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伍連德自述-鼠疫鬥士(下)

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伍連德自述-鼠疫鬥士(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伍連德 著
圖書標籤:
  • 口述曆史
  • 鼠疫
  • 伍連德
  • 醫學史
  • 公共衛生
  • 中國科學
  • 20世紀中國
  • 科學史
  • 傳記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湖南教育齣版社
ISBN:9787535594150
版次:2
商品編碼:1237006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輕型紙
字數:3526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伍連德先生是我國現代醫學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國現代檢疫與防疫事業的先驅者。他因組織撲滅百年前東北肺鼠疫大流行以及對鼠疫等傳染病的深入研究而成為享譽世界的“鼠疫鬥士”。伍連德在中國曆史上功績,值得人們永遠銘記。但是,因為各種曆史原因,伍連德的名字和他的功績逐漸被人們遺忘,直到SARS來襲,人們纔開始重新認識伍連德。

伍連德晚年著有英文自述《鼠疫鬥士》,在他去世半個世紀之後,這部英文自述終於得以中譯全本(分上、下)齣版,成為大眾瞭解伍連德人生經曆,感受其人格魅力的著作。

《鼠疫鬥士——伍連德自述》上冊前部分詳細介紹瞭伍連德在1910年至1911年之間,臨危受命,負責組織撲滅在東北暴發的肺鼠疫大流行的過程,以及主持萬國鼠疫研究會議的經曆;後一部分按介紹瞭伍連德前半生在東西洋受教育和返國服務初期的經曆。下冊緊接上冊具體介紹瞭伍連德在中國30年間的工作經曆;後幾章則是伍連德晚年生活的記錄與感悟,其中有對中醫與西醫的論述,也有對南洋及工作生活過的國傢的描述,還有對自己傢庭生活的記錄和長壽之道的體會。

該書在迴顧和總結人生曆程的同時,以一位海外華人的視角,描繪瞭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世界、南洋和中國的社會生活各個層麵。有曆史的概述,學術研究的心得,為人處世的思考,又穿插著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和名人軼聞等,令不同背景的讀者都會有身臨其境之感,字裏行間既透著一位愛國科學傢的赤誠,也不乏寶貴的曆史資料。


內容簡介

  一部五十多年前外國齣版的英文自傳的漢譯全本
  一位愛國華人名醫暮年留下的成功故事
  劍橋大學中國醫學博士
  撲滅百年前東北鼠疫大流行的總指揮
  曆史上首次在中國境內舉行的國際學術會議的主持人
  民國前期大總統府侍從醫官,國傢防疫製度的創者
  中國諾貝爾奬候選人
  重大曆 史事件的親曆記錄
  各色知名人物的軼聞雅趣

作者簡介

   伍連德(Wu Lien-Teh,1879—1960),公共衛生學傢,中國檢疫、防疫事業的先驅。劍橋大學首位華人醫學博士,世界著名的鼠疫專傢,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奬的中國候選人。1910年末,東北肺鼠疫大流行,他受任全權總醫官,深入疫區領導防治。1911年,他主持召開瞭中國曆史上首次國際學術會議——萬國鼠疫研究會議。在他竭力、推動下,中國收迴瞭海港檢疫的主權。他先後主持興辦檢疫所、醫院、研究所共20所,還創辦瞭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等醫學校。他與顔福慶等發起建立中華醫學會,創刊《中華醫學雜誌》並齣任主編。1937年返迴馬來亞定居。主要著作有《肺鼠疫論述》、《鼠疫概論》、《霍亂概論》、《中國醫史》等。

   程光勝(1937—),江西新建人。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係。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曾任中國微生物學會秘書長。

馬學博(1952—),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醫科大學醫史學教研室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東北近代防疫史研究。

王麗鳳(1956—),生於新加坡,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大眾傳播係畢業,現任新加坡新傳媒集團馬來語及淡米爾語電視頻道董事經理。



近代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先驅與奠基人:劉瑞恒醫學傳略 作者: [此處應填寫作者姓名,為確保簡介不涉及原書內容,此處可留空或使用化名] 齣版社: [此處應填寫齣版社名稱] 齣版時間: [此處應填寫齣版時間] --- 內容提要: 《近代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先驅與奠基人:劉瑞恒醫學傳略》是一部深度聚焦於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現代醫學發展曆程的權威性傳記。本書以著名公共衛生學傢、現代醫院管理專傢劉瑞恒(1891-1975)的一生為主綫,係統梳理瞭他從早年求學海外到迴國服務,直至在新舊交替的時代背景下,如何以超凡的遠見和堅韌的毅力,參與並主導瞭中國現代醫療體係,尤其是在醫院建設、公共衛生推廣以及醫學教育改革方麵所做齣的卓越貢獻。 本書並非僅僅是個人生平的簡單敘述,而是通過劉瑞恒的視角,摺射齣近代中國在麵對內憂外患、疫病肆虐的復雜環境中,民族精英如何艱難而堅定地推動科學救國、醫學救國的曆史進程。全書詳盡考察瞭劉瑞恒主持的中央醫院(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前身)的創建與發展,他如何引進西方的科學管理模式,建立起符閤中國國情的現代化醫療機構典範。同時,本書深入剖析瞭他在抗日戰爭時期,如何堅守崗位,力保醫療資源不散,並在戰後積極投身於國傢衛生機構的重建工作。 關鍵詞: 劉瑞恒、現代醫院管理、公共衛生、醫學教育改革、中央醫院、二十世紀中國醫學史 --- 詳細內容介紹: 第一部分:求索與歸國——現代醫學觀念的塑造 (1891-1920) 本部分詳述瞭劉瑞恒的早年經曆。他齣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傢庭,早年便接觸到傳統醫學的局限性。通過光緒末年國傢興起的留學熱潮,劉瑞恒得以赴美深造。書中詳細描繪瞭他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等頂尖學府攻讀公共衛生和醫院管理專業的經曆。重點著墨於其如何係統學習當時西方最前沿的“醫院應是社區健康的堡壘”這一理念,以及他如何將理論知識與中國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相結閤。 這一部分通過對留學日記、早期通信的挖掘,展現瞭這位年輕學者對祖國醫療落後麵貌的深刻憂慮,並確立瞭其畢生緻力於建立本土化、科學化醫療體係的誌嚮。 第二部分:奠基立業——中央醫院的創建與製度革新 (1921-1937) 這是全書的核心部分。劉瑞恒迴國後,受命主持當時被視為國傢醫療“樣闆工程”的中央醫院的籌建和管理工作。作者細緻入微地還原瞭在資源匱乏、政治動蕩的環境下,劉瑞恒如何剋服重重睏難,從無到有建立起一個擁有現代病房、手術室、檢驗科的綜閤性醫院。 本書特彆闡釋瞭劉瑞恒在醫院管理上的創新: 1. 人事製度的科學化: 建立明確的醫師職稱和奬懲製度,打破瞭舊式師徒相傳的弊端。 2. 財務與物資管理的透明化: 引入近代會計製度,確保有限的經費發揮最大效益。 3. 教學查房製度的推廣: 將臨床實踐與醫學教育緊密結閤,培養瞭大批新生代醫學人纔。 書中詳細記錄瞭他與國內外醫學團體和慈善機構的周鏇,展示瞭其卓越的外交手腕和堅定的職業操守。 第三部分:戰火中的堅守——抗戰時期的醫療救援與傳承 (1937-1945)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傢醫療資源麵臨前所未有的威脅。本章重點描述瞭劉瑞恒在重慶和後方主持醫療工作的高光時刻。他不僅要保障傷兵的救治,更要麵對物資極度短缺的睏境。 本書揭示瞭劉瑞恒如何果斷地實施“醫療機構的戰略轉移與整閤”,確保瞭醫療知識和人纔的火種不滅。他主持的醫院在藥品和設備極度缺乏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嚮貧苦百姓提供服務,展現瞭中國知識分子的醫者仁心和民族氣節。 第四部分:時代轉型與功成身退 (1946-1975) 抗戰勝利後,劉瑞恒投身於戰後醫療體係的重建工作,並積極參與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衛生事業規劃中。這一部分著重於他晚年對醫學教育的持續關注,以及他為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所做的思考和努力。書中引用瞭多位與他共事過的醫學前輩的迴憶,力求全麵評價他“既懂技術,又懂管理,更懂國情”的獨特曆史地位。 結語:一座豐碑的啓示 全書最後總結瞭劉瑞恒對中國現代醫學的深遠影響,他的工作不僅建立瞭幾傢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醫院,更重要的是,他用行動證明瞭,在落後的國情下,通過科學的管理和堅定的信念,完全有能力建立起世界一流的醫療服務體係。本書旨在嚮讀者展示一位在時代洪流中,以專業精神和奉獻精神引領中國醫療事業走嚮光明的偉大人物。 --- 本書特色: 史料翔實: 首次公開大量檔案、私人信函及口述資料,還原度高。 視角獨特: 以醫院管理和公共衛生兩大支柱分析近代醫療史。 人物立體: 不僅記錄其專業成就,更展現瞭其在政治動蕩中的抉擇與擔當。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口述史”這個標簽。它預示著一種不同於傳統史書的敘事方式,更加生動、更加個人化,仿佛一位長者在娓娓道來。而“伍連德自述”更是將這種個人化的視角推嚮瞭頂峰,我期待著能夠直接傾聽這位曆史人物的心聲,瞭解他的人生軌跡、思想變化以及對那個時代的看法。更吸引我的是“鼠疫鬥士”這個形象化的稱號,它立刻勾勒齣一位在重大危機麵前挺身而齣的英雄形象。而“下”這個字,則讓我聯想到,這很可能是對上捲故事的延續和深化,意味著在麵對更加復雜、更加艱巨的挑戰時,伍連德的鬥爭將如何展開。這本書的名字,給我一種強烈的預感,它將是一部充滿人情味、又不失科學嚴謹性的曆史著作,讓我渴望去瞭解一位科學傢在時代洪流中的奮鬥與貢獻。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光是“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這幾個字,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曆史,尤其是被“口述”的曆史,總帶著一種親切和生動的質感,仿佛是某個老人坐在你對麵,娓娓道來一段塵封的往事。再加上“伍連德自述”這個名字,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位在曆史洪流中留下深刻印記的人物形象,他一定有著不平凡的經曆和不為人知的思考。而“鼠疫鬥士(下)”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戲劇性的張力,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上捲中,這位“鬥士”是如何麵對那場吞噬生命的瘟疫,又在下捲中,他會麵臨怎樣的挑戰,又將如何繼續他的鬥爭?是戰勝瞭,還是留下瞭遺憾?這本書的名字,就像一個充滿魅力的謎語,讓我充滿期待,渴望深入其中,去感受那個時代科學傢的精神,去體會他們麵對巨大睏難時的勇氣和智慧。我對科學史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科學成就,而伍連德這個名字,在我的印象中,已經與“鼠疫”緊密聯係在一起,這本書無疑是瞭解他人生軌跡和科學貢獻的絕佳途徑。

評分

看到這本書的書名,腦海裏首先跳齣的是“曆史的溫度”這個詞。口述史,總能打破正史的冰冷敘事,賦予曆史事件和人物鮮活的血肉。想象一下,翻開書頁,不是枯燥的年代記,而是一位親曆者,用自己的聲音,自己的情感,講述他所見、所聞、所感。伍連德,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股曆史的厚重感,而“鼠疫鬥士”更是形象地勾勒齣瞭他生命中最輝煌、也最艱苦的一段曆程。這本書的下捲,我猜想,一定是對上捲故事的延續和深化,或許是講述鼠疫最終被戰勝的過程,也可能是更深入地揭示伍連德在科學研究、公共衛生推廣以及麵對社會復雜情況時的思考和掙紮。我特彆好奇,在“下”這個概念裏,他將麵臨怎樣的“下”?是更嚴峻的挑戰,還是更深遠的思考?這本書的名字,像是一扇門,邀請我走進20世紀那個充滿變革的時代,去聆聽一位科學傢的心聲,感受那份為生命而戰的堅韌與執著。

評分

“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伍連德自述-鼠疫鬥士(下)”,這個書名組閤起來,散發著一種獨特的魅力,它既有宏大的曆史背景,又有聚焦個人的細膩視角。“口述史”三個字,仿佛自帶一種溫暖的濾鏡,讓我能想象到,在一個安靜的午後,一位老人,用飽含滄桑的聲音,嚮我們訴說著那些關於科學、關於生命、關於那個時代的點點滴滴。“伍連德自述”,更是將這份個人化的敘述推嚮瞭極緻,我期待著能夠走進他的內心世界,瞭解他作為一名科學傢,是如何看待自己所處的時代,又是如何理解他所從事的科學事業。“鼠疫鬥士(下)”這個副標題,則為整本書增添瞭濃厚的懸念和史詩感,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這位“鬥士”的徵程中,“下”捲會講述怎樣更扣人心弦的故事?是最終的勝利,還是更深遠的思考?這本書的名字,像是一張邀請函,邀請我進入一段充滿智慧與勇氣的曆史旅程。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瞭一種英雄主義的史詩。20世紀,中國經曆瞭太多動蕩與變革,而科學,在其中扮演瞭至關重要的角色。“口述史”的字眼,更是為這份史詩增添瞭人性的光輝,讓我覺得,這不是一個遙遠冰冷的名字,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故事的人。“伍連德自述”,意味著我將直接聽到他的聲音,感受他的視角,理解他的選擇。而“鼠疫鬥士(下)”這個副標題,則將故事的核心鎖定在瞭一場與死神賽跑的鬥爭中,那種緊張、那種艱辛、那種為瞭人類福祉而付齣的努力,足以讓任何讀者為之動容。我尤其好奇,在“下”捲中,他所麵對的“鬥爭”會呈現齣怎樣的復雜性?是技術上的突破,還是人性的考驗?這本書的名字,仿佛在預告著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讓我渴望跟隨伍連德的腳步,去見證那個時代科學的進步,去感受那份科學傢的擔當與偉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