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About the Author |
| 主編推薦 chief editor's choice |
無
| 內容簡介 Introduction |
“帝國是自己把自己殺死的。帝國製度被廢除後,我們民族並沒有立即走嚮共和,而是走過瞭艱難麯摺的道路,並為此付齣瞭沉重的代價。我們要反省的還不僅是大秦王朝或大清王朝,而是整個帝國製度,是帝國的邏輯與命運。當然,事情還得從大秦帝國的建立說起。” 大秦帝國誕生,中國進入權力社會。 大清王朝倒下,帝國製度退齣舞颱。 帝國看似強悍,實則脆弱。 它既會因內憂外患而滅亡,也會因繁榮富強而腐朽。 整個帝國製度,是帝國的邏輯命運。 兩韆一百三十二年間,這製度經曆瞭怎樣的變遷,又是怎樣導緻瞭帝國的終結? “易中天先生的《帝國的終結》,就是他對於中國曆史的一種解讀方式,或者說是對於中華帝國從形成、發展到終結的曆史的一種獨特理解。讀者諸君如果靜下心來,細細品味,便不難發現,他對於“封建”本意的理解,對於“天下為公”的“公天下”的理解,都有一些獨到的看法,顯現瞭對曆史與現實的睿智與敏感。” ——復旦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樊樹誌
| 目 錄 Table of Contents |
帝國的終結 再版前言 001 序 言(樊樹誌) 001 引 言 轟然倒塌的帝國 001 第一章 天下一統 來之不易的勝利 002 製度之爭 008 邦國與城邦 014 封建的秘密 021 集權是一種必然 026 帝國的前夜 033 第二章 中央集權 君臨天下 040 軟硬兼施 046 焚坑事業要商量 052 盛極而衰 058 集權,再集權 064 王朝的氣數 070 第三章 倫理治國 非法之法 078 無德之德 084 傢天下與泛倫理 091 文化大戰略 097 一箭雙雕 103 沉重的代價 109 第四章 官員代理 代理與授權 118 如此牧民 124 權力的贖買 130 自殺政策 136 龍爭虎鬥 142 帝國的掘墓人 148 第五章 內在矛盾 天下為公 156 産權問題 162 無法與無天 169 誰為帝國簽單 175 變法與動亂 181 齣路何在 187 第六章 共和之路 歌未竟,東方白 196 來者不善與徒勞無益 202 錯失良機 208 缺失的傳統 214 民主與憲政 220 zuid後一問 227 附 錄 好製度,壞製度 一 帝國製度 236 二 中央機關 240 三 地方行政 246 四 官員選拔 251 五 問題所在 256 後 記 263
| 在綫試讀 Online Previews |
後文摘: 後 記 寫完《終結》zuid後一個字,纔發現全書一共六章,每章六節,六六三十六,正好是秦始皇zuid喜歡的數字。也好,那就用這個數字來祭奠這位韆古一帝,以及由他開創又被我們埋葬的帝國製度吧! 在此,首先要感謝著名曆史學傢樊樹誌先生專為本書撥冗撰寫瞭序言。在這篇序言中,樊先生錶達瞭一個觀點:曆史需要不斷解讀。因為按照英國曆史學傢卡爾和荷蘭曆史學傢蓋爾的說法,曆史不過是“現在與過去之間永無止境的對話”(卡爾),或者“一場永無休止的辯論”(蓋爾)。既然如此,則不同的作者,從不同的視角,用不同的方法,對曆史作齣不同的解讀,也就理所當然,而且非常必要。 問題是如何解讀。 解讀需要審視,而審視需要懷疑,特彆是要懷疑那些流行的說法。實際上,流行未必正確,比如“封建專製主義”就很可疑。為什麼?因為封建必不專製,專製必非封建。什麼是封建?封,就是劃定疆域,分配領地;建,就是建立政權,指定領主。天子把天下分成若乾國,劃定一個範圍,指派一個國君(諸侯),然後世襲,叫“封土建國”。諸侯再把國分成若乾傢,也劃定一個範圍,指派一個傢君(大夫),然後世襲,叫“封土立傢”。這就是封建,是周代的政治製度和國傢製度,我稱之為“邦國製”。 秦漢以後的製度,則是“帝國製”。帝國與邦國的不同,首先就在於是否封建。邦國是一定要封建的,天子封建諸侯,諸侯封建大夫。帝國則一定是不封建的。就算封王封侯,那也是榮譽稱號;就算封瞭土地,王侯們也隻是地主,不是領主。他們對那塊土地,隻有財權,沒有主權,也沒有治權。這,充其量隻能叫做“封而不建”。 實際上,帝國實行的是郡縣製,邦國實行的纔是封建製。天子封建諸侯以後,諸侯如何治國,天子是不管的。諸侯封建大夫以後,大夫如何齊傢,諸侯也不管。然而在帝國時代,州官如何治州,縣官如何治縣,皇帝或朝廷可是要管的。就連誰去當那縣官州官,也歸皇帝或朝廷任命,不能世襲。所有的權力,仍然歸於中央,州縣不過代理。 顯然,帝國製或郡縣製,是集權製。邦國製或封建製,是分權製。真正的封建社會,連集權都做不到,又哪來的專製主義?同樣,把秦漢唐宋元明清,都稱之為封建社會,也成問題。因為秦漢以後就不封建瞭,怎麼還是封建社會? 所以,今後遇到這類說法,我們至少也得問一句:是這樣嗎? 其實就連帝國時代,也未必都專製,也有不專製的。大體上說,明清以前,是有時候專製,有時候不專製,或者專製得開明。比如按照唐代製度,一道命令,如果不經政事堂會議通過,加蓋中書門下之印,就直接由皇帝發齣,是不閤法的。雖然也有皇帝這麼做,但要麼是蠻不講理(如武則天),要麼會不好意思(如唐中宗)。連帶強行任命的官員,也會被人看不起。所以,“集權必專製”的說法,恐怕還值得推敲。 當然,明清以後,廢宰相,建廠衛,大興文字獄,就完全是專製瞭。這也並不奇怪:因為從集權到專製,原本隻有一步之遙;從專製到獨裁,也同樣順理成章:就算那皇帝是個娃娃,或者弱一點,如果太後厲害(比如慈禧),還不是照樣專製,照樣獨裁? 這就是“帝國的胎毒”瞭。也就是說,帝國製度的本性,就是要從集權走嚮專製,從專製走嚮獨裁的。這筆賬,甚至要從商鞅變法算起。因為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就是變封建為郡縣,變分權為集權。所有的權力,都要集中在國君手裏。人民群眾,包括貴族和士人,都沒有言論自由,也沒有思想自由,隻能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顯然,秦政就是專政。即便不是暴政,也是苛政。專政是不能持久的,因此秦帝國二世而亡。這纔有瞭後世的開明專製,甚至不專製。當然,也絕不會民主。 不民主的結果是什麼呢?是帝國不可避免地由集權走嚮瞭專製。這當然有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研究這個過程,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其實,按照原來的計劃,我這“帝國係列”本是三部麯。《惆悵》和《終結》之後,還會有一本書談製度的演變。但這個計劃因為走上“百傢講壇”而被中斷,還不知將來是否可能再寫。留下的,隻有一篇提綱性的文字,這就是原本收入《惆悵》一書,現在移到本書的《好製度,壞製度》。 是為記。 易中天
| 關於評論 Editorial Reviews |
深度解讀以“製度”為核心的帝國兩韆年。 “無須戲說,照樣引人入勝”的政治曆史。 公元前221年,大秦帝國誕生,帝國製度從此建立。 公元1911年,在治亂循環中摺騰瞭兩韆多年的中國人,終於下決心,革瞭製度的命,從此迎來曆史上zuid後一個帝國的終結。 《帝國的終結》(2014增訂版)初版於2005年,是易中天教授zuid看重的作品。本書以辛辣幽默的筆調,生動詳實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現瞭延續兩韆多年的帝國製度背後的政界博弈、權力角逐,抽絲剝繭、入木三分。讀者可以從既嚴謹又恣意的文字中,感受易中天教授的學者魅力,習得來自古人的智慧和謀略。
作者的敘事手法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精彩,他仿佛不是在簡單地陳述曆史事實,而是在娓娓道來一幕幕跌宕起伏的宏大戲劇。最讓我贊嘆的是他對曆史人物復雜性的把握,沒有簡單的“好人”或“壞人”的標簽化處理,每個人物都在其時代的局限性下展現齣多麵性和掙紮。那種對權謀鬥爭的細膩描摹,對社會思潮變遷的深刻洞察,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拍案叫絕。他擅長設置懸念,總能在關鍵時刻拋齣一個引發深思的問題,讓你不得不停下來,閤上書本,自己去揣摩曆史的必然與偶然。這種亦莊亦諧、深入淺齣的文筆,使得即便是對某些復雜曆史節點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輕鬆地跟上思路,並且産生強烈的代入感。讀完一個章節,腦海中留下的不是一堆冷冰冰的日期和事件,而是一幅幅生動鮮活的曆史畫麵和那些鮮活人物的命運軌跡。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震撼,是那種曆史的“宿命感”與個體“能動性”之間的永恒拉扯。作者筆下的那些曆史轉摺點,總讓人感覺好像是某種巨大的曆史洪流裹挾著所有的人嚮前奔湧,似乎個人的意誌在曆史的車輪麵前顯得微不足道。然而,在那些關鍵的抉擇時刻,他又精妙地捕捉到瞭某個小人物、某個瞬間的決策,如何像蝴蝶效應般牽動瞭後來的萬韆景象。這種深沉的宿命感和對個體掙紮的精準捕捉,讓人在敬畏曆史規律的同時,又對人類在睏境中仍能迸發齣的勇氣和智慧充滿瞭敬意。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曆史知識,不如說是一次深刻的哲學思辨,它迫使你思考:我們究竟是被曆史推著走,還是在曆史的舞颱上扮演著某種不可或缺的角色?這種思考的深度和廣度,遠超齣一本普通曆史讀物的範疇。
評分作為一本曆史讀物,它在史料的運用和考證的嚴謹性上,展現瞭極高的學術水準。雖然文字流暢易讀,但這絕不意味著它在史實上有所懈怠。處處可見作者紮實的文獻功底,他對不同時期史料的交叉比對和批判性解讀,為他的論點提供瞭堅實的後盾。每當讀到作者引用或解釋一些冷僻的古代文獻時,都讓人感到一股專業的底氣。更難得的是,他能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有效地規避瞭過度引注帶來的閱讀障礙,處理得非常高明。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講述瞭什麼故事,更在於它如何講述這個故事,它提供瞭一種範本:如何將嚴謹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大眾能夠接受並享受的文化産品。對於想深入瞭解這段曆史的讀者而言,它無疑提供瞭一個可信賴的起點和參照係。
評分這本書對社會結構和文化變遷的探討,達到瞭一個令人驚嘆的深度。它超越瞭傳統的帝王將相的綫性敘事,而是將視角投嚮瞭更廣闊的社會肌理——從底層百姓的衣食住行,到精英階層的思想碰撞,無不著墨。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慣性”和“變革”之間微妙關係的分析。他沒有簡單地將曆史進程視為一係列孤立的事件堆砌,而是揭示瞭深層次的文化基因是如何影響甚至決定瞭曆史的走嚮。例如,他對某種特定的製度是如何在漫長的時間維度中自我強化、最終走嚮僵化的論述,邏輯嚴密,論據紮實,極具啓發性。每一次的“終結”都不是突如其來的崩潰,而是一係列結構性矛盾纍積爆發的結果,這本書將這個“纍積”的過程描繪得淋灕盡緻,讀後讓人對理解人類社會的長期發展有瞭更宏大和辯證的視野。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絕,拿在手裏就能感受到那種厚重感和曆史的滄桑。紙張的質地摸上去非常舒服,印刷的字體清晰銳利,閱讀體驗極佳。特彆是內頁的排版,留白恰到好處,既保證瞭信息量的充實,又不會讓人感到擁擠和壓迫。初次翻閱時,就被那些精心挑選的插圖和地圖所吸引,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裝飾,更是對文字內容的有力補充和直觀呈現。那些描繪古代場景的繪畫,色彩的運用和細節的刻畫都極其考究,仿佛能將人瞬間拉迴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裝幀的堅固程度也讓人放心,即便是經常翻閱,也不用擔心書脊會輕易鬆脫,這對於像我這樣喜歡精讀和反復研讀的讀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細節。從包裝到內頁,每一個環節都能看齣齣版方對這本書的用心和對讀者的尊重,這種對書籍本身的珍視,本身就是對其中蘊含的曆史價值的最好緻敬。
評分不錯,物流快,包裝完好,贊
評分易中天老師的書還是值的一讀的
評分總體還可以瞭。
評分書很好,包裝也好,值得看!易大師的書,棒!
評分不錯,書很好。
評分好書!!!!
評分質量很好,快遞小哥也比較給力。下次依然五星。
評分好看。。。。。。。。。
評分湊單的,看看這書到底咋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