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定量热红外遥感模型及地面实验基础
原价:98.00元
作者:张仁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030254382
字数:800000
页码:533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239kg
编辑推荐
本书以地表热量平衡、辐射、热量、物质传输等物理过程为基点,定量分析太阳辐射与地表的相互作用,剖析地表界面所产生的信息流及其随波长、时间、空间的变化规律,揭示能量流与物质流的内在联系和提取信息的机理,并论述在长期实践基础上构建的全球、区域地表水、热、碳平衡与循环的定量遥感模型。
内容提要
本书以地表热量平衡、辐射、热量、物质传输等物理过程为基点,定量分析太阳辐射与地表的相互作用,剖析地表界面所产生的信息流及其随波长、时间、空间的变化规律,揭示能量流与物质流的内在联系和提取信息的机理,论述在长期实践基础上构建的全球、区域地表水、热、碳平衡与循环的定量遥感模型,其中主要有反演士壤水分含量的热惯量和微分热惯量遥感模型、反演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的可操作二层遥感模型、反演植被二氧化碳同化通量和作物估产的遥感模型等。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科学与技术相结合。本书突出遥感试验及其对创新思维的启迪作用;突出定量热红外遥感模型的创新成果及野外、实验室的创新测定技术;突出定量遥感产品的尺度转换和真实性检验方法学。可供从事遥感、农业、生态、气象、水文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阅读使用。
目录
扩展版前言
原版序
原版前言
第1章 遥感试验场和遥感模拟试验
1.1 科学实验与普朗克定律的诞生
1.2 遥感试验场的意义及工作内容
1.3 遥感试验场设置原则
1.4 遥感试验场实例——禹城高塔遥感试验场
1.4.1 自然条件概况
1.4.2 高塔实验遥感的意义、特点及适用范围
1.4.3 高塔遥感平台和试验场结构
1.5 试验场的地面遥感仪器及其测量方法
1.5.1 多光谱相机
1.5.2 CCD光谱仪
1.5.3 红外测温仪
1.5.4 非制冷焦平面式的热像仪
1.5.5 地面五波段CCD成像光谱测量系统
1.6 试验场的非遥感地面辅助仪器
1.7 地表通量测定仪器
1.7.1 波文比测量系统
1.7.2 涡度相关测量系统
1.7.3 大孔径闪烁仪像元尺度地表通量测定
1.8 多遥感平台的同步观测及地面定标
1.8.1 同步观测及地面定标的意义和途径
1.8.2 地表反射率的定标——卫星、地面同步观测实例
1.8.3 地表温度的定标——飞机、地面同步观测实例
1.9 星地同步观测及地表通量验证场实例——北京小汤山定量遥感地表通量产品验证试验场
1.9.1 定量遥感地表通量产品验证场目的和意义
1.9.2 试验场自然条件
1.9.3 开展非均匀下垫面像元尺度地表通量验证的思路和步骤
1.9.4 以LAS、涡度相关和波文比系统开展的地表通量对比试验
参考文献
第2章 地物对太阳的反射光谱及遥感模型
第3章 定量热红外遥感基础
第4章 植被遥感应用模型
第5章 双向反射模型的应用探索
第6章 裸地或稀疏植被下土壤水分遥感模型
第7章 植被覆盖下土壤水分的热红外遥感模型
第8章 地表净辐射通量的遥感方法
第9章 遥感蒸散模型与方法
第10章 遥感作物估产的理论与实践
第11章 定量遥感产品尺度转换与真实性检验
附录一 模型常用常数和参数
附录二 常用度衡量、物理量和气象要素单位的换算
彩色图版
附 作者访谈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遥感技术抱有浓厚兴趣的在校学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学习热红外遥感的教材。这本书的名字《定量热红外遥感模型及地面实验基础》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从字面上看,它似乎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全过程。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讲解热红外遥感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磁波的发射、传输以及不同地物对热辐射的响应特性。特别希望能深入了解“定量模型”是如何建立的,例如像普朗克定律、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等在遥感模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处理各种误差和不确定性。而“地面实验基础”的部分,更是让我感到振奋,这预示着我不仅能学到理论,还能了解到如何进行实际的地面观测,这对于理解和验证模型至关重要。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实验案例,比如如何搭建一个简单的地面热红外观测平台,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验证卫星或航空遥感数据的反演结果。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的绝佳机会。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与地表温度反演相关的难题。作为一名环境监测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我常常需要利用遥感数据来评估区域性的热环境变化,但现有的遥感产品在精度和时空分辨率上常常难以满足我的需求。而“定量热红外遥感模型”这一部分,正是我一直以来想要深入钻研的核心。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热红外辐射传输模型,它们是如何考虑大气衰减、地表发射率等因素对观测辐射的影响,并且如何反演出真实的地表温度。同时,“地面实验基础”的提法,让我看到了解决这些难题的希望。我希望能找到关于如何进行高精度地面温度测量的方法,例如不同类型传感器的选择、校准技术、以及如何将地面观测数据与遥感数据进行有效匹配和验证。这本书的问世,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相信它将为我解决实际科研问题提供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评分我是一名对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感兴趣的爱好者,尤其关注与火灾和地质活动相关的热异常现象。阅读这本书的名字,我立刻被“热红外遥感”这一术语所吸引。我知道,热红外遥感在捕捉地表温度变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大范围、高时效的监测中。我期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介绍如何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来识别和量化地表温度异常,从而为火灾的早期预警和地质灾害的监测提供有效的手段。“定量模型”的提出,意味着书中不会停留在定性的描述,而是会给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分析框架,这对于我理解热异常的成因和发展过程非常有帮助。此外,“地面实验基础”这一部分,让我看到这本书的务实性。我希望它能够讲解一些如何通过地面观测来辅助遥感监测的例子,比如在火灾发生区域进行实地温度测量,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校准和提高遥感模型的精度。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如何将先进的遥感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窗口。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让人眼前一亮,对于我这种对遥感技术情有独钟的读者来说,它预示着一场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之旅。我一直对如何从遥感影像中提取出精确的温度信息充满好奇,尤其是红外遥感,它在监测地表温度、火灾、火山活动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本书的标题明确指出了“定量模型”,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构建、验证和应用这些定量模型的清晰阐述。更吸引我的是“地面实验基础”这几个字,这意味着书中不仅仅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层面,而是会结合实际的观测和测量,让模型更加贴近真实世界。我希望它能提供丰富的地面实验设计思路、数据采集方法以及实验结果与模型输出的对比分析,从而帮助读者建立起完整的定量热红外遥感认知体系。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深入理解和应用热红外遥感技术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地基。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定量热红外遥感模型及地面实验基础》触动了我对精细化环境监测的追求。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环境监测与评估的专业人士,我深知精确的地表温度信息对于理解和预测许多环境过程至关重要,例如城市热岛效应、水体蒸发、农作物胁迫等。“定量模型”的关键词让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套严谨的数学模型,能够将遥感观测到的亮温准确地反演出地表真实温度,并能解释模型中各项参数的物理意义和影响。同时,“地面实验基础”的加入,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实践导向。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地面实验设计、仪器选择、数据采集、以及如何处理和分析地面观测数据的实用指导。理想情况下,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展示如何将模型和实验相结合,来解决具体的环境监测问题,例如如何利用定量模型和地面数据来评估区域能源消耗或预测干旱风险。这本书的出现,将极大地提升我对热红外遥感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