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拉薩掌故(第2版)
:48.00元
作者:廖東凡 著
齣版社:中國藏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5-1
ISBN:9787802536838
字數:280000
頁碼:382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kg
編輯推薦
掌故,拉薩的掌故,顧名思義,是掌握的故典,
是老舊拉薩盡在隻手掌握之中,
是扳起指頭,如數傢珍的一一道來;
布達拉宮何以憑山而起, 舊城拉薩何以沉寂,何以再度繁榮;
從布達拉宮到八廓街,從宮殿、寺院到貴族的府邸,以及駐藏大臣衙門;
從人主神王,名門望族到巫祝護法,再到民間底層,
眾生相,林林總總,無不納入掌中,流注筆端,
儼如時間長河的岸邊,一幅充實而精妙藏式清明上河圖,
曆史因之鮮活,風起雲湧;往事曆曆再現,相麵而來……
目錄
序言馬麗華
拉薩的前身叫沃塘
拉薩河,從古遠流來
鬆贊乾布興建沃塘城
拉薩城頭三座山
帕奔崗,創製藏文的古堡
拉薩什麼時候叫拉薩
金色聖殿大昭寺
雪域座神廟
早建成的八座神殿
兩尊佛像換瞭位
兩次可怕的劫難
桑噶爾譯師進行修復
蔡巴首領青史留名
宗喀巴大師傳召大法會
五世達賴增修和擴建
七世達賴建成政教中心
佛教徒心中的聖殿
新時期重顯輝煌
說不完道不盡的布達拉
紅山上齣現美麗的宮堡
布達拉的靈魂:魯格夏熱聖觀音
迎娶尼泊爾公主的盛典
文成公主到拉薩
布達拉為什麼叫布達拉
五世達賴興建白宮
早把布達拉宮告訴世界的人
桑傑嘉措秘修紅宮
八位達賴長眠黃金塔
布達拉宮頂層日光殿
六世達賴喇嘛的悲劇
布達拉衛城雪巴村
神宮後麵龍王潭
八廓街,拉薩古城街
聖城三條轉經路
八廓街,曆史之街
八廓街,商貿之街
八廓街,人文之街
八廓街,節日之街
……
拉薩城的大巫和小巫
噶瑪廈神廟和神巫
拉薩北山多勝跡
舊時拉薩的民間社團——吉朵
拉薩老房子的故事
貴族的宅院
後記
內容提要
《拉薩掌故(第2版)》講述掌故,顧名思義,是掌握的故典,拉薩掌故,是老舊拉薩盡在隻手掌握之中,是扳起指頭,如數傢珍的一一道來。布達拉宮何以憑山而起,舊城拉薩何以沉寂,何以再度繁榮;從布達拉宮到八廓街,從宮殿、寺院到貴族的府邸,以及駐藏大臣衙門;從人主神王、名門望族到巫祝護法,再到民間底層,眾生相,林林總總,無不納入掌中,流注筆端,儼如時間長河的岸邊,一幅充實而精妙的藏式清明上河圖,曆史因之鮮活,風起雲湧;往事曆曆再現,相麵而來……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作者介紹
廖東凡,藏學傢、西藏民俗學傢和民間文藝傢。1938年1月8日齣生在湖南省寜鄉縣橫田村。1961年北京大學中文係畢業後,遠赴世界屋脊西藏高原,從事群眾文藝工作和民間文化考察二十四個春鞦。1985年調至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傢協會,任書記處常務書記、民間文藝研究所所長;1990年調至統戰部,任《中國西藏》雜誌社社長、總編輯。先後在北京、拉薩、香港、颱北等地齣版藏學和西藏民俗著作三十餘部(含閤著),其中《西藏民間故事》獲全國民間文學一等奬;《雪域西藏風情錄》獲珠穆朗瑪文學奬,上個世紀90年代膾炙人口,極為,是瞭解西藏民風民俗的佳作;《世界屋脊上的神話和傳說》獲2005年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奬。
|
|
|
| |||||||||||||||||||||||||||||||||||||||||||||||||||||||||||||||||||||||||||||||||||||||||||
令人贊嘆的是,這本書所展現齣的那種對地域文化的深沉眷戀和敬意。它不僅僅是在記錄“發生瞭什麼”,更是在探究“為什麼會這樣”。字裏行間流淌著一種對拉薩這座城市生命力的贊美,對那裏的人們所傳承下來的精神世界的體察入微。在我看來,真正的文化寫作,一定是帶著溫度的,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沒有將拉薩僅僅視為一個地理坐標或曆史名詞,而是將其塑造成一個有呼吸、有性格、有靈魂的鮮活實體。讀完之後,我對於那片土地的感情不再是抽象的“嚮往”,而是具體到瞭對某條街道、某座佛塔、甚至某種生活儀式的理解和共鳴,這是一種深刻的情感連接,也是這本書最打動我,最讓我感到震撼的地方。
評分閱讀這本關於拉薩掌故的文字,我仿佛置身於一個流動的曆史畫捲之中,作者的敘述方式極其講究節奏感,並非那種乾巴巴的年代記述,而是充滿瞭故事的張力。他似乎擁有將冰冷的曆史事件轉化為栩栩如生場景的能力,讀到某些段落時,我甚至能“聽見”八廓街上轉經人的低語,感受到布達拉宮在晨曦中散發齣的那種莊嚴的光芒。尤其是一些關於古老習俗和民間傳說的描寫,語言凝練卻又飽含情感,讀起來有一種被帶入時空隧道的感覺。我特彆喜歡他處理那些模糊不清的傳說時的態度,既不全盤否定,也不盲目誇大,而是保持瞭一種學者的審慎和旁觀者的溫情,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其中的韻味。這種敘事技巧,讓閱讀變成瞭一種沉浸式的體驗,而不是簡單的知識輸入,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樂趣和深度。
評分作為一名對西藏文化抱有極大好奇心的普通讀者,我發現這本書在“普及性”和“專業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它的文字錶達是如此的清晰流暢,即便是我這種對專業術語並不甚瞭解的人,也能毫不費力地理解那些復雜的曆史脈絡和文化概念。作者顯然在努力消除知識的壁壘,他沒有故作高深地使用晦澀的學術語言,而是將嚴謹的研究成果,用一種平易近人的方式娓娓道來。這使得這本書的受眾麵被極大地拓寬瞭,既能滿足專業研究者的參考需求,又能為初學者提供一個非常友好且引人入勝的入門嚮導。這種對讀者的尊重,體現在每一個句子和每一個概念的解釋上,讓人感到作者是在真誠地與讀者進行一場深入的知識分享,而非單嚮度的灌輸。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略帶陳舊感的米黃色調,搭配上醒目的藏文和漢文標題,立刻就給人一種厚重而神秘的曆史感。我記得當時在書店裏一眼就被它吸引瞭,那種感覺就像是偶然在舊書攤上淘到瞭一個被時間遺忘瞭的珍寶。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很有品味,不是那種光滑刺眼的現代紙張,而是略帶紋理的啞光紙,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更讓我驚喜的是,有些章節的插圖處理得非常巧妙,它們不是那種大而全的圖片堆砌,而是精心挑選過的,有的甚至是手繪的草圖風格,恰到好處地烘托瞭拉薩這座古老城市那種深沉的文化底蘊。整體來看,這本書的實體體驗是極佳的,它不僅僅是一本記錄掌故的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讓人忍不住想把它擺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時不時拿齣來摩挲一番。這種對細節的執著,足以體現齣版方在文化傳承上的用心良苦,絕非敷衍之作。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顯示齣作者深厚的學識和對拉薩這座城市的深刻理解,它並非按照時間綫索一味嚮前推進,而是采取瞭一種“點狀輻射”的敘事策略。每一個“掌故”都像是一顆獨立閃耀的星辰,但當你深入閱讀後,會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復雜的星係關聯。比如,對某個寺院建築的考證,會自然而然地引齣當時一位重要人物的生平,進而又牽扯到某個特定的曆史時期社會風貌的描述。這種編排方式,極大地鍛煉瞭讀者的思維聯想能力,也避免瞭傳統曆史著作容易陷入的枯燥和單調。對我來說,這種非綫性的探索過程,反而更貼閤人類記憶和文化傳播的自然規律,讓人在閱讀中不斷發現新的連接點,每一次翻閱都能帶來不同的感悟和新的視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