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室町时代古钞本《论语集解》研究

日本室町时代古钞本《论语集解》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高橋智,杨洋 著
图书标签:
  • 论语集解
  • 室町时代
  • 古钞本
  • 日本
  • 历史
  • 文化
  • 文献学
  • 汉文
  • 宋学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大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26421
版次:1
商品编码:154611857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日本室町时代古钞本《论语集解》研究

原价:40.00元

作者:(日)高橋智,杨洋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301226421

字数:102000

页码:25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室町时代也叫足利时代,西历1392年到1573年,是镰仓时代(12世纪末-1333)之后,经过南北朝时代(1336-1392),足利幕府在京者统治之时代,也是《论语》钞本在民间流传一个最繁荣的时代,而且是明显表露出日本汉籍钞本特色的一个时代。就是说,不同於之前时代的零本残叶的情况,这一时期完本多,同时为了读书之便,字体、训读、翻叶等都更合理方便,当然,文本的校勘也周到。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当时钞写的学人肯定不是随便写出来的,也可以说是典型的古钞本了。
为了了解日本古钞本的世界,《日本<论语>古钞本综合研究:日本室町时代古钞本<论语集解>研究》首先介绍室町时代的《论语》钞本的情况,影印三种典型的钞本,然後报告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的专家们讨论这些钞本价值後的结论,提供一些进入钞本研究的基本资料。读者理解这些资料的意义后,就可以深入到现存干种之多的日本古钞本之世界。

目录


前言
前论
第一章 古钞本的定义及其时代意义
——以赵岐注《孟子》传入日本为例-
第二章 日本古刻古钞本《论语》概述
第三章 古钞本《论语》的现状
第四章 近世初叶庆长印本的意义

本论
第一章 导论
一、影响古钞本《论语集解》的正平版
二、影响古钞本《论语集解》的《论语义疏》
三、现存室町时代古钞本《论语集解》的梗概
第二章 室町时代古钞本《论语集解》文本类型化的尝试
一、清原家传本
二、正平版《论语》影响下的古钞本《论语》
三、《论语义疏》影响下的古钞本《论语》
四、其他受到刻本和南北朝以前钞本影响的古钞本《论语》
结语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日本室町时代古钞本《论语集解》研究 《论语集解》一书,自汉末何晏集注以来,便成为研习《论语》的重要经典。其深邃的义理与精妙的阐释,历经千年,依旧熠熠生辉。而将目光投向东瀛,日本室町时代,正是《论语集解》传播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彼时,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深入,大量中国古籍远渡重洋,在日本士林中广为流传。《论语集解》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作,自然备受重视,并催生了大量钞本的出现。 本书《日本室町时代古钞本《论语集解》研究》,正是聚焦于这一时期,对日本所藏室町时代《论语集解》古钞本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的价值在于,这些古钞本不仅是《论语集解》文本流传的重要实证,更是窥探室町时代日本学术思想、文化交流、以及古籍整理状况的珍贵窗口。 本书的研究内容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 钞本的发现与文献考证 首先,本书将对现存日本各地的室町时代《论语集解》古钞本进行梳理与介绍。这包括但不限于:追溯其发现的历程,记录其收藏的机构(如寺院、公家、武家、学者私藏等),并尽可能提供每个钞本的详细信息,例如卷数、纸质、装帧、书写特点、以及是否存有题跋、校勘、注释等。 随后,将运用细致的文献考证方法,对这些钞本的来源、成书年代、抄写者、以及其流传路径进行探究。通过比对不同钞本之间的异同,分析其在文本上的差异,如字句的脱漏、增损、讹误等,力图还原《论语集解》在中国流传过程中,以及在日本抄写过程中的真实面貌。这将有助于厘清不同钞本之间的传承关系,构建一个相对清晰的室町时代《论语集解》钞本谱系。 二、 文本校勘与版本学分析 文本是研究的基石。本书将以较为完善的宋元刻本《论语集解》为参照,对室町时代古钞本进行细致的文本校勘。这不仅是对文字的准确性进行辨析,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钞本的校勘,可以发现中国本土已失传或罕见的版本信息。某些室町时代的钞本,可能保留了比现存宋元刻本更古老、更接近何晏原注的版本特征,这对于《论语集解》的版本学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此外,本书还将深入进行版本学分析。例如,探讨不同钞本在注文的采纳、编排、以及字句的选择上是否存在系统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当时日本学者对《论语集解》的理解方式、学术偏好,甚至是某些注文在中国本土已经开始发生流变,而通过日本钞本得以得以保留。 三、 室町时代日本的《论语集解》接受史 《论语集解》在日本的流传,并非简单的文本复制,而是在日本独特的文化土壤中,被接受、被理解、被诠释的过程。本书将探讨室町时代日本士林如何阅读、理解和使用《论语集解》。 这包括: 学者的阅读与注释: 考查室町时代著名的儒学学者,如吉田兼好、南村佥齐、近卫稙家等人,是否接触过《论语集解》,以及他们是否在其著作中引用、评论过《论语集解》的注文。若有,将分析他们是如何吸收和转化的。 注释的创新与本土化: 审视室町时代的钞本中,是否出现了一些由日本学者增添的校勘、评语、甚至注释。这些新增内容,可以揭示当时日本学界对《论语集解》的独特理解,以及他们试图将儒家思想与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的努力。 抄写与流传的动机: 分析室町时代抄写《论语集解》古钞本的动机。是出于对经典的尊崇,对学术的追求,还是受到政治、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动机,有助于理解《论语集解》在当时日本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四、 中日文化交流的视角 室町时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黄金时期。《论语集解》古钞本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这一历史进程的独特视角。 文本的输入与传播: 探讨《论语集解》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如何通过遣明使、商人、僧侣等多种途径传入日本的。 学术的借鉴与演变: 分析日本学者在研习《论语集解》过程中,是如何借鉴中国学术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术体系的。 文化认同的建构: 儒家思想,特别是《论语》,对日本的政治、伦理、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论语集解》古钞本的流传与研究,正是这一文化认同建构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五、 研究方法与学术意义 本书将综合运用版本学、文献学、历史学、思想史等多种研究方法,力求为日本室町时代古钞本《论语集解》研究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考察。 本书的研究,不仅将填补当前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更将为《论语集解》的版本研究、何晏集注思想的流变、以及室町时代日本的学术史和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提供宝贵的实物证据和理论支撑。通过对这些古老钞本的细致解读,我们得以触摸历史的温度,理解先贤的思想,并更加清晰地认识中华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本书的出版,旨在为学界同仁提供一份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也希望能引发更广泛的读者对中国古代经典及其海外流传的兴趣,共同探索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用户评价

评分

初翻开这本书,我就被其厚重的纸张和古朴的装帧所吸引。封面上“日本室町时代古钞本《论语集解》研究”一行行小楷,透着一股历史的沧桑感,仿佛真的能触摸到那些遥远的年代。我一直对《论语》这部经典非常感兴趣,但市面上流传的注解版本实在太多,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缺少了那种追溯源头的踏实感。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这个愿望。它聚焦于室町时代日本所保存的《论语集解》钞本,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吸引我的切入点。我一直好奇,在那个时代,日本人是如何理解和传播儒家经典的?他们又是如何将中国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文化土壤中的?这本书的标题就暗示了它将带领我们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探索,去发掘那些被历史尘埃掩盖的珍贵文本和研究成果。我对书中将要呈现的古钞本本身充满了期待,不知道其字迹、纸张、装订方式会是怎样的?它们又会透露出哪些不为人知的学术信息?我更期待的是,研究者是如何从这些古籍中梳理出学术脉络,展现出室町时代学者们对《论语集解》的独特解读和贡献。这本书,无疑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推开它,去一探究竟。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并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个古籍文本的学术考证,它更像是一次关于文化交流与传承的深度对话。我一直觉得,中华文明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地理的界限,而这本书正好印证了这一点。通过对日本室町时代古钞本《论语集解》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如何远播海外,并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甚至发展出独特的学术传统。我尤其对书中探讨的“本土化”过程感到兴趣。即,在日本的文化语境下,《论语集解》是如何被接受、被理解、被阐释的?它与日本原有的思想体系之间产生了怎样的碰撞与融合?这些问题,正是这本书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它让我们看到了文化是如何跨越国界,在不同文明之间流转,并最终丰富和发展出新的意义。这本书不仅仅是给专业研究者看的,对于任何对中日文化交流史、对儒家思想传播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

评分

翻阅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入的考证精神。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古钞本的表面描述,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去考证这些钞本的来源、流传以及在当时的学术界扮演的角色。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几位重要日本学者在《论语集解》研究方面的贡献的详细阐述,例如某某学者如何对某个版本进行了校勘,又比如某某学者是如何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解读《论语》的。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整个研究过程变得生动而具体,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文本时,不仅引用了大量的古籍资料,还对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比对,并且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寻根溯源”式的研究方式,让我深刻体会到学术的魅力所在。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而言,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到《论语集解》在东亚传播过程中所经历的演变,以及日本学者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身就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学术研究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对经典理解的,也让我对《论语》这部古老经典的生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说实话,初读此书,我还有些担心它过于学术化,可能难以理解。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也注重语言的清晰表达和逻辑的流畅性。即便是一些涉及到古籍考证和版本比较的专业内容,作者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并通过大量的图例和引文来辅助说明,使得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基本把握其核心观点。我尤其喜欢书中一些章节对具体学术问题的深入探讨,例如,关于某个校勘点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理解《论语集解》的意义有何影响。这些细致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作者在学术研究上的严谨与细致,也让我看到了《论语集解》这部经典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学术研究空间。这本书不仅仅是填补了我对室町时代《论语集解》研究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相关领域的好奇心。我开始思考,除了日本,其他国家在传播《论语》的过程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独特研究和传承方式?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学术视野。

评分

我一直认为,历史研究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连接过去与现在,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早已消逝的时代。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以室町时代日本保存的《论语集解》钞本为载体,将我们带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通过对这些古籍的细致解读,我仿佛看到了当时日本学者们在灯火阑珊下, painstaking 地抄写、校勘、注释《论语》的情景。书中对于当时社会背景的描绘,也为我们理解这些钞本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例如,在室町幕府时期,武士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接受程度,以及寺院在传播佛教经典的同时,也承担了传播儒家经典的职能,这些都为我们理解《论语集解》在日本的传播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维度。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任何一部经典文本的流传,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而通过对这些古钞本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论语集解》本身,更能洞察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风貌。这种“由物见人”、“由文本见时代”的研究方法,令我深深着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