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301283639 9787301283622 YL9128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部《红楼梦》,如何真正进入曹雪芹的红楼梦世界?
台大中文系欧丽娟教授穷十年之功,潜心研究,读出那些隐藏在《红楼梦》文字之间与文字之外的声音,得出了自己*真切的感悟:
《红楼梦》是追忆之书,也是忏悔之言,书中字字是泪,饱含对诗礼簪缨世家光景不再的无尽伤感与眷恋。书中对清代贵族世家生活与场景的还原堪称巨细靡遗、入木三分,加上作者对于无法挽救家业衰败的自我疚责构成了《红楼梦》*与众不同的特点和魅力。“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红楼梦》为闺阁立传,追忆的除了大观园中的少女们,还有红楼梦世界里更安静也更坚定的女性温柔力量。
大观红楼2 欧丽娟讲红楼梦
编辑体例 i
绪 言 iii
第1章 总论:**少女崇拜 001
一、“谁的”少女崇拜 003
二、“少女崇拜”的局限 008
三、不是“鱼眼睛”:女性的更高展望 039
四、母神系统 046
第二章 女娲:创世与救世的复合之神 049
一、“创世”与“救世”之神的复合 051
二、“造人”与“炼石”:补天之“石”的意义 065
三、“救世”之神的奋斗 080
第三章 警幻仙姑:爱与美的悲剧命运之神 091
一、爱与美的神女谱系 091
二、命运的罗盘 105
三、“性别分工”:男女大不同 132
四、神俗二界命运女神的递接 153
第四章 贾母:爱与美的幸运之神 155
一、昔日的少女 157
二、世家才德 170
三、母权的施展 182
四、少女的避风港 188
五、阳光普照、雨露均沾 204
六、审美情趣与生活雅兴 211
七、识人之明与处事之智 223
八、老年心理 240
九、“成熟型”的老妇人 256
第五章 王夫人:给予“第二次出生”的双重母* 261
一、青春崇拜心理与世代对立的错觉 262
二、贾宝玉的“二重出生” 264
三、“双重母*”:“子宫家庭”的无私扩大 275
四、宽柔待下的家风 302
五、才德与母教 338
第六章 贾元春:大观天下的家国母神 361
一、“枝头第1春”:命名与意义 362
二、“元春”阶段:家庭代母 394
三、“元妃”阶段:大观天下 400
四、大观园的擘建与意义 414
.....
大观红楼1欧丽娟讲红楼梦
绪 言 i
第1章 总论:**的阅?读与诠释原则 001
一、“手稿不发光”:读者的重要性 006
二、读者之难Ⅰ:直觉反应的常识性意见 008
三、读者之难Ⅱ:忽略细节 011
四、读者之难Ⅲ:时代价值观 014
五、读者之难Ⅳ:好恶褒贬 024
六、“创作”与“评析”的混淆:文学批评的独立性 033
七、读者之境界 037
第二章 清代贵族世家的回眸与定格 039
一、清代贵族世家的阶级特性 046
二、作者曹雪芹:没落贵族的落魄王孙 059
三、清代贵族世家的阶级反映 091
第三章 作品的主旨:追忆与忏悔 143
一、青春生命之挽歌 161
二、贵族家庭之挽歌 168
三、尘世人生之挽歌 181
第四章 评阅的小众世界:版本与批点 191
一、脂砚斋及其评点批语 195
二、脂批的价值 197
第五章 神话的操演与破译 233
一、女娲补天:石头神话(贾宝玉) 234
二、娥皇女英与绛珠仙草(林黛玉) 264
第六章 作者的塔罗牌:“谶”的制作与运用 281
一、历史中隐谶的主要类型 286
二、谶谣:个别人物悲剧的预言 294
三、诗谶:个别人物悲剧的预言 337
四、戏谶:贾府集体命运的暗示 349
五、物谶:两性婚姻关系的缔结 358
第七章 《红楼梦》与才子佳人模式 375
一、“戏曲”与“小说”之别:传播途径与闺阁接受的
双重性 381
二、结构缺陷:“千部共出一套” 389
三、情理缺陷:“庄农进京”式的伪富贵想象 392
四、贾母的批判权力∕权利 414
五、“佳人”的真正典范:“心身自主”的学识才女 416
第八章 《红楼梦》的爱情观:人格与意志的展现 425
一、“不只是”一部爱情小说 425
二、“怎样的”爱情:深度、厚度与长度 427
三、**越爱情霸权:广度与高度 452
第九章 度脱模式:贾宝玉的启蒙历程 459
一、传统“度脱模式”的挪借与**越 462
.......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是太对我的胃口了!它既有学术书籍应有的严谨和逻辑性,又丝毫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晦涩难懂。作者的文字流畅自然,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者在耐心地向你娓娓道来一个动人的故事,而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学者在宣讲理论。她善于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思想,让那些深奥的文化内涵变得平易近人。我特别喜欢她那种穿插在分析中的一些小小的、幽默的点评,让阅读过程充满了乐趣,完全没有传统解读类书籍那种枯燥的感觉。
评分对于初次接触《红楼梦》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领航员”。它既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避免了读者在浩如烟海的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中迷失方向,又通过精彩的解读,吊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和继续探索的欲望。我甚至觉得,对于一些因为情节太复杂而望而却步的朋友,可以先读这本书,它会像一盏明灯,照亮前方的道路,让你明白这部古典巨著的真正魅力所在。它做到了知识普及和深度探讨的完美平衡,这在同类书籍中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红楼梦》爱好者,我收藏了不少相关的解读书籍,但坦白讲,很多都是重复劳动,观点大同小异。然而,这套书成功地做出了差异化。它最吸引我的一点是,作者似乎对“人”这个主体看得非常透彻。她不仅仅是分析情节和结构,更是对书中每一个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了极其细致的解剖。比如,对薛宝钗那份隐忍背后的真实自我,以及王熙凤那份精明强干下的脆弱,都有非常精彩的论述,很多细节的挖掘是我以前从未注意到的,让人读完后对这些“经典”人物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共情。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讲解深度和广度真的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的切入点非常新颖,她似乎没有走那些老生常谈的路线,而是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去剖析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我以前读《红楼梦》总是停留在表面的悲剧性上,但这本书却深入挖掘了他们行为背后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压力,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和当时的社会风俗进行佐证,使得她的论点非常扎实,不是空泛的抒情。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以前很多模糊的地方一下子变得清晰透彻了。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就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拿在手里轻飘飘的感觉。封面设计得典雅又不失现代感,色彩搭配恰到好处,让人在书架上一下子就能注意到它。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非常实在,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内页的排版也相当讲究,字号大小适中,行距也拉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觉得累。而且,每一章的开头似乎都有一些精美的插图或者引言,虽然只是辅助性的,但能让人在进入正文之前先沉浸到那种古典的氛围里。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收藏价值也挺高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