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大问题 简明哲学导论(第九版) 好读又难得的哲学入门书!

包邮 大问题 简明哲学导论(第九版) 好读又难得的哲学入门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罗伯特·所罗门 著,张卜天 译
图书标签:
  • 哲学
  • 入门
  • 导论
  • 思维
  • 西方哲学
  • 思想
  • 包邮
  • 好读
  • 第九版
  • 简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弗洛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58292
商品编码:12515806884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4-11-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大问题 简明哲学导论(第九版)
         定价 65.00
出版社
版次 第九版
出版时间
开本 04
作者 罗伯特 所罗门  凯思林 希金斯
装帧 01
页数 0
字数 0
ISBN编码 9787549558292





         

内容简介

  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观点,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从而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叙述生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为普通读者的考虑。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读者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哲学的殿堂,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一些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思考的乐趣。
  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它是对价值重要性的坚持,是对完全陷入生活琐事而仅仅随波逐流的拒斥。我们渴望洞察,企盼理解,但我们的生活被常规攫住了,不时会被那些所谓的“消遣”或“娱乐”活动分神。我们失去的是思考的快乐、理解的挑战、灵感,以及哲学的慰藉。我们都是借着思想而生活的,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从事哲学,而在于是接受一种廉价的、没有挑战的替代品,还是试图进行真正的思考。

作者简介

  罗伯特·所罗门(1942—2007),世界著名哲学家和哲学教师,尤精于尼采、存在主义哲学和情感理论的研究,特别擅长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大哲学家复杂的思想,同时又不失其严格性。他生前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Quincy Lee百年纪念” 讲席教授和杰出授课教授。他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和加州大学执教。他出版过四十多本著作。


  凯思林·希金斯(Kathleen M. Higgins),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哲学教授,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在奥克兰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和得克萨斯大学任教,是所罗门的妻子。她也出版、编写或与人合编了很多著作。

精彩书评

哲学妙趣无穷。麻烦的是,很多所谓哲学书写的是坏哲学,很多是好哲学但又太难。《大问题》是一部不难读又正道的哲学入门书,张卜天的译文也好,特别值得推荐。——陈嘉映

美国哲学教授罗伯特?所罗门为学生写的哲学导论《大问题》,是一本十分适合初学者入门的优秀教材,如今得以移译为汉语,对尚不能自如阅读原文的哲学青年来说,真是一件幸事。——靳希平

这本哲学导论的一大优点是生动,善于捕捉那些让人触之如过电的问题,而哲学思想的火焰往往就是被这类边缘问题擦着点亮的,过于沉重晦涩或过于分析论辩都会败坏思想的风味。罗伯特?所罗门的学术特点和经历使他成为这方面的高手,能够把几千年的哲学化为满眼璀璨的流萤,带来思想的惊喜和新鲜,却在你疲倦之前就飞走了。这才是天然纯真的哲学。在此意义上,哲学总是“导论”性的。——张祥龙

引导人们喜爱哲学、走进哲学,进而思考哲学、探索哲学,这是哲学家的重要责任。罗伯特?所罗门教授的《大问题》正是这样一部让人以“大视野”阅读哲学的哲学著作。——孙正聿

无论如何,《大问题》确实是一本值得对哲学有兴趣的人认真阅读和思考的入门书,它平易近人而不故作艰深,但并不是不需要动脑筋的。——邓晓芒


目录

中文版序..........i
前言..........1

哲学的主题..........4
致教师..........6
致谢..........7
导言 做哲学..........9
避免时髦词语..........12
明确表达和论证:哲学的两个重要特征..........14
概念与概念框架..........16
有风格地做哲学..........23
逻辑准备..........27
演绎..........30
归纳..........32
对论证进行批判..........34
篇末问题..........39
阅读建议..........40
第1章 哲学问题..........41
什么是哲学..........44
开篇问题..........45
阅读建议..........59
第二章 生活的意义..........61
开篇问题..........63
什么样的意义..........64
生活的各种意义..........71
篇末问题..........87
阅读建议..........88
第三章 上帝..........91
开篇问题..........94
信仰上帝..........96
男女众神..........97
西方关于上帝的传统观念..........99
恶的问题..........113
信仰与理性:信仰的方式..........120
宗教宽容:仪式、传统和精神性..........131
怀疑..........137
篇末问题..........137
阅读建议..........138
第四章 实在的本性..........141
开篇问题..........143
实在的世界..........144
什么是*真实的?..........147
*初的形而上学家..........151
早期关于实在的非物理看法..........155
柏拉图的“理式”..........158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162
心灵与形而上学..........164
唯心论..........171
目的论..........177
形而上学与日常世界..........181
篇末问题..........183
阅读建议..........184
第五章 真理的追寻..........187
开篇问题..........189
什么是真的?..........190
两种真理..........192
唯理论与经验论..........196
知识的预设..........199
怀疑论..........201
知识、真理与科学..........211
真理的本性..........217
合理性..........222
主观真理与相对主义问题..........226
篇末问题..........232
阅读建议..........233
第六章 自我..........235
开篇问题..........237
本质自我..........238
自我及其情感..........245
心—身问题..........252
关于自我的其他理论..........260
篇末问题..........276
阅读建议..........277
第七章 自由..........279
开篇问题..........281
自由与好的生活..........282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294
篇末问题..........308
阅读建议..........309
第八章 道德和好的生活..........311
开篇问题..........313
道德哲学..........314
好的生活..........316
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325
道德和道德理论..........332
义务论道德..........337
后果论理论..........340
亚里士多德和美德伦理学..........345
女性主义伦理学:关怀伦理学..........347
道德—相对的还是绝对的?..........350
尼采和对道德的攻击..........353
篇末问题..........356
阅读建议..........357
第九章 正义和好的社会..........359
开篇问题..........361
道德与社会..........362
社会的性质..........363
该由谁来统治?—合法性问题..........365
无政府主义、自由市场以及对政府的需要..........368
什么是正义?..........371
平等的含义..........375
正义的起源与社会契约..........378
我们边界之外的正义..........382
权利和自我..........385
被拒绝的正义:种族问题..........387
性政治:女权主义哲学的兴起..........390
篇末问题..........402
阅读建议..........404
第十章 非西方哲学..........407
开篇问题..........410
超*西方传统..........410
拓宽我们的视域..........412
其他文化,其他哲学..........413
篇末问题..........440
阅读建议..........441
第十一章 美..........443
开篇问题..........445
美学..........445
美与真..........447
欣赏悲剧..........451
关于品位的争论..........453
艺术、伦理与宗教..........456
它为什么是艺术?..........459
大众文化美学..........461
篇末问题..........464
阅读建议..........465
附录一 写作哲学..........467
开篇问题..........469
写好哲学的规则..........470
间接风格..........485
附录二 演绎逻辑 有效的论证形式..........499
附录三 常见的非形式谬误..........507

“非形式”谬误..........509
术语表..........517
中文版第三版译后记
..........539

收起全部↑

精彩书摘

  哲学的主题
  哲学有时候会被认为是一种极为深奥和抽象的专门学问,它好像与其他各个门类的研究—或与我们的余生—没有什么关系。其实这完全是错误的。哲学恰恰是要努力去理解我们是谁,以及我们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这也就是我们在哲学课堂上所学到的哲学史上的大哲学家们所做的事情,那就是力图去理解他们自身、他们那个时代以及他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事实上,他们做得如此出色,以至于直到今天仍然堪称我们的榜样。他们帮助我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学会澄清我们到底相信哪些东西。
  自始至终,我都会在书中简要地介绍历史上的一些伟大哲学家(简要的传记包含于各章之中)。但哲学主要不是研究其他人的观点,而是努力用尽可能有说服力、尽可能使人感兴趣的语言清楚地表述你自己的观点,这才是做哲学,而不是仅仅读一下别人是怎么说的。
  本书正是要帮助你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把以往的哲学家及其伟大的思想作为启发,作为一种组织你自己观点的方式去做哲学,去表达你的想法,唤起你单凭自己的能力可能无法想到的他种可能性。你应当独立思考,澄清你所倾向的是哪种观点,以及为什么是那种观点,并把这些观点组织起来以应对其他的可能看法。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一旦你进行抽象地讨论,那么你怎么谈就无所谓了。所以他们就会侈谈一些毫无意义的话,表达一些他们从未反思过的说法,或者仅仅是套用一些字眼—比如“价值”这个时髦的词—而丝毫不去考虑他们自己认为什么是正确的。我曾经教过一个非常聪明的学生,他有一次宣称自己并不存在(尽管他没能使我确信这一点,但我还是给了他一个成绩)。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即使自相矛盾,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不过是些思想而已”。但如果我们是依靠思想来看世界的,如果正是思想决定了我们会怎样看待自己和生活,那么思想的意义就非同一般了。所以非常要紧的(这也是为理智所必需的)是,你必须在每一个节骨眼上问一句:“我真的相信它吗?”“它与我所相信的其他事物矛盾吗?”一种哲学如果是好的和伟大的,那么它所提出问题的方式就必定是严肃的和严格的。本书旨在帮助你提出这些问题,用哲学的语言表述你自己的世界观。
  单凭一门课就囊括你关于生活的意义以及宇宙本性的看法,这种任务听起来似乎过于艰巨。但无论你的第1次努力有多么艰难,这种整体性的批判性思考—把它们组织成一个整体—对于你未来所要从事的任何工作都是极为重要的:理清你的优先次序,知道你是谁以及自己相信哪些东西。在这门也许是你第1次有机会了解哲学的导论课上,你的思想即将迈出第1步。一旦你开始思考大问题,你就会—像大多数同学以及几乎所有职业哲学家那样—有充分的理由发觉,这不但是你所学过的能给予你回报的活动之一,而且操作起来也非常简便,因为你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或者是独自进行。如果开始时有些困难(就像通常那样),那是因为你还没有习惯于哲学家的思考方式,因为我们的问题无可避免地会比我们原先以为的复杂,还因为你一旦开始思考,需要思考的问题数目就变得没有止境了。所以你应当把这当作一次初步的、探索性的尝试,努力表达你自己和你的观点—不是针对这个话题或那个话题,而是针对你的整个世界观。即使只是第1次,做哲学也会把这种过程变得令人激动和富有挑战性。
  本书的第1章由一些预备性的问题所组成,为的是让你就一些见仁见智的基本哲学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些问题你可能会觉得好笑,但也有一些是极为严肃的。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你相信哪些东西,不相信哪些东西,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应当渐渐明晰起来。接下来的每一章也都会以一些基本的问题开篇,这些问题同样旨在鼓励你先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在我们讨论了哲学家们已经提出来的观点之后才进行。每一章都包含对各种可能观点的讨论,附带一些大哲学家的简短言论。对于那些你可能是初次见到的专门的哲学术语,我都酌情给予了介绍,它们有助于你做出比日常语言更加精确的区分和澄清思想(大多数这种词都收在书末所附的一张术语表里)。每一章都以若干篇末问题结束,为的是帮助你把自己的观点定位于传统哲学的适当位置。每章末尾还有一份可供进一步阅读的参考书目,其中包含有阅读建议。你可以就自己觉得有意思或有挑战性的主题进行研究,因为没有教科书能够取代原著。
  ……         
《思想的星辰:追寻智慧的古老足迹》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思想史的宏大叙事,它并非意图将人类思想的浩瀚星空一一罗列,也非穷尽每一个哲学流派的细枝末节。相反,它旨在以一种更具人文关怀和史诗般的笔触,勾勒出人类在追寻智慧过程中那些最璀璨、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星辰。本书如同一个引路者,带领读者穿越漫长的历史长河,去感受那些伟大的心灵如何碰撞、如何激荡,最终汇聚成滋养我们文明的精神源泉。 我们将从古希腊那片思想的沃土开始。在那里,苏格拉底的诘问如同一把锐利的解剖刀,剖析着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迫使我们直面“我是谁”、“我应该如何生活”的根本问题。他的学生柏拉图,则以其深邃的洞察力,构建了理念世界,试图解释我们感官经验之外的真实本质,他的洞见至今仍是理解西方哲学不可或缺的基石。而亚里士多德,这位百科全书式的巨匠,则将目光投向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从逻辑、伦理到政治,他为后世的科学与哲学奠定了坚实的框架。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古希腊巨擘的思想核心,不仅仅是介绍他们的理论,更是去理解他们提出这些问题的时代背景,以及这些思想如何塑造了后来的西方文明。我们将看到,他们的思想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启发、相互辩驳,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思想生态。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将踏入中世纪的幽暗长廊。在这个被宗教信仰深刻影响的时代,哲学并没有停下它的脚步,而是与神学展开了一场复杂而深刻的对话。本书将聚焦于那些试图在信仰与理性之间寻求平衡的思想家,例如奥古斯丁,他将新柏拉图主义的深刻洞见融入基督教思想,构建了伟大的《上帝之城》;以及托马斯·阿奎那,他以其缜密的逻辑和渊博的学识,试图调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与基督教教义,其集大成的著作至今仍是神学与哲学研究的重要参照。我们将探究他们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如何用哲学工具去理解和阐释超越性的存在,这些努力不仅影响了宗教思想,也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埋下了伏笔。 文艺复兴的曙光驱散了中世纪的阴霾,人类的目光重新聚焦于自身。本书将生动地描绘这一伟大变革,探讨人文主义如何兴起,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我们将看到,像马基雅维利这样的政治思想家,如何以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的眼光审视权力与统治,他的《君主论》至今仍是理解政治运作的经典之作。同时,我们也将关注那些在科学革命的浪潮中崭露头角的思想家,如哥白尼、伽利略、牛顿,他们的发现不仅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倡导的科学方法和理性精神,为后来的启蒙运动铺平了道路。 进入近代,启蒙运动的烈焰熊熊燃烧。本书将重点呈现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巨匠的思想光辉。我们将深入理解卢梭对社会契约的独特阐释,以及他对人类自由与平等的深刻呼唤,这些思想直接影响了法国大革命的进程。伏尔泰则以其锐利的笔锋,抨击宗教的愚昧和专制的黑暗,他的乐观主义和对理性的推崇,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自由斗士。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则为现代政治制度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他对于三权分立的精辟论述,至今仍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民主的重要标尺。本书将不仅仅是罗列他们的观点,更是去感受他们身上那种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勇气,以及他们如何用思想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 19世纪是思想爆炸的时代,各种主义层出不穷。我们将探讨黑格尔那庞大而复杂的辩证法体系,理解他如何用历史的维度去解释世界的发展,他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马克思,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将以其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揭示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他的学说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深刻变革。与此同时,我们也将关注尼采,这位站在时代风口浪尖上的哲学家,他“上帝已死”的宣言,以及他对超人、权力意志的思考,至今仍引发着激烈的争论。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这些思想家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提出的深刻挑战。 进入20世纪,哲学迎来了更加多元和复杂的局面。我们将触摸存在主义的沉思,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哲学,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关注个体在荒诞世界中的自由与责任,他们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文学、艺术乃至社会思潮。同时,我们也无法绕过分析哲学的兴起,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将目光投向了语言的本质,试图通过澄清语言的混乱来解决哲学问题。本书将尝试梳理这些看似庞杂的思想脉络,展示20世纪哲学如何回应工业化、世界大战等宏大历史事件,以及如何不断探索人类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哲学教科书,它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朝圣。我们不回避哲学中的艰难之处,但我们力求用清晰、生动的语言,去呈现那些伟大的思想家是如何思考的,他们是如何面对人类永恒的困惑的。我们将看到,哲学并非少数精英的专利,而是贯穿于人类历史始终的、对生命意义的不断追问。通过追溯这些思想的源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所处的时代,理解我们之所以为我们,以及我们未来的可能性。 《思想的星辰:追寻智慧的古老足迹》将是一次引人入胜的智识之旅,它鼓励读者不仅要去“知道”这些哲学家的名字和他们的观点,更要去“理解”他们思想的深度,去“感受”他们思想的温度。这趟旅程,将点燃你内心的求知欲,让你在阅读中与古今中外的伟大心灵对话,从而开启你自己的哲学思考之旅。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邀请,邀请你加入人类最古老、最伟大的智识探索队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启发性”和“关联性”。很多入门书会局限于介绍某个特定时期的思想家或流派,读完后你可能对某个片段有所了解,但却难以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宏观的框架,让你能清晰地看到,古希腊的某个概念是如何被中世纪的神学家继承,又是如何被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所批判和重塑的。它不仅仅是在介绍“是什么”,更是在深入探讨“为什么会这样发展”。这种历史的纵深感和思想演变的脉络,对于理解我们今天的社会结构、道德困境乃至科学思维的根基,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我过去总觉得,哲学是古代的事情,与我无关。读完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我们今天所依赖的许多基本逻辑和价值观,无一不是这场跨越千年的思想辩论的产物。它让我对那些经典著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不再觉得它们是遥不可及的古董,而是正在进行中的对话的早期章节。这种连接感,才是真正的“入门”的意义所在。

评分

说实话,我以前对“哲学入门”这类书籍是抱有深深的怀疑态度的,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浅薄,泛泛而谈,让人读完还是云里雾里;要么就是试图用极其简化的模型去套用复杂的哲学体系,结果适得其反,让人更加混乱。但是,我这次的阅读体验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的结构设计,它似乎精准地把握了初学者“想知道”和“能接受”之间的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它不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罗列,也不是一个单一学派的辩护词,而更像是一张精心绘制的思维地图。作者像一位高明的园丁,知道在哪个阶段应该修剪枝叶,在哪个地方应该施肥浇水。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伦理学和形而上学这两大“拦路虎”时的处理方式。它没有回避那些核心的矛盾和争论,而是把不同的流派观点并置,让读者自己去感受思想交锋的火花,而不是被作者牵着鼻子走。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是掌握了一套现成的答案,而是获得了一套高质量的“提问工具箱”,这对任何一个渴望独立思考的人来说,都是无价之宝。我甚至开始留意周围人讨论问题的方式,试着用更结构化、更基础的视角去审视那些日常的争执。

评分

天呐,最近读完的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世界认知的一扇全新的大门!本来我对哲学这种高深莫测的东西是敬而远之的,总觉得那都是些咬文嚼字、脱离实际的空谈。可是这本书,它真的做到了“化繁为简”,用一种我完全可以接受的、甚至可以说是生动有趣的笔触,把那些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的终极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我听。我记得其中有一部分讲到认识论,作者没有直接抛出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的场景和思想实验,让我自己去思考“我所看到的‘真实’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真实’”。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太高明了,它不是强行灌输,而是激发你去探索、去怀疑。读完之后,我走路看红绿灯都会多想两秒钟——这红色到底是不是我们约定俗成的那个“红”?虽然这本书的篇幅不算短,但阅读过程却异常流畅,就像在跟一位博学又风趣的长者对话,他不会用傲慢的姿态俯视你,而是耐心地把你领进这个迷人的思想迷宫,并且确保你知道如何找到出口,或者更重要的是,享受迷失其中的过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真正做到了普及哲学,让哲学不再是象牙塔里的禁脔,而是可以成为我们日常思考的工具。

评分

我是一个对阅读体验要求非常高的人,如果文字不够凝练、节奏把握不好,我很容易就弃书。这本书在文字驾驭上,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克制与力量感。它的叙述简洁有力,没有一句废话,但绝不枯燥。很多哲学著作的译本或原著,常常因为过度追求“学术腔调”而变得晦涩难懂,让人阅读起来像是在啃一块硬骨头。然而,这本书的行文风格,仿佛是作者坐在你的对面,用最清晰、最优雅的语言跟你分享他多年来的思考结晶。举个例子,它在解释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时,所用的类比和铺垫,比我读过的任何一本哲学史都要来得自然和富有洞察力。它不是把这句名言当作一个既定的事实摆在那里,而是带着你经历一遍笛卡尔是如何从怀疑一切的深渊中,一步步建立起这个基石的心理过程。这种沉浸式的代入感,极大地降低了哲学的门槛,让那些原本高悬于顶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鲜活起来。我甚至会忍不住在通勤的地铁上,快速翻阅刚才读到的精彩段落,因为那种思想的碰撞感,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

我向来对那些鼓吹“速成”的书籍嗤之以鼻,尤其是涉及到需要深度思考的领域。这本书显然不是那种试图让你在三天内成为“思想家”的快餐读物,但它却以一种近乎奇迹的方式,加速了你对哲学思考的理解进程。我最欣赏它处理“复杂性”的态度。它没有为了追求“简单”而牺牲内容的准确性,而是用一种极其负责任的方式,把复杂的概念分解成易于理解的组成部分,然后再展示它们如何重新组合成一个宏伟的理论大厦。例如,在讲解实用主义时,它没有停留在“有用就好”的肤浅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关于真理本质和知识获取的深刻见解。每一次我感到思维有些跟不上时,总能发现书中巧妙的总结或脚注,它们像及时出现的向导,把我从思维的迷雾中拉出来,重新定位方向。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场持续的、令人兴奋的智力探险。它没有承诺让你解决所有人生难题,但它确实赋予了你一套更锐利的工具,去更好地审视和应对这些难题。这对我来说,比任何空洞的保证都更有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