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比尔·波特 著,马宏伟;吕长清 译
图书标签:
  • 丝绸之路
  • 历史
  • 文化
  • 贸易
  • 探险
  • 古代文明
  • 中亚
  • 亚洲
  • 旅行
  • 地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1150876
版次:1
商品编码:1238085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现代版《大唐西域记》,生动记载传奇色彩的丝路之旅;
《空谷幽兰》作者,央视纪录片《丝路》特邀嘉宾,美国著名旅行家比尔·波特西行探险
走过戈壁大漠、雪山草原,听胡歌羌笛千年不绝;
从中原到西域,中华文明沿这条路征服世界!


在古代,“丝绸之路”并不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路。它只是过路商队留下的动物骨骸和粪便所形成的小路。一场沙尘暴过后,小路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下一个商队再踩出另外一条小路。这些小路穿过世界上荒凉的地方,从一个绿洲到达另一个绿洲。走这条路要穿越漫天的风沙和炙人的热浪,历经种种诡异,这是只有疯子和被流放者才走的畏途。我不知道自己算哪类人。
——比尔·波特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继《黄河之旅》后的又一文化旅行力作。这本《丝绸之路》是作者和朋友芬恩结伴从西安启程,经河西走廊至新疆,沿古代丝绸之路之北线从喀什出境到达巴基斯坦境内的伊斯兰堡的丝绸之路追溯之旅。
作者在书中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丝绸之路”画卷,随着行程的向前展开,丝路沿线风光壮美的沙漠、长河、戈壁、高山,牵人思绪的佛龛、长城、石窟、古道、城堡和无数动人的历史传说一一浮现在读者脑海中,它似乎还能带我们穿越时空,沿着张骞、霍去病、玄奘等人的足迹去看一看千年丝路的沧海桑田。
除了对丝路沿线的古老文明的再次重现外,作者“老外”的视角让本书更加生动有趣,他喜茶好酒,在古人墓前杯酒凭吊;他乐于冒险,在帕米尔高原险些被巨石砸死;他风趣幽默,一路调侃旅途中的艰辛挫折……跟着比尔游中国,你会发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不同魅力!

作者简介

(美)比尔·波特,

美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汉学家。1970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机缘巧合之下开始学习中文,从此爱上中国文化。1972 年,比尔赴台湾一所寺庙修行,在那里过起暮鼓晨钟的隐居生活;1991 年,他又辗转至香港某广播电台工作,并开始长期在中国大陆旅行,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人情的书籍和游记,同时翻译多部佛学经典和诗集,在欧美各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

比尔关于中国隐者的作品《空谷幽兰》出版后,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一版再版,畅销至今。近几年,他又相继推出了追溯中国禅宗文化与历史的《禅的行囊》、追寻黄河源头的《黄河之旅》、追溯中华文明史上辉煌篇章的《丝绸之路》、探秘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彩云之南》、寻访中国古代诗人遗踪的《寻人不遇》,以及品味中国江南风韵的《江南之旅》。这些关于中国文化之旅的游记作品同样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并得到安妮宝贝、安意如、陈坤等人的鼎力推荐。


目录

第一章 启程疯子才走的路
第二章 西安像玄奘一样前进
第三章 出城三千年的奇人异事
第四章 天水中国最早的哲学家
第五章 兰州乘坐地狱火车
第六章 武威昔日要塞今何在
第七章 河西走廊戈壁中的绿洲
第八章 向前长城尽头流浪开始
第九章 敦煌神与人,哀伤与辉煌
第十章 哈密甜瓜特别香
第十一章 吐鲁番酒与火之歌
第十二章 乌鲁木齐睡在天山上
第十三章 伊宁民族英雄的流放地
第十四章 巴音布鲁克大草原超现实主义
第十五章 库车传说总是残酷的
第十六章 阿克苏沙漠玉石胡旋舞
第十七章 喀什神秘的香妃故里
第十八章 通往塔什库尔干之路海拔4000米
第十九章 红其拉甫山口帕米尔惊魂记
第二十章 香格里拉只叹停留太短
第二十一章 吉尔吉特飞过世界屋脊
第二十二章 伊斯兰堡我们的故事不能忘


精彩书摘

嘉峪关是河西走廊的交通要冲,守卫着通往敦煌的关隘。虽然城楼仍巍然屹立,但是嘉峪关现在是个大工业园区,到处是生产肥料、钢铁和水泥的工厂。城市不算小,甚至还有一路公交车;这里也很富裕,建有两所医院,我们住进宾馆后不久就去了其中一所。
这次旅行刚开始不久,我就气管炎复发,幸亏芬恩带了四环素,连吃四天后我已近痊愈。现在轮到芬恩了,而四环素已经吃完。
我们赶到城里其中一家医院的急诊室,那情景简直就是一所流动军队的外科医院:尿骚味和消毒水味飘荡在通往候诊室的走廊里。芬恩请值班医生开一些抗生素,他却建议照X光。芬恩坚持只开药,于是那医生从满是肥皂水的托盘里挑出一根弯曲的针头,芬恩吓得夺门而逃。
于是我们又返回宾馆,芬恩试图自己与支气管炎症作斗争。既然当地医院是个饭桶——如果不能称之为噩梦的话,我们只好寄希望于当地药店的妙手了。我们运气还算不错,在药店买到一种名为“SMZ”的磺胺类抗生素,药效很不错,芬恩很快退了烧,我们新买的夜光杯也很快就派上了用场,斟满中国白兰地,我们举杯邀明月同饮。
嘉峪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始于汉朝,那时它是河西走廊上新建军事重镇和丝路沙漠王国之间的检查站。随后的几百年间,它作为军事重镇的作用日益增强,此地也一直建有关城。第二天上午,我和芬恩雇了一辆轿车,去参观现存的关城。关城建于城市以西6公里的一个断崖之上,它南邻祁连雪峰,北靠马鬃山。站在城楼上可以俯瞰穿过沙漠通往敦煌的公路。如果有商队或者军队从西边进入河西走廊,站在城墙或瞭望塔上一眼可见。
现存的嘉峪关关城建于1372年,那是汉人从蒙古人手中夺回王位,把他们赶回长城外后不久。我们从东门由外城进入内城,这里曾经有兵营驻扎,唯一完好的建筑是一座战神庙——关帝庙。在庙里拜祭过后,我们沿台阶登上古城墙最高处,放眼望去,沙漠浩瀚。西门外几百米处有一个亭子,远行者常在那里驻足,最后望一眼故乡。
“关”在汉语中意为“关隘”,建这个关城就是为了守卫嘉峪关嘉峪关古长城口。嘉峪关称得上是整个丝路上最雄伟的建筑。它的外墙高达11米,周长750米,内墙稍矮一些。19世纪之交,两位西方旅游者在参观过嘉峪关之后,写道:“景色凄凉,无以言表,如果人类的悲伤曾经在哪个地方的空气中留下过痕迹,那一定是嘉峪关。几百年来,经过关口的是无数绝望的人流——失宠的官员、获刑的罪囚、无家可归的浪子、恐惧的逃犯。这些人的足迹汇聚在一个阴沉的关口,经过此处后就永别了出生之地。城墙上写满了由一颗颗破碎的心灵泣血而作的诗歌。”
古时有个习俗,经嘉峪关西行的游人穿过城门后,要向旁边的墙上扔一块石头。如果石头弹回来,这意味着他们能重返家乡;如果石头落在地上,就再也见不到家人了。城门旁边的那段城墙早已坑坑洼洼,旁边建有一块牌子提醒人们不要向城墙扔石头。可我们还是偷偷地扔了块小石头,然后穿过城门,沿着一条崎岖的道路去看一看长城尽头。这段长城从城楼开始,消失在马鬃山上。我们一路走着,来到一条小溪边,一位颇有商业头脑的“企业家”在此布置了帆布躺椅,为游人提供有偿服务。我们在河边的柳荫下,啜着甜茶,打起了哈欠。我们已经到了长城的尽头,无所事事,只能打哈欠了。
2100年前,当古代中国人修建的万里长城延伸到河西走廊时,长城经过嘉峪关一路通到敦煌。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嘉峪关到敦煌这一段被废弃了。14世纪时朝重修长城,只截止到嘉峪关。从那时起,嘉峪关就被认为是起始于4000公里外太平洋岸边的长城的终端。
为了纪念本市与这座凝聚着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历史丰碑之间的天下雄关——嘉峪关,嘉峪关建造了一座形似长城的长城博物馆。我们打的前往博物馆。在那里观看了中国东北常见的石砌长城以及西北土筑长城的仿造品。用土夯筑的长城展现了一层夯土一层稻草的建造方式,稻草使得墙体颇具弹性,不易开裂。除了长城复制品和几个模型外,博物馆用带有汉字标题的黑白照片说明了长城是从外太空唯一可见的人造物体。尽管博物馆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资金,且建筑风格新颖别致,我们还是很失望,因为它对第一个建造长城的人只字未提。
这座人类创造的浩大工程的背后到底有哪些故事、战争、悲剧和意义?
据我所知,第一个建造长城的人名叫蒙恬,幸好我知道一些关于他的故事。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便下令修建长城,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时来袭。他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大将蒙恬。蒙恬召集30万大军,行进800公里来到内蒙古。蒙恬的部队在内蒙古境内东西排开,在与匈奴作战间隙修建了2000公里的长城。它与当时现存的长城连接起来,绵延3500公里,从太平洋一直到兰州以南的黄河上游流域。
蒙恬还有一件更鲜为人知、但同样突出的功劳,那就是修建了一条把首都咸阳和新建长城连接起来的重要军事要道,即秦直道。这条路有些路段至今仍依稀可辨,它在山区一带宽5米,平原一带宽达25米。据说蒙恬在业余时间还发明了中国书法创作时必不可缺的工具——毛笔。但是蒙恬的功劳招致了他人的嫉妒。秦始皇死后,宦官赵高伪造了一封遗诏,命蒙恬自尽。因蒙恬知道遗诏为赵高伪造,故拒绝听命。但是秦始皇的继任者——胡亥是赵高的傀儡,蒙恬最终被逼自尽。他的坟墓俯瞰着长城内的这条军事要道。
……

前言/序言

  “丝绸之路”是因古代中国丝绸的商贸之旅而命名,这条纵横几千公里的商路作为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重要路径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几千年间,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穿越崇山峻岭,跋山涉水,将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茶叶、瓷器等传送到了世界各地;同时,还把中亚的汗血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西亚的乐器、天文学,美洲的棉花、烟草等传入中国,从而使东西方文明在交流融合中不断更新、发展。
  1992年,我当时正在香港一广播电台主持一档旅游类节目,为了追寻这段古老而神秘的历史便和朋友芬恩开始了这次“丝路之旅”。
  一路上,我们跋涉沙漠戈壁,翻越高山雪原,游历河流湖泊,探访沙埋下的绿洲文明与干涸河流旁失落的古城,倾听丝路沿线居民讲述不朽的民族神话传说及民族间的征战与融合……这一切都将深深铭刻在我们的脑海中。
  如果你也想跟我们一样重温那段即将被遗忘的历史,在那段风光奇异的丝路之旅中体验古老而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不妨翻开书,跟随我们一起向心中的圣地进发吧!


《丝绸之路》 这是一部跨越千年、纵横万里的史诗。它不仅仅是一条地理上的贸易通道,更是文明碰撞、思想交流、文化交融的宏大叙事。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探寻连接东方与西方的古老纽带,了解这条塑造了人类历史进程的传奇之路。 书中,我们将从丝绸的起源聊起,那轻柔的丝缕如何承载着帝国的荣耀与财富,如何引发现代人难以想象的远古纷争与追求。我们不仅会描绘那些繁荣的商业城市,如撒马尔罕的香料气息、巴格达的知识殿堂、长安的繁华街市,更会深入探究那些在旅途中闪耀的思想火花。从佛教东传带来的信仰变革,到伊斯兰文明的科学辉煌,再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对东方奇珍异宝的憧憬,本书将细致梳理这些文化基因如何在漫长的旅途中得以播撒与孕育。 本书的叙述不局限于简单的商品交换,它将目光投向了丝绸之路上更为深邃的文化景观。我们将走进那些默默无闻的驼队,倾听商人们旅途中的故事、他们的艰辛与收获、他们的梦想与乡愁。我们也将揭示那些伟大的探险家和旅行家,如张骞、马可·波罗,他们的足迹如何延伸,他们的笔触如何为那个时代留下了宝贵的记录。本书将生动展现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如何在丝绸之路上相遇、相知、相互影响,以及他们共同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图景。 通过对文献、考古发现以及历史人物的深入解读,本书将复原那些尘封的往事,展现丝绸之路作为连接古代世界最重要通道之一的独特地位。它不仅是物质的流通,更是知识、技术、艺术、宗教的传播网络。从造纸术、印刷术的西传,到天文、医学、数学的交流,丝绸之路见证了人类智慧的互相启发与共同进步。 本书将描绘出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自然风光,从巍峨的帕米尔高原到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再到肥沃的两河流域,这些壮丽的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了沿途的文明形态,又如何成为商旅们必须克服的挑战。我们将看到,正是那些不畏艰险的探险者和商人,用他们的脚步和汗水,将这片土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本书还将探讨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从汉唐盛世的繁荣,到中亚各汗国的兴衰,再到蒙古帝国的扩张,丝绸之路的命运与这些宏大历史事件紧密相连。它既是和平交流的桥梁,也曾是冲突与征伐的舞台。 总而言之,《丝绸之路》是一部关于连接、关于交流、关于文明的恢弘画卷。它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去感受那条古老之路所承载的深厚历史底蕴,理解它对塑造我们今天世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对人类文明进步历程的深度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之后,我感觉脑海中仿佛被点亮了一盏灯,对那个时代的认知豁然开朗。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不是那种枯燥的史实堆砌,而是将复杂的历史事件融入到生动的故事场景中。我仿佛能看到商队在黄沙漫天的大漠中艰难前行,能听到不同语言在此交汇碰撞的奇妙声音,更能感受到不同文化相互影响、融合的强大生命力。那些关于香料、丝绸、宝石的贸易细节,以及背后蕴含的经济、政治、宗教力量,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握,比如对古代服饰的描述,对市集里叫卖声的刻画,都极具画面感,让人身临其境。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类的智慧和韧性,在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古代,人们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架起了沟通东西方的桥梁。这种跨越地理和文化的连接,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令人惊叹。它不仅仅是一条地理上的商贸路线,更是一条精神上的纽带,连接了不同的民族,促进了文明的进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重新审视历史,理解了那些看似遥远的过去,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今天的世界。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感受,是那种宏大的历史视野。作者没有将目光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朝代或地区,而是将丝绸之路的千年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呈现。我看到了它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兴衰起伏,看到了它如何受到政治格局、宗教信仰、技术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全景式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条商贸大动脉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书中对一些关键历史事件的解读,也相当有启发性,比如某个王朝的崛起如何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又比如某个宗教的传播如何改变了沿途的文化景观。我从中看到了历史的必然与偶然,也看到了人类的创造力与适应性。最让我动容的是,即使在战乱和动荡的年代,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也从未完全中断,这种生命力,本身就值得我们去敬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历史的洪流是如此波澜壮阔,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洪流中的一滴水,虽然渺小,却也承载着文明的基因,延续着历史的血脉。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远足,它拓展了我对世界的认知边界。作者的文字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他用极其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丝绸之路沿途的壮丽风光,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喜怒哀乐。我仿佛能听到悠扬的驼铃声,闻到异域香料的芬芳,感受到不同地域人民的热情与坚韧。书中对于一些重要人物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他们的形象鲜活而立体,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我看到了探险家的勇气,商人的智慧,僧侣的虔诚,以及艺术家们的创造力。这本书让我不仅仅是了解了历史事件,更是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感受到了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它让我反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是什么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石?我想,除了物质的交流,精神的沟通,文化的传承,才是最持久的力量。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去理解人类文明的相互依存与共同发展。

评分

我之前对这段历史的了解非常零散,很多概念都比较模糊。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从地理环境的介绍,到各个重要节点的历史演变,再到具体的人物故事,层层递进,逻辑性很强。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不同城市发展变迁的描述,比如那些曾经繁华一时,后来又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古城,它们的故事,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作者在史料的考证上也下足了功夫,引用了大量的文献和考古发现,使得书中的内容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趣味性。我看到了许多我从未听过的民族和国家,它们在丝绸之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文化和艺术也因此得以传播和发展。读完之后,我对“文化交流”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双向的互动,是碰撞与融合,是求同存异。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贸易,更是关于文明的对话,是关于人类互联互通的早期实践。它让我意识到,任何一个伟大的文明,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是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种古老而神秘的纹样,配上沉静的色彩,仿佛一下就把人带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是被它的纸张质感所打动,厚实而带着一丝微弱的韧性,翻阅时发出沙沙的声音,让人能感受到一种庄重感。我一直对历史故事充满好奇,特别是那些关于贸易、文化交流的篇章,总觉得里面蕴藏着无数动人的细节和惊人的转折。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我踏上一段视觉与心灵的旅程。那些曾经的驼铃声、市集的喧嚣、不同文明的碰撞,我希望都能在这本书中一一呈现,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亲历那段辉煌而充满艰辛的岁月。我尤其关心那些在丝绸之路上留下足迹的人物,他们的故事,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命运,都充满了戏剧性。我想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驱使着他们走向遥远的东方或西方,是什么样的勇气让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又是什么样的智慧让他们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生存并繁荣。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深刻探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