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著者:王競
字數:132韆
頁數:168
書號:978-7-5502-5961-4
印張:10.5
齣版: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開本:1/16
尺寸:165毫米×230毫米
版次:2016年10月第1版
裝幀:平裝
印次:2016年10月第1次印刷
定價:29.80元
正文用紙:銀河書紙
編輯推薦
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紀錄片創作》課程的配套教材,從紀錄片的功能、題材選擇,一直介紹到拍攝手法、規律
作者是近來口碑佳作《萬箭穿心》《大明劫》的導演,曾執導北京奧運會官方電影《永恒之火》,具有豐富的紀錄片、故事片拍攝經驗
援引片例既有《北方的納努剋》等影史名作,又有當下爭議熱門《科尼2012》
圖文並茂,介紹不同類型的紀錄片創作特點,以及不同視點的敘述策略
從創作角度切入,具有實用性,語言親切
著者簡介
王競,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主任、副教授。1966年生於江蘇,1990年於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主要講授《紀錄片創作》《故事片創作》等課程。在創作實踐中,積極涉足編劇、導演、製片、廣告等多個領域。
內容簡介
本書是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紀錄片創作》課程的配套教材,根據該課程多年積纍的教學內容歸納整理而成。作者對紀錄片創作的核心觀念及規律進行瞭梳理,從電影史中精選重要作品論述不同類型紀錄片的選題思路、敘事策略、拍攝手法、製作技巧。全書由簡入繁、以史帶論、圖文並茂、案例鮮活,從實用角度考察各種創作手法,與創作實踐緊密結閤,對紀錄片工作者而言極具啓發性,有助於解放觀念、放手創作。
讀者定位
電影愛好者、電影從業者、紀錄片從業者和研究者
目錄
引言
第一章為什麼拍攝紀錄片?
第二章電影—眼睛
第三章主人公納努剋
第四章觀點
第五章心像
第六章迷蹤
齣版後記
我特彆關注的是,這本書在結構編排上展現齣的清晰邏輯鏈條。它不是隨意堆砌知識點,而是構建瞭一個完整且遞進的學習路徑,從最基礎的選題策劃,到具體的拍攝技法,再到後期的剪輯敘事,每一步都銜接得天衣無縫,仿佛在帶領讀者完成一次完整的“創作馬拉鬆”。這種係統性在同類書籍中是相當罕見的。它就像一張詳盡的地圖,為初涉此道的探險傢指明瞭方嚮,避免瞭在浩瀚的影像海洋中迷失。對於希望係統提升自己創作技能的人來說,這種結構化的知識體係比零散的技巧集閤要有效得多,它確保瞭知識的吸收是紮實且牢固的,為未來的獨立創作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以為教材都會是枯燥乏味的理論堆砌,但翻開這冊書,完全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的文字錶達非常流暢且富有感染力,不像有些專業書籍那樣佶屈聱牙,讓人望而生畏。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總能在關鍵的地方穿插一些生動的案例或者獨到的見解,使得復雜的概念變得清晰易懂,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你耳邊娓娓道來,那種循循善誘的感覺讓人非常舒服。這種將理論與實踐巧妙融閤的寫作手法,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門檻,讓即便是初學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點,建立起對紀錄片創作的初步框架認知。這種教材,讀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它不是冰冷的知識灌輸,而是一場充滿智慧的對話。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紙張的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是下瞭功夫的。封麵設計簡約而不失力量感,那種深邃的藍色調仿佛一下子就把人拉入瞭光影的世界,讓人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從目錄上看,每一章節的標題都像是精心打磨過的寶石,引人入勝,迫不及待想要翻開細讀裏麵的真知灼見。我尤其欣賞這種將學術深度與閱讀舒適度完美結閤的用心,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對於我這種對影像敘事抱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來說,光是捧著它,就已經能感受到一股專業的氣息撲麵而來,那種對電影藝術的敬畏感油然而生。相信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它能成為我探索紀錄片奧秘的最佳嚮導,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的啓發,讓人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信心和動力。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電影文化的讀者,我深知能夠係統梳理一門藝術門類精髓的著作是何等難得。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稱贊,它不僅僅停留在“如何拍攝”的層麵,更深入探討瞭“為何要這樣拍攝”的哲學基礎和倫理考量。它似乎在引導我們思考,作為一名紀錄片創作者,肩負著怎樣的社會責任,如何平衡客觀記錄與主觀錶達之間的微妙張力。這種對創作本質的追問,對於希望做齣有靈魂、有價值的作品的同行或學生來說,無疑是至關重要的精神食糧。我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豐富思考脈絡,每一段論述背後都凝聚著創作者對光影藝術長久的沉澱與反思,讀後讓人受益匪淺,對整個行業有瞭更宏大、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從專業院校教材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選材和視角無疑是非常前沿和具有代錶性的。它並未拘泥於過時的經驗之談,而是緊密貼閤當代紀錄片創作的最新趨勢和國際視野,這對於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年輕創作者來說至關重要。能夠將前沿理論與實戰經驗熔於一爐,顯示齣編寫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積纍。我能體會到這種教材旨在培養的,不是隻會復製模式的匠人,而是能夠獨立思考、敢於創新的藝術傢。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優秀作品誕生的軌跡,從中汲取到構建自己獨特“電影語言”的靈感與方法論。它提供的視角是啓發性的,鼓勵讀者去挑戰既定的規則,去探索影像錶達的無限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