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TE的MIMO-OFDMA技术研究 李敏君、徐晓雨、张雾琳 978730246386

基于LTE的MIMO-OFDMA技术研究 李敏君、徐晓雨、张雾琳 97873024638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敏君,徐晓雨,张雾琳 著
图书标签:
  • LTE
  • MIMO
  • OFDMA
  • 无线通信
  • 移动通信
  • 通信工程
  • 信号处理
  • 无线接入技术
  • 4G
  • 通信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远慧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63863
商品编码:1382801147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温馨提示: 我店与出版社联袂推出特价馆配图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低价格,优品质的书籍。 请认准书背封底直径为1厘米方型或圆型的小孔,此为正版馆配图书的标志。 极少数图书可能略有磨损但不影响您阅读!个别图书的光盘为原盘复刻。 如阅读过程中发现图书光盘无法正常读取,本店会积极协助您网传处理。

基本信息

书名:基于LTE的MIMO-OFDMA技术研究

定价:45.00元

售价:26.55元,便宜18.45元,折扣59

作者:李敏君、徐晓雨、张雾琳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3024638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本著作全面讲述了基于LTE的MIMO-OFDMA系统。全书共分为10章,包括LTE标准的发展及关键技术、MIMO-OFDMA系统的基本原理、基于LTE的物理层研究、MIMO空间复用检测算法研究、算法性能仿真与分析、AAS技术与MIMO技术的对比研究、波束成形算法研究、无线信道模型研究、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路特性研究、无线通信系统反馈控制研究等内容。本著作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语言简练流畅、示例翔实。本著作可作为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无线通信研究领域的专业参考资料,也可供信息与通信系统、信号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科研研究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先进信号处理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移动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4G LTE、5G NR以及未来的6G通信技术)中至关重要的先进信号处理技术。本书并非仅仅聚焦于某一个特定技术标准,而是从信号处理的基石出发,全面解析驱动移动通信性能飞跃的核心理论、算法与实现方法。我们将带领读者穿越信号的海洋,领略如何从噪声和干扰中精准提取有用信息,如何在有限的频谱资源内实现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 第一篇:信号处理基础与无线信道建模 在本书的第一篇,我们将首先回顾和梳理构成现代通信信号处理的数学与统计学基础。这包括傅里叶变换、Z变换、滤波器理论等经典工具,以及随机过程、噪声理论等统计学概念。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关注无线信道的复杂性,详细介绍各种信道模型,如瑞利衰落、莱斯衰落、Nakagami衰落等,并探讨这些模型如何精确地刻画了信号在空间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多径效应、多普勒频移以及相位失真。理解并准确建模无线信道是设计高效通信系统的第一步,我们将提供多种仿真和分析的案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的影响。 第二篇:调制解调与编码技术 调制是信息编码为能够进行无线传输的信号形式的关键步骤,而解调则是逆过程。本篇将详细介绍各种高级调制方案,如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演进,包括其在LTE和5G中的具体实现,以及其克服多径衰落的优势。我们将深入分析OFDM的原理,包括子载波分配、循环前缀(CP)的作用、以及载波间干扰(ICI)的抑制技术。 此外,编码作为纠错机制,对于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本书将详细介绍现代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Turbo码、LDPC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原理、编码结构、译码算法(如SASA、BP译码等)及其性能分析。同时,我们将探讨分组码(如BCH码、RS码)在某些应用场景下的作用,并分析这些编码技术如何显著降低误码率,提高数据传输的鲁棒性。 第三篇:多天线技术(MIMO)的理论与应用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提升无线通信系统容量和可靠性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本篇中,我们将深入剖析MIMO的理论基础,包括信道容量的提升机理,如空间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和空间分集(Spatial Diversity)。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MIMO架构,如通用MIMO、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的架构特点、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在空间复用方面,我们将讲解如何利用多个发射和接收天线,在同一频率资源上发送独立的数据流,从而成倍提升数据速率。对于空间分集,我们将阐述如何通过接收不同路径的同一信号来对抗衰落,提高信号的可靠性。此外,我们还将深入研究MIMO的预编码(Precoding)和信号检测(Signal Detection)技术,包括零迫(Zero-Forcing)、最小均方误差(MMSE)等经典预编码算法,以及最大似然(ML)、MMSE、SDR(Successive Detection and Relaying)等检测算法。本书还将探讨MIMO在波束成形(Beamforming)中的应用,如何通过精确控制天线阵列的相位和幅度,将信号能量聚焦于目标用户,从而提高频谱效率和降低干扰。 第四篇:OFDMA(正交频分多址)与资源管理 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OFDM技术在多址接入上的扩展,它允许多个用户共享同一OFDM系统的时频资源。本篇将详细阐述OFDMA的原理,包括子载波分配策略(如动态子载波分配、固定子载波分配),以及用户调度算法(如比例公平调度、最大吞吐量调度)。 我们将重点分析OFDMA在LTE和5G NR中的具体实现,包括其灵活的帧结构设计、上下行链路的资源分配机制。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分配有限的OFDMA资源,以满足不同用户的服务质量(QoS)需求,例如针对不同速率、时延和可靠性要求的业务进行差异化服务。我们将研究先进的资源分配算法,包括时域、频域以及空域(结合MIMO)的联合资源管理。 第五篇:先进信号处理算法与系统优化 在本书的最后一篇,我们将超越基础理论,深入探讨一系列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这些算法对于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优化至关重要。我们将介绍自适应滤波算法(如LMS、RLS),它们在信道均衡、噪声抑制和干扰消除等方面的作用。 此外,我们将重点关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深度学习来优化信道估计、均衡、信道解码,以及如何利用AI进行智能资源管理和用户调度。本书还将涵盖信号处理在干扰协调(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CIC)和同频组干扰管理(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中的应用,探讨如何通过协同处理来提升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 最后,本书将探讨一些新兴的信号处理技术,例如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动态频谱共享、超密集组网(UDN)中的信号处理挑战,以及面向未来6G通信的超大规模MIMO和智能反射面(RIS)等技术的信号处理需求。 总结: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先进信号处理技术》一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深入且实用的知识体系,帮助他们理解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底层运作原理,并掌握解决复杂无线通信问题的关键技术。本书适合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移动通信领域研发和工程的技术人员阅读。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信号处理在提升通信系统性能中的核心作用,并为未来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好的技术书籍,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和详实的案例支撑。这本书的作者团队,李敏君、徐晓雨、张雾琳,这个组合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初步的信心。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梳理出MIMO和OFDMA各自的技术发展脉络,然后重点阐述它们是如何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LTE高速数据传输的基石。例如,在MIMO部分,我期待看到关于空间复用、空间分集、波束赋形等不同预编码和接收技术的详细解析,以及它们在LTE中的具体实现方式。而在OFDMA部分,则希望能够深入理解子载波间隔、循环前缀、星座图映射、信道估计等关键环节。对于这些技术如何在高层协议中得到调度和管理,比如如何分配资源给不同的用户和业务,书中是否会有详细的描述,这将是我关注的重点。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信息,978730246386,这样的编号让我想到了这是一本经过严格审校和出版流程的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内容的严谨性和专业性。作为一名对通信领域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我常常在网上浏览各种技术文章和论坛,但零散的信息往往难以形成系统的认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且深入的视角,系统地介绍LTE背景下的MIMO-OFDMA技术。我希望它能够解答我心中关于这些技术如何协同工作、如何解决现实通信难题的疑问。比如说,在复杂的无线环境下,MIMO如何通过多天线技术来“绕过”障碍,而OFDMA又如何通过将整个频谱分割成许多窄带子载波来“分散”干扰。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数学模型,即使是简化版的,也能帮助我理解其背后的原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简洁而又不失专业感,淡淡的蓝色背景配合着烫金的文字,给人一种科技前沿的视觉冲击。我平时对通信技术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LTE这种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移动通信技术,更是让我好奇它的底层原理。看到这本书的标题,立刻就联想到它应该会深入讲解MIMO(多输入多输出)和OFDMA(正交频分多址)这两大核心技术在LTE系统中的应用。我期待它能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循序渐进地介绍MIMO如何通过增加天线数量来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和链路可靠性,以及OFDMA如何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克服多径干扰,实现高速数据传输。虽然我可能不是技术出身,但如果这本书能够用相对易懂的语言,配以清晰的图示和模型,我想我应该能理解其中的精髓。对于书中是否会包含具体的算法分析、仿真结果展示,亦或是实际的工程实现案例,我都有着相当的期待。毕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往往更能激发读者的学习热情,也更能帮助我们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目录和简介(虽然我这里看不到,但我会基于书名进行想象),我脑海中勾勒出的场景是:它应该是一本能够引导读者从宏观层面理解LTE系统架构,再逐步深入到MIMO和OFDMA这两个核心技术细节的佳作。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对未来通信技术趋势的洞察,毕竟LTE作为4G的核心,它的很多技术思想和实现方式都为5G甚至更先进的通信技术奠定了基础。比如,MIMO技术在5G中的演进,特别是大规模MIMO的引入,对无线资源管理和用户体验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而OFDMA的灵活调度能力,也为满足5G多样化的业务需求提供了可能。我希望这本书在介绍LTE的MIMO-OFDMA时,能够适当地提及这些技术在后续演进中的影子,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技术发展的连续性和前瞻性。

评分

对于这本书的期望,我更侧重于它在实际应用和前沿探索方面的价值。LTE技术作为当前移动通信的主流,其背后的MIMO-OFDMA原理无疑是关键所在。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讲解,而是能进一步探讨这些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化策略,比如在高速移动、低覆盖区域或是高密度用户环境下的性能表现。更进一步,我希望它能触及LTE-Advanced甚至5G NR(新空口)的一些早期技术演进,毕竟MIMO-OFDMA作为基础,在后续的技术发展中依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例如,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的出现,对OFDMA的调度和资源分配提出了新的挑战,书中是否能对这些演进方向有所预示或讨论,会极大地增加这本书的阅读价值。我也会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开源项目或者行业标准的解读,这对于想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开发或研究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