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知日 设计力
原价:35.00元
作者:苏静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508644172
字数:220000
页码:1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日本的设计总是为人称道,从平面设计到工业设计,从一张广告到一座建筑,让我们不禁思考,日本设计到底厉害在哪里。
早在“设计”这个词诞生之前,人们就已开始设计了。我们周围的所有物品,都是被设计出来的。日本设计正是具有这种“日常性”: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海报、标志,超市里最普通的产品的包装,全都经过细致、缜密的设计。日本注重细节,注重设计的实际功用。看似平凡的日常,也许这正是日本设计之力所在。
于是,我们追溯日本设计最开始的日宣美展和日本设计中心的成立,倾听永正一井、原研哉、服部一成、山中俊治这些大师们谈日本设计的过去与将来,从柳宗悦、柳宗理的理论中探索现代设计与民艺的渊源;我们从平面广、包装看到工业产品,从一件产品纵向的设计历程看到横向的全国各地的独特设计,总归能看得出日本设计中所蕴含的力量,总归能理解这力量从何而来。
内容提要
专门关注日本的超人气媒体品牌「知日」推出《知日》特集第18弹——《知日设计力》特集。
从日本设计界的起始——日宣美展、日本设计中心的成立说起,独家专访永正一井、原研哉、色部义昭、大黑大悟、服部一成、山中俊治等多位知名设计师,探讨民艺与现代设计的关系,探索日本各地的好设计……从过去到现在,从平面到工业,从细节处感受日本设计之美,从各角度思考日本“设计力”所在。
【知日独家专访】
永正一井——日本平面设计协会特别顾问、日本设计中心最高顾问、日本设计振兴会前会长
原研哉——日本设计中心董事长、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
色部义昭——日本设计中心色部设计研究所总监
大黑大悟——日本设计中心大黑设计研究所总监
服部一成——著名平面设计师、艺术指导
山中俊治——著名工业设计师、LEADING EDGE DESIGN创立者、庆应义塾大学教授
【权威助阵】
本特集“日本设计中心”大专题由日本设计中心及各位相关设计师排版、监修。
【关键词】
日宣美展/永井一正/日本设计中心/原研哉/柳宗悦/柳宗理/色部义昭/大黑大悟/服部一成/山中俊治/索尼Walkman/三宅一生/21_21 DESIGN SIGHT/雷克萨斯/D&DEPARTMENT; PROJECT……
国内唯一专门关注日本的媒体品牌「知日」旗下纸质出版物《知日》特集,每月一本,致力于为中国年轻人深度报道记录有关日本的文化、创意、艺术和旅行等。
了解更多有关知日的信息,请关注知日微博@知日ZHIJAPAN
目录
日本经典设计50
日本设计力8人谈
日宣美:开启日本平面设计的黄金时代
永井一正谈日本平面设计史
interview 永井一正
设计之力的聚合 日本设计中心
interview 原研哉
interview 色部义昭×大黑大悟
服部一成:设计的瞬间
interview 服部一成
包装纸下的二三事
民艺与现代设计 柳家的日常之美
达芬奇式的山中设计
interview 山中俊治
拉近音乐与人距离 索尼Walkman三十年历程
日本制造的温故知新 家电收藏家松崎顺一
interview 松崎顺一
日本设计的历史源流与未来之思 日本设计博物馆实现展
DESIGN TRAVEL AROUND JAPAN
Amazing in Motion 汽车设计的未来 2013雷克萨斯设计奖
设计的杂志,杂志的设计
从“图案”到“デザイン” 设计学科的演变
别册 日和手帖
regulars
Photographer
赤鹿麻耶 吞噬无形的风
interview 赤鹿麻耶
Books & Magazines
《大人的科学》 科学原理就在模型里
interview 西村俊之
Columns
吴东龙の设计疆界 遇见老建筑的新用途
虫眼蟲语 青葱色
告诉我吧!日语老师 插上想象的翅膀
作者介绍
撰稿人
毛丹青
外号“阿毛”,中国国籍。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987年留日定居,做过鱼虾生意,当过商人,游历过许多国家。2000年弃商从文,中日文著书多部。现任神户国际大学教授,专攻日本文化论。
刘联恢
旅居日本多年,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汉语学院教师,专职教授外国留学生汉语和中国文化,每年为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等学校的暑期访华团做中国文化讲座。
吴东龙
从事设计观察的作家、讲师、设计师,也是课程与书籍的规划者。在多面向的设计工作里,长期关注日本的设计场域,著有《设计东京》系列书籍,作品见于两岸三地。现在是“东喜设计工作室”、创意聚落“地下连云企业社”负责人。
原博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艺术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东京艺术大学访问学者。以视觉形象系统设计、日本战后平面设计史为研究方向,著有《企业形象整合》《和谐之美——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研究》等。
受访人
永井一正 设计师
1929年生,日本平面设计协会特别顾问、日本设计中心最高顾问、日本设计振兴会前会长。曾为日本宣传美术会会员,参与创立日本设计中心。设计有东京电力标志、日清食品标志、札幌冬季奥运会标志等。曾获紫绶勋章、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等多数表彰。
原研哉 设计师
1958年生,日本设计中心董事长、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代表设计有长野冬季奥运会开、闭幕式手册,爱知世博会官方海报,梅田医院标识系统,无印良品广告等。曾策划“RE-DESIGN”“HAPTIC ”“TOKYO FIBER”“JAPAN CAR”等展览。著有《设计中的设计》《白》等。
色部义昭 设计师
1974年生,2003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后进入日本设计中心,曾任职于原设计研究所,2003年设立色部设计研究室。2008年获SDA最优秀奖,2009年获JAGDA奖、JAGDA新人奖及ADC奖。
大黑大悟 设计师
1979年生,2003年毕业于东金泽美术工艺大学视觉设计科后进入日本设计中心,曾任职于原设计研究所,2011年设立大黑设计研究室。曾获JAGDA新人奖、东京ADC原弘奖、D&AD;金奖等。
服部一成 设计师
1964年生,平面设计师、艺术指导。2003年以《流行通信》的编辑设计获得第6届龟仓雄策奖,2011年获每日设计奖。
山中俊治 设计师
1957年生,LEADING EDGE DESIGN创立者、庆应义塾大学教授。代表设计有JR东日本的Suica检票机、OXO厨房用具系列等,并参与多数机器人、假肢等高科技产品的设计。曾获2004年每日设计奖、2006年GOOD DESIGN金奖等。
松崎顺一
家电收藏家、Design Underground工作室总经理,主要收集20世纪70~80年代日本家电。
赤鹿麻耶 摄影师
1985年生,毕业于关西大学中国语中文学科东亚映像文化论专业,2011年凭借“Eating Wind”系列作品获得写真新世纪2011大奖,并在东京、大阪等各地参展。
西村俊之
学研社杂志《大人的科学》主编。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惊喜,是它对于“设计”的广阔定义。我原本以为会看到很多关于产品外观、色彩搭配的案例,但实际上,它触及的领域远比我想象的要宽泛。书中关于日本传统庭院设计的章节,让我惊叹于方寸之间如何营造出意境深远的自然之美,那些石块的摆放,树木的修剪,水流的走向,无不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它让我明白,设计并非仅仅是为“用”而生,更是为了“意”而为。还有关于日本茶道美学的阐述,那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次器物的选择,都充满了仪式感和对当下瞬间的尊重,这种“心流”式的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极致的设计。我甚至在书中看到了关于“空间”的设计,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布局,更是如何通过光影、声音、气味等元素,来塑造一种氛围,影响人的情绪。这让我开始思考,我所处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是否也能通过一些“设计”的调整,变得更加高效和舒适?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设计”认知的新维度,让我看到它不仅仅是创造美的能力,更是解决问题、提升体验、传递价值的强大力量。我渴望将这种全新的视角,运用到我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发掘更多的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充满了质感,硬壳封面搭配烫金的字体,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握住了一件艺术品。翻开扉页,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瞬间就让我进入了沉浸式的阅读状态。虽然书名是《知日 设计力》,但我并没有期待它仅仅是一本关于平面设计或工业设计的工具书。我更希望它能像一本心灵的向导,引领我去探索设计背后那些触动人心的力量,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生活、塑造我们审美的微妙之处。我期待着书中能有对经典设计案例的深入剖析,不仅仅是展示其美学上的成就,更能挖掘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设计师的思考过程以及它如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例如,是否会有关于日本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的案例,探讨古老智慧如何在当下焕发新生?又或者,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设计领域,比如城市规划中的人文关怀,亦或是食物的摆盘艺术,这些看似与“设计”不沾边,却又处处体现着“设计力”的细节。我希望这本书能跳出固有框架,展现设计无处不在的魅力,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以及“我也可以这样思考!”的创作灵感。它的文字是否能如流水般自然,又如清泉般引人入胜?我期待着,在每一个翻页的瞬间,都能收获新的视角和深刻的体悟。
评分阅读《知日 设计力》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如何去做设计”的明确步骤,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和作者的感悟,引发读者内心的共鸣和思考。我被书中讲述的几个日本老匠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他们一生专注于一门技艺,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手工的打磨,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专注。这种“匠人精神”,在我看来,就是设计力的最高体现——对极致的追求,对完美的执着,以及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书中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不疾不徐,仿佛在娓娓道来,却字字珠玑,蕴含着深邃的智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侘寂”(Wabi-sabi)美学的解读,那种对不完美、不对称、不经意的欣赏,以及对自然流逝和事物变迁的接受,与我们当下追求“完美”和“效率”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别有一番动人的力量。它让我反思,有时候,过度追求完美,反而会让我们失去许多珍贵的东西。这本书没有给我提供具体的“设计方法”,但它给了我一种“设计态度”,一种对生活、对工作、对世界更温柔、更深刻的审视方式。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设计”不仅仅是关于“做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这样做”。作者在字里行间,似乎总是在引导读者去探寻设计背后的逻辑和情感连接。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关于“无印良品”的设计哲学探讨,它不追求华丽的装饰,而是将“留白”和“朴素”发挥到了极致,却能在看似简单的产品中,传递出一种超越物质的宁静与舒适。这种“减法”的设计,反而让产品的生命力更加持久,也更容易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接受。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日本包装设计的巧妙之处,不仅仅是保护商品,更是承载着信息和文化,甚至是送礼者的一份心意。我仿佛看到了那些精心包裹的礼物,每一个折痕,每一次的系带,都充满了沟通的温度。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生活中的种种细节,比如一次旅行中的路牌设计,一家餐厅的菜单排版,甚至是一件日常用品的使用说明,它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传递着信息,引导着我们的行为,甚至影响着我们的心情。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设计力并非遥不可及,它就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品味。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用更敏锐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融入一些“设计”的思考,让一切变得更有条理,更有温度。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本身就极具吸引力,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探索一个精心打造的展览。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充满日式美学的留白和简洁的线条,它们并没有喧宾夺主,而是恰到好处地烘托着文字和图片的内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专注的阅读氛围。我被书中关于“建筑”与“生活”关系的探讨所吸引,设计师如何通过空间的设计,来影响居住者的情绪和行为,如何将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入建筑之中,让居所本身成为一种生命力的载体。这让我开始思考,我所居住的空间,是否也可以通过一些“设计”的调整,变得更有温度,更宜人?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用户体验”的讨论,尽管没有直接使用这个词汇,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使用者需求的深刻洞察。从一个产品的细节设计,到一次服务的流程优化,都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的思考方式。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设计力,不仅仅是创造出好看的东西,更是要创造出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提升生活品质的解决方案。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通过她的智慧和经验,引导我走向更开阔的思考空间,让我能够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审视生活中的一切,并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