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路书系007:我们应有的反思 中信出版社

梦路书系007:我们应有的反思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葛剑雄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
  • 社会学
  • 文化研究
  • 反思
  • 批判性思维
  • 当代社会
  • 思想
  • 中信出版社
  • 梦路书系
  • 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7425
商品编码:1561704694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出版时间:2015-06-0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葛剑雄跨越三十余思想随笔精粹,纵论历史,激评现实,“我们还没有值得陶醉的胜利,毫无盲目乐观的理由,只有深刻反思的责任!”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著名学者葛剑雄先生迄今最为精彩的思想随笔集。作者年近七十,直面问题,以省思和追问警醒国人;全书以编年的形式,精选三十余年间的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或学术前沿,或畅谈文化,或分析历史迷局,或探讨社会热点,无论何种文字,都带着强烈的思辨精神与深厚的人文关怀,从酣畅犀利中显出精神风范和学者情怀。

作者简介

葛剑雄,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出生于湖州。1965年当中学教师,1978年考取复旦大学研究生,师从谭其骧教授,198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1年留复旦大学工作,历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中心主任、图书馆馆长,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现任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文化史、环境史等方面研究,著有《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史》(主编,第1卷作者)、《中国移民史》(主编,第1、2卷作者)、《中国历代疆域变迁》、《未来生存空间?自然空间》、《历史学是什么》、《葛剑雄文集》(1-7卷)等。

目录

自序 / 七十而思

1978年

我的1978年

1980年

清朝全国地图的测绘

1981年

西汉人口考

1982年

略论我国封建社会人口增长的不平衡性

1983年

汉武帝徙民会稽说正误──兼论秦汉会稽丹阳地区的人口分布

1984年

西汉时期西北地区的人口迁移

1985年

我国部分省界形成的历史──政治因素举例

1986年

关于我国古代人口调查的几个问题

1987年

耕耘历史地理园地五十年的结晶──读谭其骧《长水集》

1988年

统一分裂与中国历史

1989年

论新文化在中国传播的政治机制

“炎黄子孙”不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同义词

 1990年

中国移民史发凡

1991年

中国人口发展史?余论

1992年

秦汉时期的人口迁移与文化传播

全面正确地认识地理环境对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1993年

宋代人口新证

1994年

中国人口:21世纪的忧思和希望

论秦汉统一的地理基础

1995年

我们应有的反思

1996年

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社会公正的基础

开放观念与世界新文明

1997年

永恒的追求:真实的历史

1998年

邂逅霍金

寻访李约瑟

1999年

在历史与社会中认识家谱

2000年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

2001年

我亲历的南极

2002年

玄武门之变真相推测

2003年

有财未必富,开源胜节流

为何“太空见长城”的谬说会长期重复

2004年

人与自然:不仅是敬畏

从历史地理看西北城市化之路

2005年

河流伦理与人类文明的延续

得天下与治天下

2006年

中国历史地图:从传统向数字化和现代化的转变——“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及其意义

惟有人文足千秋

2007年

利用、改造、普及代替不了保护

从历史地理看长时段环境变迁

2008年

中国古代为什么有重视历史的传统

建议以5月19日为全国哀悼日

2009年

改革开放与中国人观念的现代化

厕所:杂忆和现实

2010年

移民与都市文化

礼失求诸野

2011年

从中国历史地理认识郑和航海的意义

三峡大坝,责任谁负

2012年

地图上的中国与历史上的中国疆域

方言的“传”和“承”

2013年

中国的传统生存智慧与生态观

马孟龙《西汉侯国地理》序

2014年

中国的教育问题还是教育的中国问题

怀念侯仁之先生

精彩书摘

自序   七十而思

2007年,复旦大学出版社贺圣遂社长策划了一套“三十年集”系列,邀我参与。“三十年”,是指1977年恢复高考与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至此已30年,因此他想在这两年或稍后考上大学或研究生的人中物色一些人各编一本集子。集子的体例是每年选一二篇文章,学术论文与其他文章均可,再写一段简要的纪事,逐年编排成书。我按体例编成一书,取名《后而立集》。“三十而立”,可惜我到33岁刚考取研究生,学术生涯开始得更晚,能够编入此书的任何文字都产生在“而立”之后。

到了今年,梁由之兄得知12月将是我七十初度,极力怂恿我续编至今年,重新出版。他又主动接洽,获贺圣遂先生慨允使用《后而立集》的内容。于是我仍按原体例,续编了2008年至2014年部分,同样每年选了两篇文章,写了一段纪事。新出版的书自然不宜沿用旧名,由之兄建议以其中一篇《我们应有的反思》的篇名作为书名。开始我觉得题目稍长,在重读旧作后就深佩由之兄的法眼,欣然同意。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每到逢十生日,总免不了用孔子的话对照。但圣人的标准如此之高,每次对照徒增汗颜,因为自知差距越来越大。年近七十,不仅做不到不逾矩,而且离随心而欲的境界远甚。这些旧作基本都是我四十岁后写的,却还谈不上不惑,相反惑还很多。但毕竟有幸躬逢改革开放,特别是当初倡导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否则我不可能在1988年写出《统一分裂和中国历史》这样的论文,并且能入选“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讨论会”并获奖。这些文章在学术上未必有多少贡献,差堪自慰的是我始终在反思,所以尽管时过境迁,对今天及以后的读者还有些意义。

就以《我们应有的反思》为例,那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在1995年写成的。由于此文的重点是反思,有些观点和说法与主流有差异,发表过程还颇有周折。有幸发表后引发了不小的反响,包括日本的舆论在内,后来一位日本学者还专门到复旦大学找我讨论,一位旅日学者发表赞同我观点的文章后还引发激烈争论。19年后,面对中日关系的复杂形势,我认为我的反思不是过头了,而是还不够,但基本是正确的。去年和今年我两次向政府建议应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是当年反思的继续。但当年的反思也有两点失误:一是没有料到中国的经济发展会如此迅速,以至不到20年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而我对中国的评价与预测都偏低;一是当时尚未了解历史真相,还沿用了蒋介石、国民党不抗日的陈说,涉及历史的一些说法在今天看来多有不妥。还有一点,当时不知道中日建交后日本究竟给了中国多少援助,政府赠款和多少,日元代款有多少,直到200年中日建交三十周年时政府才公布总数达1900多亿人民币,并向日本政府表示感谢。我支持我国政府的立场,这笔援助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确起了很大作用,该感谢的还是应该感谢,不能与战争赔偿混为一谈。

在其他方面,在学术上也是如此。我在研究生期间开始研究历史人口地理、人口史,以后发表了《中国人口发展史》,合著了《中国移民史》、《中国人口史》、《人口与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参与撰写《中国人口总论》也发表了相关的论文,参加过多次专题讨论会。由于这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所以在1995年我提出,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应及时作出调整,从独生子女改为“鼓励一胎,允许二胎,杜绝三胎”。但今天看来还不够,从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从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出现的变化看,还应进一步调整到“确保一胎,鼓励二胎,允许三胎”。除了政策调整外,还应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资源,那就赋予孝道新的内容,教育青年将生儿育女当作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和国家的应尽的责任,当作真正的孝道。

先师季龙(谭其骧)先生一直鼓励我们要超越前人,包括要超越他。他自己也一直在反思自己以往的研究成果,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在他留下的最后一篇未完成的论文中,他还极其坦率地承认他的成名作《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一文中对移民数量估计的失误。在他的鼓励下,我也质疑他的某些观点。例如,在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过程中,他形成的观点是“18世纪中叶以后,1840年以前的中国范围是我们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国,这就是我们历史上的中国。至于现在的中国疆域,已经不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那个范围了,而是这一百多年来资本主义列强、帝国主义侵略宰割了我们的部分领土的结果,所以不能代表我们历史上的中国的疆域”。而我近年来的看法是,如果说1840年前的中国疆域是“自然形成”的话,那么此后到今天的中国疆域也是“自然形成”的。(详见本书《地图上的中国和历史上的中国》。)

我当然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但只有不断反思方有可能。只要不断反思,即使永远达不到这一境界,也能逐渐接近,所以在年近七十时,我想到的是“七十而思”。这并不是说以前没有思过,而是思得不够,要永远思下去。

媒体评论

我们还没有值得陶醉的胜利,毫无盲目乐观的理由,只有深刻反思的责任!

——葛剑雄


《梦路书系007:我们应有的反思》是一部深刻探讨人类社会发展与个体生存意义的哲学思辨力作。本书并非提供一套现成的答案,而是以开放性的视角,引领读者踏上自我探寻与深度反思的旅程。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洪流中,人类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化的进程加速、文化观念的多元碰撞,在为我们带来便利与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迷茫与挑战。我们常常在物质的丰裕中感受到精神的空虚,在信息的爆炸中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集体狂欢的背后忽略个体的真实需求。本书正是基于对这些普遍性困境的敏锐洞察,试图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我们应有的”的追问。 本书的结构并非线性的叙事,而是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章节,层层递进地剥开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探究其发展轨迹与潜在影响。作者并不满足于对表象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那些潜藏在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个体心理深处的动力机制。 在第一部分,作者首先聚焦于“个体与时代的张力”。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个体如何定位自我,如何在群体的洪流中保持独立的人格,如何平衡个人追求与社会责任?本书从历史的维度,审视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个体处境,对比过往的经验与当下的现实,揭示个体在不同时代所面临的共性与特性。它鼓励读者审视自身与时代的关系,思考在快速迭代的信息和价值观中,我们是否被裹挟前行,又该如何找回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方向。 接着,本书深入探讨了“意义的追寻与价值的构建”。在后现代社会,传统的价值体系正在瓦解,新的意义源泉又尚未完全建立。人们普遍面临着“意义危机”。本书并非提供一套宗教式的救赎,而是邀请读者共同思考,在没有宏大叙事兜底的时代,我们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意义?我们的人生价值究竟由何而来?是成就、是关系、是体验,还是其他?作者通过对不同文化哲学思想的梳理,引导读者去反思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从而构建起稳固而充实的生命意义。 第三部分,本书将目光投向“社会结构与个体命运的关联”。我们并非孤立的个体,我们的命运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制度设计、权力结构紧密相连。本书剖析了那些不易察觉的社会机制,是如何影响着个体的选择、机会以及最终的命运。它提醒我们,在反思个体自身的同时,更要关注塑造个体生存土壤的宏观环境。理解社会结构的力量,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身的局限与可能性,并思考如何在一个更公正、更包容的社会中实现个体价值。 随后,本书进入“沟通的困境与理解的桥梁”。在一个信息爆炸但深度沟通日益稀缺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似乎反而加深了。误解、偏见、标签化成为常态。本书试图探讨导致沟通困境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构建有效沟通的可能路径。它强调了倾听、同理心、以及开放性思维的重要性,鼓励读者去尝试理解那些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并从中寻找共同点,搭建起通往理解的桥梁。 最后,本书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审慎与希望”。反思并非为了沉溺于过去或停滞不前,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在对当下社会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对未来发展的审慎思考。我们应如何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应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在挑战与危机并存的未来,我们又该从何处汲取希望?本书倡导一种积极而审慎的态度,既要对潜在的风险保持警惕,也要相信人类通过反思与行动,能够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梦路书系007:我们应有的反思》以其深邃的哲学洞察、宽广的社会视野以及对个体生命的关怀,为读者提供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它不提供捷径,而是邀请你一同跋涉;它不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鼓励你发出自己的声音。阅读本书,将是一场与思想的对话,一次对自我的深度挖掘,一次对社会未来的庄重眺望。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常思常新的著作,它将引导你,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找到更多值得深思与珍视的“我们应有的”。

用户评价

评分

前段时间,我无意中在网络上看到了《梦路书系007:我们应有的反思》这本书的推荐,立刻就被这个名字吸引了。我觉得“梦路”这两个字很有画面感,让人联想到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所经历的那些不确定、但又充满可能性的时刻,就像在梦中前行,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但总有一股力量在指引着我们。而“反思”则是我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的一个概念。我总觉得,如果一个人不能够不断地反思自己,那么他就很难进步,甚至可能会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这本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我一直对中信出版社出品的书籍抱有很高的期待,它们的图书往往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深度。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本书的模样,它可能像一本哲学类的读物,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可能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籍,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还可能是一本关于社会现象的评论集,引发我们对当下社会的思考。我期待它能够带给我一些前所未有的启发,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加成熟、更加深刻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并找到属于自己的“梦路”。

评分

最近,我被一本叫做《梦路书系007:我们应有的反思》的书悄悄地吸引了。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哲学意味,尤其是“反思”二字,仿佛是沉甸甸的邀请,邀我一同踏上探索自我的心灵之旅。我一直认为,人生的价值并非仅仅在于向前奔跑,更在于偶尔停下脚步,审视过往,理解当下,并为未来做好准备。这种“反思”的能力,是连接过往与未来的桥梁,是实现个人成长的基石。而“梦路”这个词,则让我联想到人生中那些充满不确定性,却又孕育着无限可能的阶段。它或许代表着梦想的追寻,或许象征着探索未知的心灵疆域。这本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这个出版社的书籍质量向来是有保障的,这更增添了我对它内容的高度期待。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温和而有力的方式,引导我审视那些被忽略的角落,挖掘那些被遗忘的角落,甚至帮助我重新定义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观念。我期待它能像一位智者,在我人生的岔路口,为我点亮一盏灯,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清前方的道路,并勇敢地前行。

评分

我最近在浏览书店时,被一本名为《梦路书系007:我们应有的反思》的书吸引了。这本书的名字给我一种特别的感受,一方面,“梦路”二字充满了想象空间,暗示着一种人生旅程,或者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而“反思”则直接点明了这本书的核心主题。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不断地审视和反思自己,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以及所做的选择。只有通过反思,我们才能不断成长,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我特别喜欢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而这本书的名字恰恰迎合了我的这种偏好。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也让我对其内容质量有了初步的信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帮助我理解人生中那些复杂的问题,或许是关于个人成长,关于社会变迁,又或者是关于人际关系。我设想,它可能是一本能够挑战我既有观念的书,也可能是一本能够给我带来安慰和启迪的书,总之,我期待它能够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参考。

评分

我在书店里偶然看到《梦路书系007:我们应有的反思》这本书,第一眼就被它独特的名字吸引了。我觉得“梦路”这个词很富有诗意,似乎暗示着一种探索未知、追寻梦想的旅程。而“反思”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改进自己。这本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这让我对它的内容质量有了初步的信心,因为中信出版社一直以来都以出版高质量的图书而闻名。我对手头的项目感到有些瓶颈,思考了很多解决方案,但总感觉缺乏一些深层次的洞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帮助我突破思维的局限。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这本书的可能样子:它可能是一系列关于人生哲理、社会现象、个人成长等方面的文章集合,也可能是一本关于某个特定领域的深度剖析。无论如何,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启发,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加成熟、更加理性的方式看待问题。这种期待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兴奋,仿佛即将打开一扇通往智慧殿堂的大门。

评分

偶然间瞥见《梦路书系007:我们应有的反思》这本书,书名便深深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梦路”二字,在我看来,就像是人生中那些模糊而又充满可能性的道路,我们在这条路上探索、前行,有时是清醒的,有时又像是沉浸在梦境中。而“反思”,则是这条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停顿与回望。我一直相信,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反思的人。他不会仅仅满足于表面的成功,而是会深入地审视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的行为,从中汲取经验,不断完善自己。这本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这给我一种可靠的感觉,我信任这个出版社能够带来有深度、有价值的内容。我设想,这本书的内容大概率不会是简单的道理堆砌,而会是一种引导,一种启发,或许会涉及人生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维度,最终指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进行的深刻的自我审视。我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也能够找到更加清晰的人生方向。

评分

最近,我在书店里发现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梦路书系007:我们应有的反思》。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哲学意味。“梦路”,仿佛是在描绘人生中那些充满未知与希望的旅程,而“反思”,则是这场旅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让我们得以审视自己,审视所处的环境,从而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够停下来思考,那么他的人生就会像一辆没有方向的列车,永远在轨道上盲目前行。这本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这让我对其内容的质量和深度非常有信心,因为中信出版社一贯以出版高质量、有深度的书籍而闻名。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这本书的可能形态:它或许是一系列关于人生智慧的随笔,或许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又或者是对个人成长历程的真诚记录。无论如何,我都期待它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前所未有的启迪,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深刻地理解人生,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应有的反思”。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梦路书系007:我们应有的反思”,加上中信出版社的背书,我立刻就产生了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我是在一个朋友的书架上偶然瞥见它的,书脊的设计很简洁,但“反思”这两个字却像钩子一样吸引了我。平时我就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对那些能够引发我深度思考的书籍总是情有独钟,而这本书的命名恰恰迎合了我这种需求。我迫不及待地把它借回了家,尽管手头还有几本未读的书,但它已经占据了我脑海中的优先位置。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引导我审视自己,审视我们所处的世界,并从中汲取智慧,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我对“梦路”这个词也充满了好奇,它是否暗示着一种通往内心深处,探索未知自我的旅程?或许,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经历无数个“梦路”,而这本书,就是我们在这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指南针。我甚至开始期待,读完这本书后,我的人生会有怎样的觉醒,会有怎样的新视角,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生活的意义,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文字的阅读,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和灵魂的升华。

评分

我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注意到了《梦路书系007:我们应有的反思》这本书。朋友形容这本书让他“醍醐灌顶”,并且“重新审视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些想法”。这句话真的戳中了我的点。我一直觉得,人活着,如果只是随波逐流,那么生命就会变得很苍白。我们都需要时不时停下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看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看看自己有没有偏离航线。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反思”这两个字,让我觉得它正是我现在所需要的。我最近也在经历一些人生的选择,感到有些迷茫,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在哪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些指引,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中信出版社的名字也让我觉得这本书应该很有深度,不会是那种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作品。我设想,这本书会包含很多深刻的道理,也许是一些经典的思想,也许是作者对当下社会的热切观察,又或者是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感悟。我期待它能像一位老友,坐在我身边,和我一起静静地思考人生。

评分

我在书架上发现《梦路书系007:我们应有的反思》这本书,它独特的名字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梦路”二字,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仿佛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常会经历一些充满不确定性、但又似乎被某种力量牵引的时刻,这条路或许坎坷,或许蜿蜒,但它终究指向内心深处。而“反思”,则是这条路上的必备功课,它让我们能够停下来,审视走过的脚印,修正前行的方向,甚至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我一直认为,一个能够真正成长和进步的人,必然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这本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这让我对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初步的信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些关于人生哲理、自我认知、或者社会洞察的深刻见解。它可能不是一本轻松愉快的读物,但却是一本能够触及灵魂、引发思考的书。我希望通过阅读它,能够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并为未来的生活找到更有意义的价值。

评分

当我看到《梦路书系007:我们应有的反思》这本书时,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油然而生。这或许是因为“反思”这个词本身就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它代表着一种深刻的内在需求,一种对自我和世界的探寻。而“梦路”这个概念,则让我联想到人生中那些不确定却又充满希望的时刻,像是走在一条通往未知却又可能美好的道路上。我一直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程,而反思,就是我们在这场旅程中为自己绘制的地图,它帮助我们辨别方向,规避风险,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这本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这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因为我深知中信出版社在出版领域一直以其严谨的选材和深刻的洞察力著称。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是一部关于人生智慧的宝典,它会带领我走进更深邃的内心世界,去发现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去理解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并最终帮助我找到属于自己的“应有的反思”。我期待它能为我的人生带来新的启示,让我在前行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也更加从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