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譯注】簡體橫排十冊 盒裝 送講座DVD和書簽8張
送群書治要書簽8張,隨機發貨
基本信息
書名:群書治要譯注(簡體本)(套裝共10冊)
定價:420.00元
作者:魏徵
齣版社:中國書店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1490550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標識:jd11255877
編輯推薦
暫無
內容提要
《群書治要譯注(簡體本)(套裝共10冊)》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十八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戎馬倥傯十餘年。二十八歲即帝位後,偃武修文,特彆留心於治平之道,休生養民。根據《新唐書》記載如下:
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詔魏徵、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經史百氏帝王所以興衰者上之,帝愛其書博而要,曰:“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賚賜尤渥。
《群書治要譯注(簡體本)(套裝共10冊)》整理曆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經、史、諸子百傢中,有關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匯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韆多部、八萬九韆多捲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餘萬言。書成,如魏徵於序文中所說,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
目錄
第一冊
前言
從《群書治要》看聖賢教育的重要性
群書治要譯注序
譯注説明
群書治要序
校正群書治要序
群書治要考例
捲一 周易治要
捲二 尚書治要
捲三 毛詩治要
第二冊
捲四 春鞦左氏傳治要(上)
捲五 春鞦左氏傳治要(中)
捲六 春鞦左氏傳治要(下)
捲七 禮記治要
捲八 周禮治要
周書治要
國語治要
韓詩外傳治要
第三冊
捲九 孝經治要
論語治要
捲十 孔子傢語治要
捲十一 史記治要(上)
捲十二 史記治要(下)
捲十二 吳越春鞦治要
捲十三 漢書治要(一)
第四冊
捲十四 漢書治要(二)
捲十五 漢書治要(三)
捲十六 漢書治要(四)
捲十七 漢書治要(五)
捲十八 漢書治要(六)
第五冊
捲十九 漢書治要(七)
捲二十 漢書治要(八)(缺)
捲二十一 後漢書治要(一)
捲二十二 後漢書治要(二)
捲二十三 後漢書治要(三)
第六冊
捲二十四 後漢書治要(四)
捲二十五 魏誌治要(上)
捲二十六 魏誌治要(下)
捲二十七 蜀誌治要
捲二十七 吳誌治要(上)
捲二十八 吳誌治要(下)
第七冊
捲二十九 晉書治要(上)
捲三 十 晉書治要(下)
捲三十一 六韜治要
陰謀治要
鬻子治要
捲三十二 管子治要
捲三十三 晏子治要
司馬法治要
孫子兵法治要
捲三十四 老子治要
鶡冠子治要
列子治要
墨子治要
第八冊
捲三十五 文子治要
曾子治要
捲三十六 吳子治要
商君子治要
屍子治要
申子治要
捲三十七 孟子治要
慎子治要
尹文子治要
莊子治要
尉繚子治要
捲三十八 孫卿子治要
捲三十九 呂氏春鞦治要
第九冊
捲四 十 韓子治要
三略治要
新語治要
賈子治要
捲四十一 淮南子治要
捲四十二 鹽鐵論治要
新序治要
捲四十三 說苑治要
捲四十四 桓子新論治要
潛夫論治要
捲四十五 崔寔政論治要
昌言治要
第十冊
捲四十六 申鑒治要
中論治要
典論治要
捲四十七 劉廙政論治要
蔣子萬機論治要
政要論治要
捲四十八 體論治要
典語治要
捲四十九 傅子治要
捲五十 袁子正書治要
抱樸子治要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者,我曾閱讀過多個版本的《群書治要》,但唯有這套譯注本,讓我感到如此滿意。它不僅完整收錄瞭全書內容,更重要的是,其譯注的質量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譯文的信達雅兼備,既準確傳達瞭原文的意思,又做到瞭語言的流暢自然。注釋部分更是細緻入微,對於每一個難字、難句都做瞭深入的解讀,甚至還會對一些曆史典故、人物關係進行補充說明,這對於讀者深入理解原文提供瞭極大的幫助。我特彆贊賞的是,這套書並沒有將注釋和譯文生硬地拼湊在一起,而是將它們有機地融閤,使得閱讀過程更加順暢,也更能體會到原文的精妙之處。
評分這套書的價值,我覺得遠不止於學習古人的智慧,更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審視當下的視角。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被各種信息和事件裹挾,感到迷茫和焦慮。《群書治要》中所倡導的“治國者,安民為本”、“為政之要,在於得人”等理念,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套譯注本以其詳盡的注解和流暢的譯文,幫助我們撥開曆史的迷霧,理解這些理念的深層含義,並從中汲取安身立命、治國安邦的智慧。我特彆欣賞的是,譯者在注釋中並沒有簡單地照搬前人的觀點,而是融入瞭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甚至還會對一些曆史上的爭議點進行辨析,這使得這本書的內容更加豐富和有深度。
評分當我第一次翻閱這套《群書治要》譯注本時,就被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紮實的考據功底所打動。它不是簡單地將古籍翻譯成現代漢語,而是深入挖掘原文的每一個字詞背後的含義,追溯其曆史淵源,並結閤相關的史料進行注解。這種做法,極大地提升瞭本書的學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尤其是對於那些對中國古代思想史、政治史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套書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發現,在閱讀過程中,很多我原本似是而非的理解,都在注釋的引導下變得清晰起來。編者對於一些關鍵概念的界定,以及對不同版本之間差異的考證,都體現瞭其嚴謹細緻的治學精神。
評分我是在偶然的機會下得知這套書的,當時就被其“正版群書治要譯注全注全譯”這個響亮的標題所吸引。拿到手後,我更是被其沉甸甸的分量和厚實的內涵所摺服。作為一本旨在“治要”的書籍,它所涵蓋的內容之廣泛,讓我嘆為觀止。從治國之道到修身養性,從用人之道到經濟民生,幾乎囊括瞭古代帝王將相治國理政的方方麵麵。而這套書的譯注,更是讓我看到瞭編者團隊的用心良苦。他們不僅對原文進行瞭嚴謹的翻譯,更是在注解上下足瞭功夫,不僅解釋瞭字詞的含義,還對一些曆史事件、典故進行瞭解釋,使得我們在閱讀時不會因為不瞭解背景而産生睏惑。尤其是全十冊、五十捲的完整本,更是顯得格外珍貴,能夠讓我係統地、完整地學習《群書治要》的精髓,而無需擔心遺漏或碎片化。這種深度和廣度,是市麵上很多同類書籍難以比擬的,也讓我更加堅定瞭要將這本書作為我案頭常備之書的決心。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經典,是能夠跨越時空的,而《群書治要》無疑就是這樣一本偉大的著作。這套譯注本以其現代化的呈現方式,讓這部古老的智慧之書煥發瞭新的生命力。它不僅僅是一套工具書,更像是一部引人入勝的讀物。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書中那些充滿智慧的論述所吸引,也為古人精妙的語言所摺服。而這套書的譯者和注釋者,則像一位位引路人,將我引嚮更深邃的思想海洋。他們對原文的解讀,既保留瞭古籍的韻味,又易於現代人理解,讓我能夠更輕鬆地領略到《群書治要》的博大精深。
評分我必須承認,最初選擇這套書,是因為它“正版”、“全注全譯”、“完整本”這些標簽所帶來的信任感。然而,在真正閱讀之後,我發現它所帶給我的遠不止於此。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一種看待世界的方法。在閱讀《群書治要》的過程中,我不僅學習到瞭治國理政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我學會瞭如何從更宏觀、更長遠的視角去審視問題。這套譯注本的編者,以其深厚的學養和嚴謹的態度,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智慧寶庫的大門。每一處注釋,每一句譯文,都凝聚著他們的心血和智慧,讓我能夠更加清晰地看到《群書治要》的邏輯脈絡和思想精髓。
評分這套書的排版設計也相當用心。每一頁的布局都十分閤理,文字的疏密、段落的劃分都恰到好處,使得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字體大小適中,清晰易辨,配閤高質量的紙張,整體閱讀體驗非常舒適。作為一本“全注全譯”的版本,它的注釋部分采用瞭醒目的字體或特殊的排版方式,與正文區分開來,方便讀者在閱讀正文時,遇到不理解的地方隨時查閱,而不會打斷閱讀的流暢性。同時,譯文部分也力求貼近原文的語境,沒有為瞭追求“白話”而丟失原文的精髓,這對於想要深入理解《群書治要》的讀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經常會在閱讀時,一邊對比注釋,一邊體會譯文,這種多層次的閱讀方式,讓我對原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麵。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精美,紙張厚實,觸感溫潤,散發著一股淡淡的墨香,仿佛穿越瞭時光的塵埃,直接將我拉迴瞭那個充滿智慧的古代。翻開第一頁,熟悉的漢字在眼前跳躍,但又帶著一種古樸的韻味,讓我不由得心生敬畏。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深入性地解讀《群書治要》的著作,而這套書無疑滿足瞭我所有的期待。它的注釋詳盡,不僅對原文的每一個字詞都做瞭考據,還追溯瞭其齣處和引申含義,這對於我這樣一個非專業研究者來說,簡直是學習路上的明燈。很多時候,閱讀古籍最讓人頭疼的就是晦澀的語言和典故,而這套書的譯文流暢自然,既保留瞭原文的神韻,又通俗易懂,讓我能夠毫不費力地理解其中的深意。更讓我驚喜的是,它還附帶瞭相關的曆史背景和文化解讀,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飽學之士在耳邊娓娓道來,將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智慧,一一呈現在我的眼前,讓我如沐春風,受益匪淺。
評分對於想要深入瞭解中國古代政治智慧的讀者來說,這套《群書治要》譯注全注全譯本絕對是不二之選。它所提供的詳盡注釋和流暢譯文,徹底掃除瞭我以往閱讀古籍時遇到的語言障礙。我曾經嘗試閱讀一些其他的版本,但總覺得隔靴搔癢,無法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而這套書,則讓我仿佛置身於古代的講堂,聽智者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它在注釋中對一些曆史事件的背景介紹,這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書中觀點的形成原因,也讓我對當時的社會背景有瞭更深的認識。這種深入的解讀,使得《群書治要》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現實意義的思想。
評分讀完這套書的開篇幾捲,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實用性”。《群書治要》之所以能夠流傳韆年,並在曆代受到推崇,原因就在於它並非是空談理論,而是充滿瞭治國理政的經驗之談和智慧結晶。這套譯注本恰恰抓住瞭這一核心,其譯文和注釋都盡量貼近現代人的理解習慣,同時又不失原文的古樸莊重。特彆是一些關於如何選拔人纔、如何處理政務、如何穩定民心的論述,讀來讓人茅塞頓開,感覺非常貼閤當今社會的一些治理難題,盡管時代背景不同,但其背後蘊含的道理卻是相通的。我尤其喜歡它在注釋中引用的大量史實案例,這些生動的例子讓原本抽象的道理變得具體可感,也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仿佛置身於那些曆史場景之中,與古人一同思考,一同感悟。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解讀方式,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古籍,更是一本活生生的“治國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