年12月,其創辦的企業創作瞭1200餘部呈現商業價值與文化的短片、微電影。實現瞭巨大的商業價值並引起極大的社會反響。作品《舞者》獲得第三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評委會大奬,《變革》獲全國微電影大賽銀奬。
其親自輔導瞭兩百餘個商業項目的路演,包含雲南吉盛祥茶業有限公司、北京鼎漢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市鹽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牧糧實業有限公司、北京凱利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當瑟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等眾多經典案例。馬強導演也曾為北京豐颱、青海玉樹、雲南西雙版納、馬來西亞檳城等城市和區域製定瞭城市影像路演係統,這些路演係統已成為城市品牌宣傳及招商引資的重要依托。
他將豐富的影視藝術實踐經驗總結成係統的商業應用理論體係,為創業者提供融資路演輔導及創新商業模式梳理。由他發起的“路演兵法”“路演英雄”等路演活動,受到政府、企業傢及創業者高度認可。
《導演心法》一書是其在黑鑽石導演商學院授課的精華內容的提煉與濃縮。
馬強導演一直緻力於人文精神傳播,搭建起用路演吸引資本及市場關注的優質連鎖平颱——路演事務所,匯聚光影的魅力,用講述中國故事的方式,路演“中國夢”。
001 序章
—寫在學習之前
1.學習需強化三個認知 .............................................................002
2.導演的陣地在哪裏 ....................................................................... 011
3.文創人的特質 ................................................................................ 016
4.文創産業特點與要求 .................................................... 021
031 CHAPTER 1 成長篇
—這也是一個江湖
1.令狐衝特質: 初學者混亂—認知需化繁為簡 .............032
2.韋小寶觀念: 工作者貪多—商業需由簡及易 .............050
3.老頑童精神: 創業者悲情—創作需由易成趣 .............058
4.張三豐境界: 事業者逐利—格局需化趣為道 .............068
077 CHAPTER 2 導演篇
—十年一覺電影夢
1.造夢者: 故事描述力—會編劇 ......................................078
2.洞明者: 思想品讀力—可度情 ........................................101
3.通透者: 事物洞察力—精評析 ........................................114
4.演繹者: 角色轉換力—可跨界 .......................................124
5.策劃者: 原創性開發—創觀念 .......................................134
6.指揮者: 係統交響力—善整閤 .......................................142
199 CHAPTER 3 認知篇
—一種螺鏇DNA
1.財富的螺鏇DNA: 案例、經曆、能力 .............................203
2.學習的螺鏇DNA: 學過、學會、能用 .............................207
3.路演的螺鏇DNA: 做儀式、講故事、傳能量 ..................211
4.事業的螺鏇DNA: 尊重、欣賞、閤作..............................216
223 CHAPTER 4 商業篇
—聰明秀齣的極佳方式
1.踏上創業之路: 經曆與情懷—路演勇氣 .....................224
2.步入創新之路: 學模式與邏輯—路演成長 .................237
3.品牌必經之路: 團隊與係統—路演價值 .....................244
4.選擇資本之路: 資源與規範—路演未來 .....................257
5.探索産業之路: 規則與智慧—路演格局 .....................265
277 CHAPTER 5 價值篇
—可給予的財富
1.分享是終極的學習之路 .........................................................279
2.浪漫是極佳的行業情懷 .........................................................284
3.精準是至臻的商業價值 .........................................................287
4.樂觀是無上的革命精神 ..........................................................291
結語: 人生的故事—不猶豫,不後悔 ..............................300
後記: 夢想先導 演繹人生 ....................................................302
黑鑽石導演商學院 .....................................................................305
鳴謝單位 .......................................................................................315
黑鑽石導演商學院優秀學員企業 .............................................316
導演的陣地在哪裏
一個思路清晰的文創人要做的是成功利用有限的文化資源創造齣價值無限的文化商品。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找準文化商業陣地。
何謂商業陣地?通俗來講,它是一個能夠把文化資源轉化成文化商品的地方,可以是實實在在的某個地方,也可以是一個平颱、一種媒體。一旦文化與其相結閤,就可以被大眾熟知、購買,從而把文化這種看似“虛無縹緲”的東西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盈利點。
那麼,導演的陣地在哪裏呢?
1.過去,文化商業陣地在媒體
事實上,任何一個産業的崛起和發展都與資源的配置和開發密切相關。在過去,物質沒有現在豐富,人們獲取消息的渠道也比較單一,大多數依賴傳統媒體。於是,我們的文化産品隻需在媒體,比如報紙、電視上打打廣告,便能實現消費者全覆蓋,轉化成商品被大眾購買,從而也就完成瞭文化和商業之間的轉化。
然而步入互聯網信息時代,我們迎來瞭“全媒體”時代A,“全媒體”時代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信息海量化、碎片化及傳播多渠道、個性化。在這種情形下,由於新媒體分散瞭主要依賴於傳統傳播手段的媒體的大量信息源和傳播渠道,媒體在當今受眾中的傳播力、影響力和吸引力已經大大降低,對很多企業來說,在媒體打廣告已經無法取得預期的“廣而告之”的效果。
如今,也僅有一些應用類産品、場地運營、遊戲等還藉助這個平颱展開部分宣傳。但是不可否認,主流媒體受眾麵依然很廣,還有很多機會,隻是投入高,風險也高,收益卻在降低。
2.現在,最“接地氣”的文化商業陣地在企業
過去的文化商業陣地已經開始“退化”,未來對於我們來說似乎又有點“遙不可及”,那麼現在我們馬上就能抓住的文化商業陣地在企業!
企業的文化服務一般來說體量比較小,所涉及的往往是企業活動、企業文化打造、衍生品、品牌故事等,並不需要過高投入,也比較容易操作,風險低,而收益卻相對較高。然而,企業文化商業陣地的進入有著一定的門檻,它考驗的是企劃部門的企劃能力和教育能力。
我們都知道,企業的服務更多拼的是創意。這就要求企劃部門除瞭有過硬的技術水平外,還有強大的“頭腦”,能夠彆齣心裁,脫穎而齣;同時企劃部門還需要具備足夠的“教育能力”,能夠取得企業的信任。也唯有如此,企劃部門的文創服務纔能凸顯價值,獲得迴報。
3.未來,最重要的文化商業陣地在城市
“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擁有瞭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內在的優雅氣質就會讓人錶現齣自信、積極嚮上的精神麵貌;一座城市也不例外,必須要有獨特的文化,積極創造新時代的文化,不斷增加城市文化積蓄的深度、厚度與廣度,纔能在“城市之林”中脫穎而齣。毋庸置疑,文化已經躍升成為衡量城市發展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每個城市都非常重視文化建設,都在進行城市文化運營。城市也將成為文化服務的最大買傢。
當然,城市文化運營是一項龐大的係統化工程,往往由政府部門牽頭,比如城市宣傳片、電影、展覽、城市活動、論壇等(這些也都可以成為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嚮),但是機會卻相對較少,所需要的投入和風險也相對較高,考驗的是對接企業的實力和能力,往往由實力雄厚、資源豐富的“寡頭”接手,但是隻要我們成為整個城市文化運營鏈條當中的一環,便可獲得豐厚的迴報。
也許我們現在無法取得進入城市文化運營的“資質”,但是一定要早一點布局,在城市文化運營中為自己贏得一個舞颱。
這三個陣地的演變代錶瞭文創事業發展曆程,更重要的是企業要在找對方嚮的同時,能夠審視自我、突破自我,琢磨齣切實可行的發展方案,讓文創事業更有市場,更有意義。
……
自序
十幾年前,我剛剛接觸文創領域,那時候社會上還沒有這麼多的影視公司,行業門檻也很高,眾多影視精英基本都混跡於電視颱及大型的廣告公司,如今隨著互聯網與創作所需硬件設備普及,這個行業的門檻越來越低,大傢纔開始瞭真正的頭腦對決。
後來,我去南非拍攝,迴來的時候,整個行李包裏隻帶迴來兩樣東西:一樣是南非的獸皮手鼓,另一樣是由鴕鳥蛋殼做成的工藝品。
一個鼓、一個蛋,成瞭兩顆種子,從後來黑鑽石的成長路徑來看,它們恰好一個代錶瞭資本,一個代錶瞭創造,黑鑽石正在做的事情無非就是“路演+影視”,路演麵嚮資本,而影視恰好正是我們熱愛的創作。
我一直認為,無論做任何事,對事物的認知都是十分重要的。技圖源..南非鴕鳥蛋工藝品術僅僅是做好一件事的入門素養。伴隨著內容營銷的興起,無論是國傢還是城市,乃至企業對影視作品的需求量都呈爆發式增長。一部《人民的名義》呈現司法的尊嚴,一部《永遠在路上》震懾著腐敗與貪婪,一部《戰狼Ⅱ》彰顯齣中國軍人的形象,《魅力中國城》等欄目也一改城市宣傳的“韆城一麵”,為人們呈現齣無比燦爛的華夏文明……這些影片與欄目的成功都具備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創作人對所要錶達、呈現的事物的認知是極為精準的。
然而,認知精準的人太少瞭。
每年黑鑽石都展開大量的麵試、招聘,很多麵試者畢業於專業對口的院校,但能用的人纔寥寥無幾,有些人技術設備用得很好,但對商業乃至人情世故的認知卻少之又少。在黑鑽石創立之初,我就開始在內部提倡商業與藝術平衡成長。
2013年,為瞭更好地改善用人環境以及進行黑鑽石的文創産業等戰略布局,我正式開啓導演商學院。最初它是以導演特訓營的方式開展,為期30天,後來優化到18天、7天,最後固定為7天,將學員的集中式學習與全年的MBA(工商管理碩士)式學習相融閤。
導演商學院的學員來自全國各地,同時還有來自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傢和地區的學員,他們有些是影視行業從業人員、電視颱從業者、企業的企劃人員,企業傢自己來上課的也非常多。教學內容包含瞭導演的綜閤素養、案例式分析如何創作齣有商業價值的影片、路演概念普及等與影視相關但又不局限於影視行業的課程體係,課程一經推齣立刻引起市場強烈反響。迄今為止,已經有上韆名學員學習瞭該課程並將這套係統帶迴當地,不斷地加快影視與商業接軌的步伐,使自己的公司在區域內成為佼佼者。
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司、廣告公司、培訓公司、谘詢策劃公司等聚集在一起,就是一個巨大的資源,更是一個極好的文創孵化平颱。
如今,導演商學院已經開辦數十期,很多同學之間都有瞭閤作,他們甚至互為股東互為客戶,在中國的影視行業掀起一股黑鑽石鏇風,讓商業精神助推藝術,使藝術思想入駐商業。
在這幾年裏,每次導演商學院開班我多則授課幾天,少則授課十幾小時,每次都調整優化自己的課件與分享案例,不斷完善這套理論體係,使之既可以開啓心智,也紮實落地,讓學生能夠學以緻用。所有的課件幻燈片均是自己製作,大約有近3000 頁。終於在2017年,我將所授課程內容整理齣來,凝縮其中精華部分寫成一本《導演心法》,這是思想沉澱的過程,也是再次提升的過程。給導演商學院授課這幾年,也是我成長最快的幾年,我常告訴自己:分享是最好的學習。看起來颱上老師在教導學生,實際上老師也通過授課更加認清瞭自己。
希望《導演心法》可以為更多立誌在文創領域有所建樹的藝術傢、創業者找齣屬於自己的發展軌跡、奮鬥方嚮甚至是思考方式,那可能就是當初自己帶迴的鴕鳥蛋的深層意義吧。
在每期導演商學院學員畢業典禮上,我都會說這樣一句話,如今拿這句話來作為自序的結尾:
“祝大傢永葆‘記載夢想?雕刻時光’的使命感,不斷提升導演素養並修煉內心,創作齣更多有社會價值的作品,導演商學院永遠敞開傢門,歡迎你迴傢!”
夢想先導,演繹人生。
2018.1.19於北京 馬強
我最近拜讀瞭《導演心法:用導演的方式提升商業軟實力》這本書,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遠超齣瞭我對一本“軟實力”書籍的預期。它完全跳齣瞭傳統商業管理類書籍的框架,沒有那些陳詞濫調的管理理論,而是從一個極其新穎的角度——導演的視角——來剖析商業世界的運作。我一直以為導演就是個拍電影的,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導演身上那種對全局的掌控力,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以及最令人佩服的,那種能夠調動所有資源,讓每個人發揮齣最佳狀態的藝術。讀到關於“鏡頭調度”和“場麵調度”的部分,我纔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在商業會議中,如何安排發言順序,如何引導話題的走嚮,如何營造討論的氛圍,都跟電影裏的場麵調度有著異麯同工之妙。書中提到的“角色塑造”,也讓我重新審視瞭如何理解和發展團隊成員,不再隻是看他們的技能,更要關注他們的“錶演潛質”。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是,商業的成功,同樣需要一種“導演思維”,一種能夠預見結局,並為之精心策劃、步步為營的藝術。它教會我的,不是死記硬背的技巧,而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一種看待和解決商業問題的“導演式”方法。
評分《導演心法:用導演的方式提升商業軟實力》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樣的職場“新人”量身定做的。我常常感到自己在團隊閤作中,雖然盡力去做,但總覺得少瞭一點“靈魂”。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原來很多時候,問題齣在“鏡頭”的切換和“劇情”的推進上。作者用一種非常生動形象的方式,將導演的工作哲學融入到商業軟實力的提升中。例如,他講到導演如何通過“定格”和“慢放”來強調某個細節,這讓我聯想到在工作中,如何通過突齣關鍵數據或問題,引起團隊的重視。而“濛太奇”的剪輯手法,則教會我如何將零散的信息整閤成有邏輯、有吸引力的整體,這對於撰寫報告、做演示尤其有用。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關於“鏡頭語言”的解讀,居然可以延伸到我們日常的溝通方式。我以前隻覺得是簡單的錶達,現在纔意識到,原來我的“鏡頭”是不是太平淡,是不是缺乏衝擊力,是不是沒有抓住對方的“觀影興趣”。這本書並沒有提供一堆填鴨式的知識點,而是提供瞭一種觀察和思考的“導演視角”,讓你在讀完後,能自覺地去審視自己的行為,去尋找那些可以“升格”的空間。它不是教你怎麼做,而是教你怎麼“看”,怎麼去“構建”你的商業影響力。
評分坦白說,我一開始拿到《導演心法:用導演的方式提升商業軟實力》這本書時,心裏是有些打鼓的。畢竟,“導演”這個詞離我日常枯燥的商業運作似乎有點遠。但讀進去之後,我纔發現自己錯得離譜。這本書顛覆瞭我對“軟實力”的刻闆印象,它不再是那些空泛的“溝通能力”、“領導力”的堆砌,而是將它們具象化,賦予瞭更強的可操作性。作者巧妙地運用瞭導演在電影製作過程中的種種決策和技巧,來類比商業環境中的各種挑戰。比如,在塑造人物(團隊成員)時,導演如何挖掘演員的特質,讓他們達到最佳狀態,這不正是在商業中如何理解並發揮下屬的優勢嗎?又比如,對於一部影片的整體風格和節奏的把控,放到商業項目上,不就是項目管理中的戰略規劃和執行節奏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情緒調度”的部分。在電影裏,導演需要引導觀眾的情緒,在商業世界裏,我們同樣需要理解和影響團隊的情緒,從而提升整體的協作效率和士氣。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看待商業問題的不同角度,讓我不再局限於冰冷的數字和流程,而是開始關注那些更具人性化、更富有張力的層麵。它帶來的啓示是深刻的,是那種能夠觸及靈魂的改變,而不是錶麵的技巧學習。
評分《導演心法:用導演的方式提升商業軟實力》這本書,我可以說是一口氣讀完的,並且在讀的過程中,時不時會停下來,反復思考,甚至會立刻在腦海裏模擬我之前遇到過的一些場景,嘗試用書裏提到的“導演視角”去解讀。它並沒有直接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是通過生動的案例和類比,讓你自己去領悟“為什麼這樣做”。作者將導演在拍攝過程中對“鏡頭”、“光影”、“聲音”、“節奏”、“演員錶演”的極緻追求,巧妙地映射到商業溝通、團隊協作、項目推進等各個方麵。我以前總覺得,團隊閤作就是大傢把自己的任務做好就行瞭,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整體感”的重要性。就像一部電影,每個演員、每個場景都要服務於整體的敘事,商業項目也一樣,個人的努力需要與團隊的目標高度契閤。書中關於“情緒引導”的論述,更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以前隻知道要“激勵”團隊,但從未想過,如何像導演引導觀眾情緒一樣,去精準地設計信息傳遞的方式,從而激發團隊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改變,它讓我在日常工作中,開始不自覺地去“導演”我的溝通,去“導演”我的項目,去“導演”我與同事的關係。它真的能讓你用一種全新的、更具藝術性和策略性的方式,去提升你的商業軟實力。
評分《導演心法:用導演的方式提升商業軟實力》這本書,我剛讀完,感覺就像進入瞭一個全新的思維宇宙。它並沒有直接教你多少市場營銷的套路或者管理學的公式,而是從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導演的角度——來剖析我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被忽視的“軟實力”是如何鍛造的。我一直以為導演隻是電影片場裏發號施令的,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他們身上那種宏觀的把控力、細節的打磨能力、以及最關鍵的,那種激發團隊潛能的藝術。讀完之後,我開始反思,我平時在和同事溝通時,是不是過於直接,忽略瞭情緒的鋪墊和氛圍的營造?我有沒有像一個導演那樣,在項目啓動前,清晰地描繪齣那個令人興奮的“最終畫麵”,讓大傢都有瞭共同的願景?書裏提到的“場景設計”,我以前隻覺得是布景,現在纔明白,它更多的是指創造一種有利於閤作和創新的工作環境。那種“鏡頭感”和“敘事邏輯”,讓我意識到,即使是匯報工作,也可以像講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一樣,讓聽眾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沒有給你現成的答案,而是給你瞭一套觀察和思考的工具,讓你自己去發現問題,去找到最適閤自己的解決方案。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希望在職場上更進一步,但又覺得那些傳統方法不夠“有感覺”的朋友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