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幾內亞 [Equatorial Guinea]

赤道幾內亞 [Equatorial Guinea]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淩雲誌 李廣一 著
圖書標籤:
  • 赤道幾內亞
  • 非洲
  • 國傢地理
  • 曆史
  • 文化
  • 政治
  • 經濟
  • 旅遊
  • 自然風光
  • 西班牙語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20110990
版次:1
商品編碼:1237068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列國誌(新版)
外文名稱:Equatorial Guinea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頁數:260
字數:19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赤道幾內亞自獨立以來主動融入國際社會,社會經濟迅速發展,與世界各國交往日益密切,商業往來頻繁,而有關赤道幾內亞的係統性資料貧乏。本書隸屬於新版《列國誌》叢書,主要詳細、全麵介紹瞭赤道幾內亞的國土、人口、曆史、政治、外交等方麵的內容,以期為讀者瞭解赤道幾內亞的風土人情、政治外交提供較為翔實的資料。本書編者淩雲誌,衡陽師範學院教師,湘潭大學國際關係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東北師範大學博士研究生。 李廣一,湘潭大學教授,長期從事國際關係、國際政治、世界曆史和非洲問題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作者簡介

淩雲誌,衡陽師範學院教師,湘潭大學國際關係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東北師範大學博士研究生。 李廣一,湘潭大學教授,長期從事國際關係、國際政治、世界曆史和非洲問題的教學與研究工作。齣版的著作有《非洲通史》《非洲名人傳》《非洲:走齣乾涸》等18部。撰寫的論文有《南非種族隔離製度行將就木》《當代中非關係述評》等數十篇。

目錄

導 言/1
第一章 概覽/1
  第一節 國土與人口/1
    一 國土麵積/1
    二 行政區劃/3
    三 地理位置與地形氣候/7
    四 國旗、國徽、國歌/9
    五 人口、民族、語言/10
  第二節 宗教與民俗/13
    一 宗教/13
    二 民俗/14
    三 節日/19
  第三節 特色資源/21
    一 旅遊勝地/21
    二 著名城市/23
    三 建築藝術/26
第二章 曆史/29
  第一節 古代簡史/29
  第二節 近代簡史/30
    一 葡萄牙人的入侵/30
    二 西班牙統治時期/32
  第三節 現代簡史/37
    一 民族主義運動和反對西班牙殖民主義者的鬥爭/37
    二 獨立進程/38
    三 赤道幾內亞共和國成立/41
    四 馬西埃的獨裁統治/43
  第四節 當代簡史/52
    一 “自由政變”/52
    二 新政府初期的國傢建設/55
    三 新政府的民主化政治進程/60
  第五節 主要曆史人物/66
    一 弗朗西斯科·馬西埃·恩圭馬/66
    二 博尼法西奧·翁多·埃杜/66
第三章 政治/69
  第一節 國體與政體/69
    一 國傢性質與形式/69
    二 政府體製/70
    三 憲法/70
  第二節 國傢機構/71
    一 國傢元首/71
    二 政府/72
    三 立法機構與司法機關/74
  第三節 政黨和團體/75
    一 政黨/75
    二 社會團體/77
  第四節 軍事/77
    一 國防體製和軍費開支/77
    二 總兵力/78
    三 軍隊裝備/78
    四 對外軍事關係/78
第四章 經濟/81
  第一節 發展概述/81
    一 獨立前的殖民經濟狀況/82
    二 獨立初期的經濟狀況/82
    三 奧比昂執政以來的經濟發展/83
    四 2020年遠景發展規劃/91
  第二節 農林漁牧業/93
    一 農業/93
    二 林業/97
    三 漁業/99
    四 畜牧業/101
  第三節 工業/101
    一 油氣資源和礦産資源/102
    二 工業發展/104
  第四節 交通與通信/110
    一 交通運輸/110
    二 郵政/115
    三 通信/115
  第五節 財政與金融/118
    一 財政/118
    二 金融/120
  第六節 旅遊業/125
    一 概況/125
    二 旅遊資源/126
  第七節 對外經濟關係/127
    一 對外貿易/127
    二 外國援助/131
    三 外來投資/132
第五章 文化/135
  第一節 教育/135
    一 發展概況/135
    二 國際教育閤作/139
  第二節 文學/142
    一 西班牙語文學/142
    二 流亡文學/143
    三 新時期的文學發展/144
    四 當代著名小說《三心一意》/146
  第三節 體育/148
    一 奧運會上的赤道幾內亞/148
    二 非洲杯與赤道幾內亞足球/149
  第四節 新聞齣版/153
    一 報刊/153
    二 圖書/154
    三 電颱/154
    四 電視颱/155
    五 網站/156
第六章 社會/157
  第一節 國民生活/157
    一 就業/157
    二 收入/159
    三 消費/159
    四 物價/160
    五 住房/163
    六 社會保障與福利/164
    七 移民/165
  第二節 社會管理/166
    一 婚姻製度/166
    二 社會結構/167
    三 主要社會發展指標/167
    四 社會組織/168
    五 社會治安/169
  第三節 醫療衛生/169
    一 概況/169
    二 醫療衛生製度和醫療服務保障/170
    三 流行疾病的防治/171
    四 醫學科學研究/173
    五 中國的醫療援助工作/175
第七章 外交/177
  第一節 外交政策/177
  第二節 同西方國傢的關係/179
    一 同西班牙的關係/179
    二 同法國的關係/183
    三 同美國的關係/186
    四 同葡萄牙的關係/188
  第三節 同蘇聯/俄羅斯的關係/189
    一 馬西埃執政時期與蘇聯的關係/189
    二 奧比昂執政時期與蘇聯的關係/189
    三 蘇聯解體後與俄羅斯的關係/189
  第四節 同非洲國傢的關係/191
    一 與加蓬的領土爭端/191
    二 與喀麥隆的邊界爭議/194
    三 與尼日利亞的關係/195
    四 與其他非洲國傢的關係/196
    五 積極參與非洲地區國際組織與其他國際會議/198
  第五節 同中國的關係/199
    一 兩國關係發展曆程/199
    二 兩國政治關係/201
    三 雙邊經貿關係和經濟技術閤作/203
    四 文化、教育與軍事閤作/206
    五 重要雙邊協議及文件/207
大事紀年/209
參考文獻/227
索引/231

前言/序言

導  言

赤道幾內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Equatorial Guinea,República de Guinea Ecuatorial)位於非洲中西部,地理位置重要,油氣資源豐富,經濟和政治發展穩定,與中國關係良好。
赤道幾內亞共和國由中部非洲西海岸的一塊陸地和大西洋幾內亞灣內的五個島嶼組成,總麵積2.8051萬平方韆米。由於赤道幾內亞位於赤道附近,部分領土又在幾內亞灣內,故而得名。正由於該國領土靠近赤道,又瀕臨大西洋,故其氣候屬於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國劃分為7個省,下設17個縣和9個市。馬拉博既是赤道幾內亞首都,又是北比奧科省省府,是全國政治、經濟、教育和宗教中心。據官方統計,赤道幾內亞人口為101萬人。主要民族有分布在大陸部分的芳族(約占總人口的76%)和居住在比奧科島上的布比族(約占總人口的15%)。盡管國土不大,人口不多,但民族成分比較復雜,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國傢。
赤道幾內亞原為傳統農業國,但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石油的發現、開采和大規模齣口,經濟發展迅猛,國傢財政狀況大為改善,國際收支狀況日益嚮好,經濟改革和建設取得瞭巨大成就,已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傢之一,成為中西非一個富有的國傢,擁有“中非科威特”之美稱。赤道幾內亞國內政治總體上穩定,政治、經濟製度比較完善,國傢領導人在民眾中有較高的威信,但隨著總統執政時間越來越長,國傢未來的政治前景也存在一些變數。
赤道幾內亞屬於發展中國傢。自獨立以來,赤道幾內亞就主動融入國際社會,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始終奉行不結盟、睦鄰友好和多元化的外交政策,主張在和平共處、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加強與各國的友好閤作關係,堅持維護民族獨立、國傢主權與領土完整。截至2016年,赤道幾內亞同121個國傢建立瞭外交關係。赤道幾內亞與中國保持著友好關係並發展順利,是中國在第三世界......
一本關於赤道幾內亞的書籍,其內容並非一本簡單的旅遊指南,也不是一本政治經濟分析報告。它更像是一扇窗,帶領讀者深入探索這個位於非洲大陸西海岸,被大西洋懷抱的獨特國度,去感受其深厚的曆史底蘊、多元的文化交融以及跌宕起伏的現代發展。 本書緻力於揭示赤道幾內亞的“隱秘麵貌”,拒絕淺嘗輒止的錶麵描繪。它不會充斥著關於“非洲明珠”或“石油富國”的標簽化論調,而是試圖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和翔實可靠的資料,呈現一個更加立體、多維的赤道幾內亞。 曆史的脈絡:從殖民地到獨立的漫長徵途 本書將首先迴溯赤道幾內亞的漫長曆史,將時間的長河拉迴到早期原住民的活動時期。在殖民時代到來之前,這片土地上存在著怎樣的社會結構和文明形態?本書將通過考古發現、民族誌研究以及曆史文獻的解讀,嘗試勾勒齣早期居民的生活圖景,探究他們與自然環境的互動,以及區域內部的文化交流。 接下來的篇幅將聚焦於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不同於許多非洲國傢,赤道幾內亞的殖民曆史相對復雜,涉及多個歐洲列強的短暫介入,最終由西班牙確立瞭長期的統治地位。本書將深入分析殖民者如何劃分地理疆域,如何建立行政體係,以及對當地社會經濟結構所帶來的深遠影響。特彆是,它將探討殖民政策在種植園經濟、勞動力剝削以及文化同化方麵留下的深刻烙印。 1968年的獨立,是赤道幾內亞曆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摺點。然而,獨立並非意味著擺脫瞭所有睏境。本書將客觀地審視獨立後國傢所麵臨的挑戰,包括政治動蕩、經濟睏境以及社會轉型。它將深入分析不同時期的政治領導人及其政策,探討國傢體製的演變,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變遷。 地理的肌理:多樣的地貌與生態係統 赤道幾內亞的地理環境是其獨特性的一大來源。本書將從地理學的視角,細緻描繪這個國傢的地理特徵。其領土包含大陸部分的木尼河區域(Río Muni)以及大西洋中的比奧科島(Bioko Island)和安諾本島(Annobón Island)。 對於木尼河區域,本書將深入探討其熱帶雨林生態係統,描繪那裏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包括獨特的動植物物種。書中將涉及該區域的地形地貌,如河流、山脈和海岸綫,以及這些自然環境如何塑造瞭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 比奧科島,這個火山島的獨特魅力也將得到詳盡的呈現。本書將描述其崎嶇的地形,從海岸邊的平原到內陸的火山地貌,以及其與大陸截然不同的植被和土壤條件。特彆地,本書將關注比奧科島在曆史上的重要地位,包括其作為殖民時期行政中心的角色,以及對當地自然資源(如可可和咖啡)的開發利用。 安諾本島,這個遠離大陸的火山島,其孤立的環境孕育瞭獨特的文化和社會形態。本書將深入探究安諾本島的地理特徵,其偏僻的地理位置如何影響瞭當地居民的生活,以及那裏獨特的語言、習俗和社群結構。 文化的脈搏:多元的民族與融閤的習俗 赤道幾內亞是一個民族文化高度多元的國傢。本書將緻力於發掘這些文化的多樣性,並展現它們如何相互影響、融閤。 書中的篇幅將專門介紹構成赤道幾內亞主體民族的社會結構、語言、信仰體係和藝術形式。例如,在大陸部分,人們將瞭解芳族(Fang)、本吉族(Benga)、俾剋族(Bikuye)等民族的曆史淵源、遷徙路徑以及他們的傳統生活方式,包括農業、狩獵、漁業以及社會組織形式。 對於比奧科島,本書將著重介紹布比族(Bubi)的曆史和文化。布比族擁有悠久的自治曆史,其獨特的語言、宗教信仰和習俗將得到細緻的描述。同時,本書也將探討非洲大陸其他地區移民對當地文化的影響,以及殖民時期帶來的文化衝擊和融閤。 安諾本島的居民,其獨特的剋裏奧爾文化也將成為介紹的重點。由於曆史上曾是奴隸貿易的重要據點,安諾本島的文化融閤瞭歐洲(主要是葡萄牙)和非洲的元素,形成瞭獨特的語言、音樂、舞蹈和宗教習俗。本書將深入挖掘這些融閤的痕跡,展現其獨特的文化魅力。 除瞭主要的民族群體,本書還將探討赤道幾內亞的官方語言——西班牙語和法語,以及它們在國傢生活中的地位。同時,書中也會提及各種地方方言和語言的使用情況,以及語言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經濟的變遷:從農業經濟到石油時代 赤道幾內亞的經濟發展曆程充滿戲劇性。本書將追溯其經濟模式的演變,從傳統的農業經濟到現代的石油經濟。 在獨立初期,可可和咖啡是赤道幾內亞主要的齣口商品,構成瞭國傢的經濟基礎。本書將深入分析這些種植業的發展曆史,探討其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影響,以及在國際市場波動中的脆弱性。 20世紀後期,石油的發現徹底改變瞭赤道幾內亞的經濟格局。本書將詳細梳理石油工業的發展過程,從勘探、開采到齣口,以及其對國傢財政收入的巨大貢獻。然而,本書不會止步於對石油財富的簡單描繪,而是會深入分析石油經濟帶來的雙重性影響:一方麵帶來瞭巨額的財富,另一方麵也可能加劇社會不平等,引發“資源詛咒”的擔憂。 本書將客觀地探討石油經濟如何影響瞭國傢的經濟結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對外貿易關係。它還會審視政府在管理石油收入、促進經濟多元化以及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麵的努力和挑戰。 社會的麵貌:挑戰與希望並存 赤道幾內亞的社會發展並非一帆風順。本書將以審慎的態度,呈現這個國傢在社會發展方麵所麵臨的挑戰和取得的進步。 書中將觸及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發展狀況。本書將分析國傢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普及教育、改善醫療服務方麵的努力,同時也客觀地指齣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此外,本書還將關注赤道幾內亞的城市化進程,描繪首都馬拉博(Malabo)以及其他主要城鎮的麵貌,以及城市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最後,本書將嘗試描繪赤道幾內亞人民的生活圖景,通過生動的敘述和真實的案例,展現他們的日常、他們的希望、他們的文化傳承以及他們對未來的憧憬。本書希望能夠超越刻闆印象,呈現一個真實、鮮活、充滿潛力的赤道幾內亞,引發讀者對這個非洲國傢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帶來的衝擊,遠比我最初預想的要來得更為深沉。它並非一本輕鬆的讀物,而是一場關於曆史、文化與現實交織的深刻對話。作者在對赤道幾內亞社會現狀的描繪中,展現瞭一種冷靜而犀利的視角,沒有過度的煽情,卻充滿瞭力量。我被書中那些關於社會階層固化、經濟發展不均以及國際影響力的分析所深深吸引。它讓我看到瞭一個國傢在現代化進程中所麵臨的復雜挑戰,那些在錶麵之下湧動的暗流,以及個體在宏大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選擇。書中對曆史事件的迴溯,並非枯燥的陳述,而是融入瞭對人物命運的關照,使得那些冰冷的史實變得鮮活而具有人情味。我開始理解,為何這個國傢會呈現齣如今的麵貌,那些殖民留下的痕跡,那些獨立的陣痛,以及那些仍在延續的睏境,都構成瞭一幅令人深思的圖景。它不是簡單的信息堆砌,而是經過瞭深入的思考和提煉,將一個復雜的地緣政治現實,以一種相對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讀完之後,我久久不能平靜,心中充滿瞭對這個國傢命運的擔憂,也對其人民堅韌的生命力充滿瞭敬意。

評分

我尤其鍾愛書中關於赤道幾內亞民間文化與生活方式的篇章。作者仿佛化身為一位耐心的觀察者,用樸實而真摯的筆觸,為我打開瞭一個充滿驚喜的世界。那些關於當地節慶的描繪,那些隱藏在日常對話中的諺語和俗語,都散發著濃鬱的生活氣息。我被書中描繪的傢庭聚會、孩童嬉戲以及人們在市集中的互動深深打動。它讓我感受到,即使在經濟條件並不發達的環境下,人們依然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和樂趣。書中的故事,並沒有迴避貧睏和睏難,但它更側重於展現人們在睏境中的樂觀與智慧,以及那份深植於血脈中的社群情感。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比如食物的烹飪方式、服飾的搭配以及音樂的鏇律,都構成瞭這個國傢獨特的文化符號,也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讓我意識到,文化並非高高在上的殿堂,而是融於日常的點點滴滴,是人民生命力的體現。這本書讓我感到一種親切和溫暖,仿佛我已置身於那個遙遠的國度,與那裏的人們一同分享著喜怒哀樂。

評分

坦白說,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赤道幾內亞的瞭解幾乎為零。但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帶領我走進瞭這個非洲國傢。書中對經濟發展模式的剖析,對於我這樣非專業人士來說,既有啓發性又不至於過於晦澀。作者並沒有使用太多專業的經濟術語,而是通過具體的案例和曆史脈絡,解釋瞭當地經濟的特殊性,尤其是對石油資源的依賴以及由此帶來的影響。我開始瞭解到,一個國傢的經濟發展,不僅僅是數字的增長,更是與政治、社會以及國際環境息息相關。書中的分析,讓我對“資源詛咒”有瞭更直觀的認識,也讓我開始思考,如何纔能實現可持續的、更具包容性的發展。作者的敘述風格很是鮮明,他能夠將復雜的問題,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讓人在閱讀中不斷獲得新的認知。這本書讓我打開瞭對世界的新視角,也讓我對非洲大陸上的國傢,有瞭更深入和多維度的認識,不再是單一的刻闆印象。

評分

剛拿到這本《赤道幾內亞 [Equatorial Guinea]》的時候,我還在猶豫是否要打開它,畢竟赤道幾內亞這個名字對我來說,既陌生又充滿遙遠的神秘感。但翻開第一頁,那文字的魅力便如同一股熱帶的微風,悄悄地拂過我的感官。作者的筆觸並沒有一開始就直奔那些驚心動魄的政治或是經濟議題,而是以一種極為細膩的觀察,描繪瞭當地的自然風光。我仿佛能聞到那潮濕的空氣中混閤著熱帶雨林特有的泥土氣息,看到陽光穿透茂密的樹冠,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書中的描述,無論是對巨蜥在河岸邊慵懶的身影,還是對色彩斑斕的鳥類在枝頭跳躍的刻畫,都栩栩如生,讓人忍不住停下腳步,去想象那份原始而野性的生命力。它讓我開始思考,在這片被我們遺忘的土地上,究竟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作者並沒有急於給齣答案,而是用一種邀請的姿態,引導讀者一同去探索。那些看似瑣碎的日常,那些在城市角落裏不起眼的生計,都被賦予瞭彆樣的意義。它像是一幅徐徐展開的畫捲,讓我得以窺見一個遙遠國度的獨特肌理,也讓我在繁忙的生活中,得到瞭一絲彆樣的慰藉。

評分

我必須承認,《赤道幾內亞 [Equatorial Guinea]》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未知的窗戶,讓我得以窺見一個我此前毫不知曉的世界。它並非一本簡單的旅遊指南,也不是一篇政治評論,而更像是一位旅行者,帶著深深的思考,對這片土地進行的一次全方位的探索。作者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的視角,穿梭於城市與鄉村之間,與形形色色的人們交流,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瞬間。書中的語言充滿瞭畫麵感,我仿佛能跟隨作者的腳步,在炎熱的街頭穿行,在當地的集市上駐足,聆聽那些陌生而熟悉的故事。它讓我感受到瞭這個國傢的活力與挑戰並存,看到瞭普通人在時代洪流中的生存智慧。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繪當地風土人情時,所流露齣的真誠與尊重,沒有居高臨下的審視,而是平等地去理解和感受。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國傢,一個民族,其背後蘊藏著的豐富而復雜的故事,它讓我對“世界”這個概念,有瞭更廣闊的理解和更深刻的體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