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第3版)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宁永成 著
图书标签:
  • 有机化学
  • 结构鉴定
  • 有机波谱学
  • 光谱分析
  • 红外光谱
  • 核磁共振
  • 质谱
  • 有机化合物
  • 化学分析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12010
商品编码:1508005904
出版时间:2014-06-01

具体描述

作  者:宁永成 著作 定  价:89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06月01日 装  帧:精装 ISBN:9787030412010 **版序
台湾版序
繁体字版前言
ForeworGl to the Second E ditioll of“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 Compouna’s and organic spectroscopy”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版前言
第1章  核磁共振概论
1.1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1.1  原子核的磁矩
1.1.2  核动量矩及磁矩的空间量子化
1.1.3  核磁共振的产生
1.1.4  连续波核磁共振谱仪
1.2  化学位移
1.2.1  屏蔽常数d
1.2.2  化学位移□
1.3  自旋自旋耦合
1.3.1  自旋自旋耦合引起峰的分裂(裂分)
1.3.2  能级图
1.3.3  耦合常数J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宁永成编著的《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第3版)(精)》全断而深入地阐述了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理论,并从方法学的角度全面讨论了几门谱学在确定有机化合物构型、构象上的应心;还反映了学科的近期新进展,如阿达玛变换核磁共振、扩散排序谱、轨道阱、直线离子阱、近期新的串联质谱、质谱的分子式和结构式检索等。
本书也融人了作者的《有机波蹭学谱同解析》(科学出版社,2010)的核心思想,有利于读者提高解析谱图的能力。
本书可供从事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谱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使用。
宁永成 著作 宁永成,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留校任教。1971年因两地分居调到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始从事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1978年调回清华大学。1981年12月~1984年1月在法国天然物质化学研究所进修。
1989年,独自编著的《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为内地此领域靠前本著作,1991年该书由欧亚书局有限公司在台湾地区出繁体字版。同年,该书获国家教委很好教材二等奖。2000年,《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第二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第二版)》入选教育部首批79部研究生教学用书。2005年,第二版的英译加增补版等
聚焦现代药物研发与精细化工:非谱学方法在复杂分子解析中的应用 图书名称: 现代有机合成策略与反应机理:从基础到前沿 图书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当代有机合成化学领域的核心理念、关键策略以及前沿技术,旨在为化学、药学、材料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工程师及高年级学生提供一部深入且实用的参考指南。与传统的侧重于结构解析的波谱学方法不同,本书的核心聚焦于如何高效、精准、可持续地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复杂有机分子结构,以及深入理解反应的内在机理,以指导新反应和新方法的开发。 全书内容严格围绕“合成策略的优化”、“反应机理的探究”和“新型催化体系的构建”这三大主线展开,力求展现现代有机合成化学在解决实际科学问题(尤其是在新药发现和功能材料创制方面)中的核心驱动力。 第一部分:现代有机合成设计与回顾 (Synthetic Design and Retrosynthesis) 本部分着重于从分子目标出发,逆向推导出合理的合成路线。它超越了简单的官能团转化,深入探讨了先进的合成设计哲学。 第一章:复杂分子合成的现代视角 探讨了目标导向合成(Target-Oriented Synthesis, TOS)的原则,强调了立体化学控制和区域选择性在合成设计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入了基于计算化学预测的合成可行性分析,帮助读者在实验开始前筛选出最优路径。 第二章:逆合成分析的深化 详细介绍了传统逆合成分析(Retrosynthesis)的局限性,重点阐述了基于反应网络的逆合成工具(Reaction Network-Based Retrosynthesis)和机理导向的逆合成(Mechanistic Retrosynthesis)。案例分析涵盖了多环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的简化路线设计。 第三章:合成策略的创新与优化 讨论了如何整合多步反应以实现一锅法合成(One-Pot Synthesis)和串联反应(Tandem Reactions),从而显著提高合成效率和原子经济性。内容包括环加成、骨架重排以及官能团的后期修饰策略。 第二部分:核心有机反应机理与现代催化 (Mechanisms and Modern Catalysis) 这是本书的技术核心,深入剖析了驱动现代合成进步的各类化学反应机理,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革命性催化技术。本书强调通过理解机理来设计和优化反应条件。 第四章:过渡金属催化反应的深度解析 聚焦于钯、铑、镍、铜等过渡金属催化的关键步骤,如氧化加成、还原消除、插入反应和转位反应的动力学与热力学控制。详细分析了C–H键活化(C–H Activation)反应体系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其在非活化位点选择性官能团化中的应用。 第五章:有机小分子催化体系的威力 系统介绍了有机催化(Organocatalysis)的四大支柱:手性胺催化(如脯氨酸衍生物)、硫脲/硫代脲催化、N-杂环卡宾(NHC)催化以及手性布朗斯特酸/路易斯酸催化。重点在于阐述它们如何通过非金属途径实现高对映选择性的转化,尤其是在Michael加成、Aldol反应及不对称环氧化中的应用。 第六章:光氧化还原催化:能量驱动的合成新范式 详细介绍了基于铱、钌配合物以及新兴有机光敏剂(如吖啶盐)驱动的单电子转移(SET)过程。讨论了如何利用光催化实现自由基中间体的生成与控制,从而完成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偶联、官能团化和环化反应。 第七章:电化学合成在绿色化学中的潜力 探讨了电化学方法作为一种无试剂、可控氧化还原潜能的合成手段。内容包括电化学氧化/还原在构建复杂碳骨架、实现温和条件下的偶联反应中的应用,强调其在减少化学废物方面的优势。 第三部分:立体化学控制与不对称合成 (Stereochemical Control and Asymmetric Synthesis) 本部分聚焦于如何精确控制分子中手性中心的形成,这是药物分子和手性材料合成的关键瓶颈。 第八章:构建手性中心的经典与新兴策略 回顾了传统的手性拆分技术,并重点介绍了不对称催化构建手性中心(如不对称氢化、不对称胺化、不对称烯烃复分解)的核心技术。详细分析了外部手性源(如手性助剂)和内在手性催化剂的作用模式。 第九章:动态动力学拆分与动态共价化学 介绍了动态动力学拆分(Dynamic Kinetic Resolution, DKR)如何克服传统拆分的理论产率限制,实现对映体过量值的最大化。同时,探讨了动态共价化学(DCC)在自修复材料和可逆连接分子构建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反应平衡的调控作用。 第十章: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的挑战与启示 通过对近年(近十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案例进行剖析,提炼出其成功路线中的创新合成步骤和关键反应设计。本章旨在展示如何将前述的各类催化和策略整合,以应对多手性中心、敏感官能团共存的合成难题,强调从失败的尝试中吸取教训。 第四部分:可持续合成与过程优化 (Sustainable Synthesis and Process Chemistry) 本部分关注将实验室发现转化为可工业化生产的实际问题,强调环境友好和经济效益。 第十一章:原子经济性与绿色溶剂 深入分析了原子经济性(Atom Economy)的评估方法,并详细讨论了无溶剂反应、水相反应以及使用新型绿色溶剂(如超临界二氧化碳、离子液体)的实践案例。 第十二章:流动化学与过程强化 系统介绍了流动化学(Flow Chemistry)在有机合成中的优势,包括更精细的温度和混合控制、危险反应的安全操作、以及加速反应条件筛选的能力。阐述了如何将光催化、电化学反应集成到连续流反应器中,实现高效的合成放大。 总结与展望: 本书的结构设计旨在打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壁垒。它不依赖于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事后的精确“读取”(如光谱分析),而是专注于如何通过对反应机理的深刻理解和对催化体系的巧妙设计,实现对分子结构的“精准写入”。读者将获得一套强大的工具箱,用于设计高效、绿色、具有创新性的有机分子合成方案,为新功能分子的创制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着实让我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虽然书名点出了“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和“有机波谱学”,但它更像是一本精心编排的“有机化学侦探手册”。当我翻开它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看似复杂的波谱图,但作者并没有直接丢给我一堆抽象的数据,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案例分析,循序渐进地引导我如何“解读”这些“天书”。从基础的核磁共振(NMR)的化学位移、裂分规律,到红外光谱(IR)的特征官能团振动,再到质谱(MS)的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分析,每一个概念都被拆解得无比清晰。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我在错综复杂的波谱信息海洋中航行,指点迷津,教会我如何捕捉关键线索,如何进行逻辑推理,最终锁定目标化合物的真实面貌。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融入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如COSY, HMQC, HMBC),并阐述了它们如何提供更丰富、更确凿的结构信息。这些内容对于我处理一些结构复杂的天然产物或合成中间体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大大提高了我的鉴定效率和准确性。这本书不只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让我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

评分

对于任何致力于有机化学研究,尤其是结构鉴定方向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它将晦涩难懂的波谱学原理,通过清晰的语言和丰富的图例,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我尤其赞赏作者在讲解核磁共振谱时,对于不同类型核素(如¹H, ¹³C, ¹⁹F, ³¹P)的化学位移范围、耦合常数特点以及它们在结构解析中的作用的详细介绍。书中对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如HMBC, HSQC, NOESY)的讲解更是细致入微,不仅阐述了其基本原理,还提供了如何解读这些复杂谱图以获得关键结构信息的实用技巧。这些内容对于我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结构解析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此外,书中关于质谱分析的内容,也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各种电离方式的原理、碎片离子的产生机制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推断分子结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培养了分析思维,让我能够自信地面对各种复杂的有机分子结构鉴定任务。

评分

毫无疑问,这本书在有机波谱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应用方面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各种波谱技术(如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时,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参数介绍,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技术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以及它们在结构鉴定中的独特优势和局限性。书中对各种波谱现象的成因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例如,在讲解核磁共振时,它详细解释了化学位移、偶合常数、积分面积等参数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反映了分子的电子环境和空间构象。对于一些关键性的概念,比如NOE效应在三维结构确定中的应用,书中也给出了非常形象的比喻和深入的分析。此外,这本书还非常注重实际操作中的细节,例如,在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时,它提醒读者注意样品状态、溶剂选择等因素对谱图的影响。在处理质谱数据时,它则强调了同位素峰、碎片离子分析等在结构解析中的重要性。这些细节的讲解,对于提高实际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掌握波谱技术并非仅仅是记住一些规则,而是需要理解其内在的科学原理,并能灵活运用。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严谨,内容详实,充分展现了作者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领域的深厚功底。我尤其欣赏其对不同波谱技术的整合性叙述,它并没有将各种技术孤立开来,而是强调了它们之间的互补性和协同作用。例如,在鉴定一个未知分子时,作者会引导读者首先通过红外光谱初步判断官能团,然后利用质谱确定分子量和元素组成,最后通过核磁共振谱来精确定位原子在分子中的位置。这种多维度的分析方法,大大提高了结构鉴定的效率和准确性。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的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性,涵盖了各种复杂的有机分子结构,例如,天然产物、药物分子、合成中间体等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我不仅学习了各种波谱技术的应用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将这些技术融会贯通,形成一套完整的结构鉴定思路。书中对一些疑难杂症的解析过程尤其精彩,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智慧。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有机化学的魅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当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这本《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第3版)》时,我立刻被其系统性的讲解和深入的案例所吸引。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波谱技术,而是将它们巧妙地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展示了如何协同利用不同谱学信息来揭示分子结构的奥秘。书中对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讲解非常到位,深入浅出,即使是对波谱学初学者来说,也能快速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谱图解析策略”的章节,作者提供了非常实用的解题思路和步骤,这对于我这样经常需要处理未知化合物结构的研究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它教会我如何系统地思考,如何从繁杂的信号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如何避免陷入思维误区。此外,书中提供的海量例题,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有机化合物,从简单的脂肪族化合物到复杂的芳香族和杂环化合物,从天然产物到合成药物分子,几乎囊括了有机化学的各个分支。每道例题都配有详尽的解析过程,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推导出最终结构的。这不仅巩固了我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锻炼了我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作为一本教材的定位,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时刻在我身边指导我、启发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