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一朵花開(附手抄心經摺頁一幅) | ||
| 定價 | 58.00 | |
| 齣版社 |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6年09月 | |
| 開本 | 32開 | |
| 作者 | 林帝浣 | |
| 裝幀 | 精裝 | |
| 頁數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550282483 | |
| 重量 | 281 | |
序:等一朵花開,需要很多耐心和微笑 ii
世態錄 001
許多年以後 003
在這個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著 031
吃貨誌 057
舌尖上的鄉愁 059
《詩經》食譜 105
茶香歲月 137
小確幸 159
宋詞之美 161
書法之道 181
父親節的《心經》 193
後記 200
..............
這傢書店的選書眼光總是這麼齣人意料,這次偶然翻到的這本書,光是書名就帶著一種悠然自得的詩意,“包郵 等一朵花開”,仿佛能聞到陽光曬過紙張的乾燥香氣,和窗外微風拂過花瓣的輕柔觸感。我尤其欣賞它被歸類在“文學 中國現當代隨筆 散文隨筆書信”這個範疇裏,這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些在喧囂塵世中尋找片刻寜靜的文字行者。如今信息爆炸,每個人都急著錶達,卻很少有人願意靜下心來,像等待一朵花開那樣,去細細打磨一句話、一個意象。我期待這本書裏能有那種沉澱下來的智慧,不是高談闊論,而是體察日常的微小美好,比如清晨露珠滑落的瞬間,比如老街角那傢不知名小吃店的獨特味道,又或者是在一封書信中流淌齣的真摯情感,那些不加修飾、直抵人心的文字,纔是真正滋養靈魂的食糧。那種“生活趣味 體悟”的標簽,更像是一個邀請函,邀請讀者暫時放下手頭緊迫的事務,去品味生活本身的質地,去感受那些看似平凡卻蘊含哲理的瞬間。我希望作者能用他/她的筆觸,為我們描摹齣一個可以駐足的小小角落,讓我們在閱讀時,也能不自覺地跟著深呼吸,感受到那份應許的“包郵”般的溫暖與踏實。
評分這本書的組閤方式非常獨特,隨筆、書信與傳統元素(心經)的結閤,似乎在試圖構建一個完整的精神生態係統。我關注的重點會放在“趣味”的呈現上。很多人對隨筆的印象是略帶沉重的,但如果這本書能成功融入那種讓人會心一笑的“趣味”,那它將更具生命力。這種趣味不應是低俗的笑料,而應是源於對人性弱點或生活荒誕性的洞察,是那種“原來大傢都一樣”的豁然開朗。比如,作者記錄瞭自己試圖學著慢生活卻屢屢失敗的囧態,或者在處理人際關係時的那些小小的“翻車”瞬間,而最終,這些小插麯匯聚成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寬容。這種對“不完美”的接納,恰恰是最好的“體悟”。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那種“無用之用”的書籍,即它不能直接解決你的財務問題或工作難題,但它能微妙地重塑你看待這些問題的視角,讓你在麵對生活的種種“不包郵”時,依然有耐心,去等待屬於自己的那朵花,靜靜地綻放。
評分我對“中國現當代隨筆”這一塊的內容抱有極大的期待,因為這個體裁往往是作傢最本真、最無防備的一麵。它不像小說需要構建復雜的結構,也不像理論需要嚴密的論證,隨筆是靈魂的直接流淌。這本書的標題暗示瞭一種對“等待”的接納態度,這與當下社會普遍的焦慮感形成瞭有趣的張力。我們都在追求即時滿足,都在抱怨路途遙遠、費用高昂(“包郵”的比喻妙極瞭),但真正的美好,正如花開,需要時間、需要閤適的條件,無法催促。我希望作者能在文字中探討這種“慢哲學”,看看在當代語境下,如何對抗“即刻性”的誘惑,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這不一定是高深的哲理,可能隻是對通勤路上光影變化的記錄,對一次偶然相遇的陌生人眼神的捕捉。那種對生活的細膩體察,那種不加矯飾的真誠,纔是真正能穿透人心的力量。如果書中的信件部分能展現齣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連接感,那就更完美瞭,畢竟書信是情感最濃縮的載體。
評分拿到手裏掂量瞭一下,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雖然樸實,卻透著一股不張揚的精緻感,特彆是聽說裏麵還附帶瞭一幅手抄心經摺頁,這簡直是為我這種既愛文字又對傳統文化抱有好感的人量身定做的驚喜。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手抄本身就是一種修行,一種與自我對話的儀式。我常常覺得,閱讀的深度,往往與我們為之付齣的時間成本成正比,而手抄心經,無疑是要求我們放慢速度,一筆一劃中體會經文的深義。這讓我更加好奇作者在“散文隨筆書信”部分是如何平衡這種現代生活的感知與古典精神的安寜的。它會是那種充滿個人化印記的絮語嗎?還是對時代變遷中個體命運的溫和審視?我設想,作者的筆觸可能像一位老友,在某個慵懶的午後,沏上一壺茶,不急不躁地與我們分享他/她對生活細枝末節的觀察,那些關於“趣味”的捕捉,往往比宏大的敘事更能打動人心。一本好的隨筆集,應該能讓人在閤上書本後,對身邊的一切都多瞭一層溫柔的濾鏡,仿佛世界都因為作者的描摹而變得更加立體和值得珍視。
評分乍一看書名和分類,我感覺這像是一本為“精神自洽”而準備的“工具書”,當然,是那種溫柔的、詩意的工具書。它瞄準的受眾,恐怕是那些在“文學”的審美追求和“生活趣味 體悟”的實用需求之間尋求平衡的人。我特彆留意瞭“體悟”這個詞,它意味著不僅僅是記錄發生瞭什麼,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作者的內在世界發生瞭什麼變化。我希望作者能夠坦誠地分享那些經曆過迷茫、睏頓,最終找到齣口的“心路曆程”,但這種分享必須是剋製的,不能流於矯情。手抄心經的加入,進一步強化瞭這種內在的探索主題,或許作者會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方式來解讀這些傳統文本,將古老的智慧與現代人的煩惱進行巧妙的嫁接。我很好奇,在作者眼中,“花開”的意象具體指嚮瞭什麼?是事業上的小成?是人際關係的和解?還是僅僅是內心平靜的達成瞭?這種模糊而又明確的指嚮性,常常是優秀散文最迷人的地方,它既給予瞭讀者解讀的空間,又不失作者本人的主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