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麵文字購買對應的套裝
《理性樂觀派:一部人類經濟進步史》嚮我們闡述瞭情況怎樣越變越好,並說明瞭原因。繁榮來自人人為人人效力。始於十多萬年前的交換和專業分工習慣,創造齣瞭以加速趨勢改善人類生活水平的集體大腦。這本大膽的書涵蓋瞭人類的整個曆史,從石器時代說到互聯網,從明王朝的積重難返講到蒸汽機的發明,從新近的人口爆炸講到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後果。天災人禍固然必不可免,但多虧瞭人類發明創造的無窮能力,21世紀必將實現巨大的經濟繁榮,同時在大自然生物多樣性方麵創下新高。本書觀點獨到、新穎,具有啓發意義,能幫助你思考怎樣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馬特·裏德利,先在牛津大學做動物學研究,然後又當瞭一名記者。他在《經濟學人》雜誌工作瞭八年,在《星期日電訊》和《每日電訊》開設瞭七年專欄。《毫不掩飾》(WartsandAll)一書就是他的作品,寫的是美國的總統政治;《紅色皇後》(TheRedQueen)是他口碑很好的一本書,寫的是性的進化,由企鵝書局齣版;同時他還寫瞭《基因組》(Genome)。他的書曾入圍六大文學奬項。他是國際生命中心(InternationalCenterforLife)機構的主席,妻子是紐卡斯爾大學心理學係的高級講師。
序言
當思想有瞭性 / 1
第1章
更好的今天 / 9
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
第2章
集體大腦 / 37
20萬年前至今的交換和專業化
第3章
製造美德 / 65
50 000年前的以物易物、信任和規則
第4章
養活90億人 / 91
10 000年前開始的農業耕作
第5章
城市的勝利 / 118
5 000年前的貿易
第6章
逃離馬爾薩斯的陷阱 / 144
1200年之後的人口
第7章
奴隸的解放 / 160
1700年後的能源
第8章
發明中的發明 / 185
1800年後的收益遞增
第9章
轉摺點 / 207
1900年以後的悲觀主義
第10章
當今時代的兩大悲觀源頭 / 232
非洲和2010年後的氣候
第11章
結語 / 258
對2100年的理性樂觀態度
緻謝 / 266
後記 / 269
譯者後記 技術改變世界 / 270
注釋及參考文獻 / 271
《理性樂觀派:一部人類經濟進步史》:
兩個人的處境都比自給自足時要好過瞭,而且兩個人都獲得瞭1個小時的閑暇時間。
其實,上麵的內容不過是我從石器時代的角度重新講述瞭一遍股票經紀人李嘉圖1817年定義的比較優勢概念罷瞭。“2他用的例子是英國用布匹換葡萄牙的葡萄酒,但論點是一樣的:
英國的情況可能是這樣的,生産布匹需要100個人一年的勞動,如呆釀造葡萄酒的話,則需要120人一年的勞動。故此,英國靠著齣口布匹來進口葡萄酒是有荊自勺。在葡萄牙生産葡萄酒可能隻需要80個人一午的勞動,而在該國生産布匹,則需要90個人一年的勞動。所以,該國齣口葡萄酒而進口布匹是有利的。哪怕葡萄牙進。的商品在本國可以用少於英國的勞動量生産齣來,這種交換扔然可以進行。
李嘉圖定律在整個社會科學領域當中都是正確成立的,同時也齣人意料。這樣的命題僅此一例。這個概念極為簡練,很難相信舊石器時代的人類要花那麼長時間纔把它琢磨齣來(也很難相信經濟學傢們用瞭那麼長時間纔對它做齣定義);同時,也很難理解為什麼其他物種沒能利用它。我們似乎是經常利用它的 一物種,實在頗令人感到費解。當然,這麼說並不完全對。進化發現瞭李嘉圖定律,並將之應用在瞭“共生”上麵,比如地衣類植物藻類與真菌的閤作關係,又比如奶牛與瘤胃中細菌的閤作關係。物種內部同樣存在這類現象,比如身體細胞之間、珊瑚群中珊瑚蟲之間或者鼴鼠群之間鼴鼠們的交換。螞蟻和白蟻取得的巨大成就(光是它們,就占瞭所有陸生動物總數量的1/3)毫無疑問要歸結到勞動分工上。昆蟲的社會生活不光建立在個體復雜行為的增加之上,“更是建立在個體之間實現專業化的基礎之上。”亞馬孫雨林裏的切葉蟻,一處巢穴裏就可能聚集著數百萬隻,工蟻分化成四種不同的等級:小工蟻、中工蟻、大工蟻和大工蟻。有一種切葉蟻的大工蟻(又叫兵蟻),體重可以相當於500隻小工蟻。
這是一本令人振奮的書,它以宏大的視角,跨越瞭人類漫長的發展曆程,描繪瞭一幅波瀾壯闊的經濟進步畫捲。從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到如今高度互聯的全球化社會,作者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翔實的史料,剝開瞭經濟發展的層層迷霧,揭示瞭進步背後的驅動力。他並非僅僅羅列數據和事件,而是深入探討瞭人類的創造力、協作能力、以及對未來的樂觀態度如何共同塑造瞭我們今日的世界。 讀這本書,你會發現,經濟的進步並非偶然,也非命中注定,而是無數個體在追求更好生活的過程中,不斷試錯、學習、創新所積纍的成果。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將抽象的經濟理論具象化,讓我們能夠理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發明和改進,如何匯聚成改變世界的力量。他讓我們看到,即使在最黑暗的時代,希望的火種也從未熄滅,而正是這種理性而堅定的樂觀,驅使著人類不斷嚮前。這本書不僅是對經濟史的一次梳理,更是一次對人類自身潛能的禮贊,它鼓勵我們相信,隻要我們繼續保持開放的心態和探索的精神,未來依然充滿無限可能。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對人類曆史進程的全新視角。它沒有迴避經濟發展中的黑暗麵,但更側重於展現光明和希望。作者將經濟學理論巧妙地融入到曆史敘事中,讓原本枯燥的經濟概念變得鮮活起來。我喜歡它對於“進步”背後驅動力的探討,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人類社會的協作、製度的演進以及對未來的信念。 書中對於不同文明和不同時期經濟發展的對比分析,非常精彩。它讓我們看到,經濟進步並非某個單一文明的專利,而是人類共同的追求。而在這個追求的過程中,個體和集體的努力都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本書讓我深刻認識到,經濟學不僅僅是關於數字和圖錶,更是關於人的行為、人的選擇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它是一次對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全麵肯定,也讓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瞭期待。
評分我一直對經濟學史這方麵的內容很感興趣,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對這一主題的深度探索。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著作,而是充滿瞭故事性和啓發性。作者以一種非常引人入勝的方式,將復雜的經濟學原理融入到曆史敘述之中,讓你在閱讀中不知不覺地吸收知識。書中所涉及的案例豐富多樣,從農業革命到工業革命,再到信息時代的到來,每一個階段都充滿瞭引人入勝的細節。 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分析問題時的批判性思維。他並沒有簡單地將進步描繪成一條筆直嚮上的直綫,而是坦誠地探討瞭進步過程中所伴隨的挑戰、挫摺甚至倒退。這種辯證的視角,讓整本書更加真實可信,也讓我們對經濟發展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讀完這本書,我對經濟學理論有瞭全新的理解,也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軌跡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過去”的書,更是對“現在”和“未來”的深刻思考。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人類的進步是如此的堅韌和充滿韌性。它不是一個綫性、平穩的過程,而是充滿瞭麯摺、反復,甚至是巨大的危機。然而,正是在這些挑戰麵前,人類的智慧和創造力纔得以充分展現。作者以史為鑒,用大量翔實的數據和案例,為我們描繪瞭一幅宏偉的曆史畫捲,展示瞭人類如何從貧睏和匱乏走嚮富裕和繁榮。 我特彆被書中關於“理性樂觀”的論述所吸引。它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建立在對現實深刻理解基礎上的積極心態。這種心態,驅動著人類不斷去探索未知,去嘗試新的事物,去解決看似不可能解決的問題。這本書讓我對人類的未來充滿信心,因為它告訴我,隻要我們能夠保持這種理性的樂觀,我們就能夠繼續剋服前方的各種挑戰,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它不僅是一本經濟學著作,更是一本關於人類精神力量的贊歌。
評分這是一本顛覆瞭我固有認知,讓我耳目一新的經濟學著作。它並沒有一上來就拋齣一堆艱深的理論,而是從人類最根本的需求——生存和繁衍——講起,娓娓道來,層層遞進。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進步”的定義,它並非僅僅是物質財富的增長,更是人類在知識、技術、製度等方麵的全麵提升。 書中對不同曆史時期人類麵臨的挑戰以及他們如何通過創新和協作來剋服這些挑戰的描述,非常生動。例如,在描述農業革命時,作者不僅僅講瞭播種和收獲,更深入地探討瞭私有産權的齣現、社會分工的細化以及由此帶來的技術革新。這種細緻入微的分析,讓我對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讓我明白,所謂的“經濟理論”,其實就蘊含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是人類為瞭解決生存問題而不斷進行的實踐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