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几内亚 [Equatorial Guinea]

赤道几内亚 [Equatorial Guine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凌云志 李广一 著
图书标签:
  • 赤道几内亚
  • 非洲
  • 国家地理
  • 历史
  • 文化
  • 政治
  • 经济
  • 旅游
  • 自然风光
  • 西班牙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099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7068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列国志(新版)
外文名称:Equatorial Guinea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页数:260
字数:1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赤道几内亚自独立以来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与世界各国交往日益密切,商业往来频繁,而有关赤道几内亚的系统性资料贫乏。本书隶属于新版《列国志》丛书,主要详细、全面介绍了赤道几内亚的国土、人口、历史、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读者了解赤道几内亚的风土人情、政治外交提供较为翔实的资料。本书编者凌云志,衡阳师范学院教师,湘潭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李广一,湘潭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世界历史和非洲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作者简介

凌云志,衡阳师范学院教师,湘潭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李广一,湘潭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世界历史和非洲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的著作有《非洲通史》《非洲名人传》《非洲:走出干涸》等18部。撰写的论文有《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行将就木》《当代中非关系述评》等数十篇。

目录

导 言/1
第一章 概览/1
  第一节 国土与人口/1
    一 国土面积/1
    二 行政区划/3
    三 地理位置与地形气候/7
    四 国旗、国徽、国歌/9
    五 人口、民族、语言/10
  第二节 宗教与民俗/13
    一 宗教/13
    二 民俗/14
    三 节日/19
  第三节 特色资源/21
    一 旅游胜地/21
    二 著名城市/23
    三 建筑艺术/26
第二章 历史/29
  第一节 古代简史/29
  第二节 近代简史/30
    一 葡萄牙人的入侵/30
    二 西班牙统治时期/32
  第三节 现代简史/37
    一 民族主义运动和反对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斗争/37
    二 独立进程/38
    三 赤道几内亚共和国成立/41
    四 马西埃的独裁统治/43
  第四节 当代简史/52
    一 “自由政变”/52
    二 新政府初期的国家建设/55
    三 新政府的民主化政治进程/60
  第五节 主要历史人物/66
    一 弗朗西斯科·马西埃·恩圭马/66
    二 博尼法西奥·翁多·埃杜/66
第三章 政治/69
  第一节 国体与政体/69
    一 国家性质与形式/69
    二 政府体制/70
    三 宪法/70
  第二节 国家机构/71
    一 国家元首/71
    二 政府/72
    三 立法机构与司法机关/74
  第三节 政党和团体/75
    一 政党/75
    二 社会团体/77
  第四节 军事/77
    一 国防体制和军费开支/77
    二 总兵力/78
    三 军队装备/78
    四 对外军事关系/78
第四章 经济/81
  第一节 发展概述/81
    一 独立前的殖民经济状况/82
    二 独立初期的经济状况/82
    三 奥比昂执政以来的经济发展/83
    四 2020年远景发展规划/91
  第二节 农林渔牧业/93
    一 农业/93
    二 林业/97
    三 渔业/99
    四 畜牧业/101
  第三节 工业/101
    一 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102
    二 工业发展/104
  第四节 交通与通信/110
    一 交通运输/110
    二 邮政/115
    三 通信/115
  第五节 财政与金融/118
    一 财政/118
    二 金融/120
  第六节 旅游业/125
    一 概况/125
    二 旅游资源/126
  第七节 对外经济关系/127
    一 对外贸易/127
    二 外国援助/131
    三 外来投资/132
第五章 文化/135
  第一节 教育/135
    一 发展概况/135
    二 国际教育合作/139
  第二节 文学/142
    一 西班牙语文学/142
    二 流亡文学/143
    三 新时期的文学发展/144
    四 当代著名小说《三心一意》/146
  第三节 体育/148
    一 奥运会上的赤道几内亚/148
    二 非洲杯与赤道几内亚足球/149
  第四节 新闻出版/153
    一 报刊/153
    二 图书/154
    三 电台/154
    四 电视台/155
    五 网站/156
第六章 社会/157
  第一节 国民生活/157
    一 就业/157
    二 收入/159
    三 消费/159
    四 物价/160
    五 住房/163
    六 社会保障与福利/164
    七 移民/165
  第二节 社会管理/166
    一 婚姻制度/166
    二 社会结构/167
    三 主要社会发展指标/167
    四 社会组织/168
    五 社会治安/169
  第三节 医疗卫生/169
    一 概况/169
    二 医疗卫生制度和医疗服务保障/170
    三 流行疾病的防治/171
    四 医学科学研究/173
    五 中国的医疗援助工作/175
第七章 外交/177
  第一节 外交政策/177
  第二节 同西方国家的关系/179
    一 同西班牙的关系/179
    二 同法国的关系/183
    三 同美国的关系/186
    四 同葡萄牙的关系/188
  第三节 同苏联/俄罗斯的关系/189
    一 马西埃执政时期与苏联的关系/189
    二 奥比昂执政时期与苏联的关系/189
    三 苏联解体后与俄罗斯的关系/189
  第四节 同非洲国家的关系/191
    一 与加蓬的领土争端/191
    二 与喀麦隆的边界争议/194
    三 与尼日利亚的关系/195
    四 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关系/196
    五 积极参与非洲地区国际组织与其他国际会议/198
  第五节 同中国的关系/199
    一 两国关系发展历程/199
    二 两国政治关系/201
    三 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203
    四 文化、教育与军事合作/206
    五 重要双边协议及文件/207
大事纪年/209
参考文献/227
索引/231

前言/序言

导  言

赤道几内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Equatorial Guinea,República de Guinea Ecuatorial)位于非洲中西部,地理位置重要,油气资源丰富,经济和政治发展稳定,与中国关系良好。
赤道几内亚共和国由中部非洲西海岸的一块陆地和大西洋几内亚湾内的五个岛屿组成,总面积2.8051万平方千米。由于赤道几内亚位于赤道附近,部分领土又在几内亚湾内,故而得名。正由于该国领土靠近赤道,又濒临大西洋,故其气候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划分为7个省,下设17个县和9个市。马拉博既是赤道几内亚首都,又是北比奥科省省府,是全国政治、经济、教育和宗教中心。据官方统计,赤道几内亚人口为101万人。主要民族有分布在大陆部分的芳族(约占总人口的76%)和居住在比奥科岛上的布比族(约占总人口的15%)。尽管国土不大,人口不多,但民族成分比较复杂,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
赤道几内亚原为传统农业国,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石油的发现、开采和大规模出口,经济发展迅猛,国家财政状况大为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日益向好,经济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成为中西非一个富有的国家,拥有“中非科威特”之美称。赤道几内亚国内政治总体上稳定,政治、经济制度比较完善,国家领导人在民众中有较高的威信,但随着总统执政时间越来越长,国家未来的政治前景也存在一些变数。
赤道几内亚属于发展中国家。自独立以来,赤道几内亚就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始终奉行不结盟、睦邻友好和多元化的外交政策,主张在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坚持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截至2016年,赤道几内亚同12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赤道几内亚与中国保持着友好关系并发展顺利,是中国在第三世界......
一本关于赤道几内亚的书籍,其内容并非一本简单的旅游指南,也不是一本政治经济分析报告。它更像是一扇窗,带领读者深入探索这个位于非洲大陆西海岸,被大西洋怀抱的独特国度,去感受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多元的文化交融以及跌宕起伏的现代发展。 本书致力于揭示赤道几内亚的“隐秘面貌”,拒绝浅尝辄止的表面描绘。它不会充斥着关于“非洲明珠”或“石油富国”的标签化论调,而是试图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翔实可靠的资料,呈现一个更加立体、多维的赤道几内亚。 历史的脉络:从殖民地到独立的漫长征途 本书将首先回溯赤道几内亚的漫长历史,将时间的长河拉回到早期原住民的活动时期。在殖民时代到来之前,这片土地上存在着怎样的社会结构和文明形态?本书将通过考古发现、民族志研究以及历史文献的解读,尝试勾勒出早期居民的生活图景,探究他们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以及区域内部的文化交流。 接下来的篇幅将聚焦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不同于许多非洲国家,赤道几内亚的殖民历史相对复杂,涉及多个欧洲列强的短暂介入,最终由西班牙确立了长期的统治地位。本书将深入分析殖民者如何划分地理疆域,如何建立行政体系,以及对当地社会经济结构所带来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它将探讨殖民政策在种植园经济、劳动力剥削以及文化同化方面留下的深刻烙印。 1968年的独立,是赤道几内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然而,独立并非意味着摆脱了所有困境。本书将客观地审视独立后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包括政治动荡、经济困境以及社会转型。它将深入分析不同时期的政治领导人及其政策,探讨国家体制的演变,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迁。 地理的肌理:多样的地貌与生态系统 赤道几内亚的地理环境是其独特性的一大来源。本书将从地理学的视角,细致描绘这个国家的地理特征。其领土包含大陆部分的木尼河区域(Río Muni)以及大西洋中的比奥科岛(Bioko Island)和安诺本岛(Annobón Island)。 对于木尼河区域,本书将深入探讨其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描绘那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独特的动植物物种。书中将涉及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如河流、山脉和海岸线,以及这些自然环境如何塑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比奥科岛,这个火山岛的独特魅力也将得到详尽的呈现。本书将描述其崎岖的地形,从海岸边的平原到内陆的火山地貌,以及其与大陆截然不同的植被和土壤条件。特别地,本书将关注比奥科岛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包括其作为殖民时期行政中心的角色,以及对当地自然资源(如可可和咖啡)的开发利用。 安诺本岛,这个远离大陆的火山岛,其孤立的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形态。本书将深入探究安诺本岛的地理特征,其偏僻的地理位置如何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那里独特的语言、习俗和社群结构。 文化的脉搏:多元的民族与融合的习俗 赤道几内亚是一个民族文化高度多元的国家。本书将致力于发掘这些文化的多样性,并展现它们如何相互影响、融合。 书中的篇幅将专门介绍构成赤道几内亚主体民族的社会结构、语言、信仰体系和艺术形式。例如,在大陆部分,人们将了解芳族(Fang)、本吉族(Benga)、俾克族(Bikuye)等民族的历史渊源、迁徙路径以及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包括农业、狩猎、渔业以及社会组织形式。 对于比奥科岛,本书将着重介绍布比族(Bubi)的历史和文化。布比族拥有悠久的自治历史,其独特的语言、宗教信仰和习俗将得到细致的描述。同时,本书也将探讨非洲大陆其他地区移民对当地文化的影响,以及殖民时期带来的文化冲击和融合。 安诺本岛的居民,其独特的克里奥尔文化也将成为介绍的重点。由于历史上曾是奴隶贸易的重要据点,安诺本岛的文化融合了欧洲(主要是葡萄牙)和非洲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音乐、舞蹈和宗教习俗。本书将深入挖掘这些融合的痕迹,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除了主要的民族群体,本书还将探讨赤道几内亚的官方语言——西班牙语和法语,以及它们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同时,书中也会提及各种地方方言和语言的使用情况,以及语言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经济的变迁:从农业经济到石油时代 赤道几内亚的经济发展历程充满戏剧性。本书将追溯其经济模式的演变,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到现代的石油经济。 在独立初期,可可和咖啡是赤道几内亚主要的出口商品,构成了国家的经济基础。本书将深入分析这些种植业的发展历史,探讨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国际市场波动中的脆弱性。 20世纪后期,石油的发现彻底改变了赤道几内亚的经济格局。本书将详细梳理石油工业的发展过程,从勘探、开采到出口,以及其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巨大贡献。然而,本书不会止步于对石油财富的简单描绘,而是会深入分析石油经济带来的双重性影响:一方面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引发“资源诅咒”的担忧。 本书将客观地探讨石油经济如何影响了国家的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外贸易关系。它还会审视政府在管理石油收入、促进经济多元化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挑战。 社会的面貌:挑战与希望并存 赤道几内亚的社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本书将以审慎的态度,呈现这个国家在社会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进步。 书中将触及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发展状况。本书将分析国家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普及教育、改善医疗服务方面的努力,同时也客观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此外,本书还将关注赤道几内亚的城市化进程,描绘首都马拉博(Malabo)以及其他主要城镇的面貌,以及城市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最后,本书将尝试描绘赤道几内亚人民的生活图景,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真实的案例,展现他们的日常、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文化传承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本书希望能够超越刻板印象,呈现一个真实、鲜活、充满潜力的赤道几内亚,引发读者对这个非洲国家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尤其钟爱书中关于赤道几内亚民间文化与生活方式的篇章。作者仿佛化身为一位耐心的观察者,用朴实而真挚的笔触,为我打开了一个充满惊喜的世界。那些关于当地节庆的描绘,那些隐藏在日常对话中的谚语和俗语,都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我被书中描绘的家庭聚会、孩童嬉戏以及人们在市集中的互动深深打动。它让我感受到,即使在经济条件并不发达的环境下,人们依然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乐趣。书中的故事,并没有回避贫困和困难,但它更侧重于展现人们在困境中的乐观与智慧,以及那份深植于血脉中的社群情感。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比如食物的烹饪方式、服饰的搭配以及音乐的旋律,都构成了这个国家独特的文化符号,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让我意识到,文化并非高高在上的殿堂,而是融于日常的点点滴滴,是人民生命力的体现。这本书让我感到一种亲切和温暖,仿佛我已置身于那个遥远的国度,与那里的人们一同分享着喜怒哀乐。

评分

刚拿到这本《赤道几内亚 [Equatorial Guinea]》的时候,我还在犹豫是否要打开它,毕竟赤道几内亚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既陌生又充满遥远的神秘感。但翻开第一页,那文字的魅力便如同一股热带的微风,悄悄地拂过我的感官。作者的笔触并没有一开始就直奔那些惊心动魄的政治或是经济议题,而是以一种极为细腻的观察,描绘了当地的自然风光。我仿佛能闻到那潮湿的空气中混合着热带雨林特有的泥土气息,看到阳光穿透茂密的树冠,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书中的描述,无论是对巨蜥在河岸边慵懒的身影,还是对色彩斑斓的鸟类在枝头跳跃的刻画,都栩栩如生,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去想象那份原始而野性的生命力。它让我开始思考,在这片被我们遗忘的土地上,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作者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用一种邀请的姿态,引导读者一同去探索。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那些在城市角落里不起眼的生计,都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它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让我得以窥见一个遥远国度的独特肌理,也让我在繁忙的生活中,得到了一丝别样的慰藉。

评分

我必须承认,《赤道几内亚 [Equatorial Guinea]》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一个我此前毫不知晓的世界。它并非一本简单的旅游指南,也不是一篇政治评论,而更像是一位旅行者,带着深深的思考,对这片土地进行的一次全方位的探索。作者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穿梭于城市与乡村之间,与形形色色的人们交流,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瞬间。书中的语言充满了画面感,我仿佛能跟随作者的脚步,在炎热的街头穿行,在当地的集市上驻足,聆听那些陌生而熟悉的故事。它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的活力与挑战并存,看到了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生存智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当地风土人情时,所流露出的真诚与尊重,没有居高临下的审视,而是平等地去理解和感受。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背后蕴藏着的丰富而复杂的故事,它让我对“世界”这个概念,有了更广阔的理解和更深刻的体悟。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冲击,远比我最初预想的要来得更为深沉。它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而是一场关于历史、文化与现实交织的深刻对话。作者在对赤道几内亚社会现状的描绘中,展现了一种冷静而犀利的视角,没有过度的煽情,却充满了力量。我被书中那些关于社会阶层固化、经济发展不均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分析所深深吸引。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复杂挑战,那些在表面之下涌动的暗流,以及个体在宏大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书中对历史事件的回溯,并非枯燥的陈述,而是融入了对人物命运的关照,使得那些冰冷的史实变得鲜活而具有人情味。我开始理解,为何这个国家会呈现出如今的面貌,那些殖民留下的痕迹,那些独立的阵痛,以及那些仍在延续的困境,都构成了一幅令人深思的图景。它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砌,而是经过了深入的思考和提炼,将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现实,以一种相对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读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心中充满了对这个国家命运的担忧,也对其人民坚韧的生命力充满了敬意。

评分

坦白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赤道几内亚的了解几乎为零。但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带领我走进了这个非洲国家。书中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剖析,对于我这样非专业人士来说,既有启发性又不至于过于晦涩。作者并没有使用太多专业的经济术语,而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历史脉络,解释了当地经济的特殊性,尤其是对石油资源的依赖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我开始了解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与政治、社会以及国际环境息息相关。书中的分析,让我对“资源诅咒”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的、更具包容性的发展。作者的叙述风格很是鲜明,他能够将复杂的问题,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在阅读中不断获得新的认知。这本书让我打开了对世界的新视角,也让我对非洲大陆上的国家,有了更深入和多维度的认识,不再是单一的刻板印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