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苍璧黄琮:中华玉文化大观/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
定价:25.80元
作者:林柏
出版社:中原农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54209578
字数:
页码:19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君子如玉,温文尔雅。以玉器为载体的玉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的部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数千年来,人们对玉的崇拜和热爱绵延不断。《苍璧黄琮:中华玉文化大观/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在参考了大量的关于玉的文化、研究和鉴赏文献后编写而成,对玉器的艺术特征、鉴赏要点、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作了详尽系统的阐述,同时配以大量精美图片,使全书更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是青少年广大读者启智爱国的读本。
目录
玉史篇
新石器时期
龙山文化玉器
西北地区玉器
石家河文化玉器
良渚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
夏商时期
夏及商代早期玉器
商代中晚期玉器
西周时期
西周玉器
西周玉器的主要饰纹
吴国玉器
楚国玉器
其他地区的玉器
秦汉时期
秦汉玉器
秦汉玉器纹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玉器
魏晋南北朝玉器种类
隋代玉器
唐代玉器
唐代玉器种类
唐代玉器饰纹
……
玉鉴篇
玉类篇
玉仿篇
玉工篇
玉赏篇
作者介绍
文摘
《苍璧黄琮:中华玉文化大观/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
这些陪葬墓中也出土了大量玉器。墓六为中山王墓,出土的一些玉、石方板上,有隐起方法雕琢的龙、风、蟠虺、动物纹饰。中山国出土的大量玉器包含了多种多样的制造风格。其中有几种玉器纹饰应引起注意:其一为隐起的蟠虺纹,较春秋时的纹样略为松散,类似春秋玉器纹样特点。其二带有谷纹的玉器,谷纹不甚规整,器物的边缘不凸起,呈较平的宽线。其三许多玉器上饰有阴线团线纹或阴线勾连纹,线条宽而浅,边缘不甚整齐,工艺较粗糙。其四,网格纹的运用也较有特点。
礼器用玉种类
目前见到的战国玉器多为佩玉,可以佩带于人身,但所具有的含义及使用场合不尽相同。另外,也有少量的礼器用玉,主要种类如下。
璧谷纹璧。璧表面排列谷纹有几种。较高的旋形谷纹,清代人称之为卧蚕纹。一般来看,凸起的谷粒较坚硬,璧的内外缘有一周凸起的边棱。谷粒为较低的隐起,其上或有一周阴线旋形纹,璧的内外边缘较平。谷粒为凸起的小乳丁,一般凸起较高,乳丁上部较圆。蒲纹璧。由三种方向的等距平行线,按60°角交叉组成网格纹,平行线为较粗的阴线。呈槽状,交错似织蒲,网格空白处很小,呈六方形,表面平整。这类蒲璧尺寸一般都较小。还有一类作品,表面线槽宽而浅,网格空白处似谷粒,但凸起得非常小,应是蒲纹的变异。前一种璧一般用白玉或青白玉,后一种璧则多见苍玉。小勾云纹璧。璧表面布满隐起的凸丘。其上用阴线琢出小勾云,阴线的主体呈折角形或弧形。
陕西地区出土的一些玉璧,表面很平,其上琢有阴线折线云纹。云纹的主干为直线。折角呈900°,每一个云纹都是由直线多次折转而成。孔内带有异兽的璧。一些璧的孔内带有装饰,这就增加了作品的美感。常见的是一只兽身龙。嘴大,头上有角,长尾,身体丰满,尤其是臀部更为丰满。
这本《苍璧黄琮:中华玉文化大观》真是让人耳目一新,虽然我还没有细致翻阅,但光是书名就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和艺术气息。我一直对中国的玉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古老的传说中,到博物馆里那些温润如玉的珍宝,都让我着迷。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的机会。我期待它能带我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探寻玉石在中华文明中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雕琢,到各个朝代的精湛工艺,再到玉石在祭祀、礼仪、政治、艺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多重角色,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尤其是“苍璧黄琮”这两个字,本身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礼器,它们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宇宙观念和权力象征,绝对是值得深入挖掘的。我还会特别关注书中对不同玉种的介绍,比如和田玉、岫岩玉等,它们各自的特点、产地以及在不同时期受到的追捧程度,都应该是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而且,“大观”二字也预示着其内容的广博和深入,我相信它不会仅仅停留在工艺层面,更会触及玉文化背后所承载的中国人的审美情趣、道德观念以及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评分我被这本书的“大观”所吸引,意味着它必然涵盖了非常丰富的内容。我希望它能不仅仅停留在对玉器本身的描述,更能深入探讨玉石的开采、加工、雕琢等工艺流程。从原始的石器工具到后来的金属工具,再到精密的砣机,工艺的进步是如何一步步推动玉器艺术的发展?书中是否会有关于古代玉器作坊的介绍,以及那些默默无闻的工匠们的故事?我还会关注书中对不同朝代玉器风格的细致分析,比如商周时期威严的动物纹饰,春秋战国时期龙凤纹的缠绕与灵动,汉代写实风格的动物和人物,唐代的丰腴与华丽,宋代的清秀与雅致,以及明清的繁复与精巧。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玉器,我希望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华艺术审美的变迁。另外,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也让我充满了期待,一本关于玉文化的书籍,其本身的材质和设计也应该能体现出玉的韵味,希望它能有精美的插图,清晰的印刷,以及一份沉甸甸的质感,让我在阅读的同时,也能获得视觉上的享受。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文化书籍,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这本书的名字《苍璧黄琮:中华玉文化大观》让我感觉,它会是一本能够带领我感受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著作。我期待它能够深入挖掘玉文化中蕴含的中国人特有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比如,中国人为何如此珍视玉?玉的“仁、义、礼、智、信”等品德是如何被赋予的?这本书是否会讲述一些与玉相关的历史故事、传说或者文学作品,通过这些生动的内容,让我更深刻地理解玉文化对中国人性格塑造和行为准则的影响?我还会关注书中对于玉石的保养和鉴赏的知识,这不仅能满足我作为读者的好奇心,更能让我了解到古人对玉的珍惜和敬畏。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扇窗,让我能够透过玉石这扇窗,看到一个更加丰富、更加立体、更加充满智慧的中华文明。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聚焦于它所呈现的“中华传统文化书系”的定位。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玉石本身的图录,更是一部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著作。我希望它能将玉文化置于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去审视,探讨玉石是如何与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相互交融,又如何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体系和精神世界。比如,玉的“温润而泽”、“坚韧不拔”等品质,是如何被赋予了君子的德行,又如何在教育和道德规范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解读,阐述玉石在古代社会中的象征意义,它与权力、财富、地位的关联,以及它如何在民间得到普及,成为普通人表达美好愿望和寄托情感的载体。此外,作为“上下五千年”系列的一部分,这本书必然会跨越漫长的时间维度,我期待它能清晰地梳理出玉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比如夏商周的礼玉文化,春秋战国的玉器艺术高峰,汉代的玉衣和丧葬玉,唐宋的文人玉玩,明清的玉雕工艺等等。每一段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玉器风格和文化内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一一呈现,让我能感受到中华文明在不同时代留下的印记。
评分我是一位对历史和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这本书的标题《苍璧黄琮:中华玉文化大观》无疑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我尤其关注的是“苍璧黄琮”这两个古老而神圣的词汇。它们不仅仅是玉器,更是中华文明中重要的礼器,承载着深邃的哲学理念和宇宙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解读苍璧和黄琮在古代礼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们象征着天地的秩序,以及君王与上天的沟通。书中是否会探讨璧和琮的形制演变,它们的制作工艺,以及在不同的祭祀场合和政治活动中如何被使用?我期待能从中了解到古代中国人对于“天圆地方”的认识,以及玉石在其中扮演的象征性角色。此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领我走进更广阔的玉文化视野,不仅仅局限于礼器,还包括玉在古代社会中的其他应用,例如玉佩、玉带钩、玉插屏、玉玺等等,以及它们在不同阶层人群中的普及情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