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美国的智慧:最新修订精装纪念典藏版!(全2册)
原价:62.00元
作者:林语堂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214128072
字数:410000
页码:57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 林语堂最得意的通俗哲学巨著,美利坚民族精神的史诗再现!精装典藏新善本!
2. 对话美国300年来最睿智的头脑,体悟深邃思想的精髓。
3. 学习美国人生活的智慧,追寻美利坚文明的光荣与梦想。
4. 《美国的智慧》是一本通俗哲学巨著,语言清新恬淡,思辨缜密,视野极宽广,明确提出中国人应该向美国人学习什么。阅读本书,带你领略美国精神的内核与特质,助你在寻找美国精神之源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内容提要
《美国的智慧》(On the Wisdom of America)是一本通俗哲学巨著,语言清新恬淡,思辨缜密,内容涉及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美国人生活的智慧、决策、艺术、生命、情感、自由和幸福等。林语堂以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引用了300多位思想家的作品精髓,明确提出中国人应该向美国人学习什么,视野极为宽广。透过美国的智慧,你能否领略美国精神的内核与特质,能否在寻找美国精神之源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目录
目 录
前言 001
○ 第一章 生活的智慧 001
/ 一、智慧的范围 / 001
/ 二、哲学家眼里的盲人的探路棒 / 008
/ 三、美国人的事实观 / 015
/ 四、渴求信仰 / 018
○ 第二章 生活的决策 024
/ 一、一切是谜 / 024
/ 二、重视梦一般的虚幻 / 027
/ 三、谁是梦想家 / 032
/ 四、当笑比哭明智的时候 / 041
○ 第三章 我们的动物遗产 045
/ 一、用精神分析法研究现代人 / 045
/ 二、亚当和夏娃 / 052
/ 三、我们是类人猿的后代 / 064
/ 四、我们正在把自己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
077
○ 第四章 生命的旋律 082
/ 一、女人在哪里? / 082
/ 二、生命的快节奏 / 090
/ 三、老年 / 097
/ 四、死亡和不朽 / 104
○ 第五章 人是情感动物 115
/ 一、唯物主义观点的不足之处 / 115
/ 二、人类经验的要素 / 129
/ 三、浪漫主义的权利 / 134
/ 四、当一位注重现实的人成为一个恋人的时候 / 140
/ 五、灵魂必需的极乐状态 / 143
○ 第六章 新英格兰插曲 148
○ 第七章 生活 169
/ 一、梭罗和孔子 / 169
/ 二、生活无须道歉 / 171
/ 三、普通人生活的快乐 / 176
/ 四、普通人劳碌的英雄品质 / 191
/ 五、梭罗和生活的价值 / 198
○ 第八章 自由 207
/ 一、为什么需要自由 / 207
/ 二、“美国民主”和“苏联民主” / 212
/ 三、普通人 / 215
/ 四、国家和个人 / 228
/ 五、杰弗逊式的民主 / 237
○ 第九章 追求幸福 253
/ 一、蓝色鸣鸟 / 253
/ 二、生理上的安宁 / 260
/ 三、工作的激励作用 / 267
/ 四、满足的奥秘 / 273
/ 五、如何做到既圆滑又温情 / 278
○ 第十章 生活的艺术 289
/ 一、无为的艺术 / 289
/ 二、友谊与交谈 / 297
/ 三、食物和葡萄酒 / 312
/ 四、茶和烟草 / 322
/ 五、业余爱好 / 328
○ 第十一章 自然 334
/ 一、社会和自然 / 334
/ 二、这个充满感知的世界 / 340
/ 三、所有的奇观 / 354
/ 四、力量与荣耀 / 369
/ 五、泛神论者的欢宴 / 374
○ 第十二章 上帝 381
/ 一、绝对隐私 / 381
/ 二、我们对上帝卑下的看法 / 384
/ 三、关于黑色的随笔 / 390
/ 四、三个伟大的宗教人物 / 404
/ 五、质询的精神 / 415
○ 第十三章 爱 422
/ 一、婚姻 / 422
/ 二、麻烦中的伟人:富兰克林 / 433
/ 三、麻烦中的杰弗逊 / 444
/ 四、麻烦中的林肯 / 449
/ 五、性与羞怯 / 460
/ 六、惠特曼的性民主 / 465
○ 第十四章 笑 483
/ 一、幽默 / 483
/ 二、讽刺 / 507
○ 第十五章 战争与和平 518
/ 一、世界政府 / 518
/ 二、伍德罗·威尔逊 / 527
/ 三、战争与和平 / 536
○ 第十五章 总结 542
/ 一、一个人自己的哲学 / 542
/ 二、霍姆斯法官的信条 / 546
/ 三、爱因斯坦的私人信条 / 550
/ 四、为适度干杯 / 555
第十二章
上帝 |288
288 | 一、绝对隐私
291 | 二、我们对上帝卑下的看法
295 | 三、关于黑色的随笔
305 | 四、三个伟大的宗教人物
314 | 五、质询的精神
第十三章
爱 |320
320 | 一、婚姻
328 | 二、麻烦中的伟人:富兰克林
336 | 三、麻烦中的杰弗逊
341 | 四、麻烦中的林肯
348 | 五、性与羞怯
353 | 六、惠特曼的性民主
第十四章
笑 |366
366 | 一、幽默
384 | 二、讽刺
第十五章
战争与和平 |394
394 | 一、世界政府
401 | 二、伍德罗·威尔逊
408 | 三、战争与和平
第十六章
总结 |413
413 | 一、一个人自己的哲学
416 | 二、霍姆斯法官的信条
419 | 三、爱因斯坦的私人信条
423 | 四、为适度干杯
作者介绍
林语堂(1895-1976)文化大师,作家,以英文书写而扬名海内外,四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
林语堂旅居美国数十年,骨子里仍是传统的中国文人,其作品无不体现着儒释道三者的结合,传达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气质和情怀。
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代表作品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京华烟云》《风声鹤唳》《苏东坡传》《武则天正传》等。
文摘
序言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节奏掌握得相当高明,它不是那种一页接一页催促你快点翻阅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你慢下来、反复咀嚼的那种。文笔的雕琢感很强,尤其是在阐释一些复杂社会现象时,作者会使用非常精准且富有意境的词汇,使得那些原本枯燥的社会学概念立刻变得鲜活起来。我记得有一章专门分析了美国人对“创新”的痴迷背后,其实是对“失败的宽容度”的文化支撑,这个观点对我触动很大。它解释了为什么硅谷能在短期内涌现出那么多高风险项目,那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更是一种社会心理层面的“安全网”。作者的分析深度,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社会学或历史学范畴,更像是一种对人类行为模式的跨学科观察。读起来,你会时不时地停下来,合上书本,望向窗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既定假设。这种“唤醒式阅读”的体验,是近年来我读过的书籍中最难能可贵的。
评分我通常对这种宏大叙事的非虚构作品持谨慎态度,因为它们很容易陷入泛化和标签化的陷阱。然而,这套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成功地避开了这类雷区,真正做到了“寓宏大于细节”。作者并没有试图建立一个完美的、无懈可击的“美国精神”模型,相反,她对其中的矛盾性、自我修正能力以及隐藏的社会成本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比如,书中对不同时期少数族裔群体在争取“美国梦”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韧性与策略,描述得极其到位。那不是简单的抗争史,而是一种适应环境、不断试错并最终影响了主流文化走向的“生存智慧”。尤其是在谈及公共教育体系的建立时,书中穿插的那些地方性教育委员会的争论记录,让我体会到,任何伟大的制度都是在无数次的基层拉锯战中磨砺出来的,充满了妥协与远见。这种叙事方式,让“智慧”这个概念不再抽象,而是落实在每一张会议记录、每一份法律条文的字里行间,显得既真实又极具说服力。
评分坦白说,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偏向“自我标榜”色彩的读物,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的批判性视角非常强悍且发人深省。作者的“智慧”观察点,更多是聚焦于“代价”与“代价的隐匿”。比如,在描述美国早期城市化的过程中,书中并未回避那些被牺牲掉的社区和环境问题,而是将这些“阴影”视为“光明”的必要组成部分来考察。这种不加粉饰的诚实,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价值。它不是在歌颂某种现成的成功学,而是在解构成功背后的那些艰难取舍和历史遗留的结构性矛盾。它让我意识到,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智慧”都不可能是普适的灵丹妙药,它必然带着其特定的文化烙印和历史包袱。读完后,我没有产生“我也要变得像美国人一样”的盲目冲动,反而更深刻地理解了认识自身文化局限性的重要性,这才是阅读这类跨文化书籍的最高境界。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最吸引我的一点是它对“制度设计”哲学的探讨,这部分内容对于任何关心公共治理的人来说,都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作者没有简单地赞美美国宪法的精妙,而是着重分析了其“适应性”和“内在的制衡与反制衡机制”。书中花了大量篇幅去剖析早期的政治家们是如何在“恐惧集权”与“效率低下”之间寻找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并创造出了一套允许犯错、允许程序反复修正的运行体系。这在我看来,才是真正的“智慧”所在——不是设计一个永恒不变的完美方案,而是设计一个能自我修复的系统。那些关于州权与联邦权力的博弈、以及司法审查权力的边界扩张,都被梳理得井井有条。这些历史脉络的梳理,让我对当前世界各地出现的治理困境有了新的反思角度:或许问题不在于目标本身,而在于我们是否建立了一个足够灵活和健壮的“纠错通道”。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实在太独特了,它没有停留在对美国历史或政治事件的表面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塑造了这个国家精神内核的底层逻辑和思维方式。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实用主义”这一概念的拆解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流派的介绍,更是作者试图揭示美国人解决问题、建立制度时所遵循的一套潜规则。举例来说,书中对“信托责任”在商业和社会治理中的演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讨,这让我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运作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不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追求利润的机器,而是看到了一套复杂、充满张力的内在平衡系统。书中的案例选择非常精妙,从早期的拓荒精神到后来的工业革命,再到信息时代的变革,作者总能找到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用极其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当时决策者群体的集体心智模式。它迫使我思考,我们自身的文化体系中,哪些“不言而喻的真理”其实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判断。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仿佛拿到了一把钥匙,可以去解构更多关于现代西方世界的表象,去看清其背后的哲学根基和实际操作的“智慧”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