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著者:[美]保羅 蘭德
譯者:吳夢妍
字數:13韆
書號:978-7-5356-8090-7
頁數:96
齣版:湖南美術齣版社
印張:6
尺寸:162毫米×200毫米
開本:特1/16
版次:2017年9月第1版
裝幀:平裝
印次:2017年9月第1次
定價:49.80元
正文用紙:157剋太空梭啞粉紙
編輯推薦
喬布斯眼中的平麵設計“教父”——講述設計的永恒之道。
絕版40年,曆久彌新的大師經典復刻版“重版齣來”
他被業界稱為平麵設計界的“畢加索”,也是瑞士“新浪潮”平麵設計運動推動者,他是美國廣播公司(ABC)、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美國聯閤包裹(UPS)、耶魯大學的LOGO設計師,他曾入選紐約藝術總監名人堂、還獲得過美國設計大師協會(AIGA)奬牌,他曾是耶魯大學美術學院、普瑞特設計學院教授,還曾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提名為“十大傑齣藝術總監”之一…… 正如著名的五角設計公司閤夥人:麥剋 貝魯特為這本書所作序言中提及的那樣:“錶麵上看,這就是一本實踐指南,以作者自己的作品為示例,但事實上《關於設計的思考》這本書更像是一份宣言,一個動員令——斬釘截鐵地給齣瞭關於“是什麼讓優秀的設計優秀”的響亮含義。”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那種簡潔到近乎挑釁的留白,第一次吸引我時,我就知道這不是那種塞滿瞭花哨圖例的“快速入門”手冊。它更像是一次深入心靈的對話,是作者在用一種近乎哲學傢的口吻,剖析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從未真正審視過的設計本質。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不斷地停下來,不是因為晦澀難懂,而是因為那種擊中靶心的洞察力。比如他談論的“形式服從功能”——這聽起來像老生常談,但作者通過一係列精妙的、曆史性的案例分析,將其提升到瞭一個道德層麵。他似乎在質問我們:你的“功能”僅僅是實用性嗎?還是包含對使用者的尊重、對信息傳遞的清晰度以及對美學責任的承擔?這種層次感的深入,讓這本書成為瞭一麵鏡子,照齣瞭我過去在工作中許多浮於錶麵的處理方式。閤上書本時,腦海裏留下的是對“為什麼”這個問題的無窮追問,而不是一堆可以立刻套用的技巧清單。這是一種更高級的收獲,它重塑瞭我的思考框架。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震撼,是它對“設計師的職業倫理”這一主題的探討。它將設計行為提升到瞭一個社會責任的高度,而不是僅僅將設計師視為服務於商業目標的“美化師”。作者筆下的設計,是構建閤理世界的工具,而非僅僅是裝飾消費主義的工具。閱讀其中關於信息層級和可讀性的論述時,我深刻體會到,每一個未被清晰呈現的信息,每一次冗餘的視覺乾擾,都構成瞭對用戶時間的隱性掠奪。這種人文關懷的厚度,是當前許多強調效率和速度的設計讀物中所缺乏的。全書結構精妙,層層遞進,從最基礎的幾何構成,逐步引申到品牌認同的社會構建,最終落腳於設計師的自我修養。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做”的書,而是一本指導你“如何成為”的書——一個有思想、有責任感的設計師。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職業定位被重新校準瞭方嚮。
評分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纔勉強讀完前三分之一,原因在於,它拒絕被快速消費。每一次翻頁都需要我調動全部的注意力,仿佛在閱讀一份需要反復揣摩的法律條文。特彆是關於“網格係統與自由的辯證關係”那一章,簡直是一場思想的鏖戰。我原以為網格是束縛,是標準化的枷鎖,但作者以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闡述瞭真正的自由恰恰誕生於最嚴格的限製之中。他引用的那些早期現代主義的版式範例,不再是冰冷的排版作業,而成瞭視覺交響樂的樂譜。那種對版麵內在節奏的把握,那種對負空間的敬畏,讓我對自己過去隨手拉伸縮放的字體比例感到羞愧。這本書的文字密度極高,沒有多餘的廢話,每個句子都像被精密切割過的玻璃碎片,銳利而精確地摺射齣概念的光芒。讀完這一部分,我立刻起身,重新審視瞭桌麵上那疊打印齣來的草稿,感覺自己的目光變得更“重”瞭,能更清晰地看到每個元素的位置所攜帶的重量和指嚮。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非常緩慢,帶著一種沉穩的英倫紳士風度,與現今充斥市場的“30天精通XX設計”的快餐讀物形成瞭天壤之彆。它更像是一部關於設計史的慢煮濃湯,味道醇厚,需要時間慢慢品味纔能釋放齣其全部的復雜性。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論述視覺識彆係統(VI)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宏大敘事能力。他沒有沉溺於Logo的細節打磨,而是將其置於企業文化、社會心理學乃至曆史變遷的大背景下考察。這讓我意識到,設計決策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它牽動著品牌的生命綫。書中對“持久性與適應性”的探討尤其發人深省:一個偉大的設計如何在保持其核心身份不變的同時,又能與不斷變化的技術和審美潮流共舞?這不僅僅是設計師需要麵對的挑戰,更是所有內容創作者必須直麵的生存法則。這種跨學科的融閤,讓閱讀體驗充滿瞭探索的樂趣,仿佛在閱讀一本關於人類文明如何通過符號和圖像進行溝通的深度報告。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略顯古樸和嚴謹,初讀時可能會讓人感到一絲距離感,它不像現代網絡文章那樣試圖用幽默或口語化的方式拉近距離。然而,一旦適應瞭這種略帶學術性的腔調,你會發現其背後隱藏著一種無可辯駁的邏輯力量。作者對“清晰度”的執著幾乎達到瞭偏執的程度,他反復強調,設計藝術的最高成就,恰恰在於使復雜的信息變得“不言自明”。書中的某些章節,比如對色彩理論在特定文化語境下的應用分析,顯得尤為紮實和資料詳盡,絕非泛泛而談。這部分內容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對“國際化設計”的膚淺理解——它絕不僅僅是字體替換或色闆調整,而是對底層文化符號的深刻尊重與轉換。這本書就像一位嚴厲的導師,它不會給你甜頭,隻會不斷指齣你邏輯上的漏洞和思考上的盲區,但正是這種被挑戰的感覺,纔真正推動瞭我的專業成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