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潜心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理论、政策和规划编制问题的阶段性成果,涵盖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定位和中国特色,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导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点和基点等研究,以及如何走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推进城乡融合怎么看怎么办、怎样做好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篇大文章,编制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需要注意的方法论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努力规避的几个倾向,美国、欧盟农业农村振兴演变及其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该书还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增加农民收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互关系等产业兴旺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
姜长云,1964年3月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国家发改委服务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先后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高奖)和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十余项。曾担任由*组部等组织的“全国县委书记、县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班”讲课教师。已公开发表论文近500篇,独著《中国服务业:发展与转型》《转型发展:中国“三农”新主题》《“三农”问题的多维透视》《乡镇企业融资问题新探》等4本,主笔《多维视角下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研究》《服务业大趋势》《农村中小企业转型发展论》《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理论与经验》等著作,学术成果400余万字,曾担任《中国服务经济丛书》主编。独著的《转型发展:中国“三农”新主题》一书,其主要内容由英国Paths International Ltd,UK作为个人独著出版。已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等30余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国家发改委重大课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等,经常应邀主持地方服务业规划、农业产业化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参加国家“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导意见和国家发改委《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等文件起草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理论与政策、服务业发展。近期研究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问题和跟踪研究、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这本书简直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乡村振兴”是个比较虚的概念,没想到作者竟然能如此深入地挖掘出其中的具体细节和可行路径。书里对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提出了很多新颖的思路,比如如何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来精准种植,如何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来提升产品附加值,甚至还提到了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产品电商的成功案例,每一个都讲得绘声绘色,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人才引进的部分,很多文章都感慨农村留不住年轻人,而这本书却给出了很多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建立鼓励创新创业的平台,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以及如何吸引和留住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等等。读完这本书,我对乡村振兴的信心大大增强,感觉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非常值得推荐给所有关心中国农村发展的人。
评分这本《乡村振兴战略》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让我对这个宏大的国家战略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阐述,而是大量引用了基层实践的鲜活案例,从不同地区、不同层面的乡村振兴工作出发,细致地剖析了其中的挑战与机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农村基层治理的部分,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民主协商、积分制等方式来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如何建立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来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地。此外,书中对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也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认为,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文化的复兴。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更能留住乡村的根脉和乡愁。这种将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理念,在当下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评分我之前对“乡村振兴”这个词汇总觉得有些距离感,认为离我的生活比较遥远,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它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书中有很大一部分篇幅是在讲述如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道路、供水、电力、通讯等等,到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都写得非常具体。我尤其关注到书中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章节,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绿化美化等措施,让农村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变得像城市一样宜居。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家乡正在发生的改变,也对未来的乡村生活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农村深厚的感情和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刻洞察。
评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仅是关于政策解读,更是关于如何让政策落地,如何让乡村真正振兴。书中关于“产业兴旺”的论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乡村,如何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比如,有些地方依靠种植业,有些地方依靠养殖业,还有些地方则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手工艺品制作等等。书中还提到了如何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品牌建设,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进行的探讨,如何在保留乡村特色和人情味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这本书的观点非常接地气,让我看到了乡村振兴充满希望的未来。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思考良多的读物。书中关于“数字乡村”的论述,着实让我耳目一新。作者详细描绘了如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赋能乡村发展,例如智慧农业、数字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我曾经参加过一些关于乡村发展的讨论,很多人都提到技术在乡村普及的难题,而这本书给出了不少解决思路,比如通过建设乡村物联网基础设施,发展数字乡村服务平台,以及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等等。读完这部分,我感觉科技不再是城市独有的优势,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新动能。这本书的分析逻辑严谨,数据翔实,让我对“数字乡村”的未来充满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