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 名:《好媽媽正麵教育孩子的60個細節》
作 者:鄒玲霞
齣版社:文匯齣版社
書 號:9787549620074
齣版日期:2017年4月
字 數:170韆字
定 價:35.00元
開 本:16開,15印張
頁 數:240
作者簡介
鄒玲霞,高*教師,1995年-1998年,從教於威海市第六中學。自1998年調入威海市長徵小學至今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任教22年來,一個“愛”字,始終是自己工作的主鏇律。
取得的德育工作榮譽:2007年9月榮獲“區教師”榮譽稱號;2013年9月獲“區師德標兵”稱號;2014年9月榮獲“區班主任”榮譽稱號;2015年考取國傢三級心理谘詢師證;2016年9月榮獲“德育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內容簡介
好的子關係,就是好的傢庭教育。“好的關係底綫是:孩子遇到麻煩、危險時,敢於、樂於對父母說,錶現為“理解、信任、尊重、學習、幫助”這十個字。
孩子的成長應該是立體的,全方位的,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是立體的,全方位的。傢長要善於瞭解孩子的優點和個性,用真正的愛去教化孩子,讓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養等各方麵獲得良好的教育,促使他們把潛力完全發揮齣來。
目錄
章 孩子不是你的夢想繼承者
◎ 協助孩子找到他自己想要走的路
◎ 會哭的孩子,一定有糖吃嗎
◎ 傢長要懂“挫摺效應”
◎ 如何讓孩子瞭解看書的趣味
◎ 紙上談兵的知識,不是真實的知識
◎ 誰偷走瞭孩子學習的樂趣
◎ 孩子不是你的夢想繼承者
第二章 孩子受用一生的能力
◎ 感恩是一種品質
◎ 孩子天生不會說謊
◎ 讓孩子學會與人分享
◎ 自信的秘密
◎ 大方地說齣你的名字
第三章 彆過度關心和保護孩子
◎ 天賦未必等於興趣
◎ 跟孩子溝通,韆萬彆有“溝”沒有“通”
◎ 當孩子耍賴不做傢務時
◎ “愛的教育”不是“濫愛教育”
◎ 給孩子挖幾條“溝”
第四章 當好父母是傢長一生的事業
◎ 不用物質誘惑學習
◎ 不要求孩子每次都考100分
◎ 拒絕“暴力作業”
◎ “語言暴力”不等於激將法
◎ 學會與孩子商量
◎ 彆讓孩子患上“情感飢餓癥”
第五章“小人物”,大夢想
◎ 父母是孩子個學習的對象
◎ 給孩子找到自己夢想的時間
◎ 學得多,就“保證”有前途嗎
◎ “你好棒”給孩子注入信心
◎ 早起的鳥兒不一定有蟲吃
第六章“尊重效應”——激發孩子的主動性
◎ 不要窺探孩子不能說的秘密
◎ 孩子需要一分鍾
◎ 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一種享受
◎ 給孩子一個呼吸的空間
◎ 讓孩子“天然”成長
◎ 自尊是孩子成長的氧氣
◎ 尊重孩子的興趣
第七章 懲罰不等於棍棒
◎ 該不該讓孩子玩電玩
◎ 做父母先做好玩伴
◎ 陪孩子看有用的電視節目
◎ 體罰是“暴力教育”,更是“事故教育”
◎ 彆為瞭麵子,挑戰孩子的心理極限
◎ 不要讓責備錯過時機
◎ 彆讓稱贊超過有效期
第八章 皮格馬利翁效應
◎ 良性暗示成就一個孩子
◎ 孩子需要被肯定
◎ 重視孩子的提問
◎ “早戀恐懼”比早戀更可怕
◎ 小孩不壞
◎ 信任是傢長給孩子的一張信心卡
第九章 非常父母的個性教育
◎ 不恥於嚮孩子請教
◎ 孩子都是理財達人
◎ 孩子的麵子動不得
◎ 傢有“壞老爸”
◎ 寶貝,這件事你得自己做
◎ 不要乾涉孩子的交友權
第十章 不要以“聲”作則,要以身作則
◎ 孩子說髒話該怎麼辦
◎ 如何讓孩子不挑食
◎ 你就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 誰動瞭孩子的想象力
◎ 教育孩子,不能有大小之分
◎ 孩子是在模仿中成長的
精彩書摘
①對於藝術傢來說,成功就是塑造齣一部讓眾人青睞的作品;對於賣菜的小販來說,成功就是把所有的菜都賣齣去;對於一個傢長來說,成功就是培養齣一個思想人格健全的孩子;對於老師而言,成功就是教育齣一個各方麵閤格的孩子……
②對孩子的懲罰要看他的初衷,即使他的初衷是錯誤的,而導緻他錯誤的行為,也不要像對待成年人一樣對待他,因為他畢竟是孩子。以欣賞的眼光看孩子,希望就永遠不會落空。
③理解孩子是傢庭教育的首要原則,愛而不嬌、嚴而有格、寬鬆而不放任、自由而不放縱,則是傢教的成功之道。
④你開始用“我是為瞭你好”這句話要求孩子照著你說的去做的時候,請停下來問問自己:“我要孩子去達成的,究竟是我的夢想還是孩子自己的夢想?孩子是否真的快樂?”0123456789
0123456789最近孩子進入瞭所謂的“叛逆期”,可以說是挑戰瞭我作為母親的底綫,每天都生活在雞飛狗跳的狀態裏,感覺自己快要被逼瘋瞭。我曾經嘗試過很多方法,比如講道理,但孩子似乎根本聽不進去,反而覺得我囉嗦;也嘗試過嚴厲管教,但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孩子的抵抗情緒更強瞭。我迫切地需要一本能夠告訴我,在孩子齣現負麵情緒和行為時,我應該如何冷靜應對,並且有效地疏導,而不是被情緒牽著鼻子走。我特彆在意的是,這本書是否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建立親子之間良好溝通模式的指導。因為我發現,很多時候孩子不願意聽我們的話,並不是他們故意對著乾,而是因為他們覺得不被理解,或者他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真實原因,並在此基礎上找到與孩子建立更深層連接的方式。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明白,教育孩子並非一味地“管”,而是要“引導”,並且這個引導的過程應該是充滿愛和尊重的,而不是基於恐懼和控製。
評分我一直堅信,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不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品格的塑造,以及如何讓他們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這本書的簡介中,“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句話點醒瞭我,它讓我意識到,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影響是任何老師都無法比擬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如何成為一個真正“好”的媽媽,不僅僅是在物質上滿足孩子,更是在精神上給予他們支持和引導。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如何闡述“正麵管教”這個概念的,我理解正麵管教強調的是尊重和理解,而不是懲罰和批評,但我常常不知道如何在具體實踐中做到這一點,尤其是在孩子犯錯或者不聽話的時候。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方法和策略,幫助我建立與孩子之間更加平等、尊重的關係,讓孩子感受到被愛和被接納,從而願意與我分享他們的內心世界,並主動地去學習和成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成為一個更智慧、更有耐心的母親,真正做到“不吼不叫”,用愛和理解陪伴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評分我一直對兒童心理學和傢庭教育方麵的內容很感興趣,也讀過不少相關的書籍,但很多時候讀完之後,總感覺有些理論脫離實際,或者方法過於理想化,在現實生活中難以操作。這次看到這本書的介紹,特彆是它強調“傢庭教育方法”和“全套兒童教育心理學”,讓我覺得它可能是一個更係統、更全麵的選擇。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會涉及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教育方式的差異。比如,學齡前和學齡期的孩子,他們的認知水平、情感需求和行為模式都有很大的不同,一套通用的方法可能無法適應所有情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細緻地分析這些差異,並給齣針對性的建議。另外,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如何解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個概念的,在我看來,這句話非常深刻,它暗示瞭傢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的獨特且不可替代的角色。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這一點,並給我一些啓發,讓我明白如何在傢中營造一個更有利於孩子成長的環境,如何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成為孩子最重要、最值得信賴的榜樣。
評分我一直想找到一本能真正幫助我理解孩子行為,並且提供實際可行方法的育兒書籍,市麵上這類書籍實在太多瞭,挑來挑去常常感到無從下手。偶然間看到瞭這本書的介紹,雖然書名有點長,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和“不吼不叫教育孩子”這兩點立刻吸引瞭我,因為我正麵臨著如何纔能在不發脾氣的情況下,有效引導孩子,而不是僅僅壓製他們的行為。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孩子心理發展的規律,讓我們傢長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用成人的邏輯去要求他們。很多時候,我們傢長以為的“好”或者“對”,在孩子看來可能是無法理解的,甚至會産生逆反心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對話技巧和情境處理方式,比如當孩子犯錯時,如何既能讓他認識到錯誤,又不至於感到羞愧和沮喪,更能激發他改正的內在動力。我個人在教育孩子方麵,常常會因為一時的情緒失控而說齣一些後悔的話,事後又覺得非常內疚,所以“不吼不叫”這一點對我來說尤為重要,這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技巧,我渴望能從書中獲得一些能夠支撐我實踐的理論和方法。
評分我對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和獨立思考能力特彆感興趣,感覺現階段很多教育都過於注重知識的學習,而忽略瞭孩子內在品質的培養。這本書的簡介中提到瞭“育兒書籍”和“傢庭教育方法”,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技巧,教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互動和引導,幫助孩子學會識彆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同時,我也想瞭解如何能夠鼓勵孩子獨立思考,而不是盲目聽從,讓他們敢於錶達自己的想法,並學會獨立解決問題。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處理孩子挫摺和失敗的建議,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挫摺是難免的,如何引導孩子積極麵對,從中學習,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意識到,教育孩子不僅僅是監督他們的學習,更是幫助他們塑造健全的人格,讓他們能夠在未來的生活中,有能力應對各種挑戰,成為一個獨立、自信、有擔當的人。
評分書不錯,正版全新,字跡清楚,學到如何教育孩子!而且和孩子更貼近瞭
評分這本書很不錯的寶貝很適閤寶媽
評分喜歡的書本,慢慢學習,爭取當個閤格的媽媽。
評分很好的書,(*^@^*)用的到
評分趁著活動買的,實惠多金,對京東的服務一直特彆滿意
評分這個價錢感覺買的挺劃算的,京東正品,相信。
評分買錯書瞭不過內容挺好,都有實例e
評分收到貨後就看瞭,希望對孩子教育有用
評分不喜歡,不喜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