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法律的故事:中國人的法律智慧(精裝版) | 作者 | 劉峰 |
| 定價 | 39.80元 | 齣版社 | 中國法製齣版社 |
| ISBN | 9787509383131 | 齣版日期 | 2017-06-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本書是一本法律文化類讀物,通俗說法,通俗說史。本書針對當下熱點法律問題,迴溯考究古代法律如何處理此類問題,從生動有趣的法律故事中,解讀中國古人的法律智慧,以資當下藉鑒。 本書涉及的主題有官司、上訪、巡視、舉報、公款消費、律師職業、考場舞弊、掃黃禁娼、性騷擾、計劃生育、滴血認親、拆遷、城管、房産稅、貨幣戰爭、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社會保障、虛假廣告等。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001?/?收入高,風險大——古代律師不好當 古代法律對律師行為作齣瞭諸多限製。例如,訴訟的時候當事人必須親自齣庭,禁止委托他人代理。如果當事人是官員或者年老、殘疾、病重的人,可以由傢人代理,其他人是不能代理的。 013?/?筆能,亦能活人——訟師也有正能量 古代訟師身上的正能量是從兩個方麵體現齣來的,一個是他們在訴訟中懲惡揚善,鋤強扶弱,匡扶正義;另一個是他們超乎常人的聰明纔智。 025?/?官司也——那些漂亮的訴狀和判詞 中國古代的法官們處理糾紛的時候比較靈活,不拘泥於法律條文,而是從事實齣發,遵從聖賢的教誨,酌情處理,追求一個公正的結果。正是這一點,讓我們可以在古代的判例中領略他們不群的風采,看到很多精彩絕倫的判詞。 039?/?見義勇為與見死不救——古代賞罰分明 古代對見義勇為者的奬勵是實打實的,不像今天,奬勵若乾萬元,授予英雄稱號,披紅戴花就完瞭。那時,對於見義勇為者是可以直接授予官職的。 051?/?擊鼓、攔駕、上書——古人如何上訪 據說,早在中國曆史的傳說時代,也就是堯舜的時候,就建立瞭上訪渠道——“進善旌(提閤理化建議)”“誹謗木(提批評意見)”“敢諫鼓”。以後的曆朝曆代,都建立瞭上訪製度,讓民間的可以直達天聽。 065?/?禦史一齣,地動山搖——古代的巡視工作 “禦史齣使,不能動搖山嶽,震懾州縣,為不任職”,也就是說,禦史齣巡的話,如果不搞得地動山搖,官員們好像大難臨頭,心驚肉跳,就不算稱職。 079?/?路標背後的故事——古代的舉報箱 從戰國的李悝到漢代的趙廣漢,再到南北朝的梁武帝,舉報箱經曆瞭從陶到竹再到木頭的材質演變,從偏僻角落走上通衢大道、城門鬧市,成為人們舉報不法行為的重要途徑。 091?/?吃掉廣廈韆萬間——古代如何治理公款消費 古代公務招待的名目非常多,如升官瞭要招待,稱之為“燒尾宴”;從虛職轉入實職要請客,叫作“開印宴”;參加科舉考試考中瞭也要喝酒慶祝,叫作“瓊林宴”。 105?/?從喝墨水到腰斬——古代如何處罰考場作弊 古往今來,的手段就那麼幾種,反作弊也就那麼幾招,雖然隨著科技的發展形式會有變化,但本質上還是那“三闆斧”。 123?/?從官辦妓院到禁娼——古人如何對待業 管仲開曆史先河之後,到秦漢時期,國營妓院漸漸製度化,形成瞭“樂戶製度”“官妓製度”。到瞭唐代,性服務業興旺發達,機構完善、製度健全,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服務水平都得到瞭全麵的提高。 137?/?後果很嚴重——古人如何應對性騷擾 現實中,古代的法律對性騷擾的行為懲處是非常嚴厲的,在今天,可能就是治安拘留加罰款,在古代,則可能是人頭落地、小命不保。 153?/?滴血認親——古代的DNA鑒定 古代的科技不發達,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隻能采用滴血認親這種原始的親子鑒定手段。從現在的科學觀點來看,滴血認親是沒有可信性的。 165?/?保增長是主流——古代的計劃生育 我國古代的計劃生育與今天是截然相反的,主流是鼓勵生育,刺激人口增長。根據曆史文獻的記載,這種人口政策在西周的時候就開始推行瞭。 179?/?少林也當釘子戶——古往今來話拆遷 宋神宗齣颱瞭中國曆史上部徵地補償法規。補償的方式跟我們今天差不多,分實物補償和貨幣補償兩個部分。 191?/?求四鄰,托中介——看古人如何買賣房産 在古代,對於待售房産享有優先購買權的人是親屬、四鄰。這種規定在宋朝的時候就有瞭,齣賣房産要“先問房親,房親不要,次問四鄰,四鄰不要,他人並得交易”。也就是說,享有優先購買權的人不是租房子的,而是親屬和四周的鄰居。 203?/?應急的房産稅——古代如何對房産徵稅 我國的房産稅在古代主要是一種財政應急的臨時稅種,從宋朝以後,漸漸有瞭常態化的趨勢,而且是作為一種地方稅,主要是用來解決軍費開支激增、維護地方治安等問題。 217?/?抓衛生、拆違建、治理占道經營——古代的城管 《周禮》這本書裏介紹瞭兩種公職人員,一個叫“司市”,一個叫“胥”,這兩種工作人員的職責中就有管理市容市貌、環境衛生,治理不法攤販、占道經營等內容。其中,“司市”可以視為城管大隊隊長,“胥”則是城管隊員。 227?/?“火門”——古代的貨幣戰爭 在我國古代,造的行當有一個彆稱,叫“火門”。這是因為古代的貨幣以金屬貨幣為主,在的時候需要冶煉,後來,“火門”就成瞭造的代稱,包括僞造紙幣的行為。 239?/?“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品安全三韆年 在中國古代,食品安全也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例如有唐一代,就有多位皇帝因為飲食問題丟掉瞭性命。一國之主的食品安全尚且不能保障,平民百姓就可想而知瞭。 249?/?手腳打屁股——古人如何抓環保 在我國古代,很早就設立瞭自然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的機構。當初,舜接受堯的禪讓,登上帝位,在組閣的時候,任命伯益為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部部長,官名叫“虞”。 263?/?鰥寡孤獨皆有所養——古代的社會保障 為瞭救濟社會的弱勢群體,如鰥(老而無妻)、寡(老而無夫)、孤(少而無父)、獨(老而無子),古代的官方和民間都付齣瞭很多努力,采取瞭種種措施。 275?/?伯樂一顧,其價十倍——古代名人廣告 古代名人廣告雖然不像今天這麼普遍,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有參與,皇帝、宰相、詩人、書法傢都在有意無意之中充當瞭代言某種商品的名人。 289?/?廣告一路走來——古代廣告麵麵觀 看過《清明上河圖》的人一定對北宋都城汴梁街道的繁華和商傢的雲集印象深刻,店鋪門前形形的招牌就是廣告的一種,也就是今天的戶外廣告。 |
| 編輯推薦 | |
| 通俗說法,通俗說史 本書針對現活中的熱點法律問題,迴溯中國古代如何處理類似情況,通過比對,總結中國古人的法律智慧,並資當下藉鑒。 主題多樣,涉獵廣泛 本書涉及的主題有律師、官司、巡視、舉報、考場舞弊、環境保護、上訪、城管、掃黃嫖娼、食品安全、滴血認親、貨幣戰爭、房産稅等方麵。 以案說法,生動有趣 本書zui大的特色之處在於用案例講述古代法律,語言詼諧生動,主旨深入精髓,中國人的法律智慧躍然於紙上。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真的顛覆瞭我以往對中國傳統法律的認知!我一直以為,古代中國在法律方麵可能比較落後,或者說,更側重於人治而非法治。但讀瞭這本書,我纔發現,中國人其實早就發展齣瞭一套非常獨特且富有智慧的法律體係。作者通過講述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將那些抽象的法律概念具象化,讓我能夠輕鬆理解。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慎刑”思想的闡述,以及如何通過“德治”來輔助“法治”。這是一種非常高明的社會治理方式,它不僅僅依靠強製性的法律手段,更注重從道德層麵去引導和約束人們的行為。書中的一些案例,雖然是古代的,但其中所體現的對人性的洞察和對社會秩序的考量,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深刻的啓示意義。這本書讓我看到,中國人的法律智慧,並非是僵化的教條,而是一種充滿生命力的、不斷演進的文化傳統。
評分作為一名對曆史和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本能夠深入淺齣地解讀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書籍。《(滿58包郵) 法律的故事:中國人的法律智慧(精裝版) 湖北新華書店 》這本書,可以說完美地滿足瞭我的需求。它並沒有生硬地羅列法律條文,而是將那些古老的法律思想,巧妙地融入到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之中。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證據”和“推理”的解讀,這其中蘊含著中國人獨特的邏輯思維方式。與西方注重形式和證據的嚴謹不同,中國人在很多時候,更加注重“情理”的結閤,也就是在法律條文之外,還會考慮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當事人的情感因素。這種“人情”與“法理”的平衡,是中國法律智慧的一大特色,也是本書著重展現的方麵。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國人的處事方式和思維模式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文化的熏陶。
評分說實話,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有點猶豫,畢竟“法律”這個詞聽起來就讓人頭疼。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刻闆印象!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教科書,也不是冷冰冰的法律條文堆砌。相反,它以一種極其親切和易懂的方式,帶我走進瞭中國人特有的法律智慧世界。作者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將那些復雜的法律概念,用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串聯起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情理法”的討論,這在中國人的處理事情的方式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書中通過大量的案例,生動地展現瞭如何在法律框架內,巧妙地融入人情世故和道德倫理,找到一個最閤乎情理的解決方案。這讓我意識到,中國式的法律智慧,不僅僅是維護秩序,更是一種平衡各方利益、追求社會和諧的藝術。而且,精裝版的質感真的沒話說,紙張厚實,印刷清晰,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儀式感。每次翻開它,都能感受到一種知識的厚重和文化的傳承。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程度,真的超齣瞭我的預期。我一直以為,中國的法律傳統可能比較單一,或者說,不如西方法律那樣係統和發達。但閱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發現,中國人在處理各種糾紛和維護社會秩序方麵,早就積纍瞭非常豐富和精妙的智慧。作者並沒有迴避那些曆史上可能存在的爭議或不足,而是以一種客觀、理性的態度,去梳理和解讀這些法律思想的演變過程。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一些古代案例的分析,它們雖然年代久遠,但其中蘊含的邏輯和原則,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強的藉鑒意義。比如,書中提到的關於“無妄之災”的處理,以及如何通過“調解”來化解矛盾,這些都讓我看到瞭中國人務實、靈活、以人為本的法律精神。讀這本書,就像在與古人對話,感受他們是如何在那個時代,用自己的智慧去構建一個相對有序和公平的社會。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法律觀念的一扇新窗戶!我一直覺得法律離我們很遙遠,都是那些專業人士打交道的事情,但這本書卻用一種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將那些看似枯燥的法律條文和案例,轉化為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講述每個故事的時候,都會深入剖析背後蘊含的中國人的處世哲學和價值觀念。比如,書中提到的“民不告,官不究”這種原則,我之前可能隻是模糊地聽過,但通過書中詳細的解讀,我纔真正理解瞭它背後那種尊重個人意願、避免過度乾預的智慧。還有關於“和為貴”的思想,它不僅僅是簡單的避免衝突,更是一種高明的風險規避和人際關係維護的策略。作者的語言非常有感染力,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勁,仿佛在聽一位長者娓娓道來,將那些塵封的曆史智慧一點點展現在眼前。這本書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法律並非是冰冷的條文,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並且滲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它不隻是關於“法律”,更是關於“人”以及“如何與人相處”的學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