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袁瑾著寿永明主编的《地域民间信仰与乡民艺术:以绍兴舜王巡会为个案/越文化研究丛书》讲述了:绍兴南部会稽山区的虞舜信仰十分兴盛,历目前形成了农历九月廿七舜王诞辰进香、巡会的传统,并伴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形成声势浩大的舞队,深受当地民众欢迎。作为神灵祭祀仪式的组成部分,民间艺术表演在产生、发展、艺术特征形成等诸多方面受到虞舜信仰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民间表演在发展中也反映了艺术发展自身的规律,从而不断丰富着虞舜信仰的内涵与表现形式。以之为对象的调查与研究将为我们理解传统民间表演艺术在民众信仰生活框架内的生成、发展、演变提供十分有意义的案例。 袁瑾 著 著作 袁瑾,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文艺民俗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出版《江南网船会》、《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民俗卷》、《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民俗卷》、《杭州社会生活史》等。获得第六届中国文艺评论奖二等奖。这部书的叙事风格,可以说是极其富有画面感和感染力,读起来完全没有枯燥的学术报告感。作者似乎非常善于捕捉那种转瞬即逝的“在场感”。比如,在描述一次夜间庙会场景时,那种油灯昏黄的光影、香火缭绕的气味,甚至远处隐约传来的锣鼓声,都被他用极富文学性的语言精准地捕捉并再现了。这种“在场”的写作技巧,使得我们这些远方的读者也能仿佛置身其中,体会到那种混合着虔诚、喧嚣与神秘的氛围。特别是书中对几位关键民间匠人的访谈记录,对话的真实感和人物性格的鲜明刻画,让人感觉他们就像是活在书页里的老朋友。与其说这是一部学术著作,不如说它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地理志”,它以生动的笔触,为我们留下了那些正在快速流逝的、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切片。
评分这本书的艺术部分,可以说是将“活化石”般的乡土艺术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阐释高度。它并非仅仅罗列了剪纸、刺绣、皮影戏等艺术形式的技法,更关键的是,它揭示了这些艺术是如何深深植根于乡民的宗教情感和日常劳作之中的。比如,书中对某地丧葬仪式中使用的特定木雕作品的分析,我深感震撼。那些木雕人物的造型、色彩选择,无一不是为了安抚逝者的灵魂、祈求家族福祉的象征性投射。这种艺术与信仰的共生关系,使得艺术作品不再是孤立的审美对象,而是承担了重要的社会和宗教功能。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民间艺人身份的探讨——他们往往既是手艺人,也是信仰的传承者和仪式的执行者。他们的技艺,其价值远超物质层面,它是一种代代口耳相传的“道”的体现。这种将“美”与“神圣”紧密捆绑的叙事方式,让我在欣赏那些精美工艺品时,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博物馆的陈列,而是那片热气腾腾的土地和虔诚的面容。
评分读完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失落感与振奋感交织”。作者对传统民间信仰在现代化冲击下面临的困境描写得极为客观且令人心痛。那些曾经作为社区粘合剂的集体仪式,如今正因为人口外流、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逐渐式微。书中对于老一代传承人记忆片段的记录,读来更像是对一个逝去时代的挽歌。然而,振奋人心的是,作者也敏锐地捕捉到了新的变化——年轻一代如何以新的方式介入和诠释这些传统。比如,如何利用现代传播手段重新激活某些被遗忘的艺术符号,或者在城市社区中“移植”和重构具有地方特色的信仰活动。这种“在消亡中寻求新生”的动态观察,使得全书没有陷入过度怀旧的泥潭,而是展现出一种积极的文化再生能力。它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洪流中,既保护那些核心价值,又允许文化以更适应时代的方式存在下去。
评分这部关于地域民间信仰和乡土艺术的著作,真是一部让人意犹未尽的瑰宝。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仿佛带着我们亲身走进了那些古老的村落,去感受那些代代相传的信仰仪式与质朴的艺术表达。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地方神祇崇拜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对现象的记录,更是一种对文化基因的追溯。例如,书中对某一特定地域祭祀活动的描述,那种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感恩,通过复杂的仪式动作和象征性的符号得以展现,让人不禁反思现代社会中我们与土地、与传统的疏离。它让我们看到了,在看似原始和重复的活动背后,蕴藏着多么深厚的社区凝聚力和精神寄托。那种将生活、信仰与艺术完美融合的生命力,是现代都市生活中难以寻觅的。作者没有用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去审视这些文化现象,而是以一种近乎同情的理解和尊重,展现了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活态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读完之后,我对那些被城市化进程逐渐边缘化的传统文化,有了一种全新的、充满敬意的认识。
评分从结构和论证的严谨性来看,这部作品无疑是下了苦功的。我特别赞赏作者在处理跨学科议题时的游刃有余。它巧妙地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民俗学的扎实考据,与艺术史的图像学分析结合了起来,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研究框架。书中对某一特定地域的宗族历史与当地祭祀谱系的对比研究,展现了极高的史料辨识能力。它不仅仅是描绘了“有什么”,更是细致地追问了“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这个现象在历史长河中如何演变”。例如,对于某个特定的符箓图形的变迁,作者引用了不同朝代的文献记载和实地考察所得,层层剥茧,将信仰观念的迭代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将历史纵深感融入日常考察的写作手法,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学术厚度。我发现,每一次翻阅,都能在细节中发现新的线索和连接点,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