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本书出版五十余年来长销不衰,至今仍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重要、全面的基础参考书。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全书分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共十四章,涵括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主编简介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级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后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著有《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四十余部,主编有《古代汉语》《王力古汉语字典》等,译有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诗集)等三十余部。
第一章 天文
第二章 历法
第三章 乐律
第四章 地理
第五章 职官
第六章 科举
第七章 姓名
第八章 礼俗
第九章 宗法
第十章 宫室
第十一章 车马
第十二章 饮食
第十三章 衣饰
第十四章 什物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堪称艺术。它没有按照朝代或者主题进行生硬的划分,而是巧妙地将不同领域的文化知识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别致的阅读体验。你可以从一篇关于古代建筑的文章,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古代服饰的探讨,再接着了解到古代的哲学思想是如何影响这些方方面面的。这种“跳跃式”的阅读,反而更能激发我的好奇心,让我不断地想要去探究下一个话题,体验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而且,每个小章节的篇幅都很适中,不会让人产生阅读疲惫感,即使是碎片化的时间,也能轻松读完一个小主题,并有所收获。更难得的是,书中常常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典故、历史故事,或者是一些相关的诗词歌赋,为枯燥的知识增添了色彩,也更容易让人理解和记住。它不像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将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用最贴近人心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觉得中国古代文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存在,而是触手可及的温暖。
评分一本让人眼前一亮的“便携小开本”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它小巧精致的魅力。在如今信息爆炸、书籍越来越厚重的时代,这样一本“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书,简直是出行必备的文化伴侣。试想一下,在漫长的旅途中,无论是火车上的颠簸,还是飞机上的平稳,随手翻开这本书,就能沉浸在浩瀚的中国古代文化中,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它不像那些砖头厚的大部头,需要专门腾出时间去研读,而是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随心所欲地阅读,时不时地收获一点小小的惊喜。书的装帧也很讲究,纸张的触感温润,印刷清晰,字迹大小适中,即使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下阅读,也不会感到吃力。它的设计风格简约而不失古韵,封面上的图案或许是中国传统的祥云纹样,或是意境悠远的山水画,都能让人在拿到书的那一刻,就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期待。这种便携的设计,也意味着它更易于携带,无论是放在包里,还是随身携带,都不会成为负担,让“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可以随时随地践行的生活方式。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中国古代文化精华的读物。终于,我遇到了这本书。它并没有试图包罗万象,而是精选了一些最能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主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从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到文学艺术、科技发展,再到社会制度、生活习俗,这本书几乎涵盖了我最想了解的方方面面。而且,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读,也显得客观而富有洞察力,避免了过度美化或者批判。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文化元素之间相互影响的阐述,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生命力。比如,它会讲解哲学思想如何渗透到艺术创作中,又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这种深度的挖掘,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层,而是能够触及到其内在的逻辑和精神。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乎它的体积。我原本以为“便携小开本”可能会牺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但事实证明我错了。它在有限的空间内,做到了知识的精准提炼和内容的精华呈现。我最看重的是它在语言表达上的克制与精准,没有冗余的修饰,也没有华而不实的辞藻,但字里行间又充满了文化底蕴。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品味一杯陈年的佳酿,入口微涩,回味甘甜。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当下的生活,思考那些古老文化基因是如何在我们身上留下印记的。书中关于“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理念的阐释,让我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它让我明白,中国古代文化并非是尘封的历史遗迹,而是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活态传承。这本书,无疑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辉煌而深邃的古代世界,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着实解决了我在日常阅读中遇到的一个“痛点”。很多时候,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概念,诸如“礼”、“乐”、“仁”、“义”、“礼”、“智”、“信”等,虽然耳熟能详,但其背后深厚的含义、演变过程以及具体体现,却常常模糊不清,或者只能从只言片语中窥探一二。而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多才的引路人,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循序渐进地为我揭示了这些文化的脉络。它没有故弄玄虚,也没有堆砌难懂的术语,而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并记住。我特别喜欢它对于一些日常习俗的解释,比如古代的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甚至是一些饮食习惯的由来,都写得绘声绘色,仿佛把我带回了那个古老而充满魅力的时代。读起来,既长了见识,又增添了情趣,让我对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知识的获取,不是那种死记硬背式的灌输,而是潜移默化的熏陶,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