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推荐 | |||
|
| 内容简介 | |
| 《中 信国学大典》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 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 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 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中信国学大典”系列丛书之《战国策》,由陈岸峰导读及译注,在带领读者阅读学习经典的过程中,探讨其中关于六国兴衰覆亡和策士辗转诸侯之间对各国形势变化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对于当今外交局势和职场及各界人士具有的借鉴启发意义。 今本《列子》共有八篇,合共一百四十三章。据统计,其说理文字有三十五章,故事文字有一百零八章。《列子》精彩的地方在于记录了百多个寓言故事,很多故 事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由于历史的积淀,《列子》一书得到后世的增益,令这本古籍的内容很接近当代的通识书籍,书中对哲学、文学、神话、科学、医学、心理 学等范畴的涉猎,让这本古籍的学术价值仍对今人有借鉴和启迪的作用。 墨学曾是先秦时期的“显学”之一,当时即“言盈天下”,之后因其思想与统治阶级利益发生冲突,加上墨家不像儒家那么幸运,孔子以后有孟子、荀子等重要的大 思想家继承,而墨家没有,在历代统治者的打压下,墨学沉寂了千百年。不过,在民间社会,墨家的精神并没有中断……后来形成了侠义的传统,正因此一传统,中 华文化才不致僵化,而墨家在浩瀚的历史上虽有种种变形,却仍然延续下来,甚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还有影响力。 《大学》讲大学之道,虽远在先秦时代,但它的道理却有永恒而普遍的价值,值得现 代人好好学习。它的教训可以用以下的话概括:“万丈高楼从地起,为学做人同一理。”《中庸》说的便是中国人教人立志发心,教人做君子、做圣人的教育。《中 庸》说尽性立诚,就是要去除人心中夹杂的羡慕和卑屈,然后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成就自己,成就别人,成就世界。《中庸》对今天的中国人是别具意义的。 《东坡志林》是苏轼游历交谈间 的所见所闻,他将一切能理解、不能理解的奇人异事都记录下来,内容广泛,无所不谈。其文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 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为晚明小品之滥觞。本版本由香港大学教授王晋光、梁树风注评,考证较为严谨,评论精当。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中国文学的又一高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独具特色。但元曲的选本相比唐诗、宋词在数量及质量上较弱。《中信国学大典:元曲三 百首》此次以元曲编选本中较为突出、兼顾作品及体例平衡的解玉峰本为底本,重新整理与评注。校勘谬误,补充注释,尤其于各篇导读着力,讲求以较短的篇幅参 透曲家之心意,尽力揭示其曲旨,概述其风格。 《中信国学大典:山海经》内容多涉神怪,近百年来作为中国神话为西方及国人所关注。现代不少学者致力于考证《山海经》的科技史料,甚至认为《山海经》是 古代的“百科全书”。有关《山海经》的版本非常多,但大都难逃以今论古、以西论古的常识牢笼,造成了一些错误。《中信国学大典:山海经》的导读与译注,遵 循以古论古的原则,以年代相若的中西神话相比较,在方法上更审慎而独到,尽量还原了《山海经》这一经典的实质。 《左传》据事直书,以史传经,得史学之真;书中阐明经义,含有丰富的道德伦理思想,得哲学之善;其叙事写人,精妙绝伦,引人入胜,得文学之美。兼真善美而有之,其现代意义不容置疑。自《左传》自宋以来,列于“五经”,形成国民常识之一部。故虽非专门史学家亦当一读。 《中信国学大典·传习录》是儒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经典,王阳明的心学思想(阳明学)便凝缩在这部经典当中,含有王阳明经由整个生命体验而创发的丰富而重要的哲学智慧。阅读《传习录》既是了解王阳明心学理论,是了解儒家思想文化传统的一项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当下提倡重读儒家经典、重访儒家传统的一项重要议题。 陈寿的《三国志》是纪传体史书,脉络分明、文章简练,“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三国志》体系庞大,相对独立地记录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读者概括了解陈寿的《三国志》,需要做合理而讲究的取舍;此次对《三国志》的编写,以魏、蜀、吴三国全部君主作为纲领,再挑选具代表的人物,反复考量,确定篇章。定为曹魏六帝、蜀汉二帝、孙吴四帝,共十二帝及二十五个传记。对曹操、刘备、孙权三地的内容稍加删节,以说明他们的关键角色及作用,而其余各帝则略存梗概,以反映三国历史的基本情况。 徐霞客是明末奇人,具备艺术家刻画自然的写生才能,又有观察实证的科学逻辑头脑。他的著作《徐霞客游记》是一本奇书,记录了他实地考察山川地理的经历, 被后世称为“古今游记之*”;颇像达尔文乘“小猎犬号”考察船环游世界,抱持追求生物科学知识的执着,记录各地物种,写成巨细靡遗的游记。才气纵横,文笔 恣肆而又细腻精确,在文学史、地理知识史、文化意识史上都有独特的地位。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很早的诗歌总集。收集公元前6世纪之前的古代诗歌305首,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社会面貌。本次出版对《诗经》进行全新注释和导读,学术基础扎实且富有见解。 《近思录》书名取自《论语》“切问而近思”之意,是南宋朱熹邀约吕祖谦共同撰写的十四卷文章,把北宋重要儒者的思想言论分成十四类;由于选择精要、分类严谨,此书可以说是把北宋儒者的内圣外王的学问规模、重要见解做了系统性的铺排。 《水经注》是中国古代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所记述大小河流多至一千二百五十二条,加上历史人物的活动、郡县的置废沿革、战场的描述、道路关隘、风 景奇观、民间传说、碑刻题铭、诗歌民谣等。使原本枯燥的水名、地名,加入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引用大量文献中 很多在后世散失了,同时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本次选注选译《水经注》的部分章节,注译时考虑到《水经注》的特殊体裁,及郦道元在为《水经》加注时,很多史 事、地名、人名、官名、器物,都点到即止,没有进一步解释,所以注译尽量增补史事,交代典章制度,务求使读者增加认知史事及人物的细节,提高阅读《水经 注》的兴趣。 |
| 前言 | |
| 出版说明 为什么要阅读经典?道理其实很简单——经典正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心灵的故乡。也正因如此,在社会快速发展、急剧转型,也容易令人躁动不安的年代,人们也就更需要接近经典、阅读经典、品味经典。 迈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关注中国,并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另外,受全球化浪潮 的冲击,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也都会空前地引人注目,这其中,中国文化无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应地,对于中国经典的阅 读自然也就拥有了不断扩大的潜在市场,值得重视及开发。 于是也就有了这套立足港台、面向海内外的“中信国学大典”的出版。希望通过本套丛书的出版,继续搭建古代经典与现代生活的桥梁,读者摩挲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进而提升自身品位,塑造美好人生。 中信国学大典收录中国历代经典名著近六十种,涵盖哲学、文学、历史、医学、宗教等各个领域。编写原则大致如下: (一)精选原则。所选著作一定是相关领域有影响、具代表性、值得阅读的经典作品,包括中国部哲学元典、被尊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儒家代 表作《论语》、《孟子》,道家代表作《老子》、《庄子》、有代表性的兵书《孙子兵法》,早、系统完整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大乘佛教和禅宗 重要的经典《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国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国古老的地理学著作 《山海经》,中国古代著名的游记《徐霞客游记》等等,每一部都是了解中国思想文化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而对于篇幅较大、内容较多的作品,则会 精选其中值得阅读的篇章。使每一本都能保持适中的篇幅、适中的定价,让大众都能买得起、读得起。 (二)尤重导读的功能。导读包括对每一部经 典的总体导读、对所选篇章的分篇(节)导读,以及对名段、金句的赏析与点评。导读除介绍相关作品的作者、主要内容等基本情况外,尤其强调取用广阔的国际视 野和当代眼光,将这些经典放在全球范围内、结合当下社会生活,深入挖掘其内容与思想的普世价值,及对现代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启示与借鉴意义。通过这些富 有新意的解读与赏析,真正拉近古代经典与当代社会和当下生活的距离。 (三)通俗易读的原则。简明的注释,直白的译文,加上深入浅出的导读与赏析,希望帮助更多的普通读者读懂经典,读懂古人的思想,并能引发更多的思考,获取更多的知识及更多的生活启示。 (四)方便实用的原则。关注当下、贴近现实的导读与赏析,相信有助于读者“古为今用”、自我提升;卷尾附录“名句索引”,更有助于读者检索、重温及随时引用。 (五)立体互动,无限延伸。配合图书的出版,开设专题网站,增加朗读功能,将图书进一步延展为有声读物,同时增强读者、作者、出版者之间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随性的交流互动,在使经典阅读更具立体感、时代感之余,亦能通过读编互动,推动经典阅读的深化与提升。 这些原则可以说都是从读者的角度考虑并努力贯彻的,希望这一良苦用心终亦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可、进而达到经典普及的目的。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慨然应允担任本套丛书的名誉主编,除表明先生对出版工作的一贯支持外,更显示出先生对倡导经典阅读、关心文化传承的一片至诚。在此,我们要向饶公表示由衷的敬佩及诚挚的感谢。 倡导经典阅读,普及经典文化,永远都有做不完的工作。期待本套丛书的出版,能够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觉。 |
说实话,刚收到货的时候,看到这五六十本沉甸甸的书堆在一起,心里其实是有点犯怵的,感觉像面对一座需要攀登的高山。我本来是想找一些轻松的读物来放松一下,但被这套书的气势镇住了。不过,当我开始啃《论语》的时候,我的想法就彻底变了。孔夫子的那些话,并非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教条,反而充满了生活智慧和人情练达。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简单的道理,在日常交往中被我们遗忘了多少次?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倾向于在解决一些人际难题时,下意识地去回想书中的只言片语。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这套书的排版也做得相当考究,注释详尽却不喧宾夺主,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比较顺利地跟上古代先贤的思路,不至于在晦涩的文言中迷失方向。它更像是一位温和的智者,陪着你慢慢踱步,而不是一个严厉的老师逼着你快速前行。
评分我是一个对古代军事史颇有研究的爱好者,所以拿到这套书时,我最先翻阅的就是《孙子兵法》。市面上的解读版本太多,但从未有哪一个能比得上直接面对原文所带来的冲击力。书中的许多概念,如“知己知彼”、“兵无常势”,用词极其凝练,却蕴含了极其复杂的战略思想。我尝试将书中的部分原则应用到现代的商业竞争分析中,发现其普适性惊人。更有趣的是,通过参阅其他经典(比如《孟子》中对仁政的强调),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军事行动是如何与政治伦理紧密捆绑在一起的。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呈现某个领域的学问,而是构建了一个相互支撑的知识网络,迫使读者跳出单一学科的局限性,用一种更立体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这对于提升个人的决策质量,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评分这本厚厚的精装本读起来真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装帧典雅,光是摆在书架上就透着一股子书卷气。我最早接触这套书,还是听我爷爷说起当年他读书的时候,这些经典是如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翻开《史记》,那种铺陈开来的历史画卷,让人不禁感叹司马迁的笔力,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和鲜活的人物群像。我尤其喜欢他叙事时那种近乎小说家的细腻,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让人沉浸其中,仿佛亲眼目睹了那些宫廷秘辛和战场风云。特别是那些关于谋略和人性的剖析,即便是放在今天来看,依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当然,五十年里内容浩繁,我不敢说能尽数领悟,但每每翻到一处,总能有新的感触,这套书无疑是打磨心性、提升格局的绝佳读物。每次读完一卷,我都会合上书,静静地回味一会儿,那种知识沉淀下来的感觉,比看任何快餐文学都要来得扎实和满足。
评分这套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收录了哪些“大名鼎鼎”的篇章,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完整的文化光谱。举个例子,当你读完老子的清静无为之后,再转头去读《孙子兵法》中那种积极进取的谋略和对形势的精准判断,那种对比和张力,简直妙不可言。道家的自然与兵家的实用,儒家的入世与墨家的兼爱,它们并非互相矛盾,而是在不同的维度上,共同构建了一个宏大且自洽的古代思想体系。我花了好一番功夫,尝试去梳理它们之间的脉络和影响,发现这套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参照系。我特别佩服《吕氏春秋》的“杂家”精神,它像是一个巨大的熔炉,将当时所有流派的精华都熔铸进来,试图给当时的统治者提供一套“集大成”的治国方略。阅读体验是层层递进的,初看是文字,再看是思想,最终品味出的是古人观察世界和安顿心灵的方式。
评分坦白说,我购买这套书的主要动机是想系统地梳理一下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根基,特别是关于“权谋”与“道德”之间平衡的探讨。《鬼谷子》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面。与儒家的坦荡和道家的飘逸不同,谷子的学说更像是一把冰冷的解剖刀,深入骨髓地分析人性的幽暗面和权力的运作逻辑。阅读时常常感到一种不寒而栗的清醒,它剥去了许多虚伪的温情面纱,直指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博弈关系。但有趣的是,这种“冷酷”的洞察力,与《孟子》中对“恻隐之心”的呼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不是鼓励人去使用这些术语,而是教会人识别和防御这些伎俩。这套书的魅力就在于,它把人性中最光明和最晦暗的部分都放在了你面前,让你自己去权衡取舍,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这才是真正的国学精神所在,而非盲目推崇或全盘否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